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嬌慣

鎖定
“嬌慣”,讀音jiāo guàn,就是溺愛;溺愛放縱。
溺愛縱容。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二折:“往常時畫堂嬌慣數年春,錦繡四時新,凌波羅襪不生塵。”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我少女嬌慣,未嘗一刻離膝下。”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弟弟仗着母親的嬌慣,常欺侮她、打她。”
中文名
嬌慣
外文名
coddle
pamper
拼    音
jiāo guàn
釋    義
溺愛
基本解釋
溺愛放縱

嬌慣釋義

[coddle;pamper] 溺愛放縱

嬌慣出處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二折:“往常時畫堂嬌慣數年春,錦繡四時新,凌波羅襪不生塵。”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新郎》:“我少女嬌慣,未嘗一刻離膝下。”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弟弟仗着母親的嬌慣,常欺侮她、打她。” [1] 

嬌慣例句

不要嬌慣孩子。 [1] 

嬌慣日常生活

嬌慣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 小提示
子女致父母的備忘錄 不要寵我,我很清楚我不應該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驗你們……

嬌慣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家裏人都要圍着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 小提示
理性懲罰(如果孩子還繼續耍無賴,父母可採取“冷三分鐘”的辦法。這三分鐘不看,不説)

嬌慣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 小提示
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不能答應。孩子一旦哭鬧,千萬不可打罵,就耐心給孩子講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

嬌慣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 小提示
教育不能光説不練,要利用一切場合和機會進行有意識地培養

嬌慣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 小提示
家長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不僅導致孩子的依賴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成自私貪心的惡習

嬌慣包辦代替

由於家長的溺愛,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 小提示
大人不強逼他去做,也不包攬。因為這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的“獨立行為”。而沒有獨特行為的人,怎麼會有創造性呢?

嬌慣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 小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對孩子悉心培育、滿懷期待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 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逆反

嬌慣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着睡,偎依着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裏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嬌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