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華山

(江西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鎖定
大華山,又名華蓋山,是道教天心派祖庭 [8]  、江南十大道教名山之一 [1]  ,是江西省級風景名勝區 [2]  和“江西避暑旅遊目的地” [7] 
大華山海拔1010米,地處樂安縣城東南部,是遠近聞名的道教聖地,其中,浮邱峯、香爐峯、着棋峯三座山峯聳拔雲表、氣勢磅礴、風景奇秀、冠絕江南,有“千仞道仙山”、“江南絕頂三峯”之稱,也是該縣“四千景點”之一。歷史上,顏真卿吳澄湯顯祖徐霞客等都曾慕名遊歷大華山,並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 [2] 
大華山道教音樂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  大華山蝶棲谷景區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6] 
中文名
大華山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 [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AA級
佔地面積
41.15 km²
著名景點
蝶棲谷
別    名
華蓋山
海    拔
1010 m
地    位
天心派祖庭

大華山簡介

大華山
大華山(2張)
“蓬萊宮闕接天關,關鎖雲霞紫翠間。夜半雨腥龍起洞,日斜雲伴鶴歸山。棋枰石古羣仙記,丹藥爐空九轉還。此日登臨興無限,御風身已隔塵寰。”這是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盛讚大華山的詩句。 [9] 
大華山,又名華蓋山
華蓋山位於江西樂安縣境內,南村鄉與谷崗鄉交接處。
屬道教名山勝地,歷史悠久,是樂安縣一處重要人文景觀。
號稱“江南絕頂三雄”。每逢春秋二季大華山都有朝神拜仙祭祀活動。
海拔一千多米,暑期山上十分清涼,是個避暑的極佳選擇!
另外徐霞客的傳記的有載:
其地在崇仁南百餘里,南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三十里為樂安縣。
據瞭解,大華山景區總面積41.15平方公里,景區內共有景點21處,景物景觀72處,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此外,大華山上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已列為國家與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9種,國家重點和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5種,是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天堂”。 [2] 

大華山歷史沿革

大華山位於樂安縣的東南部,距縣城20公里。據《天下名山志》載,西漢元帝初元,浮邱真君在此傳授王、郭二仙“三五飛步術,九一上清法”,焚修練丹,得道飛昇。西晉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大華山始建道觀,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 [11]  唐大曆四年(769),撫州刺史顏真卿,尋得隋開皇五年(585)華蓋山舊碑文,精心考證,撰寫了《橋仙觀記》。宋熙寧八年(1075),神宗封王、郭二仙為真君,改“橋仙觀”。元符二年(1099),哲宗詔封浮邱公為超應真人;元符三年改為真君。南宋嘉熙元年(1237),理宗加封浮邱、王、郭三仙為三佑真人。明洪武甘二年(1389),太祖朱元璋齎降御香。成化為二十三年(1487)六月生日,憲宗朱見深齎降御香。嘉靖二十四年(1545)二月初七日,世宗朱厚頒《敕諭》。大華山成為封建朝遷所保護的道教聖地。歷代名人謁拜遊覽,譜寫了大量的詩文。如白玉蟾的《謁華蓋三仙青祠》、吳澄的《雷壇碑》、湯顯祖的《華蓋山序》、吳道南的《重修山門記》、譚綸的《華蓋山》、虞集的《浮邱公吟》、羅倫的《登華蓋山》。還有160餘名文人墨客的遺作。
大華山海拔近千米,周旋百餘里,自北走向寧都,結成漢陵廿四山。由此伸向樂安,聳拔崛起,狀如蓮花寶蓋,又名“華蓋山”。華蓋三峯鼎峙排列,高插雲霄,乃浮邱峯、著棋峯、香爐峯,素有江南絕頂三峯之謂。此外如仙女峯、隱仙岩、紫元祠、定風石、降弓坳、長庚崖、茶花谷、退軍嶺、黃茅岡、投龍潭、飲馬池、育元井、碧桃澗……五十餘處天然古蹟,各有奇聞傳説,引人入勝。還有古建,亭、樓、台、閣、觀、壇、宮、堂,遍全全山。如南真觀、玉亭觀、橋仙觀、林仙觀等造工精巧;從山麓至山巔的“大華蓋山”、“敕賜崇仙觀”、“蓬萊仙境”三門,華麗壯觀;自崇仙觀到頂峯的“三仙正殿”,中有“圓光亭”、“憩霞軒”、“天官壇”、“賓仙閣”等別具匠心的建築更為雄偉。目前,大華山已復修了浮邱觀、九皇殿、觀音送子亭、觀音種子亭、萬壽宮等古蹟,塑造神像五十多尊。大華名山,景物秀麗、地勢險要,石達開部曾在此與清軍激戰數月;1933年,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指揮紅軍在華蓋山周圍殲滅了-軍兩個師。近幾年來,觀光遊覽者往來頻繁。

