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兆祥

(明末殉節公卿)

鎖定
孟兆祥(1574.10.25~1644.4.25),字允吉,號肖形,北直隸滄州府交河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交河鎮)人,山西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籍。 [27]  天啓二年(1622年)進士,崇禎初,遷吏部稽勳主事,歷文選員外郎。稍遷光祿丞,進少卿。歷官左通政、太僕卿,不久進通政使,拜刑部右侍郎。 [29]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都城,兆祥分守正陽門。襄城伯李國禎統京營軍,因久無薪餉,毫無鬥志。城被攻陷,兆祥曰:“社稷已覆,吾將安之!”遂自殺。兆祥有子孟章明。兆祥對他説:“我死,汝可去。”章明回答:“君父大節也,君亡父死,我何生為!”乃投繯於父側。兆祥之妻,章明之妻皆自縊死。 [29] 
弘光帝即位,贈刑部尚書,諡忠貞。乾隆時賜諡忠靖。 [24] 
全    名
孟兆祥 [3] 
允吉 [3] 
肖形 [3] 
所處時代
明末 [29] 
出生地
北直隸滄州府交河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交河鎮) [1] 
出生日期
1574年10月25日 [4] 
逝世日期
1644年4月25日 [22] 
主要成就
明末京師陷落時殉節 [22] 
主要作品
《夢覺言》 [25] 
最高官職
刑部右侍郎 [26] 

孟兆祥人物生平

孟兆祥九舉及第

孟兆祥祖籍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曾祖孟鉞因行商至北直隸河間府交河縣(今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交河鎮),十分喜歡當地風俗,遂搬家至此處。 [1]  父孟尚質敦厚孝友,樂善好施。 [2]  兆祥字允吉,號肖形 [3] 生於萬曆二年十月十一日(1574年10月25日) [4] 民籍。 [5]  《詩經》,舉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順天府鄉試第67名。九次參加會試,終於天啓二年(1622年)舉會試第105名,此時已改治《禮記》 [6] 為時任翰林院檢討丁乾學的門生。 [7]  同年殿試三甲第236名,着禮部觀政。三年(1623年)十月,授大理寺左評事。 [6]  丁憂。六年(1626年),起大理寺左評事。七年(1627年),擔任四川鄉試主考官。 [8]  當時魏忠賢一黨正得勢,考生答卷中多有“犯忌”之語,兆祥認為這些人才是“剛毅有幹”的人,不予避諱。 [9] 

孟兆祥不徇私情

崇禎二年(1629年),升吏部稽勳司主事,調驗封司,再調考功司。 [8]  三年二月十一日(1630年3月24日),調文選司。 [10]  五月十三日(6月23日),升驗封司員外郎 [11] 十二月初三日(1631年1月4日),調考功司。 [12]  門生中有人希望能夠調到好位置,故前來拜謁,兆祥義律嚴肅拒絕,其人害怕地退了出去。 [13]  四年(1631年),擔任會試禮記房同考官,升稽勳司郎中。請假歸。十一年(1638年),起考功司郎中。 [8]  秉公論事,先前以罪去職者多所平反。 [15]  十二年(1639年) [8] 因忤逆當權者降補行人司左司副。 [14]  不久奉命冊封汾藩,對贈禮一概婉拒,即使是門生故吏也一樣。 [18]  十四年(1641年),升光祿寺丞,再升少卿。十五年(1642年),升左通政,再升太僕寺卿。十六年(1643年),升通政使。 [8] 

孟兆祥闔門成仁

崇禎十七年二月初八日(1644年3月16日),升刑部左侍郎。 [16]  兆祥看見國事日非,而無挽回之法,已做好了殉國的準備。 [19]  三月十九日(4月25日) [17] 起義軍兵臨京師,兆祥負責守衞正陽門。 [20]  當時襄城伯李國禎統帥禁衞軍,餉銀已經幾個月沒有分發,士兵全無鬥志。 [21]  身旁有僕人勸説兆祥躲避,被兆祥斥退,表示國家已經淪陷,已沒有顧家的必要,如今自己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於是望北面而拜,涕泣並下説自己誤君,隨後自縊而死。 [22]  其妻何氏,子章明,章明妻王氏亦自縊。 [23] 
弘光帝即位,贈孟兆祥刑部尚書,諡忠貞。乾隆時賜諡忠靖。 [24] 

孟兆祥個人作品

因明末清初兵亂遺失殆盡,只殘存《牘略》《使蜀草》《公餘漫稿》《夢覺言》數種。 [25] 
兆祥同榜探花陳仁錫為《夢覺言》作序,提到其內容為蒐集的古今戒殺故事,同時盛讚兆祥好施戒殺的品行。 [36] 

