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黃甘草湯

(中藥)

鎖定
大黃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瀉火通便之功效。主治食已即吐者。臨牀用於各類疾病併發的嘔吐或便秘、重症急性胰腺炎、膿毒症腸功能障礙、急性五官科疾病如急性喉炎、扁桃體炎、鼻衄、牙齦炎、急性中耳炎等屬於胃中積熱者。
中文名
大黃甘草湯
出    處
《金匱要略》卷中
組    成
大黃、甘草
功    用
瀉火通便
主    治
食已即吐者

大黃甘草湯歌訣

大黃甘草胃熱良,食已即吐急煎嘗。

大黃甘草湯組成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大黃甘草湯用法用量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大黃甘草湯功用

瀉火通便。

大黃甘草湯主治

食已即吐者。

大黃甘草湯方義

本方原治胃有實熱、大便秘結的食後即吐。實熱壅滯胃腸,腑氣不通,大腸傳導失常,故見大便秘結不通;胃氣不得通降,且火性急迫上衝,則見食入即吐,吐勢急迫;舌苔黃,脈滑實為胃腸積熱之體徵。本方證屬胃腸實熱積滯內停,治宜瀉火通便之法。方中大黃苦寒,瀉熱通便,盪滌腸胃實熱積滯,使得積滯得除,腑氣得通,則嘔吐自止,為君藥。甘草甘温,和中益氣,潤燥緩急,以制大黃之峻烈,使祛邪不傷正,為佐使藥。二者伍用,能清、能下、能通,解毒而不傷正,使實熱火毒從大便而去,不僅便秘可用,食入即吐可用,多種疾病辨證為實熱、火盛、毒聚、瘀滯、便結而正氣未虛者,均可加減用之。另有《聖濟總錄》大黃甘草湯,以大黃、甘草等量配伍,治水黃,面目俱青,狂言妄語,語聲不出者。

大黃甘草湯運用

臨牀用於各類疾病併發的嘔吐或便秘、重症急性胰腺炎、膿毒症腸功能障礙、急性五官科疾病如急性喉炎、扁桃體炎、鼻衄、牙齦炎、急性中耳炎等屬於胃中積熱者。

大黃甘草湯加減化裁

兼有食滯者,加山植、神曲、麥芽以消食化滯;胃熱甚者,加黃連以清瀉胃火;胃寒者加高良薑、吳茱萸以温胃散寒;腹脹明顯者,加枳實、厚朴以行氣消痞除滿;呃逆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止呃。

大黃甘草湯使用注意

虛寒性嘔吐、冷積便秘以及腸燥津枯便秘者不宜用。

大黃甘草湯附註

大黃甘草湯能改善刀豆蛋白誘導肝損傷小鼠肝組織病理變化及肝功能各項指標,減輕腺嘌呤誘導腎損傷大鼠的腎組織的病理變化,改善腎功能各項指標;對豚鼠離體迴腸平滑肌有抑制和解痙作用,還可消除麻醉藥物、手術牽拉對膈肌的刺激從而解除痙攣。

大黃甘草湯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大黃四兩,甘草一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