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祝

鎖定
多祝位於惠東縣中部,南面觀音山、牛皮嶂與海豐縣接壤,東鄰白盆珠鎮,西接縣城平山, 北與紫金上義、安墩鎮相連,距縣城24公里。鎮區多祝圩,始建於明朝,因當時圩內有三 棵大竹,故取名三棵竹,又稱三蔸竹,後圩鎮日益擴大,人口逐漸增加,人們認為此名欠雅 ,而改名三多祝,取“華封三祝”之意,1951年11月改稱多祝。1 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九區,1958年成立多祝人民公社,1965年惠陽縣析置惠東縣後,為惠東 縣管轄,1983年改設區,1986年改設鎮。2006年4月,松坑鎮、增光鎮併入該鎮。境內多為丘陵和山地,東北高西南低,南北兩邊為山脈 ,西枝江自東向西貫穿中部。
中文名
多祝
外文名
Duozhu Town
別    名
三多竹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惠州市惠東縣
地理位置
惠東中部
面    積
545 km²
下轄地區
40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52
郵政編碼
51634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83 萬
著名景點
皇思揚閩南式古圍村,南山漂流  
機    場
惠州平潭機場
火車站
惠東站
車牌代碼
粵L
方    言
客家話-粵台片新惠小片惠陽話
人口民族
漢族

多祝位置境域

多祝鎮位於惠東縣城東部,是惠東縣較大的鎮之一。南面觀音山、牛皮嶂與海豐縣接壤,東鄰白盆珠鎮,西接縣城平山, 北與紫金上義、安墩鎮相連,距縣城24公里。

多祝建制沿革

鎮區多祝圩,始建於明朝,因當時圩內有三 棵大竹,故取名三棵竹,又稱三蔸竹,後圩鎮日益擴大,人口逐漸增加,人們認為此名欠雅 ,而改名三多祝,取“華封三祝”之意,1951年11月改稱多祝。1 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九區,1958年成立多祝人民公社,1965年惠陽縣析置惠東縣後,為惠東 縣管轄,1983年改設區,1986年改設鎮。2006年4月,松坑鎮、增光鎮併入該鎮。境內多為丘陵和山地,東北高西南低,南北兩邊為山脈 ,西枝江自東向西貫穿中部。
多祝是革命老區,清宣統二年(1900)10月,鄭士良奉孫中山之命,在惠州三洲田率眾舉行 武裝起義,26日攻克多祝,起義軍在撤退時遭清軍的反撲,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在戰鬥中迷路 ,被俘殺害於多祝圩下西門。孫中山曾撰文稱山田良政是“外國義士為中國共和犧牲者之 第一人”。民國12年(1923)9月建立多祝區農會,會址設在百户田,會員1000多人。民國14 年(1925)春,組織農民武裝協會,成立農民自衞軍,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同年10月 ,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路經多祝,區農會與東征軍在多祝圩塘唇角的洪聖 爺廟廣場上,召開軍民聯誼會。蔣介石在會上作了演講,隨軍東征的蘇聯友人加倫將軍和鮑 羅廷博士也出席了會議。民國36年(1947)3月,惠紫人民自衞大隊在該鎮河坑成立,後改 編為江南支隊第4團,隨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轉戰於惠東 、紫金、五華、海豐一帶,1949年10月掃除駐紫金縣的國民黨軍,直下藍塘、安墩,解放多 祝鎮,隨之解放平山、惠州,與南下大軍勝利會師。
平山至高潭、平山至 松坑公路貫穿全境。

多祝人口面積

面積:增光鎮和松坑鎮6個村併入多祝後,多祝管轄面積將達570平方公里(其中多祝273平方公里,增光143平方公里,松坑154平方公里),約佔全縣陸地總面積3535平方公里的1/6。
人口:户籍人口達9.83萬人(其中多祝5.6萬人,增光2.6萬人,松坑1.18萬人);有外來人口1.5萬人,户籍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73萬的1/8;佔鄉鎮户籍人口的1/6。
村(居)數:共有村(居)委42個(其中多祝22個,增光14個,松坑6個),其中村委會40個,居委會2個,約佔全縣282個村(居)委的1/7。

