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鶯與玫瑰

(王爾德創作童話)

鎖定
《夜鶯與玫瑰》是英國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創作的童話作品之一,首次出版於1888年,收錄於《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
故事以一隻夜鶯受到大學生的愛情感動,培育玫瑰為主線。作品讚揚了愛情的可貴,鞭撻了世間的拜金主義。
作品名稱
夜鶯與玫瑰
外文名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作    者
【英】奧斯卡·王爾德
作品出處
《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
文學體裁
童話
字    數
約3200
首版時間
1888年

夜鶯與玫瑰內容簡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一個年輕的學生要獻上一朵紅玫瑰才能與心儀的姑娘共舞。當夜鶯聽到年輕的學生因無法採得一朵紅玫瑰而悲泣時,以為學生正是它一直在歌唱和尋找的真情人。於是,為了幫助學生達成愛情願望,夜鶯毅然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一朵紅玫瑰。
在一個寒冷而寂寥的月夜,夜鶯將胸脯緊緊抵住一根紅玫瑰樹的尖刺,讓尖刺深深插入自己的心臟,並在月色裏徹夜吟唱。夜鶯鮮紅的心血慢慢流入紅玫瑰樹幹枯的經脈,帶血的玫瑰終於在寒冬裏怒放了,但夜鶯卻跌落在茂盛的草叢中,懷着對愛情的希望永遠地閉上了雙眼。教授的女兒得到學生送的紅玫瑰後,還是嫌他太窮,因而拒絕了他的愛情。於是,憤怒之下,學生把夜鶯用生命換來的血色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掉進了陰溝裏,一隻車輪從它身上碾了過去。 [1] 

夜鶯與玫瑰創作背景

王爾德生活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正在英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唯利是圖”之風瀰漫了大不列顛的各個角落。自19世紀初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確立後的數十年間,給社會心理造成了巨大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那種社會里資產階級抹去了所有一切最被尊崇的職業上面的神聖光彩。它把醫生、律師、牧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拿錢僱傭的僕役”。王爾德面對當時社會的拜金主義風氣、市儈哲學和虛偽的道德,在童話《夜鶯與玫瑰》中描繪了一個虛構的故事.以此來揭示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和由此產生的種種醜惡現象。追求心靈的唯美世界,以藝術之美來對抗庸俗的社會現實。 [2] 

夜鶯與玫瑰人物介紹

夜鶯
作品中的夜鶯是一個愛情的信徒,或者可以説是藝術的代表。它看到一個學生因為找不到一朵給愛人的紅玫瑰而哭泣,為了幫助這位“有情人”,它用自己的歌聲和生命換取了一朵紅玫瑰。夜鶯期盼人類的愛情,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情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3] 

夜鶯與玫瑰作品鑑賞

夜鶯與玫瑰作品思想

《夜鶯與玫瑰》中的主人公是體態孱弱的夜鶯,它以極其微小的力量,為了素不相識者的幸福以無畏的精神做了智者、強者都辦不到的“驚天動地”的事,發人深省。作品中王爾德別出心裁地把它的巢安放在高達25米的棟樹的枝葉中,為其避風躲雨。喻義是弱小的它是需要強者呵護的。
可是,就是這位尚需他人呵護的弱小者,當它看到學子因無法得到一朵紅玫瑰,將失掉愛情而悲泣時,深為其對愛情的“至誠”而感動。當得知不得不用心臟抵着鋒利的玫瑰刺唱一夜動聽的歌方才得到這隻玫瑰時,它義無反顧地説:“死亡的代價是巨大的,然而愛情比生命更珍貴。”心甘情願地為“愛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一腔熱血染紅雪白的玫瑰。王爾德在作品中用了約四分之一的篇幅着力描繪夜鶯傾注全部心力,忍着極度的痛苦製作紅玫瑰的過程,特別是此段情節發展到高潮時的情景更是扣人心絃。“當它奄奄一息時急促地唱出了最後一節音符。皎潔的月亮聽到它那悽楚動人的歌聲,感動地徘徊在天際,忘卻了黎明。它用心血培育的這朵紅玫瑰聽到這歌聲,在寒冷的凌晨中銷魂得通體震顫了起來,勿速地打開了花蕾”。此刻,玫瑰樹急切地喊叫着:“看啊,看啊!玫瑰花開了。”但是夜鶯卻沒有回答,荊棘刺穿透胸膛的它已經躺在草叢中死去了——這就是王爾德所謳歌的那種為了別人的幸福而甘願犧牲自己的高貴情操。他認為純美的品格是能感動天地的——月亮的運行停滯,紅玫瑰在嚴冬綻放。相形之下,當夜鶯迫不及待地趕回去把這一喜訊告知了學子時,受庸俗世風影響的學子卻認為:“它像大多數藝術家一樣,僅有其假相不合有誠意,更不可能為他人而犧牲自己。”在這裏,王爾德再次嘲諷了當時的所謂上流社會的“有識之士”們。 [4] 
而當學子將這得來不易的紅玫瑰獻給曾向他承諾愛情的教授女兒時,她皺起了眉頭“它怎能與我的晚禮服相配”。御前大臣的外甥已送了我好些珠寶,珠寶比花更值錢,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這一強烈對比,體現了王爾德主張用藝術中的“美”來同世俗現實中的“醜”相抗衡的理想與追求。王爾德為了更進一步使讀者顫慄,緊接着又推出令人心酸的一幕:申斥教授女兒“極端忘恩負義”的學子竟毫不珍惜地把夜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紅玫瑰扔到了街道上,滾落到陰溝裏,接着,一隻車輪又重重地從它身上碾壓了過去”。這多麼荒謬的一幕,夜鶯在與淺薄的女子和青年學子的對比中顯現出它高尚的靈魂。王爾德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把當時上流社會的那些所謂高貴人士的遮羞布撕得一乾二淨。 [2] 
如果仔細體會這篇童話作品,從人生哲學的角度還可以看出作者表現的三種不同的人生觀、第一種就是作者極力讚美的夜鶯所代表的理想主義的人生觀:他們追求所有美好的東西,為了他們的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們對死亡並不懼怕,因為死是他們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必要手段。第二種學生所代表的人生觀:他們一方面渴望實現美好的理想,也追求美的東西,另一方面,他們卻沉溺於幻想,不思進取,把理想的實現寄望予幸運之神;一旦理想與現實衝突時,他們就怨天尤人,逃避矛盾,最終要麼寄情於書本的理想世界,要麼自甘墮落,浪跡濁世。第三種以教授的女兒為代表的隨波逐流,愛慕虛榮的庸俗人生觀:教授的女兒徒有外在的美貌,腹內實無一物,美貌只不過是他們追求奢華生活的跳板,他們庸俗市儈,醉心於權力、名譽和物質享受,毫無同情心,是世俗世界中醜惡的代表。 [1] 