孟兆祥主要成就

為官不徇私情 [13] 京師陷落陷以身殉國。 [22] 

孟兆祥軼事典故

孟兆祥任刑部右侍郎時,國家已風雨飄搖,門人熊文舉請教他國家若亡應當如何。兆祥擺手不高興地説:“沒什麼可説的,我們每個人自定主意便可”,又説:“你是閒官,並非要職,可以不死。”文舉害怕不敢對答。 [26]  等到李自成進京,文舉兩次自縊,都被門人劉蘭生救醒。後文舉景仰老師品行,寫過四首《哭師詩》。 [31] 
其一:盛德瞻醇穆,雄文見炳磷。日沈先棄杖,風急但焚輪。舊裏碑傳記,虛堂案掩塵。門生羞後死,灑淚志忠臣。 [32] 
其二:清肅銓規在,程材得士多。尊嚴儀岱嶽,感愴重山河。父子忠同傳,乾坤氣不磨。西州投策痛,涊汗畏經過。 [33] 
其三:生死從來事,門牆訓迪嚴。志操期逼古,風尚可頑廉。詰曲馮心印,迂迴此志淹。悵然羞展卷,孤月墮虛檐。 [34] 
其四:忍見皇輿蕩,羞稱江海逋。從君臣已老,殉父子非孤。青史芳名共,坤維正氣扶。招魂餘弟子,風雨泣蒼梧。 [35] 

孟兆祥史料記載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 [29]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 [30] 
胡世安秀巖集·卷三十一 石芝軒續存五 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 [27] 

孟兆祥親屬成員

孟鉞,兆祥曾祖。由山西澤州遷北直隸交河的始祖。 [27] 
孟傳,兆祥祖父。生三子。 [27] 
孟尚質,兆祥父。敦厚孝友,樂善好施。妻高氏,兆祥生母,贈安人。繼殷氏,封安人。 [27] 
妻袁氏,本縣舉人袁守訓之女。繼呂氏,滄州歲貢呂子才孫女。俱先夫死。繼何氏,青縣儒官何思卿之女。與夫同死。 [27] 
孟章明,字顯之,號絅宜,兆祥獨子,呂氏生。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未仕官。與父同死。 [28] 
長女適本縣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餘繼登曾孫生員餘宗彥。 [27] 
次女適南皮舉人高世棟子生員高耀。 [27] 

