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佛寺

(長春大佛寺)

鎖定
長春大佛寺,位於長春市南湖大路湖濱街1號,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因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佛像高大,故稱“大佛寺”。
1935年,偽滿政府為在該寺址建紅十字會,將大佛寺遷至現址,佔地8000平方米。 [1]  大佛寺仍然是般若寺的下院,也是長春市朝陽區唯一一家佛教寺院。 [2] 
中文名
大佛寺
地理位置
長春市南湖大路湖濱街1號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8000 m²
著名景點
法王殿
大雄寶殿
結    構
鋼筋混凝土 [1] 
始建日期
1935年 [1] 
竣工日期
1935年 [1] 
用    途
寺廟 [1] 
保存狀況
完整 [1] 
類    別
文物古蹟

大佛寺歷史沿革

長春大佛寺創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當時的地址在長春市寬城子老城的大西門外(今長春市解放大路),就是中國人民銀行長春分行處。當時寺院佔地十垧,因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高大,故取寺名為大佛寺。在寺院的東邊後來修建了著名的孝子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大佛寺始歸南關朝陽寺(關帝廟)管理。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偽滿政府徵用大佛寺的土地,建設“世界紅卍字會滿洲總會”,但保留了寺廟山門、圍牆等繼續使用。將大佛寺遷到現址(今長春市湖濱街),新址佔地是8000平方米,規模小於原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同南關朝陽寺一起成為新京護國般若寺(大廟)的下院。
大佛寺 大佛寺 [1]
民國二十三六年(1937年)偽滿州國國務院祭祀府擬在大佛寺新址修建“建國忠靈廟”,將大佛寺遷往八里堡重建。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時,也只拆除了山門和圍牆。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護國般若寺(大廟)被紅衞兵佔領作為總部,般若寺的主持澍培法師曾在此參禪,這裏又成為般若寺的下院。
截至2014年,大佛寺仍然是般若寺的下院,也是朝陽區唯一一家佛教寺院。 [2] 

大佛寺地理位置

大佛寺位於長春市南湖大路湖濱街1號。右鄰為華僑飯店。該寺原址在長春市解放大路73號,現中國人民銀行長春分行址(原長春市市圖書館)。 [2] 
大佛寺

大佛寺寺廟格局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1]
大佛寺依山而建,因地處窄谷彎上,有“杳杳鐘聲動,遙峯護碧林。廟遠不知路,峯迴忽到門”之勢。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有七幢建築,20間,建築面積523.6平方米。彌勒寶殿矗立於蓮花峯上,龍華法堂坐落於道場之中,釋迦如來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駐世之寶,後有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千佛彌勒閣。 [3] 

大佛寺寺院景觀

大佛寺綜述

大佛景區有羣山、殿宇、樓閣、雕樑畫棟、斗拱飛檐、塔廊。彌勒千佛殿,疊檐重重,閣內的千尊彌勒正是依照佛經中所記功“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卻不識”而鑄造。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溶匯了古印度、北齊、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展現彌勒的法身、報身、化身之法相。 [2] 

大佛寺法王殿

大佛寺法王殿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他是“未來世紀的佛主,是未來、新生、希望的象徵”,四周是四大天王,也就是四大金剛,四大護法,他們手持法器代表風調雨順的意思。背靠彌勒佛,手持降魔杵的是“百萬神兵護彼一人得道,三千世界看他誰敢參禪”的韋陀菩薩,韋陀菩薩是佛教的護法,上面有四個大字“三洲感應”,三洲即:東聖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韋陀菩薩左手握杵拄地,杵尖向下,意味着,寺院既不掛單,也不留人吃齋飯。 [2] 

大佛寺千佛閣

在大佛廣場北邊的佛殿就是千佛彌勒閣 。千佛閣是千山大佛寺內最為宏偉壯觀的古典式閣樓式建築之一。千佛閣閣內彌勒法相,共塑彌勒金身一千四百四十六尊,集歷代彌勒法相於一閣,有古印度時代的高腳彌勒;北齊時的思維彌勒和唐代的佛裝彌勒。 [2]  造像採用了古希臘、印度陀羅時期、中國北魏至唐代各期的的造像藝術。彩繪、貼金完全取自天然顏料和純金。 [2] 
在右上方是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四川樂山大佛,體現唐代造像的特徵,他對面是永廣石窟中的彌勒塑像,體現的是北魏時期造像的特點,兩側的佛牀中也有許多彌勒塑像。
整體建築空間佈局採用的是立體三層交叉的佈局藝術,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一定藝術特點和價值的一千餘尊彌勒盡納其中,彩繪採用六青、六綠——過渡最高彩繪品極。內容上涵蓋了佛教中世代相傳有關彌佛的許多典型故事。  [2] 

