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灶館

鎖定
奧灶館是一家餐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的城中之山(玉峯山)亭林(顧炎武號亭林)公園南大門的半山橋逸,是崑山歷史最長,久富盛名的傳統麪館。奧灶館前身叫天香館,創始於清朝咸豐末年,距今已有一百餘年。
奧灶館原是一家麪館,過去以麪食為主,近年來,全店職工不斷開拓創新,引進外幫菜餚,增加頗具特色的名菜、名點,提高菜餚和服務質量,在經營上保持和發展奧灶館的特色,並承辦各類筵席和會議包桌。奧灶館已成為一家較為高檔的面飯菜館。 [2] 
中文名
奧灶館
地    點
江蘇崑山
始    於
清朝咸豐年間
榮    譽
中華老字號餐館

奧灶館餐館簡介

餐型種類:正餐,小吃。
主營菜系:蘇菜。
人均消費:10元—2000元。
營業時間:9時—23時。
包間數量:10個。
餐桌數量:120個。
停車位:10個。
信用卡支付:支持。
公交線路:1路,10路,53路,117路,161路(此線由紅峯二村至周莊,中間經奧灶館,建議自行驢友搭乘)亭林路奧灶館站下。

奧灶館名稱由來

“奧灶”二字,歷來眾説紛紜。有一説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嚐此面金口賜了“奧灶”的名字,這是傳説,並無實據。比較可信的説法是:顏復興麪館又小又舊,黑咕龍冬;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語,就是不太乾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不脛而走。
奧灶館 奧灶館

奧灶館歷史沿革

奧灶館創始於清朝咸豐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被國家商務部中華老字號餐館。其前身是半山橋南堍“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清朝末年,債主趙三老太將他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改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認真聽取食客的意見,精心烹飪製作的紅油麪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麪館,頓時食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我國對外開放,奧灶館已蜚聲海內外。

奧灶館麪館特色

崑山遊覽玉峯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嚐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麪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滷鴨面,白麪白湯,原色原味。

奧灶館奧灶面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麪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鮮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麪條用精白麪加工成龍鬚麪,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衝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紅湯重色,白湯重味,各有不同。奧灶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麪時不在温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製好的麪湯放在鐵鍋裏,用餘火燜煮,保持其温度;碗燙,碗洗淨後,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衞生。因此“奧灶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奧灶館所獲榮譽

曾先後獲評江蘇省著名商標、全國綠色餐飲重點企業、中華餐飲名店、中國十大面條名店以及中國特色麪條名店等稱號,“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被評為中華名小吃。2009年,崑山奧灶面製作技藝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奧灶館被商務部評選為中華老字號 [1]  從2001年後被評為“崑山市文明單位”“國際旅遊定點餐館”“全國綠色餐飲重點企業”“江蘇名店”“中國商業名牌重點培植企業”“中華餐飲名店”等;奧灶館的醬汁肉、滷鴨被評為江蘇名菜。該店的白湯滷鴨面、紅油爆魚面被評為“江蘇名小吃”“中華名小吃”。 [2] 
2023年9月28日,《商務部等5部門關於公佈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公佈,奧灶館品牌通過中華老字號複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