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種

鎖定
指構成色法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四種,故稱能造之大種、能造四大。分別可稱地大種乃至風大種。《俱舍論》卷一載,地大為堅性,水大為濕性,火大為暖性,風大為動性。又就四大的作用而言,地大有保持不使墜落的作用,水大有攝集不使散溢的作用,火大有使物成熟而免於壞爛的作用,風大有增盛流引、上下縱橫生長的作用。見《俱舍論》卷四。
中文名
大種
解    釋
地、水、火、風四大要素
性    質
宗教
類    別
佛教

目錄

大種釋義

“大種”是“大”(mahā)與“”(bhūta)的複合詞:其含義如《大毘婆沙論》所釋:
“問:何故名大種。答:大而是種。故名大種。如言大地。如言大王。義別體同。應持業釋。
問:云何大義。云何種義。答:能減、能增、能損、能益。體有起盡。是為種義。體相形量。遍諸方域。成大事業。是為大義。
問:此四云何成大事業。答:與大積聚造色為依。令壞、令成是大事業。由此唯四不減不增。謂減不能成大事業。增於事業復為無用。問:餘法何緣不名大種。答:餘無如是大種相故。謂無為法大而非種。其餘有為種而非大故。唯此四得名大種。

大種概論

四大種亦是色藴中的“色”的內容之一。在佛教中,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對這四大種的解釋如下:
  • 《阿含經》中説明五藴中包含了名、色兩種法的區別,其中色藴即包括了種種的色法,一切的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的色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説明眾色都是由於四大種而有。
  • 《大方廣佛華嚴經》則更進一步説:一切眾生的身乃是因四大種和合而成為身;而也是因為四大的緣故,使得眾生的身能生種種的病。
  • 《瑜伽師地論》卷27:“云何色藴。謂諸所有色。一切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復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總名色藴。”
  • 密宗的主張,借用佛教阿含經典所説六界名詞,以四大和空界配比金剛界,識配比胎藏界

大種參考文獻

  1. 《清淨道論·第十一品》:“堅硬相的是地界……於此身中,堅性或固性的是地界。”“粘結相的是水界……於此身中,粘結性或流動性的是水界。”“遍熟相的是火界……於此身中,遍熟性或暖熱性的是火界”“支持相的是風界……於此身中,支持性或浮動性的是風界”。”
  2. 《五藴論》:“云何色藴?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諸色。”
  3. 緣起經》卷1:“識緣名色者,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藴:一者受藴,二者想藴,三者行藴,四者識藴。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謂名色。”
  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570〈7 平等品〉:“譬如眾色無有不因四大種者”。
  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1〈入不思議解脱境界普賢行願品〉 :““善男子!一切眾生因四大種和合為身,從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謂: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言身病者,風黃、痰熱而為其主;言心病者,顛狂心亂而為其主;言客病者,刀杖所傷、動作過勞以為其主;俱有病者,飢渴、寒熱、苦樂、憂喜而為其主。其餘品類展轉相因,能令眾生受身心苦。”
  6. 在“覺林菩薩偈”中如是講: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説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説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個大種,叫譬如真如,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沒有離開常住真心。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這裏有真空妙有。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説而説,應説而不説。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痴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乃撿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這是不應取而取的過失。後來,這個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這是冰雹,會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這是應取而不取的道理。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