大佛寺大雄寶殿

大佛寺的正殿即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奉的是現代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與中國的孔子是同一時代人,公元前的565年,釋迦牟尼29歲前痛感人生生老病死的各種痛苦,所以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經過6年的苦修,35歲時經過佛陀迦耶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創立了據説能使眾生脱離苦海的佛教。大雄寶殿兩側供奉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音殿供奉的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深入人心,佛道兩教同時供奉,佛教稱為觀音菩薩,道教稱為識航道人,觀,就是觀看,音,就是聽的意思,據説觀音有一識救八難的故事,觀音菩薩曾經發下弘願,不渡盡人間一切苦惡,不聽盡人間一切悲聲,誓不成佛。觀音殿的對面的是地藏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曾經也發下弘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2] 

大佛寺大佛廣場

大佛廣場,中間是一個全析立體佛字,是由北京著名書法家沈默設計的,整個字呈三維立體設計,高6.9米,彌勒銅像是2003年彌勒聖誕法會中開光的自在彌勒,高為4米,長6.8米,厚3.3米,這是一尊布袋彌勒的法像,在內大佛廣場,向上看,是大佛寺的主體建築,莊嚴肅穆的龍華堂,在牆體上可以看到鐫刻着六個大字:天成彌勒道場,是由佛教聯合會副會長寺覺光法師提寫的,千山可以説是一個千佛化千蓮千峯千彌勒的道場。 [2] 

大佛寺龍華法堂

龍華法堂,座落在大佛廣場之中,是彌勒在華林園龍華樹悟道成佛向仙人講道傳法、三次渡化近三百億的弘法寶地。廣場南端,坐落着一座寶塔,這就是釋迦如來舍利法堂及舍利寶塔所在地。舍利是佛家之至寶,見佛舍利如見其佛,拜佛舍利如拜佛陀真身。 [2] 
舍利是佛門至寶,見佛舍利如見佛祖,拜佛舍利如拜佛祖真身。法堂中珍藏六粒釋迦牟尼佛真身佛骨舍利。兩千五百年前的釋迦佛,留其舍利。舍利寶塔是東北地區大型的石雕寶塔,寶塔為十三層檐,是寶塔級層中最高格局,塔堤上有八角圍欄,龍柱石燈,圍欄上雕有八幅釋迦牟尼佛傳法佈道的故事和文字説明,寶塔上雕有八尊釋迦牟尼的坐像,象徵着八方淨土,塔的天宮存放着釋迦如來佛寶舍利。

大佛寺彌勒大佛

彌勒殿東面窗外是千山天成彌勒大佛。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完全自然形成,不經人工雕刻的一絲痕跡,千山彌勒大佛,高70米,肩寬40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五官清晰,四肢俱全。大佛基手五指分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壓在腿上。大佛座東面西,依山而坐,端坐於一朵蓮花山之中,胸前還隱約掛有佛珠,身上有天然山洞形成的佛臍。 [2] 

大佛寺著名人物

大佛寺倓虛法師

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倓虛法師在東北弘化,十餘年間,先後創建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營口楞嚴寺,並復興瀋陽般若寺、吉林觀音古剎。1956年十月,他重回長春般若寺出任方丈。翌年,何故遷居長春南湖的大佛寺,以後一直在大佛寺住了二十年之久。1957年後,法師長期居住長春南湖大佛寺,日誦佛經,潛心修持。 [4] 

大佛寺澍培法師

澍培善於作詩,擅畫蘭花和墨竹。生平積詩三百餘首,蘭竹書多幅,均毀於文革之中。晚年在南湖大佛寺幽居時作的詩,有兩首留下來。
其一曰:
靜坐是生涯,南湖渡歲華,
果園即道場,無處不僧家。
其二曰:
隱居南湖度晚年,舒情悦目有林泉,
詩文雖遜陶五柳,淡泊堪稱孟浩然。 [5] 

大佛寺保護修繕

大佛寺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後於1935年搬遷時修繕,根據長春市規劃局規劃編制處資料,截止到2008年,大佛寺結構完整。 [1] 
大佛寺被列入長春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6] 

大佛寺遊覽信息

交通路線:在長春市乘坐277路、66路、112路、124路、154路、240路、252路、229路、306路、312路公交均可到達大佛寺。
門票價格: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