夜鶯與玫瑰藝術特色

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大量選取了自然界中常見的東西並賦之於美,有綠蜥蜴、花蝴蝶、美人魚、鴿子、珊瑚等美的動物,也有橡樹、雛菊、水仙等美的植物,還有美的綠寶石、蛋白石、紅寶石、花園、大海、雪山、草地、月光、音樂、豎琴、小提琴、月亮等;夜鶯和玫瑰,更是極美的化身,他們不僅有美的外表,還有美的內在精神,這種理想的至美,就是一切藝術所要表現的。 [1] 
《夜鶯與玫瑰》,不僅是一篇膾炙人口、充滿想象的童話故事,更像是一篇內涵深沉的散文。華麗的辭藻,優雅的文體,無不散發着美的氣息。同時,這篇童話作品又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批判議淪,是作者以同情與憐憫寫成的,是真誠與虛偽的對立,在這種對立中謳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醜。王爾德歷推崇的唯美主義藝術主張在《夜鶯與玫瑰》中發揮到了極致。
此外,在作品中王爾德還通過擬人和象徵手法,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例如,蜥蜴的自負體現了御用文人的不可一世的嘴臉;蝴蝶的隨波逐流乃是資產階級拜金主義的代言人;雛菊的愚昧無知代表了當時社會中的不學無術、頭腦空虛的應聲蟲。這些人是王爾德所不齒的,但恰恰正是蜥蜴、蝴蝶和雛菊等對真愛麻木之輩更加襯托出夜鶯對愛的執着。這種執着是感人至深的,是心靈美的具體表現——為愛而奉獻一切。 [2] 

夜鶯與玫瑰作品影響

王爾德是英國19世紀後半葉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夜鶯與玫瑰》是其童話代表作,體現了其超脱的唯美主義意識。 [5] 

夜鶯與玫瑰出版信息

翻譯情況
將《夜鶯與玫瑰》引進中國的,除了周作人與陳伯吹,還有“民國一代才女”之稱的林徽因。林徽因翻譯的《夜鶯與玫瑰》,刊發於1923年12月1日的《晨報五週年紀念增刊》。 [5] 

夜鶯與玫瑰作者簡介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英國作家、戲劇家、詩人。他生於都柏林,畢業於牛津大學。雖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稱,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兩本童話集:《快樂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載入英國兒童文學史冊。
在王爾德的墓碑上,他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的確,他是當之無愧的戲劇家。在他事業的頂峯,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幾部大戲,如《温德摩爾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時絕唱。説到“才子”,早在王爾德為世人所知之前,年僅二十四歲,他的詩作就榮獲大獎;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歲),行文演論,無處不是智趣橫生。然而他事業的起飛,風格的形成,可以説都源於童話,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問世之後,人們才真正將他視為有影響的作家。英國《典雅》雜誌將他和安徒生相提並論,説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稱“完美之作”,整本童話集更是純正英語的結晶。他的“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影響頗廣。 [6] 
參考資料
  • 1.    三維解讀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 閻從軍,YAN Cong-jun -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5期
  • 2.    生存的世俗與唯美的追求——淺析王爾德《夜營與玫瑰》個的唯美主義藝術觀 凌茜-《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 3.    訾璇;殘酷的美與超脱——淺析《夜鶯與玫瑰》中的超脱型唯美主義意識[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 4.    奧斯卡·王爾德 著 / 談瀛洲 譯 .《夜鶯與玫瑰》.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3月:36-40
  • 5.    《讀者·原創版》編輯部主編;王爾德著,夜鶯與玫瑰[M],敦煌文藝出版社,2015.04,第2頁
  • 6.    奧斯卡·王爾德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