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馬蹄蝠

鎖定
大馬蹄蝠(學名:Hipposideros armiger)是蹄蝠科蹄蝠屬動物。大蹄蝠體形甚大,前臂可達近100毫米,耳也大、三角形,毛長而細密,體色變化大,背色煙褐甚至黑褐,腹色灰褐,有些偏紫褐。
大馬蹄蝠羣居性,也與其他蝙蝠生活在一起,冬眠,性兇猛,夏季夜間外出覓食,主要以鱗翅目蛾類昆蟲為食,繁殖期與棲息地息息相關,中國大蹄蝠一般夏初繁殖。 多棲息於濕度較大的喀斯特洞穴或廢棄坑道的高處,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Hipposideros armig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翼手目
蹄蝠科
蹄蝠屬
大馬蹄蝠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35
中文名
大馬蹄蝠
外文名
Great Himalayan Leaf-nosed Bat

大馬蹄蝠形態特徵

大馬蹄蝠
大馬蹄蝠(3張)
體形甚大,前臂長90.48(83-95)毫米,第Ⅲ掌骨與第Ⅳ掌骨幾等長,分別為:63.90(57.4-66)毫米和63.21(58.8-67.7)毫米;第V掌骨長59.50(57.0-62.0)毫米。第3指第1節長32.54(30.7-34.9)毫米,第2節長32.66(30.0-34.5)毫米。翼長219.58毫米,翼寬99.95毫米。脛長39.90(36-42)毫米。 [2] 
前鼻葉沒有中央缺,鼻間隔不高隆;兩旁各有4片小附葉,最外的一片退化,但能見到毛叢中的隆突。中鼻葉中央微膨脹。後鼻葉窄於前鼻葉,三葉狀,由明顯的中央隔所支持。有額腺囊位後鼻葉基的後部中央,兩側到眼內眥後有加厚的皮葉,在雄性老體最發達,其後有黑色長毛;額腺囊口也有成束筆狀黑色長毛伸出;在幼體或雌性成體,皮葉不顯,但總能見到3撮黑毛(兩側的是皮葉的痕跡),老年雌性個體也能見到較小的皮葉。鼻葉和皮葉均黑褐色。耳大而尖,後緣內凹。 [2] 
毛長而細密,體色變化大,猶如兩個色型,深暗的背色煙褐甚至黑褐,1/2以上的毛基灰褐很蒼淡,有肩斑;腹色灰褐,有些偏紫褐,毛基略深,色調與大菊頭蝠近似,較中蹄蝠海南亞種要深;鮮亮的背色棕褐而偏赭黃,毛基淡棕白或灰白,有肩斑,腹色淡棕白,毛基帶褐色較多,色調較慄黃菊頭蝠的濃而比中蹄蝠海南亞種要淡。這兩色型間有逐漸過渡的個體,從性別和年齡也難劃分。 [2] 
全長31.85(31-33)毫米。直脊明顯。鼻額區寬大成微凸的平面,兩側眶上脊雖不隆起但稜角清晰;與直脊的匯合處是顱骨的最高點,前傾與齒槽線相交成45°角。斜面上沒有額凹,但其中央有孔道,有神經通過。吻部較寬但眶間很窄;顴弓寬有高隆的顴弓板,其高是顴骨前段的一倍。前頜骨遊離,前端不伸出大齒前緣。齶橋較長,犁骨超出齶骨後緣,有呈長三角形的蝶骨凹。耳蝸小,其寬小於左右耳蝸間寬。 [2] 
門齒齒冠2葉,外葉與內葉等大。犬齒前脊上有低小的附小尖。第2上前臼齒小,位齒列外,犬齒與第4上前臼齒靠近。第3上臼齒的後接合緣(後脊)退化。下頜門齒第2下門齒的齒冠大於第1下門齒的。第2下前臼齒位齒列線中,其長和高均佔第4下前臼齒的1/3-1/2。 [2] 

大馬蹄蝠棲息環境

大馬蹄蝠多棲息於濕度較大的喀斯特洞穴或廢棄坑道的高處,主要選擇黑暗帶作為棲息位點。 [3] 

大馬蹄蝠生活習性

大馬蹄蝠常數十或數百隻生活在一起,也有的單隻掛於頂壁,常與其他蝙蝠混居,同棲一洞的曾見有普氏蹄蝠中菊頭蝠皮氏菊頭蝠、魯氏菊蝠、中華鼠耳蝠、毛腿鼠耳蝠、絨鼠耳蝠和折翼蝠等。大馬蹄蝠11月冬眠,冬眠時多處在洞道深處,翌年2-3月開始活動,出眠後移於洞口附近,有的甚至在光度大、温度高的環境裏。冬季不遷飛,1月上旬當洞口氣温10℃時,它們雙翅褶迭並列於體側,洞內濕度大,毛上具水珠,受干擾後少數起飛。捕回喂水當水沾濕胸毛時,它們用左後肢倒掛,用右後趾瓜梳理胸毛,並將梳出的水,放入口中舔去,如此反覆多次。 [4-5] 
大馬蹄蝠一般夏季夜間外出覓食飛翔於居民區、農田、林間上空,捕食昆蟲,飛行較緩慢,其中尤以鱗翅目蛾類昆蟲為主。 [5] 

大馬蹄蝠分佈範圍

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6]  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四川、廣西、貴州、福建、浙江、湖南、廣東、江蘇、台灣、海南。 [5] 
大馬蹄蝠分佈圖 大馬蹄蝠分佈圖

大馬蹄蝠繁殖方式

大馬蹄蝠的繁殖期與棲息地有很大的關係。中國大馬蹄蝠夏初繁殖,貴州貴定5月中旬已有臨產的孕蝠,胎仔一枚居右側子宮內;安龍和羅旬,6月中旬均見有外耳孔未開,眼未睜的幼體,體重13-14克,前臂長37-41毫米,脛長17毫米。在海南3月中旬已有孕蝠。據Medway(1987)記載馬來西亞的大馬蹄蝠1年繁殖2次,2-5月和9-10月均見孕蝠。 [2] 

大馬蹄蝠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無危(LC)。 [6] 
參考資料
  • 1.    大馬蹄蝠  .bio.bris[引用日期2020-01-28]
  • 2.    羅蓉等編著,貴州獸類志,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10,第102-104頁
  • 3.    黎道洪編著,貴州喀斯特洞穴動物研究,地質出版社,2007.6,第103頁
  • 4.    王岐山主編,安徽獸類志,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03,第62-63頁
  • 5.    鄭生武,宋世英主編,秦嶺獸類志,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06,第109頁
  • 6.    大馬蹄蝠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