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石窩鎮

鎖定
大石窩鎮,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鎮,位於東經115°42′33″~115°50′59″,北緯39°30′22″~39°38′37″。地處房山區西南,東與長溝鎮接壤,南與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村為鄰,西與張坊鎮相連,北與韓村河鎮毗鄰。鎮域面積91.56平方千米。 [1] 
1949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三區。1953年,屬房山縣新五區。1954年,屬房山縣下灘、石窩、南尚樂、北尚樂、石門5個鄉。1956年,屬南尚樂、下灘、石窩3個鄉。1958年,劃歸周口店區長溝人民公社南尚樂管理區。1961年,劃歸房山縣南尚樂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86年,屬房山區。1995年,鄉改鎮。2001年,鎮址遷石窩村,更名大石窩鎮。 [1]  截至2018年末,大石窩鎮有户籍人口有39520人。 [2]  截至2019年10月,大石窩鎮下轄24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石窩村東。
2011年,大石窩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437.4萬元,利潤總額3125.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164.9萬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税收71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600萬元,增值税3500萬元,企業所得税5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0.5%、0.8%。 [1] 
中文名
大石窩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北京市房山區
面    積
91.56 km²
下轄地區
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石窩鎮石窩村東
電話區號
010
郵政編碼
102408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雲居寺
雲居寺塔及石經
大石窩中華石雕藝術園
車牌代碼
人    口
約3.95萬人(截至2018年末)

大石窩鎮建置沿革

大石窩地區歷史悠久,明代山西遷徒民至此定居前早有人煙生息。
1949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三區。
1953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新五區。
1954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下灘、石窩、南尚樂、北尚樂、石門5個鄉。
1956年,大石窩地區屬南尚樂、下灘、石窩3個鄉。
1958年,大石窩地區劃歸周口店區長溝人民公社南尚樂管理區。
1961年,大石窩地區劃歸房山縣南尚樂人民公社。
1983年,南尚樂公社改鄉。
1986年,南尚樂鄉屬房山區。
1995年,南尚樂鄉鄉改鎮。
2001年,南尚樂鎮鎮址遷石窩村,更名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大石窩鎮下轄24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大石窩村東。
南辛莊村
前石門村

大石窩鎮地理環境

大石窩鎮位置境域

大石窩鎮位於東經115°42′33″~115°50′59″,北緯39°30′22″~39°38′37″。地處房山區西南,東與長溝鎮接壤,南與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村為鄰,西與張坊鎮相連,北與韓村河鎮毗鄰。鎮域面積91.56平方千米。 [1] 

大石窩鎮地形地貌

大石窩鎮地處低山丘陵與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碳酸鹽類低山,最高點海拔935.4米,土壤為淋溶褐土;中部為山前台地,分佈有碳酸岩類殘丘,土壤為洪積物褐土;南部為沖積平原,最低點海拔46.2米。 [1] 

大石窩鎮氣候

大石窩鎮年平均降雨量600-650毫米。 [1] 

大石窩鎮水文

大石窩鎮境內河道屬拒馬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河北拒馬河,總長20.4千米;南泉水河發源於鎮北境,向南流經鎮內東部,下注胡良河,長12千米。境內河流總長度324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北拒馬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王家磨、塔照、鎮江營、南河等村。 [1] 

大石窩鎮礦產資源

大石窩鎮境內已探明北部山區藴藏豐富的漢白玉艾葉青、明柳、芝麻花、青白石、螺絲轉等構成著名的“13弦”。總儲量2450萬立方米,漢白玉儲量達80萬立方米。 [1]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人口

至2018年末,大石窩鎮有户籍人口有39520人。 [2] 

大石窩鎮經濟

  • 農業
大石窩鎮共有耕地面積26004畝,人均0.7畝。
2011年,大石窩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大石窩鎮糧食播種面積34016畝,生產糧食12032.6噸,人均294千克。蔬菜播種面積5737畝,產量13449.5噸,其中食用菌播種面積230畝,產量1109噸。
大石窩鎮畜牧業以豬、羊、肉飼養牛為主。
2011年,大石窩鎮生豬出欄11478頭,年末存欄7962頭;羊出欄8587只,年末存欄6553只;肉牛出欄191頭,年末存欄129頭。
2011年,大石窩鎮生產肉類2936噸;牛奶1440.1噸;鮮蛋383.1噸;畜牧業總產值10763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9.1%。
2011年,大石窩鎮乾鮮果品產量3501.3噸,其中乾果65.5噸、鮮果3435.8噸,鮮果中梨194.9噸、桃880.5噸、葡萄72噸、柿子1537噸、鮮杏131.5噸。農機總動力24658千瓦。農民人均收入11557元。 [1] 
  • 工業
2011年,大石窩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437.4萬元,利潤總額3125.5萬元。 [1] 
  •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商業網點342個,職工721人。
2011年,大石窩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729萬元,比上年增長10.5%。
2011年,大石窩鎮進出口總額1747.2美元,其中出口1747.2美元,比上年增長5.1%,主要產品是肉雞,銷往日本、瑞士等國家。 [1] 
  • 財政金融
2011年,大石窩鎮地方財政收入2164.9萬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税收71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600萬元,增值税3500萬元,企業所得税5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0.5%、0.8%。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6億元。 [1] 

