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

鎖定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1956~1969年),俗稱:化校,坐落於山西省太原市北城區迎新街,是兵器工業系統的一所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當年被讚譽為兵工系統的“小黃埔”。前身為1954年建校的華北第五工業學校。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是一所國防工業學校,先後隸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
中文名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
簡    稱
化校
創辦時間
1954年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太原市
類    別
公立學校
學校類型
國防工業學校
學校屬性
部屬院校
主要院系
化工、塑料、機械
歷任校長
何振、劉建造、張志芳
學校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北城區迎新街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學校概述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當年被讚譽為兵工系統的“小黃埔”。 [1]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是兵器工業系統的一所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坐落在太原市迎新街,校園環境優美,創建於1954年5月,曾先後受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直接領導。學校的發展,歷經華北第五工業學校、太原第二工業學校、太原化學工業學院、太原機械學院中專二部等校名變化。“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1969年停辦,改為五四一五廠。
在學校創建時期,全校師生繼承了抗大優良傳統,學習蘇聯教育理論和教學管理的成套經驗,學校迅速走上了正軌,提高了辦學水平。1958年後,在“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指引下,開展了教育革命,大辦工廠,大搞科研,勤工儉學,艱苦奮鬥。廣大師生在社會上積極參加了大鍊鋼鐵,興修水利,支工支農,在校內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在一個小型機械廠的基礎上,建成了一個化工實習廠。為學生實習和勤工儉學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教學中,學校認真貫徹教學內容“少而精”的原則和“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加強了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1960年6月,經山西省評選,學校被評為先進集體,出席了全國文教羣英會。1961年國防工委學校工作會議以後,為了進一步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好《國防工業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和《教學工作若干暫行規定》,對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系統地分析了教學中各種矛盾,針對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消化不良”,不能把知識真正學到手,教育質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等問題,學校推行了以管教管導為中心的“五管統一”教書育人活動,學習解放軍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加強了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這對當時穩定學校教學秩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受到了部企事業領導幹部會議和兄弟院校的讚揚。
1972年,第五機械工業部決定恢復辦學,定名為太原工業學校
校牌 校牌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培養目標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主要任務是為兵器工業企、事業單位培養中級技術人才。但是,根據我國各個不同時期的情況,學校對於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學校的主要培養目標是:無煙藥工藝技術員、火工品工藝技術員、炸藥工藝技術員、化工機械技術員、塑料工藝技術員、防護器材技術員、無機物工藝技術員、火炮工藝技術員、化學電源技術員、金屬熱處理技術員、熱工工藝技術員。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專業設置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在1956~1969年期間,先後設置的主要專業有:無煙藥製造、火工品化工機械炸藥製造、塑料製造、防護器材、無機物工藝、火炮、化學電源、金屬熱處理、熱工。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科學研究

1958年,向文化技術革命進軍中,學校掀起了科研大躍進熱潮。遵照科研工作為生產、教學服務,與生產、教學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和發動了羣眾性科學研究活動。有為教學服務而製做教具、製備化學試劑和探討教學經驗的研究;有以解決生產關鍵問題為生產服務的工藝研究;也有攻克尖端的專題研究。
1966年前學校搞過的科研項目約有600餘項,主要的有49項。
為教學服務,研製過多種教具,製備過多種化學試劑,並結合專業教學設計製造過6枚小型火箭,其中一枚較大的送到太原市展覽,同時在汾河攤上發射過3枚小火箭。
為生產服務,開展過糖精、硝酸鋇、硝酸鉀、二硝基萘、電鍍等生產過程的最佳工藝的研究,探索過化工生產管道化的途徑,試驗過超聲波紅外線與射流技術的應用,試製過耐酸泵,改裝過程序控制半自動車牀,研究過多種化工材料的設備技術。
為攻克尖端,搞過聚甲醛、耐高温糖醛丙酮樹脂、玻璃鋼、硒化鎘光敏電阻和銀一鋅高能電池的研究,並組裝過模擬電子計算機。
這些項目有一些名不副實,只屬小革小改;有一些只是搞過,沒有什麼結果。但也有一些項目在當時是具有一定水平的:
玻璃鋼耐酸泵為國內首創,得到部局通電錶揚與推廣。
用自制硒化鎘材料研製出的光敏電阻,對可見光的敏感程度很高,其相對電阻改變為95%,為當時其它光敏電阻所不及,曾投入生產供應市場。後因穩定性問題停止生產。
銀鋅電池,用於80公里高空氣象探空火箭,經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天津化學電源研究所分別鑑定,除電源穩定性稍差,電容量稍低外,其他均符合技術要求。經過在太原市北郊黃寨靶場進行發射試驗,火箭儀器倉系統電源穩壓供電,工作正常,訊號回收順利。後因彈體尾翼發生故障,火箭飛行中斷,試驗未獲成功。
圍繞糖精、硝酸鉀、二硝基萘等生產工藝的研究,改革了工藝,縮短了生產週期,提高了產量和得率,質量較好,使這些產品的生產工藝在國內同行業中都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糖精生產的研究,得率超過了75%,居全國首位。這些研究成果,在1963年由化工部在蘇州召開的糖精生產技術經驗交流會議上,受到與會代表的重視和好評。此後被全國12個甲苯法生產糖精的大廠所採用,普遍提高得率10%以上,從而促進了國內糖精生產的發展。
1959年二四五廠要求學校協助研究磁粉性能的測試方法。經趙傳竹等教師利用現有的實驗室設備,從理淪上進行探討,解決了二四五廠試製磁粉的生產關鍵,受到該廠和太原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會議的獎勵。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校辦廠主要產品

實習工廠以生產化工產品為主,但也生產少數其它類型的產品,先後生產過的產品主要有:硝酸鋇、糖精、精製中定劑、苯二甲酸鉛、鞣酸鉛、硝酸鉀、二硝基萘、0.6千瓦電動機、氯化鈣、G72型鋸牀。

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併入學校情況

1958年9月,太原二二二技工學校、興安技工學校併入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
1959年5月,原太原二二二技工學校、興安技工學校從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分出。
1961年7月,太原第一工業學校(原太原二一五技工學校)併入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被稱為“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二部”。
1964年4月,“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二部”從太原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分出,更名為太原第一機械技工學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