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衫霞帔

鎖定
大衫霞帔為宋明貴族女性的禮服。皇后大衫霞帔,大衫用黃色,衣料紵絲紗羅隨用。霞帔深青為質,織金雲霞龍紋,或繡,或鋪翠,圈金飾以珠。皇妃與親王妃大衫霞帔,大衫用紅色,織金雲霞鳳文。 [1]  從裏到外的穿着順序為緣襈襖裙褙子圓領衫大衫、霞帔。霞帔和霞帔墜子作為禮儀服飾,在宋、明時期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明代,霞帔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在顏色質地紋樣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不同等級的命婦有不同的服用要求。 [2]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樣。 [3]  唐代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中有“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的詩句,形容女子出閣時享受穿戴鳳冠霞帔的殊榮。 [4] 
中文名
大衫霞帔
外文名
manteau de cour of China
出    處
宋史·輿服志》
性    質
命婦禮服
朝    代
宋、明
顏    色
皇后黃色、品官夫人真紅色
布    料
紵絲、、、

大衫霞帔發展歷史

大衫霞帔宋代大衫霞帔

宋宣祖後坐像軸 宋宣祖後坐像軸
宋史·輿服志》中記載:其服,後惟備禕衣、禮衣,妃備褕翟,凡三等。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絳羅,蓋與臣下不異。 [5] 

大衫霞帔明代大衫霞帔

皇后大衫霞帔 皇后大衫霞帔
到了明代,朱元璋着力恢復漢家正統,掃蕩胡氣,在服飾制度上從周漢唐宋,也繼承了宋代把霞帔作為后妃常服及命婦禮服的傳統。
皇后大衫霞帔,衫黃,霞帔深青,織金雲霞龍文,或繡或鋪翠圈金,飾以珠玉墜子。皇妃、皇嬪及內命婦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俱同中宮,俱雲霞鳳文,不用雲龍文。 [6] 
品官命婦大袖衫,真紅色。一品至五品,紵絲綾羅;六品至九品,綾羅絹。霞帔、褙子皆深青段。大袖衫兩領直下一尺,間綴紐子三,末綴紐子二,紐在掩紐之下,拜則放之。霞帔二條,各繡禽七,隨品級用,前四後三。墜子中鈒花禽一,四面雲霞文,禽如霞帔,隨品級用。一品、二品,霞帔、褙子俱雲霞翟文,鈒花金墜子。三品、四品,霞帔、褙子俱雲霞孔雀文,鈒花金墜子。五品,霞帔、褙子俱雲霞鴛鴦文,鍍金鈒花銀墜子。六品,霞帔、褙子俱雲霞練鵲文,鈒花銀墜子。七品,霞帔、墜子、褙子與六品同。八品、九品,霞帔用繡纏枝花,墜子與七品同,褙子繡摘枝團花。 [7] 
歷代大衫霞帔
歷代大衫霞帔(35張)
行動時扣在身後紐襻上,不拖地,行禮時放下,以遮住臀部和腳,和電視劇裏那種拖地的外衣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古人的實用主義和今人的自作聰明的不同結果。另外後身還有用本衣料所做三角形兜子,底邊和尖端縫在衣上,兩側邊開口,用於收納霞帔末端。

大衫霞帔霞帔顏色

新娘大衫霞帔
新娘大衫霞帔(2張)
霞帔深青為質,在明代皇后半身像中,孝慈高皇后仁孝文皇后的霞帔是大紅,而大衫為黃色,這不符合制度文字,而且我們先在所見的畫像是否原作顏色還有待考證,明代帝后像被國民黨捲到台灣了,只要民進黨不燒了,那以後説不定還能看到真跡研究下。霞帔是並列兩條,尖端是縫合的,有帶懸掛墜子,平端收於大衫身後兜子內。《三才圖會》的霞帔示意圖流毒甚廣,幾乎能見到的網上霞帔示意圖和影視劇霞帔全是一條帶子繞過脖子,這是不對的,是不瞭解霞帔的演變和配搭規律,關於霞帔可參見拙作《宋明式霞帔源於唐五代帔帛略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