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夢太行工筆山水

鎖定
“夢太行”工筆山水畫系列為安徽畫家張東林先生的工筆山水太行的代表作品之一,所創作的太行圓光系列工筆山水畫,畫風清淡高雅,意境深邃。黑白之間盡顯中國畫之神韻.
中文名
夢太行工筆山水
作    者
張東林
類    別
水墨畫
隸    屬
山水畫

夢太行工筆山水簡介

張東林工筆山水畫《夢太行》 張東林工筆山水畫《夢太行》 [1]
“夢太行 [2]  ”工筆山水畫系列為安徽畫家張東林先生的工筆山水太行的代表作品之一,所創作的太行圓光系列工筆山水畫,畫風清淡高雅,意境深邃,是難得的藏品,是當代工筆山水畫中的傑作。靜立在他的山水鉅製前,會使人產生一種“迫近”之感:巍巍太行,高聳矗立,虛實凝成的靜穆之勢迎面壓過來,懾人心魄;巍峨的山峯,突兀的巨峯,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靜止的畫面有一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妙造自然的景境中滋生成精密和曠遠、深遽和神密,而令人遐想……

夢太行工筆山水系列創作

中國畫本以墨分五色為畫家之基本要求,故歷代不乏不設色之水墨山水,以墨之濃淡乾濕分出層次,以留白烘托出畫的靈氣,黑白之間盡顯中國畫之神韻.也為中國畫獨有之魅力.然而,畫家張東林在研究前人謀篇佈局的基礎上,勇於探索求新,逆傳統佈局方法以濃重墨色作為背景,藉助於現代繪畫中的光的表現手法,加之畫家本人長年在太行山寫生之感悟,而創作了“夢太行”工筆山水畫系列.作品的妙處好象似曾相識在夢中,作品寧靜深遠,充滿了神密感,恰當地表現出大自然的不可知的一面.靜謐的畫中帶給人一種神密.不失為中國山水畫史中的一次成功的探索求新。

夢太行工筆山水作者簡介

張東林 張東林
張東林: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自號:致遠堂主人。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產業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畢業於天津工藝美院,先後師從趙樹松、阮克敏、何家英、孫本長諸先生;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鳥。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型畫展上獲獎,在《美術》、《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媒體上刊登,其畫作被收錄在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現代工筆畫精選》、《當代工筆畫》、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筆畫(1900-1997)》、《教學示範中國畫-工筆山水畫》,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紀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教材——中國畫山水》等書及教材。並獨立編寫了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中國彩墨山水畫技法》、《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等。

夢太行工筆山水獲獎作品

夢太行
夢太行(13張)
1992年《太行甦醒》獲中國美協主辦的“92’海南國際水墨畫大展”第一金獎1992年《粒粒總關情》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講話》50週年全國美展”
1993年《鄉情》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首屆山水畫大展
1994年《黃山雲起》獲中國美協、中國當代工筆畫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佳作獎
1994年《山鄉》獲中央電視台主辦的“94新鑄聯杯中國畫、油畫精品展”優秀獎
1994年《慈母情》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6年《村山》獲中國文聯、中國扇子藝術學會主辦的“首屆扇子藝術大展”優秀獎
1997年《天開神秀》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主辦的“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
1998年《黃山春色》入選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1998年《老者》人物肖像寫生獲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老蓮杯”中國人物畫展》優秀獎
2001年《綠滿太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
2001《太行春曉》年獲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展覽”題名獎
2002年《太行新綠》獲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奇迪杯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2002年《新綠》獲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週年
2003年《勝似春光花鳥》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3年全國中國畫大展
2004年《花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2006年《運河人家》入選《京杭大運河文化藝術之旅》一書,並在杭州書畫院、市政府展出
2007年《春雪》入選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夢太行工筆山水出版美術教材

張東林國畫作品
張東林國畫作品 (15張)
《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 2011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彩墨山水畫法》 2010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 2008年第二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 2007年第一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張東林山水畫集》 2007年出版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張東林畫集》 2003年出版 中國國際美術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