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奔馬圖

(徐悲鴻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鎖定
《奔馬圖》是徐悲鴻於1941年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徐悲鴻紀念館 [1-2] 
《奔馬圖》繪駿馬由遠而近,飛奔而來。畫家採用大角度透視的手法,以騰空的一隻後腿和交叉在一起的前腿,展現奔馬疾馳的速度。筆觸雄厚,設色清淡,線條剛健,大有痛快淋漓、瀟灑風流之概。這匹奔馬,雖然體格消瘦,但卻筆力道勁,力透紙背,彎刀般的腹背,有彈力的馬鬃,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沉着而奮勇,徐悲鴻還在中國畫筆墨的造型中融入了西畫的解剖和透視學 [2-3] 
中文名
奔馬圖
作    者
徐悲鴻
規    格
縱130釐米,橫76釐米 [1-2]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紙本畫
創作時間
1941年
現收藏地
徐悲鴻紀念館 [1-2] 

奔馬圖畫作內容

《奔馬圖》繪一由遠而近,飛奔而來的駿馬。畫中的馬肌肉強健,腹部圓實,頭略向右傾,鼻孔略大。這匹馬正騰空而起,昂首奮蹄,鬃毛飛揚,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奔馬圖》畫幅右側有題跋:“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之,企予望之,悲鴻時客檳城”。 [1]  [2] 
奔馬圖 奔馬圖

奔馬圖創作背景

徐氏所提倡的融會中西的“寫實彩墨”在20世紀40年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奔馬圖》是他的那個時期的代表作。
從《奔馬圖》的題跋上看,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重慶。二次會戰中中國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舉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思之情。
《奔馬圖》是徐悲鴻在馬來西亞檳城當地僑領駱清泉家所作,由駱清泉長子駱新民磨墨拉紙。 [1]  [2]  [5] 

奔馬圖藝術鑑賞

主題
局部圖冊
局部圖冊(2張)
《奔馬圖》中的馬腿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顯出彈性,富有動感。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似乎要衝破畫面,能讓人感受到馬呼出的熱氣、滾燙的體温,甚至淋漓的汗水。它強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徵。 [1]  [5] 
技法
作者只寥寥幾筆,就使這匹馬有形有體,剛勁有力。作者用濃墨來體現鬃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筆掃出其飛揚之勢。在技法上,畫家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法,並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作者按照馬的形體結構進行暈染,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奔馬圖》採用了西方繪畫中體與面、明與暗分塊造型的方法,同時吸收傳統沒骨法,結合線描技法。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奔馬的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幹筆掃出鬃尾,使濃淡乾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的頭頂、胸部、馬蹄、臀部留白,有強烈的光影效果。腹部陰影處,用墨比較淡,顯示出了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質感。 [1]  [4-5] 

奔馬圖重要展覽

2014年3月30日,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寧波市文聯主辦的“甲午仲春萬馬奔騰天一文苑再現新風———馬年名家畫馬專題書畫展”在寧波天一文苑藝術館舉辦,《奔馬圖》的複製品在其中展出。 [6] 

奔馬圖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景星學社社員。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1919年留學法國,學習油畫、素描。1927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專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影響的作品。 [7-8] 
參考資料
  • 1.    馬帥著.中國名畫全知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428-429頁
  • 2.    中國文物學會主編.新中國捐獻文物精品全集 徐悲鴻、廖靜文卷 中:文津出版社,2015.01:第135頁
  • 3.    朱良志,胡迎建,李劍鋒,賈志發著.清氣滿乾坤 中國詩書畫的高風峻節: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04:第228頁
  • 4.    盛文林編著.繪畫藝術欣賞: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01:第184頁
  • 5.    黃勇主編.你該知道的百科 繪畫百科: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12:第110頁
  • 6.    徐悲鴻《奔馬圖》複製品在甬展出 其子徐慶平現身  .寧波頻道-浙江在線[引用日期2022-02-25]
  • 7.    徐悲鴻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2-02-25]
  • 8.    戰火中的愛國情懷:徐悲鴻  .人民日報社《人民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