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上天皇

鎖定
太上天皇日本一種給予退位天皇或當朝天皇在世父親的頭銜(尊號),簡稱上皇,相當於東亞其他國家(中國、朝鮮、越南)退位皇帝的尊號“太上皇”;而出家為僧的上皇則稱太上法皇,簡稱法皇。然而,兩者的區別是為其法律地位,律令法中太上法皇包含在太上天皇裏。
太上天皇多被稱為“”,來自“三宮”(後位)的總稱“院宮”,及後,包括有力貴族寺廟與太上天皇合稱為院宮王臣家。又因為各院的居所是仙洞御所,所以上皇有時又叫作“仙洞”。
中文名
太上天皇
外文名
たいじょうてんのう
別    名
天皇
所屬國家
日本
持統天皇十一年(文武天皇元年)八月初一(公元697年8月22日),持統天皇讓位給文武天皇,稱“太上天皇”起(皇極天皇曾讓位給其弟孝德天皇,但當時並未出現“太上天皇”此稱號,只是臨時尊她為“皇祖母尊”。另外,後來她亦重祚齊明天皇),到江户時代後期光格天皇讓位給仁孝天皇為止,共計曾有59位太上天皇。
另外,日本歷史上也有過因自己的子女成為天皇或其他原因,本人沒有即位而被追尊為太上天皇的例子,這種情形會稱“準太上天皇”。鎌倉時代後堀河天皇的父親“後高倉院”,與室町時代後花園天皇的父親“後崇光院”,都是適例。附帶一提的是,光格天皇曾因打算對未即皇位的父親贈與太上天皇的尊號,遭大臣的反對而發生了日本史上著名的尊號事件
傳統認為天皇在位時駕崩是不吉利的,故此天皇臨駕崩前讓位以進行手續接受太上天皇尊號,然後才等待去世的。例子有在位8日的醍醐上皇、在位10日的一條上皇和在位3日的後朱雀上皇。
大多數天皇在讓位後很快就會奉上太上天皇尊號,但退位的天皇則不會自動加上太上天皇頭銜的,如仁明天皇退位給文德天皇後1至2日駕崩時、淡路廢帝(淳仁天皇)的政變廢位、被廢黜的安德天皇與九條廢帝(仲恭天皇),其即位相對曖昧不明,太上天皇的頭銜就不被加上了。
反過來,光嚴天皇崇光天皇則是廢位後才加上太上天皇尊號。足利義滿死後,朝廷贈與太上天皇尊號,最終其子幕府將軍足利義持辭去了這個封賜。正安三年正月二十八(1301年3月9日)到嘉元二年七月十六(1304年8月17日)其間,共有後深草上皇、龜山上皇、後宇多上皇、伏見上皇、後伏見上皇5位太上天皇並立,是歷史上最多的一次。
文化十四年三月二十四(1817年5月9日)光格天皇讓位給仁孝天皇,是為日本最後一位太上天皇(天保十一年十一月十八(1840年12月11日)或十九(12日)駕崩)。由於從明治時代開始實行的皇室典範因不承認天皇讓位的情況,因此除非修改制度,否則並無出現太上天皇的可能。 [1] 
但在平成三十一年四月三十日(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成為了太上天皇。
大寶律令時,天皇以上者並無明文規定,太上天皇和天皇一樣可以發佈院宣宣旨),這可能會影響天皇政治意向。他們也可以開設院廳、設立院藏人等機關。
平安時代末期,以天皇母子關係為基礎的攝關政治瓦解,以天皇父子關係為基礎而設置的上皇施行院政開始。歷史上有名的上皇多屬於這個時期。當時對這些對不在位但掌握實權的上皇稱為治天之君日語:ちてんのきみ)。
參考資料
  • 1.    宮內庁《皇室制度史料 太上天皇》吉川弘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