大石窩鎮社會事業

大石窩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42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4所,在校生1081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4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94人,專任教師154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6所。
2011年,教育經費達748.7萬元。 [1] 

大石窩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各類科技人才115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10人,經營管理人才185人,技能人才310人,農村實用人才450人。 [1] 

大石窩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文化活動場所57個;全年巡迴放映電影3655場;文化館(站)1個;公共圖書館(室)25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藏書5萬冊;還有文化大院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17個。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體育場地51處,體育社團5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4人。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7.5%。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57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3724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大石窩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中心衞生院1所,社區衞生服務站10個;病牀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5張。專業衞生人員6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出院病人12人次。
2011年,大石窩鎮共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7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9%,孕產婦死亡率7.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6.9%、5.8%、14.7%。 [1] 

大石窩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石窩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5户,人數117人,支出53.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70户,人數1104人,支出372.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支出1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53人次,共支出67650元;農村臨時救濟11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扶對象330人,新增就業人員102人。
2011年,大石窩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0069人,參保率100%。 [1] 

大石窩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投遞點38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雜誌7600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6個;固定電話用户9800户,移動電話用户28632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1.4萬元。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鎮區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383台,總容量766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8條,總長度113千米,用電負荷785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9%。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鎮區公園有2個,公園面積12.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8.6公頃,綠化覆蓋率89.4%。 [1] 

大石窩鎮交通運輸

大石窩鎮鎮域內有京昆高速、G234國道興陽線(原房易公路)、周張公路、雲居寺路等過境。有縣鄉級公路99條。
2011年末,大石窩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4.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9米;鎮區橋樑12座。
2011年末,大石窩鎮鎮區內917路、31路、18路、12路公交車可達良鄉、市區。 [1] 

大石窩鎮歷史文化

大石窩鎮綜述

大石窩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藏有世界上獨無僅有的石刻佛經籍的雲居寺,被譽為“北京的敦煌”。位於拒馬河畔的鎮江營遺址,是北京地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此外,還有高莊的玉皇塔、石窩明代銅鐘、戰國古城址、300年以上的古槐3棵。

大石窩鎮中華石雕藝術園

大石窩中華石雕藝術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園區面積2400畝,園區內以石為主。石神、石鼎、石橋、十二生肖各種雕塑均以大理石為原材料,精雕細作而成,充分突出了石雕的藝術特色,是北京地區最大的石雕主題公園。漢白玉藝術宮位於中華石雕藝術園內,於2002年2月份動土施工,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工程的用料全部採用質地精良的漢白玉石材,共使用漢白玉石料740多立方米。藝術宮高27米,最高端是一座棲賢亭,下面是一個半球型的漢白玉天棚,天棚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方向各有一條漢白玉脊龍,天棚下端是由36根漢白玉側柱組成的圓柱型建築,宮門的正上方是長方形的漢白玉牌匾題有雕塑書法大師錢紹武提寫的“漢白玉石雕藝術宮”。藝術宮四周的漢白玉角柱、立板共280塊,其中鑲有各種圖案的漢白玉浮雕,在藝術宮的東西兩側還開有高4.4米的九龍漢白玉卷拱門。每道門正下方均有一塊好似保和殿前“雲龍階石”的御路。
中華石雕藝術園 中華石雕藝術園

大石窩鎮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佔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羣構成中國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寶庫。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20世紀40年代毀於日軍炮火中。解放後,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
1961年3月4日,房山雲居寺塔及石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雲居寺塔 雲居寺塔

大石窩鎮鎮江營遺址

鎮江營遺址,房山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石窩鎮鎮江營村。1958年普查時發現,到了20世紀80年代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調查出土大量陶器碎片。遺址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約220米,東西寬約140米,中間有一條寬20米、進深110米的東西向採石溝橫斷台地。地表處可見陶片。採石溝斷壁及台地周圍斷崖明顯暴露出厚3米左右的灰土文化堆積:新時期時代堆積、夏商時期堆積、西周時期堆積。鎮江營遺址的文化堆積內涵還含有雪山一期、龍山時期及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像這樣堆積層次厚、內涵豐富的遺址在北京地區為數甚少,北拒馬河沿岸僅此一處。從1986年至1990年共發掘1200平方米,出土陶、石、角、骨、銅質文物3萬餘件,主要有新石器時代的斧、盆、紅頂碗、缽及商周時期的鬲、罐、簋、甑等以及出土西周較早地層中的帶字小骨。 [5] 

大石窩鎮玉皇塔

玉皇塔位於大石窩鎮高莊村北的山坡上。該塔建於遼代,坐北朝南,為八角七級密檐磚塔,通高15米。塔座為八角須彌座式,上面飾有磚雕的人物故事、動物圖案等。塔身正面開券門可以入塔,門內曾供奉漢白玉的玉皇大帝像,所以稱玉皇塔。塔身上承七級密檐,各角梁均懸有銅鈴,塔頂八角攢尖,八條頂脊自頂端的封頂鐵製寶珠向八方延伸,盡頭有垂獸、套獸。塔頂置寶珠,上立一根鐵柱塔剎,直插藍天。玉皇塔立於山巔之上,古樸典雅,工藝精湛,是房山古塔中的上品。 [6] 
1995年10月20日,玉皇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為北第五批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玉皇塔 玉皇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