多祝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575平方公里,轄40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11萬人,其中户籍人口10.2萬人。
三勝村民委員會 八維村民委員 會塘田村民委員會 下埔村民委員會
大和村民委員會 大道村民委員會 下松坑村民委員會 洋口村民委員會
永和村民委員會 守望村民委員會 皇思揚村民委員會 啓南村民委員會
嶺梅村民委員會 新聯村民委員會 三角村民委員會 靖安村民委員會
明溪村民委員會 橫塘村民委員會 下鑑村民委員會 水口村民委員會
豐年村民委員會 多祝社區居民委員會 元嶺村民委員會 河南村民委員會
河北村民委員會 上村村民委員會 大徑村民委員會 石溪村民委員會
增光社區居民委員 會平江村民委員會 大片地村民委員會 讀光村民委員會
維德村民委員會 聯新村民委員會 梌圩村民委員會 鳳崗村民委員會
上圍村民委員會 大路村民委員會 全昌村民委員會 集聯村民委員會
田心村民委員會 長坑村民委員會

多祝地理環境

多祝鎮位於惠東縣中部,是山區農業大鎮、省級中心鎮,距縣城24公里,離深圳98公里,西與縣城接壤,北與紫金縣相鄰,是進入惠東縣山區各鎮的門户。全鎮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屬亞熱帶氣候,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8.91萬畝,山地面積62萬畝,已探明鐵礦儲藏量800萬噸以及豐富的水晶石、石灰石等資源,一級水質西枝江穿境而過。

多祝經濟

多祝鎮經濟社會得到穩步較快發展,工業形成了以毛織、五金、電子、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發展格局;農業以馬鈴薯、甜玉米、沙姜、西瓜、梅菜、薯絲、蜂蜜等特色拳頭產品為主導,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生產模式;以南山漂流、古色旅遊為主體的旅遊業逐步發展;城鎮經濟活躍,擁有四個中心市場;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化,基本實現城鎮路道綠化、亮化、美化和鎮通行政村路道硬底化目標;社會治安環境、政務環境不斷改善優化,各項事業持續發展。多祝鎮正向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中心鎮目標邁進。
農業
全鎮提出“一年抓典型,兩年抓推廣,三年抓提高”的目標和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通過實行辦點示範、加強扶持和服務等措施,大力發展特色農業。2006年全鎮種植特色作物面積突破12萬畝,總產值達2億元,其中種植馬鈴薯1.2萬畝、甜玉米1萬、梅菜9000畝、沙姜1.1萬畝、西瓜7000畝、香薯2000畝、粉蕉1500畝。荔枝產量6000噸,產值達1.5億元。同時,突出抓好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重點扶持惠州四季鮮食品公司、晶晶臘味廠等企業的發展,在企業資金信貸、技術服務、信念提供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創建基地,輻射農户,搞活產業,大力支持、引導、幫助企業創品牌、增效益。2006年,四季鮮食品公司在政府支持引導下,創建生產基地15個,面積達2700畝,註冊了“惠農牌” 鮮荔枝和“粵農牌”荔枝幹,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四季鮮食品公司年加工銷售荔枝達6000噸,直接帶動果農7000多户。全鎮農業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生產模式。鄭州富士康最新招聘信息
工業
全鎮有企業總數1450家,其中私營企業63家,從業人員15200人。產業以毛織為主導,有30多家毛織企業,年產值達3億元,佔工業產值的36.5%。同時,積極實施“名牌戰略”扶持和發展民營經濟,着重改進多祝月餅、多祝豉油、多祝臘味等外觀包裝,推進品牌,逐步實現質的提高和量的擴張,向規模經營邁進。全鎮擁有多祝供銷社月餅、應利月餅、合興月餅、梅祝月餅、晶晶臘味、“先鋒牌”液化器減壓閥、 “惠農牌”鮮荔枝和“粵農牌”荔枝幹等10多個著名產品。其中惠東安力減壓閥廠“先鋒牌”液化器減壓閥和四季鮮食品有限公司“惠農”牌鮮荔枝及“粵農牌”荔枝幹是省級著名產品商標。工業形成了以毛織、五金、電子、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發展格局。
第三產業
全鎮以南山漂流、古圍村為主體的旅遊業逐步發展,2006年共接待遊客5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10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60%。同時,帶動了一批酒店、賓館快速發展。2006年8月,投資500萬元的鴻億賓館正式開業,成為多祝鎮規模最大、設備最新、檔次最高的賓館,促使多祝服務業飛速發展,繁榮了當地商品經濟。
科教文衞

