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寺泉眼

鎖定
《太平寺泉眼》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讚嘆太平寺泉眼的神異、泉水的明淨及環境的幽美,表示要在這裏卜居,服食修煉,以成正果。全詩可分四段,起結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運用虛實相生的寫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與美。
作品名稱
太平寺泉眼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太平寺泉眼作品原文

太平寺泉眼
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歲月古。
石間見海眼,天畔縈水府
廣深丈尺間,宴息敢輕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
如絲氣或上,爛熳為雲雨
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北風起寒文,弱藻舒翠縷
明涵客衣淨,細蕩林影趣。
何當宅下流⒀,餘潤通藥圃。
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1] 

太平寺泉眼註釋譯文

太平寺泉眼詞句註釋

⑴太平寺:故址在秦州(今甘肅天水)附近。寺內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毀,而泉水依然。
⑵憑:靠着。
⑶草莽:草叢。
⑷海眼:古人以為泉水從地下通海,故稱泉眼為海眼。
⑸水府:傳説為海中龍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處。
⑹宴息:休息。宴:通“晏”。輕侮:輕視,怠慢。
⑺幽姿:幽雅的姿態。
⑻爛熳:煥發,散佈。
⑼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
⑽文:紋理。指水波紋。
⑾弱藻:柔軟的水草。翠縷:縷縷青翠。
⑿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⒀宅:動詞,蓋房子。下流:下游。
⒁黃精:又名黃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藥。道家以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輕身延年。
⒂生毛羽:道家認為成仙之後可以生羽飛昇。 [2] 

太平寺泉眼白話譯文

太平寺位於高高的山岡,周圍是山林草莽。
清泉從枯柳根下湧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岩石間的泉眼清晰可見,這雲天之處竟有水府環流。
泉石的深廣雖在丈尺之間,而且寂靜安閒,但是人們怎敢對它輕慢?
池中生有青白兩條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時時看見。
它們時而吐出一串如絲的氣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龍便可興雲作雨。
此山從上到下岩石遍佈,鑿井實屬不易。
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眾僧,水味香美超過了牛奶。
北風吹起了寒冷的波紋,纖細的水藻舒開了翠縷。
明亮的泉水倒映着遊客的淨衣,細碎的漣漪搖盪着秋林的妙影。
如何才能築宅於其下,讓它的餘澤流進我的藥圃?
三春佳季滋潤黃精生長髮育,一經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2] 

太平寺泉眼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在秦州所作。黃鶴注:“太平寺在秦州。詩云‘北風起寒文’,當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 [3] 

太平寺泉眼作品鑑賞

太平寺泉眼整體賞析

此詩首二句寫太平寺的環境,地處高岡,可見不在秦州城內。次二句以根枯襯泉活,歲古顯流長。這有如八大山人作畫,能於苦澀處見生機,古簡處見筆力,細味之始覺其妙。“石間見海眼”,唐人贊山泉古井的神異多謂能通海,當然不一定真通海,這麼想這麼説,帶有神秘感,有助於加強藝術感染力。“天畔縈水府”,見泉眼在寺旁地勢較高處。接着寫泉眼的神異。“青白”四句寫得的確很美,這不是因為對“青白二小蛇”刻畫得如何典型,而是在詩人的想象中,這是兩條龍的化身。這想象是美的。通過這美的想象,不僅寫出了泉眼清澈、蛇遊氣冒的實景,展現了“潛虯媚幽姿”(謝靈運登池上樓》)的意境,也藉以一舒胸中抑鬱之氣。“山頭”四句謂山地多石,鑿井為難,幸有此味美色清的泉水供十方僧眾飲用。“北風”二句寫實景平平,“明涵”二句寫倒影絕妙。泉水明淨,客衣可鑑;漣漪蕩影,野趣宜人。山泉既如此可羨,這就難怪詩人動卜居之念、生羽化之想了:“何當宅下流,餘潤通藥圃。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3] 

太平寺泉眼名家評價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海眼、水府,見其穴小而泉多。只此丈尺之間,人不敢忽者,以中有神物,故能興雲致雨也。” [3] 

太平寺泉眼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與李白並稱“李杜”。宋以後被尊為“詩聖”。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8
  • 2.    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8-279
  • 3.    陳貽焮.杜甫評傳(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39-440
  • 4.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2000年1月版: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