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淨沙·夏

(白樸散曲作品)

鎖定
《天淨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運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前三句描繪出雲收雨霽、水涼瓜甜、樹陰垂檐的畫面,後兩句描寫消受着宜人時光的“玉人”。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燥熱、喧鬧的特徵,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生神清氣爽的感覺。全曲運用白描,洗淨鉛華,選景精當,語言簡潔,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作品名稱
天淨沙·夏
作品別名
越調天淨沙·夏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    者
白樸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體裁
散曲
曲牌名
天淨沙
宮    調
越調

天淨沙·夏作品原文

白話譯文
雲收雨停,雨過天晴,水面增高並增添了波瀾,遠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後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畫檐。紗帳中的藤席上,有一個芳齡女孩,身着輕絹夏衣,手執羅扇,靜靜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時光。

天淨沙·夏作者簡介

白樸,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先生。隩州(今陝西河曲)人。後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金亡時尚年幼,因其母為蒙古軍所掠,遂得元好問救助,倖免於難。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跡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作品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六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三種,皆描寫愛情。另有詞集《天籟集》。清初楊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套。 [6] 

天淨沙·夏創作背景

白樸有一組詠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淨沙》組曲,共四首(一説八首),這是詠夏季的一首,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3] 

天淨沙·夏作品鑑賞

白樸的《天淨沙》是以四時為題材的一組作品,“夏”自然不可缺少。比較起來,白樸對夏的抒寫,雖比春、秋略有遜色,仍可算是一首具有特色的小令。
作者選取了一個別致的角度: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前三句是第一個層次:雲收雨霽,流水波添,雨過天晴,樓也顯得比平時高,水散發着涼爽的氣息,雨後的瓜似乎也顯得比平時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垂到畫檐。後兩句是第二層次,畫面上出現了人物:紗帳中的藤席上,一個身着輕絹夏衣,手執羅扇的芳齡女孩,靜靜地消受着宜人的時光。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燥熱、喧鬧的特徵,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這一特殊境界的創造,得力於作者藝術上的功力。它的特徵首先是洗淨鉛華,全用白描,簡潔、清晰得如同線體畫。小令中寫到的紗帳、藤簟、羅扇、絹衣,都是一個閨閣女子的香豔、富於色彩的物件,然而,作者卻有意識地忽略色彩上的塗染,似乎這些東西都是素淨的,不着顏色的。
其次,作者特意選擇雨後的片刻,將夏日躁動的特徵,化為靜態:雲收雨過,已無雷聲和雨腳;水中添波,卻未見急湍流動;綠陰低垂,並無微風掠過;羅扇在“玉人”手中,似乎也不必搖動;那“玉人”就更給人一種靜態的清爽感覺。繁富、喧鬧的聲音和動態,總是與燥熱相聯,反之,素樸寧靜會構成涼爽的氛圍,這正是這首小令的基調。
第三,與白樸的《天淨沙·春》一樣,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從樓上女子的角度來描寫的。不過,在《天淨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視覺和聽覺,而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種情緒體驗,“樓高水冷瓜甜”,正是這一具體情景下的獨特感受,一種清爽、恬靜、悠閒的感受。 [2] 

天淨沙·夏名家點評

鄭振鐸:“他頗長於寫景色,春夏秋冬四題已被寫得爛熟,但他的《天淨沙》四首,卻情詞俊逸,不同凡響。”(《中國俗文學史》)
王忠閣:“描寫夏日景色,自然會想到盛夏的酷熱與喧噪。白樸的這支小令一反往常,截取夏日雨後這一清爽的時刻,描繪出對夏日生活的獨特感受。這一幅夏日雨後的畫圖,顯得靜怡,閒適。作者曲中所寫,都是夏日特有景物,但卻完全沒有酷熱難受之感,具見構思之精心獨到。曲寫靜景,創造了一種寧靜清新的意境。曲中的冷水、甜瓜、高樓、綠陰以及楚楚動人的女子,都顯得色彩鮮明,在描寫夏日景物的作品中可算是獨具一格。”(《元曲大辭典》) [4-5]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上).北京:中華書局,1964:197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71-172
  • 3.    薛祥生.歷代詞曲賞析.濟南:明天出版社,1990:318-319
  • 4.    任犀然.元曲三百首.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6:58
  • 5.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389
  • 6.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