多祝政治體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

多祝教育

全鎮共有中小學校47間,其中中學4間,中心小學3間,農村小學40間,共有1.5萬名中小學生,其中農業户口學生1.3萬名,已全部免收學業雜費,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穩步推進教學新課程改革,建立激烈機制,提高教師積極性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多方籌集大量資金增加對教育的投入,2005、2006年兩年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新建中小學教學樓、宿舍樓17幢,基本完成了中小學校“改薄”、“改危”任務,全面推進校園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學環境。

多祝衞生建設

全鎮40個行政村,有三個衞生院;農村衞生站已達標的有4間(皇思揚、集聯、全昌、上圍),需新建36間。根據上級“一村一站”要求和部署,全鎮採取了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方法,動工建設了第一批包括平江、鳳崗、長坑、河南、上村、守望、橫塘、三勝等村共8間衞生站,全部完成建築工程,鄭州富士康已於2008年12月底驗收並啓用;第二批衞生站建設4間,有塘田、八維、洋口、河北村衞生站,已上報。
基礎設施
鎮境內路網,電網.通訊等設施比較完善、圩鎮內寬暢的水泥路道相通:實現村鎮通公路,村村通電、通郵、通廣播電視,規劃有面積600畝的烏石牯工出園區,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水力資源:旅遊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該鎮盛產荔枝、龍眼、芒果、青梅、柑桔等水果、是該縣的“荔枝大鎮”。適宜種植甜玉米,馬鈴薯、沙姜、燈籠椒等作物。可供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有裝機容量3000k瓦的西枝江石盤頭髮電站、鐵扇關門二級、三級站有待建設,還有優質無污染的下渠水資源、白水寨水資源。全鎮有工業企業286家,有大中小型毛織業、機械製造業、農業加工業等企業、其中年產值達1.4億元的焯榮針織廠落户在該鎮,餐飲娛樂業、商貿業活躍。
南山漂流
南山漂流位於惠東縣多祝鎮長坑村的南山河上,距縣城25公里,人口40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角峯自然村,有200餘人,還有古文化保護單位---大夫宗祠(田坑自然村),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南山河畔,四季如春,風光秀麗。山上古樹參天,怪石嶙峋,有十餘處瀑布飛流直下,水石相激,十分壯觀;溪水清澈見底,魚遊蝦戲,如詩如畫,把南山裝扮得分外妖嬈。
漂流全程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起點在南山河上游的跳魚洞,漂流勇士們一路乘風破浪,奔騰而下,駕馭着氣艇,時而與激流相遇,有驚無險,扣人心絃,時而輕濤拍岸,勇士們又與魚蝦同戲,其樂融融。
登上有三百多年曆史的龍巖寺,可以欣賞到南山雲海,廟宇奇觀,龍舌石下的神奇泉水,使人聯想到“仙人指路”那動人的故事。古往今來到此觀光旅遊,燒香問卦的人絡繹不絕,終年香火不斷。
皇思揚古圍村
“皇思揚”又名黃沙洋,處於西支江畔,距惠東縣城25公里,距多祝鎮1公里。皇思揚古圍村的古建築羣按“設治防禦”需求所建,施工技術巧妙絕倫,具有居家生態和世俗傳統文化的東方氣派。
古建築羣始建於明末清初,佔地約20萬平方米,屋連屋,牆連牆,建築龐大,人口幾千,形成了古代的大圍村。古圍村的建築羣內有城門、神廟、青絲觀、書院、學堂等,村內分佈有近10口井,水質清甜,水美人壽。
建築物羣除祠堂是樑架殿堂式結構外,大部分住宅是二進或三進硬山式結構。屋檐、門楹、窗欞,有灰塑、石雕、木雕。這些是以蝙蝠、龍、鹿、花草等為題材,表示吉祥如意,整幅畫生動形象,內容豐富,裝飾華麗,工藝精巧,堪稱嶺南民間建築裝飾之精華,也隱含了古圍村的古代文化基業的內涵。皇思揚古圍村在清朝有過鼎盛時期,村人非常重視文化,經商有錢就設私塾、辦書齋、興學堂,全村就有十多間的書室。
村人認為入仕為官是光宗耀祖,福廕子孫的義舉。據記載,考取二十多位進士、舉人,官居一品至六品。村中隨處可見精美的鎦金匾額和楹聯,有武魁樓、翰林第、大夫第、將軍第、都尉第等。石柱有40多條,村裏每出一名舉人,就樹兩條旗杆夾,並註明年號、科名。這是“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標誌。

