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郎蠻夷

鎖定
夜郎蠻夷,是東漢時期的南蠻族羣,位於今東南亞老撾 [8]  柬埔寨一帶, [3]  毗鄰東漢九真郡,於永初元年(107年)舉土內屬,東漢因此開拓領土1840裏。 [1] 
中文名
夜郎蠻夷
時間範圍
公元前 27年 至 107年 [1]  [7] 
所處時代
西漢晚期至東漢中期
所處地區
東南亞

夜郎蠻夷歷史沿革

夜郎蠻夷舉族南遷

西漢晚期,曾有一部分夜郎人向南遷徙到達中南半島南部。 [3] 
漢成帝和平二年(公元前27年),夜郎王因與句町漏卧等族爭鬥,被漢朝牂柯太守陳立所殺,於是興的岳父翁指與興的兒子邪務收整餘兵,脅迫周邊22邑反叛西漢王朝,於是到了冬天,陳立上奏招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兵攻打翁指。翁指佔據崖洞為堡壘,陳立派奇兵斷絕其食道,用反間計誘惑他的部眾。當時天大旱,陳立又截斷他們的水源,最終翁指的部眾一同斬殺翁指,帶着翁指的頭出來投降,夜郎的叛漢運動宣告失敗。 [7] 
在夜郎叛漢失敗後,便有部分人羣南遷中南半島,成為《後漢書》中提到的“九真徼外夜郎蠻夷”。這一事件的發生雖與漢朝誅殺夜郎王並對其部屬進行鎮壓有關,但根本原因還在於與句町等部族的爭戰及失敗後所受到的威脅。 [6] 

夜郎蠻夷慕義保塞

光武帝建武初期,任延被拜為九真郡太守。九真人以打獵為業,不會耕田,百姓常到交阯郡買糧,多次陷入睏乏。任延便下令製作田器,教九真人耕田。於是田畝年年增多,百姓自給自足。同時九真郡內的駱越人沒有婚禮,男女各因淫好,沒有匹配的對象,不知道什麼是父子與夫婦。任延便移書屬縣,讓年齡在20到50歲之間的男子和15到40之間的女性,按照年齡配婚,由於當地人窮沒有聘禮,任延便讓籌集地方官員的奉祿賑助他們。於是,一年同時結婚有2千多人。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新婚夫婦產下的兒子,也開始取名字了。駱越人都説:“讓我有兒子的是任君您。”於是大多人都把自己的兒子取名叫“任”。於是,九真郡境外的夜郎蠻夷聽説後,也傾慕仁義,自發為東漢居邊守塞,任延便不再往邊塞派遣偵查兵。 [2] 

夜郎蠻夷內附東漢

永初元年(107年),九真郡外的夜郎蠻夷舉土內屬東漢,東漢因此開拓境界1840裏。 [1] 

夜郎蠻夷後世演變

到了唐代,漢族學者將夜郎改稱為,而且因為在唐代他們的發展仍然緩慢,被漢族歷史學家稱為 “生僚”。
尤中先生認為,“直到近代,老撾仍然稱為 ‘寮國’, ‘寮國’即 ‘僚國’,九真徼外的那部分 ‘夜郎蠻夷’後來形成了老撾境內的老族”。 [8] 

夜郎蠻夷位置境遇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期的夜郎國東接交阯郡,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 [9]  亦在九真郡外。 [1] 

夜郎蠻夷民生文化

夜郎人皆梳椎形髮髻,衣服為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 [9] 

夜郎蠻夷史料記載

《後漢書·循吏列傳》:“於是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塞,延遂止罷偵候戍卒。”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永初元年,九真徼外夜郎蠻夷舉土內屬,開境千八百四十里。”

夜郎蠻夷考古發現

東南亞發現的夜郎可樂文化因素分佈圖 東南亞發現的夜郎可樂文化因素分佈圖 [5]
2008-2009年,在柬埔寨東南部發掘的波赫墓地,其中有套頭葬、覆面葬現象,墓葬年代在東漢時期, [3]  屬於夜郎典型的可樂文化葬俗,説明夜郎可樂文化人羣當時曾遷徙至中南半島的南部。這一葬俗也出現在越南北部,以銅筩覆面下葬。這些特殊的葬俗,可能都與夜郎南遷有關。 [4]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永初元年,九真徼外夜郎蠻夷舉土內屬,開境千八百四十里。”
  • 2.    《後漢書·循吏列傳》:“建武初,延上書願乞骸骨,歸拜王庭。詔徵為九真太守。光武引見,賜馬雜繒,令妻子留洛陽。九真俗以謝獵為業,不知牛耕,民常告糴交阯,每致睏乏。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闢。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又駱越之民無嫁娶禮法,各因淫好,無適對匹,不識父子之性,夫婦之道。延乃移書屬縣,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齒相配。其貧無禮娉,令長吏以下各省奉祿以賑助之。同時相娶者二千餘人。是歲風雨順節,谷稼豐衍。其產子者,始知種姓。鹹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為“任”。於是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塞,延遂止罷偵候戍卒。”
  • 3.    觀於四裔:漢唐邊疆與民族考古——歷史考古青年沙龍(成都)第九期紀要  .中國考古網[引用日期2023-06-11]
  • 4.    講座回顧|楊勇:中國與東南亞的古代文化交流及聯繫——從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考古發現談起  .中國考古網[引用日期2023-06-11]
  • 5.    楊勇.可樂文化因素在中南半島的發現及初步認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3:76-77
  • 6.    論古代中國西南與東南亞的聯繫 ——以考古發現的青銅器為中心  .中國歷史研究院[引用日期2023-06-11]
  • 7.    《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二》:“孝成皇帝上之上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二七年)夜郎王興、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舉兵相攻。牂柯太守請發兵誅興等。議者以為道遠不可擊,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張匡持節和解。興等不從命,刻木象漢吏,立道旁,射之。……立至牂柯,諭告夜郎王興,興不從命;立請誅之,未報。乃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且同亭,召興。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頭。邑君曰:“將軍誅無狀,為民除害,願出曉士眾!”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句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勞吏士。立還歸郡。興妻父翁指,與子邪務收餘兵,迫脅旁二十二邑反。至冬,立奏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將攻翁指等。翁指據厄為壘,立使奇兵絕其饟道,縱反間以誘其眾。都尉萬年曰:“兵久不決,費不可共。”引兵獨進。敗走,趨立營。立怒,叱戲下令格之。都尉復還戰,立救之。時天大旱,立攻絕其水道。蠻夷共斬翁指,持首出降,西夷遂平。 ”
  • 8.    李曉斌,馬賢餘.夜郎及夜郎的分佈與遷徙新考:思想戰線,2017:34-35
  • 9.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