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尼斯潟湖

鎖定
威尼斯潟湖(Laguna Veneta),是亞得里亞海北端的一個潟湖意大利著名城市威尼斯即位於潟(xì)湖內,有119個島嶼和117條水道,這個鹹水潟湖分佈在波河皮亞韋河之間的海岸線
中文名
威尼斯潟湖
外文名
Laguna Veneta
地理位置
亞得里亞海北端
佔地面積
550 km²
島嶼面積
約佔8%
永久水域面積
佔11%

威尼斯潟湖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威尼斯及其潟湖 (Venice andits Lagoon)
入選時間:198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iv)(v)(vi)
地理位置:N45 26 03.5 E1220 20.2
遺產編號:394

威尼斯潟湖遺產描述

意大利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意大利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威尼斯,意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光之城”“橋之城”等美稱。威尼斯的建築在一個完全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iv)(v)(vi),威尼斯潟湖作為威尼斯及其潟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威尼斯是一個獨特的藝術成就。這座城市建在118個小島上,彷彿漂浮在潟湖的水面上,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其難以估量的美麗給卡納萊託Canaletto、瓜爾迪Canaletto、特納Turner和許多其他畫家帶來了靈感。威尼斯的潟湖也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傑作之一:從託切羅大教堂到聖瑪麗亞敬禮教堂。共和國非凡的黃金時代的年份代表了無與倫比的美麗的紀念碑:聖馬可,公爵宮,聖贊尼波羅,斯科拉迪聖馬可,聖馬可學院,聖喬治馬焦雷等。
遴選依據標準(ii):威尼斯對建築和紀念藝術的發展影響是相當大的;首先是沿着達爾馬提亞海岸,在小亞細亞和埃及,在愛奧尼亞海的島嶼,伯羅奔尼撒,克里特島和塞浦路斯,這些地方的紀念碑顯然是按照威尼斯的模式建造的。但當它開始失去對海洋的影響力時,威尼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發揮了影響力,這要感謝它的偉大畫家:貝里尼和喬爾喬內,然後是蒂齊亞諾、丁託雷託、維羅納和提波洛,他們完全改變了人們對空間、光線和色彩的感知,對整個歐洲繪畫和裝飾藝術的發展留下了決定性的標誌。
遴選依據標準(iii):由於一個仍然有生命力的考古遺址的不同尋常性,威尼斯證明了自己。這個海洋女神是連接東方和西方、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紐帶,它通過成千上萬的歷史遺蹟繼續存在着。 [1] 

威尼斯潟湖社會評價

威尼斯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10世紀時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個威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築傑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築也可能是出自諸如焦爾焦內(Giorgione)、提香(Titian)、丁託列託(Tintoretto)、韋羅內塞(Veronese)等世界大師之手。 [1-2] 

威尼斯潟湖遺產簡介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重要港口,四周為海洋所環繞,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人工長堤與大陸連接。
在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有一片廣闊的淺水區與大海隔絕,形成潟湖,美麗如畫的威尼斯城就坐落在潟湖的中心。該湖長50千米,寬11千米。威尼斯潟湖總面積約550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約佔8%,永久水域面積佔11%,其他約80%的面積為灘塗。該潟湖是地中海區域內最大的濕地

威尼斯潟湖水城

威尼斯城由118個小島組成,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城內小巷全是水道,177條大小河道構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樑把城市的各個部分連在一起。整個城市沒有一輛汽車,靠小舟往來。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光之城”、“橋之城”等美稱。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當時,意大利北部遭受倫巴底人的侵略,許多難民逃到威尼斯島避難。在8世紀中,威尼斯人抵抗丕平三世的帝國擴展,而附屬於拜占庭帝國。過後,威尼斯逐漸發展強大。當拜占庭帝國沒落之時,威尼斯的自治權漸增,最後取得獨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國(9世紀至18世紀),由威尼斯公爵統治。威尼斯共和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勢力,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藝復興時代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與藝術中心。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國拿破崙侵佔,失去了幾百年來的自治權。稍後,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幹波佛米奧條約把威尼斯交於奧地利。奧地利當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從奧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並把其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1814年,隨着拿破崙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統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1966年11月4日,大潮湧入古城,聖馬可廣場陷入水深1.2米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無家可歸,並摧毀無數的藝術作品。且當年淹水次數高達100多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