大華山道教傳説

被譽為“道教聖地”的大華山歷史悠久,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該山因邱、王、郭三仙在此修煉得道而成名。
相傳古時候,華蓋山腳下有一個村莊,村裏有一對孿生兄弟,兄長從父姓,叫王褒;弟弟從縣令姓郭,叫郭妙。兄弟倆合開了一屠宰店鋪,以殺豬宰牛為生。一日,有個自稱姓邱的道士遠道而來,來到兄弟倆的店中受到熱情接待。當邱道長要求化齋,兄弟倆為沒有素菜犯愁時,邱道長來到熬豬骨的鍋邊,用一根稻草往鍋中間一插,頃刻間,只見鍋裏一邊是豬骨肉湯,另一邊卻是豆腐蔬菜,沒有半點肉氣。看到道士本領超凡,兄弟倆當即丟下屠刀伏地拜師。為了考驗兄弟倆的誠心,邱道長設置了“虎口救師”、“見色不淫”等難關,兄弟倆一一順利闖過。在邱道長的悉心傳授下,兄弟倆終於修煉成仙。自此,大華山便供奉着邱、王、郭三仙。 [11] 

大華山景點介紹

大華山蝶棲谷景區 大華山蝶棲谷景區
大華山蝶棲谷景區依託大華山風景區,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以道家著名典故“莊生夢蝶”為設計理念, 以延長停留時間、延續旅遊消費、提升文化價值為發展目標,致力於打造集道文化體驗、生態度假、山地運動、主題商業等功能為一體,養身與養心兼修,傳遞道家逍遙自在的旅居生活和仙遊夢幻遊樂體驗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1] 
2021年5月,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3] 

大華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華山道教音樂又稱法事音樂、道場音樂,始於宋淳化年間,是大華山道教進行齋醮儀式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驅魔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由誦唱和樂器伴奏組成。在擺壇講道時 ,樂隊奏起道場音樂,道士頌唱經文。
大華山道教音樂以齊唱和吹打樂為主。早期所用的樂器有編鐘、磐、笛子、嗩吶等,經過演變,現今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有笛子、二胡、琵琶、揚琴、嗩吶及鑼鼓等,演奏多為齊奏。
2019年10月,樂安大華山道教音樂列入撫州市第五批市級項目名錄。 [10] 

大華山《徐霞客遊記》

其地在崇仁南百餘里,南五十里為大華山,西南三十里為樂安縣。 [12] 

大華山二十四日

山頂道觀 山頂道觀
昧爽黎明,從朱碧西南行,月正中天。二里為雙溪橋。二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俱會於橋北,透橋東南去。路從西南,又一里為玄壇廟橋。其水自西而東,乃芙蓉西南之流,當亦東會雙溪而下罕滸入巴溪者也。過溪南一里,越雷公嶺,有溪自南而西北去。下嶺即東南溯溪,一里為雷公場,又南三里為深坑。又東南二里為石腦,上有橋曰昆kǖn陽橋。又南三里曰雙湛橋,又二里曰趙橋,又五里曰橫岡,又五里越一嶺,曰趙公嶺。自石腦來十五里,其嶺坦而長,蓋東自華蓋山度脊,而西經樂安,而北轉進賢,為江西省城之脈者也。嶺北水繞雷公而西北下崇仁,嶺南水由大陂而下永豐、吉水者也。下嶺,山隘漸闢,其內塢曰白麻插,水雖西流樂安、永豐,而地猶屬崇仁;其外岡曰崇仁仙觀,則樂安之界也。由白麻插循左山東南行,三里至大坪墅,轉而東向入山。又二里,東至一天門,有澗西注石橋下,從此遂躡級上登。一里至舊一天門,有二小溪,一自東南,一自東北,合於石屋之上。從此俱峻坂懸級。又七里至二天門,逐兩度過脊之坂,俱狹若堵牆。於是東北繞三峯之陰北,共七里而登華蓋之頂,謁三仙焉。蓋華蓋三峯並列,而中峯稍遜,西為着棋,東為華蓋。路由西峯而登,其陽南甚削,故取道於陰。華蓋之上,諸道房如峯窩駕空,簇繞仙殿,旁無餘地,無可眺舒。飯於道士陳雲所房,亟登着棋,四眺形勝。其北正與相山對,而西南則中華山欲與頡頏xié háng不相同下,東與南俱有崇嶂,而道士不能名,然皆不能與華蓋抗也。其山在崇仁南百二十里,東去宜黃亦百二十里,西去樂安止三十里,〔西南一百里至永豐,〕東南至寧都則二百餘里焉。餘自建昌,宜取道磁龜,則直西而至;自宜黃,宜取道石蛩從雲封寺,亦直西而至;今由朱碧,則迂而北,環而西,轉而東向入山,然取道雖迂五十里,而得北遊曹山洞石,亦不為恨也。下山十五里,至三
天門,渡石橋而南,遂西南向落日趨。五里過崇仙觀。又三里越韜嶺,是為樂安界。又西南三里,渡一溪橋。又四里,溪西轉出大陂,溪中亂石平鋪,千橫萬疊,水碎飛活轉,如冰花玉屑。時日已暮,遂宿大陂。

