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佛寺

(新疆烏魯木齊大佛寺)

鎖定
大佛寺,位於烏魯木齊紅山公園內,是一座漢傳佛教寺廟。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地藏殿。
中文名
大佛寺
大佛寺
兩座大佛寺
一座位於
紅山公園內

大佛寺歷史背景

烏魯木齊大佛寺 烏魯木齊大佛寺 [1]
據瞭解,紅山原有一組古廟羣,相繼建於1797年前後。原古廟羣沿紅山腳下,由東向西排列:東端是大佛寺,中間是玉皇廟,西端是地臧廟。當年的紅山古廟羣曾是烏魯木齊古典建築的薈萃,也是廟會遊覽的勝地,每逢廟會,紅山的廟宇全部開放酬神演戲,朝供不絕。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3萬東北抗日義勇軍因彈盡援絕,於1933年分批假道蘇聯進入新疆。第一批戰士於3月27日抵達烏魯木齊,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的參謀處處長陳中等就立即接近他們,17天后,他們策動白俄羅斯“歸化軍”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金樹仁偕眷倉惶出逃,當時就寄居在紅山頂上的“玉皇廟”內,他命令部下盛世才出兵平叛,但盛世才卻按兵不動。

大佛寺典故

大佛寺釋迦牟尼像 大佛寺釋迦牟尼像
第二天晚上,歸化軍佔領軍械局並請求抗日義勇軍支援,金樹仁自知不是對手,在玉皇廟內題詩罵盛世才是望恩負義的中山狼後逃亡塔城。盛世才憑軍事勢力上台後,聽説金樹仁在玉皇廟內題詩罵他,就把玉皇廟燒了,為了掩飾他火燒玉皇廟的行跡,藉口“破除迷信”,把這裏的廟宇都拆毀了。
就這樣,一個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宗教勝地被毀滅了,解放前夕,紅山只有孤塔一座,龐大的古寺廟羣也僅存大佛寺山門一座,一片荒涼。

大佛寺擴建時期

1989年擴建紅山公園時,因古廟山門年久失修,瀕臨倒塌,為保護文物,恢復景觀,遂將大佛寺山門按原樣搬遷至山頂,並復建了大佛寺大殿、廂房、藏經閣。

大佛寺主體建築

大佛寺地藏菩薩像
大佛寺地藏菩薩像(2張)
大佛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地藏殿。
紅光山大佛寺位於烏魯木齊北面卡子灣附近的紅光山,紅光山大佛寺建築羣始建於2002年,於2010年完工,歷時8年,是中國西北的第一大漢傳佛教寺廟。

大佛寺佈局構造

佛足壇 佛足壇
山門也稱三門,是佛教寺院的第一道門。寺院的大門,大多是三門並立,中間一道大門,兩旁各一小門,故稱為“三門”。《佛地論》雲:“大宮殿,三解脱門為所入也。”三解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佛教認為,進入三解脱門,身心就會得到解脱,它是佛教聖境與世俗凡塵的屏障,門內,門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大佛寺的山門,寬17米,高15.6米,高大雄偉,正面是新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滄書題寫的“覺世大慈”,背面是書法家閔蔭南題寫的“憫世大悲”。從山門順勢沿88級寬大的青石台階緩緩而下,台階兩側是漢白玉雕護欄,台階之下,一座蓮台之上,是一雙佛足印,這座蓮台被稱為佛足壇。
在圓形的壇中,有兩個巨大的、刻有千輻輪的銅鑄足印,分別代表德與智,足印長1.2米,寬0,6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因為這是佛祖涅槃前為弟子留下的一雙腳印,所以也稱“兩足尊”。

大佛寺佛教文化

牌樓 牌樓
後由唐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時將其臨摹帶回我國,它是佛教徒千百年來一直供奉的聖蹟。佛祖一生傳教50年,足跡遍佈南亞,直到涅槃。佛足印就是佛祖腳踏實地、精進不止精神的象徵。
佛足壇前,是一座金水橋,過橋之後,是一處廣場,廣場正中,塑立着一尊觀音漢白玉像,兩側,伺立着四大金剛。潔白的蓮台之上,藍天白雲之下,聖潔的觀世音慈祥莊嚴,而勇猛的四大金剛則手持法器,誓死捍衞佛國聖地。廣場對面是一座高大的牌樓,四座基座之上,是託座力士,他們分別託着佛教四大菩薩:地藏、普賢、文殊和觀音。佛教裏的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智、悲。象徵願力的是地藏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則是觀音菩薩。
牌樓上半部,是琉璃覆頂的攢尖重檐,上面塑有四尊金身佛像,牌樓正中頂端的構造,有些像藏傳佛教的寺院風格:中間是法輪,兩邊各有一隻跪羊,四柱之間,是三道弧形拱門,上面繪有反彈琵琶的輕盈飛天

大佛寺金身佛像

西北大佛 西北大佛
穿過牌樓,走下台階,是一尊彌勒佛金身像,佛的身上、頭上、手上、腳上,爬滿了無數的孩童。這些孩童,有的攀爬戲耍,有點登高望遠,有的在玩弄佛的腳趾,有的則在佛的身上下棋玩樂,而彌勒佛則一臉慈愛,任由這些孩童在身上嬉戲玩耍。彌勒佛旁,有九龍噴水、造型假山,頗為精緻巧妙。彌勒佛前方,巍然矗立着一尊高大雄偉的金身佛像,這就是被稱為“西北大佛”的釋迦牟尼金身佛。
紅光山釋迦牟尼佛始建於2002年7月19日,2004年底完工,歷時兩年,被譽為“西域第一大銅立貼金佛”,佛像通高40.8米,直徑14米,佛手高5.7米,佛的耳朵高達2.6米。佛身全靠工匠們精心打造而成,使用材質為黃銅,用銅量98噸,總投資950萬元。據説,這尊佛像是亞洲第三大銅立貼金釋迦牟尼佛像
大佛的造型,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指天,施“無畏印”,象徵施一切眾生安樂無畏;左手指地,施“與願印”,代表給與快樂;佛胸前的“萬”字福,代表佛佑永續。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大佛寺建築風貌

彌勒佛 彌勒佛
釋迦牟尼金身像背後,是一組建築羣,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寺院坐東向西,主要有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千手觀音殿、地藏殿、鐘鼓樓、廂房等,建築風格跟內地漢傳佛教寺廟大體一致。
據説,寺院內還有不少珍藏品,如金佛、龍雕、各種佛像等,每天前來燒香拜佛和參觀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