多祝著名人物

翁式亮
翁式亮,字文史(1880~1938),多祝鎮人。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畢業。任速成學堂學兵營排長、隊長。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9月自三多祝率眾舉義,參加光復惠州之戰。後隨陳炯明入廣州,任循軍團長、都督府陸軍司參謀。1912年任廣東陸軍步兵學校監督、校長(少將銜)。1920年12月任粵軍司令部副官處長兼第二獨立旅旅長。1921年討伐舊桂系軍閥時,任“援桂”粵軍左翼軍指揮。1922年,追隨陳炯明反對孫中山北伐。同年10月,入福建配合直係軍閥攻擊北伐軍,被許崇智部擊潰後退回汕頭。年底,任陳炯明粵軍統領部統領、第四軍軍長。1923年1月,因害怕受到粵軍夾擊,致電孫中山“待命改編”。2月,被孫中山收撫。4月,被北京政府任為陸軍第十師中將師長。5月,乘沈鴻英叛亂之機,又與葉舉等在東江地區叛亂,任獨立師師長,與叛軍分三路進攻廣州,但遭到各路討賊軍反擊而潰敗。1924年秋,脱離陳炯明寓居香港經商。1932年任粵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軍墾處長兼墾殖場長。1935年12月,主持建成惠陽平潭糧廠,資金來自加徵洋米入口税剩餘的款項,並以低價強買農田作廠地,耗資共300萬元(毫洋)。築惠(惠州)平(平山)公路、平(平山)多(多祝)公路,倡建惠(惠州)樟(樟木頭)公路。1937年出資1500元加上西湖經理委員會1000元,將原為石橋的惠州西湖橫槎橋改建為混凝土橋,並擴寬加高橋面,以暢通舟車。1938年日軍侵惠,平潭糧廠被毀,翁居家而卒。
肖鳳來
肖鳳來,諱縉升,號梧棲(1759~1830),多祝鎮皇思揚村人,武進士及第,誥授武顯將軍。十多歲時考得武生、武秀才功名;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廣東省鄉試中式第二十八名武舉人,成為皇思揚村有史以來的第二名武舉人;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參加全國甲辰科會試,又中式第三十三名武進士,時年25歲。中進士後即被分發貴州為官,旋即升為清江協都司。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誥授武德騎尉(五品),公元1797年(嘉慶元年)誥授武翼都尉(從三品)。公元1798年(嘉慶二年),奉徵四ll|教匪,在廣元、開縣、太平、南江等縣,連年轉戰一百八十七次,屢獲勝仗,擒斬匪首六名,匪徒無數。賞戴孔雀翎,提為廣西平樂協副將。公元1809年(嘉慶十四年),調任新太協副將,歷署廣西左江鎮、右江鎮總兵。當時廣西土人造反叛亂,嘉慶皇帝頒旨肖鳳來領兵征剿,經征戰多年,終於剿平叛亂,撫順土人,受嘉慶皇帝嘉獎,公元1815年(嘉慶二十年)升廣西右江總兵,誥授武顯將軍,欽賜戴花翎,官居二品。肖鳳來家族在歸善縣聲譽頗好,樂善好施,五代同堂,其兄弟及子孫後輩近十人中舉人、官居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等,誥授將軍、都尉多人。公元1815年(嘉慶二十年)其父母雙登80歲大壽時五代同堂,其功勳、善事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兵部侍郎廣東巡撫探知,具奏皇上恭請旌表,嘉慶皇帝御欽賜“介壽怡謀”牌匾、聖旨準建“恩榮”牌坊以作表彰(該牌坊1966年被毀)。公元1815年11月,鳳來因公進京述職,途經廣東就近請假探家,回家後第二天其父突然壽終,守孝期間母親逝世,鳳來既傷雙親辭世兼淡泊名利,故稱病恭請嘉慶皇帝恩准卸仕而得批准,時年56歲。肖鳳來61歲至71歲的誕辰均不張屏燭厭繁華。卒於公元1830(道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