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三葉升麻

(毛茛科類葉升麻屬植物)

鎖定
大三葉升麻(Actaea heracleifolia (Kom.) J. Compton)是毛茛科類葉升麻屬植物。根狀莖粗壯,表面黑色,有許多下陷圓洞狀的老莖殘痕;莖下部微具槽,無毛;葉片稍帶革質,三角狀卵形;頂生小葉倒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頂端三淺裂,基部圓形、圓楔形或心形,邊緣有粗齒,側生小葉常斜卵形;軸及花梗被灰色腺毛和柔毛,白色,苞片鑽形,花絲絲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4] 
大三葉升麻分佈在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生於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 [5] 
大三葉升麻的根莖幹燥後,可以入藥;其性寒,味苦,有着清熱瀉火、昇陽等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痘疹和麻疹初期,由胃火旺盛引起的牙疼、頭痛等症狀。 [6] 
中文名
大三葉升麻
拉丁學名
Actaea heracleifolia (Kom.) J. Compton [3] 
別    名
關升麻
龍眼根
窟窿牙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毛茛科
類葉升麻屬
大三葉升麻
命名者及年代
Kom.,1901

大三葉升麻形態特徵

大三葉升麻
大三葉升麻(7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表面黑色,有許多下陷圓洞狀的老莖殘痕。莖高1米或更高,下部微具槽,無毛。下部的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無毛;葉片稍帶革質,三角狀卵形,寬達20釐米;頂生小葉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2釐米,寬4-9釐米,頂端三淺裂,基部圓形、圓楔形或微心形,邊緣有粗齒,側生小葉通常斜卵形,比頂生小葉為小,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白色柔毛;葉柄長達20釐米,無毛。莖上部葉通常為一回三出複葉。
花序具2-9條分枝,分枝和花序軸所成的角度通常小於45度;軸及花梗被灰色腺毛和柔毛;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梗長2-4毫米;萼片黃白色,倒卵狀圓形至寬橢圓形,長3-4毫米,寬2.5-3毫米;退化雄蕊橢圓形,長2.5-4毫米,寬1.6-2毫米,頂部白色,近膜質,通常全緣;花絲絲形,長3-6毫米;心皮3-5枚,有短柄,無毛。蓇葖長5-6毫米,寬3-4毫米,下部有長約1毫米的細柄;種子通常2粒,長約3毫米,四周生膜質的鱗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1]  [4] 

大三葉升麻生長環境

大三葉升麻生長於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 [1]  [5] 

大三葉升麻分佈範圍

大三葉升麻分佈在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在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1]  [5] 

大三葉升麻栽培技術

大三葉升麻育苗管理

大三葉升麻育苗地最好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農田地、庭院的菜園地、附近有水源的陰坡林緣地及林下空地最好,一是保證育苗和苗期用水;二是可以略去小苗時期所需的遮陽物,節約人力、財力等。育苗時間分為春秋兩季:秋季育苗宜在土壤結凍之前進行;春季育苗最好在秋季或播種前30天將種子進行層積處理,或育苗時施以激素處理。春季育苗優於秋季。
先將育苗地翻耕,深15-20釐米除淨較大石塊及多年生草根等雜物,打碎土塊,做成寬100-120釐米、高15釐米的苗牀,將牀面耙細、耙平,牀邊緣稍高。由於小苗對糞肥的需求較小,可不施基肥。春季育苗時間從穀雨開始,氣温白天22℃左右,夜晚不低於12℃。
土壤濕度應保持在45%-60%。育苗時按行距20-25釐米開溝,溝深1釐米,溝幅寬些,溝底最好用5釐米寬木板壓一下,使其平坦;溝底施少量氮肥作底肥,或是將充分腐熟的廄肥過篩後撒入溝底作底肥。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入,覆土厚度0.5-0.6釐米,整平,稍鎮壓。
由於表土層較為疏鬆,氣温逐漸升高,水分蒸發量也隨之增大,因此應採取適當的遮陽措施,減少蒸發,如覆蓋松針、稻殼、薄稻草簾等。每天清晨按時向牀面噴水,以保持土壤濕潤。正常條件下15-20天出苗,出土的小苗近1枚真葉,如果遮陽物是稻草簾類應及時撤下,松針類則不用撤下。小苗出齊後適當控制水量,防止小苗徒長,有利於刺激根系的生長髮育。雜草生長快於小苗生長時應及時除去,減少其對土壤中肥力的吸收利用,同時保證小苗的光合作用。當苗高5-10釐米時進行間苗,定苗株距5-7釐米,間下的小苗再移栽,以便獲取更多的種栽。6-8月氣温較高,應對小苗進行適當遮陽,比如早期稀植玉米高粱等高稈闊葉植物,或用透光率40%-60%遮陽網等。結合除草適當鬆土和培土,鬆土的次數應視雜草長勢情況和土壤的乾濕度而定,一般5-6次,培土3-4次。雨季來臨之前進行一次以氮、為主根部追肥,培育壯苗,一側開溝3-5釐米將肥撒入,覆土蓋嚴,開溝時注意減少對根系的損傷。每畝施肥15-20千克。
當年的植株不能開花結實,10月中旬植株逐漸枯萎。清理枯枝殘葉,加蓋2-3釐米厚防寒土或蓋頭糞保護越冬芽,對第2年的生長起到追肥的作用。
育苗2年可以移栽,移栽分為秋栽和春栽。秋栽在植株枯萎到土壤結凍前進行;春栽宜早不宜遲,應在植株青前栽完。移栽前清理枯菱枝葉,從一端挖起,挖全整個根系並注意保護休眠芽,挑出病根,再根據種栽的粗細、長短分為2-3個等級,以便移栽時確定株行距。 [2] 

