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姬

鎖定
姬姬(Chi Chi),曾生活於倫敦動物園。她頭頂上戴着眾多的光環:她是我國第一對作為“和平使者”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之一;她是我國一隻以交換形式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她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會徽上的大熊貓的原型;她有着三次“異國配對”的傳奇經歷。 [6] 
中文名
姬姬
別    名
磧磧(Qi Qi)
琦琦
外文名
Chi Chi
逝世日期
1972年7月22日
主要成就
中國贈蘇聯的大熊貓
中國一隻交換到外國的大熊貓
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形象的原型
出生地
四川寶興縣

姬姬發現姬姬

1954年,一批人從北京來到寶興,在縣城附近的兩河口設立起野生動物狩獵站,準備在崇山峻嶺中捕獲大熊貓,送到北京動物園去,讓國際友人和國內遊客都能看到“國寶”。
1955年5月2日,狩獵站收養了來自鹽井鄉和平村的大熊貓寶寶,取名“平平”(Ping Ping);5月5日,又收養了來自磽磧鄉的大熊貓寶寶,取名“磧磧”(Qi Qi)。6月4日,平平和磧磧落户北京動物園

姬姬贈外禮物

姬姬在玩耍 姬姬在玩耍
1957年5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訪問中國,在參觀北京動物園時,他被嬌憨可愛的大熊貓深深吸引了。後來中國政府向莫斯科國家動物園贈送了一對大熊貓,而這次被選中的正是平平和磧磧,同年5月18日,平平和磧磧抵達莫斯科動物園。兩隻大熊貓在這裏生活了半年後,被懷疑都是雄獸。接着,磧磧被送回,與另一隻寶興大熊貓“安安”(An An)調換。當時的科研水平的確無法對幼體大熊貓進行準確的性別判斷,定下“娃娃親”的平平和磧磧就這樣被拆散了。而實際上,調換後的安安不是雌獸。1958年1月,磧磧回到北京動物園。在以後的幾個月時間裏,磧磧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 [1] 

姬姬歐洲明星

面對鏡頭的姬姬 面對鏡頭的姬姬
1958年春夏之際,奧地利動物商海尼·德默以3只長頸鹿、兩隻犀牛以及河馬斑馬等動物與北京動物園交換了一隻大熊貓,而被選中的正是磧磧。此後,磧磧改名為姬姬。在運輸途中,德默向蘇聯申請,希望能讓這隻大熊貓在莫斯科停留10天,經過休整後再運往奧地利。於是,1958年5月,離去不到半年的姬姬再次回到了莫斯科動物園。遺憾的是,她與平平近在咫尺,卻是生死離別。 [4]  1961年5月29日,平平病逝。在大熊貓國際譜系冊中,平平的編號是017號。自從交換姬姬之後,中國政府明令禁止買賣或交換大熊貓,大熊貓真正成為了無價之寶。 [2-3] 
面對鏡頭的姬姬 面對鏡頭的姬姬
在莫斯科逗留了一週後,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園為姬姬提供了臨時住所。接着,姬姬又短暫性地訪問了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姬姬還於8月2日-25日造訪了德國柏林動物園,這個她的前輩樂樂(Happy)曾經風光的地方。姬姬的到來幾乎便是19年前的翻版,整個柏林再次沸騰。期間,姬姬實際上已被德默賣給了美國的一家動物園,但因為美國政府與中國既無外交亦無貿易,姬姬因此也被拒絕入美。同年9月,英國人以1.2萬英鎊的高價從德默手中買下了姬姬。9月26日,姬姬正式入住倫敦動物園 [4] 

姬姬配對失敗

呆萌的姬姬 呆萌的姬姬
在這個她的前輩唐、宋、明、聯合幾隻熊貓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姬姬同樣享受着任何其他動物所難以比擬的待遇。幾乎是要什麼,有什麼,只要她高興。但有一件事,就是擁有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倫敦動物園也難以辦到。她像所有的小女孩一樣,幾年後長成一個大姑娘了,逐步顯現出她那日益強烈的青春慾望。她開始定期地發情,鬱鬱不樂,也不愛吃東西。有一天,她突然對年輕管理員克里斯托弗·馬丹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把他打翻在地,騎在他的身上,開始咬他的腿。由於援救及時,馬丹成功逃脱。 [5] 
姬姬照片 姬姬照片
很明顯,姬姬需要一個伴侶。倫敦動物園曾向北京求援,但被拒絕。剩下的希望,就是借用莫斯科動物園的安安了。安安是當時中國和朝鮮以外僅有的一隻雄性大熊貓。經過長達一年半之久的高級談判,分屬兩個陣營的英國和前蘇聯終於達成了協議,同意兩隻大熊貓進行聯姻。當時新聞界將此事稱之為“一次重大的外交突破”。出於科學保護世界珍奇物種的考慮,兩國政府還專門就這對“孤男寡女”的相親相戀問題簽署了詳細的協議。 [5] 
姬姬在進食 姬姬在進食
1966年3月,姬姬乘坐她的“熊貓專機”前往莫斯科。當飛機到達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時,這裏已經有200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國駐蘇大使、蘇聯文化部官員、動物園工作人員以及大量新聞記者。記者在當天的報道中寫道:“我曾經去過世界上的很多機場,但從沒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國王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3月31日,在兩國動物園獸醫和官員的包圍之中,在遙控電視攝像機的監視之下,在世界新聞界的重重圍困之中,九歲的姬姬,被引見給八歲的安安。但這兩隻大熊貓絲毫不理睬人們隆重而急切的心情,一見面就瘋狂地打起來。親家變成了冤家,洞房變成了戰場。倫敦每日快報》用一句最通俗的俚語,把這番情景作了很好的描述:“A watched Kettle never boils”,其意便是:“有意栽花花不開”。1968年8月,安安又前往倫敦動物園與姬姬試親,“同居”9個月後,還是“不來電”,最終不得不分開。 [5] 
1972年7月22日,姬姬病逝,享年18歲。姬姬去世後,受到了公開哀悼。 [2] 
1973年,姬姬被製作成標本存放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