大華山二十五日

大華山 大華山
是日為冬至,早寒殊甚,日出始行。西南五里為藥臘。又五里為曾田,其處村居甚盛,而曾氏為最,家廟祀宗聖公孔子之弟子曾參。從此轉而南,渡溪入山,乃中華山之西北麓支山也。中華在華蓋西南三十里,從藥臘來循其陰西行,至是乃越而轉其西北。又三里為饅頭山,見溪邊橫石臨流,因與靜聞箕踞其上,不知溪流之即穿其下也。及起而行,回顧溪流正透石而出,始知其為架壑之石也。餘之從樂安道,初覽其《志》,知其城西四十里有天生石樑,其側有石轉運,故欣然欲往;至是路已南,不及西向,以為與石橋無緣;而不意復得此石,雖溪小石低,已見“天生”一斑。且其東北亦有石懸豎道旁,上如卓錐,下細若莖,恐亦石橋轉運之類矣。又南一里為黃漢。又南逾一小嶺,一里是為簡上,為中華之西南谷矣。從此婉轉山坑,漸次而登,五里,上荷樹嶺,上有瞻雲亭。蓋嶺之東北為中華,嶺之西南為雪華,此其過脈之脊雲。逾嶺南下二里,至坑底,有小溪,一自東北,一自西北,會而南。三里,出源裏橋。又三里則大溪自東而西,渡長木橋至溪南,是為流坑。其處闤闠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大溪之水東五十里自郎嶺而來,又東過大樹嶺,為寧都界,合太華、中華東南之水至此,西八里至烏江,又合黃漠之水南下永豐焉。是日午至流坑,水涸無舟,又西八里,宿於烏江溪南之茶園。

大華山二十六日

因候舟停逆旅。急索飯,即渡溪橋北上會仙峯。其峯在大溪之北,黃漠溪之西,蓋兩溪交會,而是山獨峙其下流,與雪華山東西夾黃漠溪入大溪之口者也。峯高聳突兀倍於雪華,而陽多石骨嶙峋,於此中獨為峻拔。其西南則豁然,溪流放注永豐之境也。由溪北從東小徑西上,五里而至會仙峯。按《志》止有仙女峯,在樂安南六十里,而今土人訛為會仙雲;然其為三仙之跡則無異矣。是峯孤懸,四眺無所不見。老僧董懷莪為餘言:“北四十里為樂安,西南六十里為永豐,直西為新淦gān,直東為寧都。其東北最遠者為太華山,其次為中華,又次為雪華,三華俱在東北。而樂安之北有西華,兀立雲霧之間,為江省過脈,尖拔特甚,蓋從太華西北渡趙公嶺而特起者也。”由會仙而上,更西北一里,其石巑岏cuán wán山高鋭峻,上多鵑花紅豔,〔但〕不甚高,亦冬時一異也。由會仙南面石磴而下,至山半甫有石泉一泓,由其山峭拔無水泉,故山下之溪亦多涸轍耳。下山五里,至溪旁,其南即為牛田,水南,其北為烏江,其東為茶園,餘所停屐處也。午返,舟猶不行,遂止宿焉。
大華山 大華山
〔餘自常出來,所經縣治無不通舟,惟金溪、樂安,通舟之流,俱在四、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