大三葉升麻移栽管理

移栽地有多種選擇,如林下空地、林緣地、陰坡地、農田地及菜田地等,農田地和菜田地應採取適當的遮陽措施,如種植一定量的玉米、高粱等闊葉農作物。無論選擇那種地,先將其翻耕深15-20釐米,除去較大的石塊、草根或樹根等雜物,打碎土塊,做牀,寬100-120釐米、高15釐米,兩牀之間留作業道30釐米,耙平、耙細牀面,距牀邊10-15釐米開溝,橫向或縱向均可,行距20-25釐米,溝深以超出種栽長度3-5釐米為宜。溝底施入充分腐熟搗細的廄肥作為基肥,每畝施用2000-2500千克。開溝移栽易使根系舒展,而穴栽易造成捲曲。種栽較大者1-2個1組;種栽較小者2-3個1組。株距均按25-30釐米,覆土2/3處稍擠壓,澆透水,滲透後覆土,超過頂芽3-5釐米。秋栽應採取防寒措施,如加蓋防寒土、蓋頭糞或防寒簾等。第2年返青前撤去防寒土或防寒簾,以提高地温。春栽應施足底肥,栽後澆足水。 [2] 
無論何時移栽,除草和鬆土是經常性的管理工作。結合不同的生長期、生長年限和部位用途,適當增施肥料,以此來補充土壤肥力,保證植株良好長勢,最終獲得高產量和優質產品。施肥應以有機肥和多元複合肥為主,輔以少量化肥和單元肥。根據土壤濕度適當補充水分,連雨季節應注意防澇。秋季清理田園,並做好防寒工作。以後每年均重複上1年的工作,每隔4-5年進行倒茬或更換種植地,同時進行根莖分栽擴大栽植面積。人工栽培由於光照條件和肥力的改善,2-3年可以開花結果,作為藥材生產應及時去掉花序,以獲取優質高產藥材。 [2] 

大三葉升麻採收

作為藥材採收應生長3-4年,採收時獲得的根狀莖留作種栽,生長2-3年再次採收;作為食用應生長2年後採食。每年採收1次,採收時應保留最下端的1個節,以便其中的休眠芽萌發取代主莖繼續生長。 [2] 

大三葉升麻病蟲防治

大三葉升麻病害

半知菌屬孢屬真菌引起的。
主要危害:葉片,症見葉片上病半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0.2-0.4毫米,中心部呈灰白色,邊緣呈暗褐色病斑,兩面生有淺褐色的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病情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致葉片枯死。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第2年6-8月大量的孢子借風傳播進行侵染。
防治方法:不選擇發生過此病的茬地和不與有此病的寄主為鄰。播種前用65%的代森鋅500倍液浸種1-2小時,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噴防,移栽時種栽用代森鋅進行滅菌。進入發病期勤觀察,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個別拔除病株銷燬。秋季清理田園,將病殘株銷燬,減少傳染源。
由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真菌引起。
主要危害:首先危害植株莖基部,再引起整個莖逐漸萎蔫變黑,導致全株死亡。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寄住的越冬體上越冬,在適宜的條件下,病菌以菌絲體直接侵入嫩莖,病害發生時的土温為15-17℃,東北地區5月下旬始發,6月中旬盛發。
防治方法:移栽時小苗用50%的福美雙400-600倍液浸種1小時,然後栽植。發病時,應及時拔除病株,並對株穴進行滅菌,如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敵克松800倍液噴施滅菌。 [2] 

大三葉升麻蟲害

地上蟲害基本不發生,地下害蟲有蠐螬蛀心蟲咬食根部。用40%樂果600-800倍液澆灌根部或投放毒餌,也可用其他殺蟲劑如敵百蟲、敵殺死等防治。 [2] 

大三葉升麻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大三葉升麻以乾燥根莖入藥,稱之為升麻或北升麻。大三葉升麻性寒,味辛、苦、甘,歸脾、胃經,具有發表透疹、清熱瀉火、解毒、昇陽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邪鬱肌表,痘疹麻疹初期或疹出不暢;胃火上犯引起的頭痛和牙痛、口舌生瘡;氣虛下陷引起的久瀉、脱肛、子宮下垂等疾患。主要化學成分為升麻苦味素、升麻鹼、升麻醇、水楊酸、鞣質、咖啡酸、阿魏酸等。升麻苦味素有較好的解熱、鎮痛和降壓作用;升麻鹼和水楊酸有抑菌作用。 [2]  [6] 
參考資料
  • 1.    大三葉升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孫偉,李敬,宋東平,劉玉章.大三葉升麻的栽培[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8(01):39-40.
  • 3.    大三葉升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8]
  • 4.    大三葉升麻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3]
  • 5.    陳虎彪,楊全主編;張春榮,趙中振,潘超美副主編,800種中草藥彩色圖鑑 精選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第82頁
  • 6.    段依萍編著,聰穎寶貝科普館 森林植物,遼寧美術出版社,2020.08 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