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生橋

(南京市溧水區景點)

鎖定
天生橋位於南京溧水區洪藍街道,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為溝通南京地區與兩浙地區的漕運而建。也是中國僅存的古代人工運河上,橫跨兩岸巨石而成的天生橋,這種在人工運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橋,國內僅此一座,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 
天生橋開鑿於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組織數十萬民工,耗時十年多,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使得山崗岩石夾雜着紫紅,猶如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來。天生橋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1990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 [1-2] 
中文名
天生橋
地理位置
南京市溧水區天生橋景區(溧水天生橋路500號)
開放時間
8:00-17: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20元 [11] 
佔地面積
2 km²
開鑿時間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建議遊玩時長
3-4小時
聯繫電話
025-57204511 [10] 

天生橋形成原因

胭脂河天生橋景觀
胭脂河天生橋景觀(5張)
胭脂河開鑿於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餘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鉅,耗資的巨大,都是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的。 [3] 
在胭脂河開鑿時,工匠們選擇石質堅硬、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以巨石面留為橋,中鑿石孔十餘丈,以通舟楫,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河成之後,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在人工運河上留石為橋,實是當年工匠們的創舉,可惜南橋早在1528年崩塌,僅餘現在的北橋。 [2] 
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離水35米。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乘船進入胭脂河,只見兩岸怪石高懸,絕壁危巖,一條巨石橫跨兩岸,十分壯觀。石橋橫跨兩岸,構成“長虹卧波”天然美景,從此天生橋聞名遐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胭脂河——天生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 [1] 

天生橋歷史記載

據史載,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開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橫於河中,擋住去路,遂利用熱脹冷縮原理, 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中鑿石孔十餘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10年勞役死者萬人,終於創造出天生橋——胭脂河這樣的人間奇蹟。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後人建神工亭以示紀念, 指天生橋為天下一絕,有鬼斧神工之妙。天生橋邊立有一石碑,很好地説明了天生橋的神奇,碑上道:“天雨彙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橋!” [4-5] 

天生橋主要景點

南京天生橋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6]  ,位於溧水城西3公里處,距南京市區50公里。景區總體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核心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一個集生態景觀、旅遊休閒、度假養生、人文景觀與一體的旅遊景區,是以秦淮文化、明文化、河運文化為重點,以“文化休閒”為核心的南京郊區旅遊勝地。也是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國家水利風景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旅遊度假(實驗)區、南京市自駕遊基地、“咪豆音樂節”的永久舉辦地。
景區分為天生橋博物館、愛情海觀賞區、鳳凰井遊覽區、天生橋音樂谷主題休閒區、天生橋胭脂河景觀遊賞區、河西休閒體驗區和遊客中心服務區。胭脂河是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而開鑿的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溧水“督視有司開鑿胭脂河”。李新組織兩省數萬民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 [7] 

天生橋優待信息

2020年2月,為致敬醫者仁心、褒揚人間大愛,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中山陵園管理局、南京旅遊集團、南京文投集團向全市旅遊景區、博物館等文旅單位發出倡議,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提供系列免費貼心服務。
一、優待對象
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至南京市景區、博物館售票處辦理免門票入園手續。醫務工作者團體參觀遊覽可與景區、博物館提前預約。
二、優待內容
1、政府投資的國家等級景區及博物館(詳見名錄);
2、在南京期間,憑有效證件免費乘坐旅遊觀光巴士
3、旅遊旺季為醫務工作者開設優待窗口和綠色通道
三、優待時間
自景區、博物館恢復運營之日(屆時統一發布)起一年內。 [8-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