孟兆祥人物評價

燕京之變,死節文臣二十一人,乃先生父子居其二,洵足奇矣。顧臣為君死,婦為夫死,一耳。至於節愍未受一命,而矢志不二,慷慨殉節,尤為可敬。論者以為二百餘年特見之事雲。——計六奇《明季北略》 [30] 
公忠孝傳家,貞廉厲俗,言物行恆,雖獨居未嘗見惰容,而接人待事亦鮮斁志,惟不可幹以私親,炙者既愛且敬。——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 [27] 
參考資料
  • 1.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先世晉之澤州,……偶以貿遷至交河之泊頭鎮,樂其俗宜,遂卜居焉。
  • 2.    《乾隆河間府新志·卷十三 高行 孟尚質》
  • 3.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公諱兆祥,字允吉,肖形其別號也。
  • 4.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生於萬曆二年十月十一日,享年七十有二歲。
  • 5.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題名碑錄·孟兆祥》
  • 6.    《天啓壬戌科進士同年序齒錄·孟兆祥》(上圖藏)
  • 7.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考官名冊》(國圖藏)
  • 8.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孟兆祥》(國圖藏)
  • 9.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時璫焰方熾,誅士識格問禁無不觸忌之語,房考有所過商,公輒曰:“此剛毅有幹者,錄之庸何侈,豈可顧一身之名位而失天下士。”
  • 10.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崇禎三年 二月 十一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4-03]
  • 11.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崇禎三年 五月 十三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4-03]
  • 12.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崇禎三年 十二月 三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4-03]
  • 13.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門生謁選請善地,兆祥正色拒之,其人悚然退。
  • 14.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忤權要,貶行人司副。
  • 15.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先是以罪去者眾,積案盈篋,鹹眎為畏途,且職在勘核,黜陟判於片言,易以賈禍。公一秉公恕,就事程,衡□奏牘八百有奇,鹹得報可,善類多所保全。
  • 16.    附錄 痛史本崇禎長編 崇禎十七年 二月 八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4-03]
  • 17.    附錄 痛史本崇禎長編 崇禎十七年 三月 十九日 段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4-03]
  • 18.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尋奉命冊封汾藩,餽遺屏謝,蓋公於門生故吏雖交道接禮,亦峻拒不入,其素性如此。
  • 19.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命童僕載漆宅來都,預知時事不可為業,致身許國矣。
  • 20.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賊至,守正陽門,城陷,不屈死於門下。
  • 21.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襄城伯李國禎統京營軍,稽月餉不予,士無固志。
  • 22.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從僕勸暫歸寓,公叱之退,謂:“社稷丘墟,何以家為?吾今得死所。”遂冠帶北面拜,涕泣並下曰:“臣負君矣”,遂自經。時三月十九日也。
  • 23.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妻何氏亦死。子章明,字顯之,號綱宜,收葬父屍,亟歸,別其妻王氏曰:吾不忍大人獨死,當死從之。王氏曰:君死,妾亦死。章明以頭蹌地曰:謝夫人。然夫人須先死,乃遣其家人盡出。章明視妻縊,取筆大書壁曰:有侮吾夫婦屍者,吾必為厲鬼殺之。妻氣絕,取一扇置上,加緋衣,又取一扉置妻左,亦服緋自經。
  • 24.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兆祥贈刑部尚書,諡忠貞,章明河南道御史,諡節愍。本朝賜兆祥諡忠靖,章明貞孝。
  • 25.    胡世安《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平生著述甚富,罹亂散逸,今所存有《牘略》《使蜀疏草》《公餘漫稿》《夢覺言》數種而已。
  • 26.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甲申陞刑部右侍郎,屬時事日棘,門人司勳郎熊文舉,乘間請於公曰:萬一京都不守,奈何,公搖手不懌曰:莫商量。各人自立主意。又曰:子有老親在千里外,又官閑曹,非要職,尚可從容。熊為悚然,不敢置對。
  • 27.    胡世安《秀巖集·卷三十一 石芝軒續存五 明刑部右侍郎肖形孟公行狀》
  • 28.    胡世安《秀巖集·卷三十一 石芝軒續存五 明吏部觀政進士孟公絅宜墓誌銘》
  • 29.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孟兆祥》
  • 30.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
  • 31.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而文舉兩次自縊,卒為門人劉蘭生等救蘇,嘗有哭師詩。
  • 32.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其一:盛德瞻醇穆,雄文見炳磷。日沈先棄杖,風急但焚輪。舊裏碑傳記,虛堂案掩塵。門生羞後死,灑淚志忠臣。
  • 33.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其二:清肅銓規在,程材得士多。尊嚴儀岱嶽,感愴重山河。父子忠同傳,乾坤氣不磨。西州投策痛,涊汗畏經過。
  • 34.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其三:生死從來事,門牆訓迪嚴。志操期逼古,風尚可頑廉。詰曲馮心印,迂迴此志淹。悵然羞展卷,孤月墮虛檐。
  • 35.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 殉難文臣 孟兆祥》:其四:忍見皇輿蕩,羞稱江海逋。從君臣已老,殉父子非孤。青史芳名共,坤維正氣扶。招魂餘弟子,風雨泣蒼梧。
  • 36.    陳仁錫《無夢園初集·馬三 孟肖形年兄夢覺言序》:隂陽立而人物生,一陽初復,二陽鹹臨,草木生焉,故草木之本居下,陽在下也。三陽旣交,四陽漸壯,鱗介羽蟲生焉,故魚蟲橫身,飛鳥兩足而昂首,陽未全也。五陽健而決,膏脂生焉,故獸形近人,至六陽全而人道立矣。陽生氣也,無隂氣以雜吾之陽,而可以化天下之隂,故人能自生,能生人,又能生天地所生之萬物,肫肫其仁,斯淵斯天,而魚鳥不亂於上下。肖形孟君集戒殺書,題以夢覺,言夢與隂相索,而覺以陽為徒,隂返於陽,攝天下人物存息於炯炯不昧之中,小往大來,大者壯,大者正,人修君子之行,此銓衡大指也。予與肖形同譜,曾泊舟於其邑,稔聞贈君崇野公孳孳好生,自字以汝愨,至誠感人,世有令德。是集也,紹庭聞,益光大之,予為評閲,稍益數條,蓋閲餘慶錄,多出平湖陸冡宰雲。敍之者大司農汪公,稱平生不以飲食殺一物,至親賢保善,恆如不及,蒿目時艱,不啻在已,其心誠仁故也。肖形廉而敬,慈而毅,取士必端,其言日,四凶之罪,兩觀之誅,自是中和一大榜樣至矣,與戒殺並叅㫖哉!天地之大德日生,智始之,勇終之,而仁藏其中,顧力行何如耳。(AI標點,僅供參考)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