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棘蜈蚣

鎖定
多棘蜈蚣又稱多棘巨蜈蚣,是整形目 [5]  蜈蚣科蜈蚣屬動物。扁平長條形,長6~15釐米,較少棘蜈蚣寬大,共有21個體節;頭部紅褐色,腹部棕黃色,足黃或紅褐色,彎作鈎形;第二十對步足沒有跗棘,尾足的前股節背面內側有2棘,腹面外側2-3棘,腹面內側有2棘。 [6] 
多棘蜈蚣分佈於中國廣西、福建、雲南、廣東、湖北、浙江等地。大多棲息於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多巖的地方、朽木雜草叢中,在井沿、柴堆、屋瓦縫隙間、廚房水缸旁或碗櫥內。多棘蜈蚣夜間出來覓食。以昆蟲、蛋及肉類為食。 [6] 
多棘蜈蚣的乾燥全體可入藥,稍有腥臭氣,並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有熄風解痙、消腫解毒的功效。 [7]  多棘蜈蚣是中國第二大藥用蜈蚣種,近年來有擴大開發的趨勢。如不甚被咬,有5個防治方法;一是局部應用冷濕敷,咬傷處不要濕敷,以免發生水疤及壞死;二是嚴重者可於咬傷處皮下注射百分之三依米丁溶液;三是傷口周圍用湛江蛇藥片溶化或用如意金黃散以水調成糊狀塗於患處;四是可就地取材,採用大蒜汁或桑葉,拌白鹽,香煙絲搗爛,拌菜油,雞蛋清或雄雞唾液,蝸牛或蚯蚓身上的黏液來搽抹蟄傷部位;最後若心動過緩,可肌內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鹼針劑,若呼吸、循環衰竭,可加中樞神經興奮劑、強心劑及升壓藥。 [8] 
中文學名
多棘蜈蚣
拉丁學名
Scolopndra subspinipes multiden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多足綱
節肢
節肢
分佈區域
廣西、雲南等省

多棘蜈蚣外形特徵

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6張)
體長可達160 mm,觸角18節,基部6節光滑無毛,齒板齒數6+6,第2~20背板具完整平行縱縫線;大部分背板無稜緣,第14(15或16)~20背板具不完整側稜緣。第2~19腹板具不完整的平行縱縫線,基側板突起末端具3小棘,無背棘和側棘。第20、21對步足無跗刺。最末步足前股節腹面外側2小棘,內側2小棘,背面內側2小棘,隅棘末端具3小棘。雄性成體前生殖節腹板兩側無生殖肢。

多棘蜈蚣生活習性

大多梄息於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多巖的地方,朽木雜草叢中,在井沿、柴堆、屋瓦縫隙間、廚房水缸旁或碗櫥內。夜間出來覓食。以昆蟲、蛋及肉類為食 [1] 

多棘蜈蚣分佈

廣西、福建、雲南、廣東、湖北、浙江等地。多棘蜈蚣分佈在廣西地區的個體數量很多,在海南省、湖北省宜昌、浙江省麗水也有發現。

多棘蜈蚣與少棘蜈蚣的區別

少棘蜈蚣在形態上大體相似,主要區別是:個體較大,尾足的前股節背面內側棘數、腹面外側棘數、腹面內側棘數均較少棘巨蜈蚣為多,齒板的齒數亦多 [2] 

多棘蜈蚣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機械作用和化學分解過程,才能夠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簡單,從口到肛門為一條縱貫身體中央的直管道,口後為膨大的咽,它的收縮有利於吸吮食物。咽後的消化道為前腸、中腸及後腸三部分。
前腸及後腸都很短,中腸卻很長。前腸主要起着接受、運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中腸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場所,後腸擔任形成糞便及運送至尾節的肛門排出體外的任務。消化腺為一對葡萄狀的唾液腺,通過唾液管開口於前腸,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夠濕潤及初步分解食物 [3] 

多棘蜈蚣化學成分

全體甲醇提取物中含δ-羥基賴氨酸(8- hydroxylysine)。水及乙醇提取物中含組氨酸( histidine)、精氨酸( arginine)、鳥氨酸( orit五tne)、賴氨酸( lysine)甘氨酸( glycine)、丙氨酸( alanine)、纈氨酸( valine)、亮氨酸( leucine)、萃丙氨酸( phenylalanine)、絲氨酸( serine)、牛磺酸、( taurine)、谷氨醯胺( glutamine)等。外角皮含幾丁質( chitin)、脱乙酰幾丁質( chitosan)、葡萄糖胺( glucosamine)穀氨酸、酸性磷酸酶( acid phosphatase)本屬多種動物橙色素中含β胡蘿蔔素(β- carotene類、蝦青素酯( astaxanthin ester)。黃色素含蝶啶( pteridine)。淡藍綠色素與細胞花青素( cytocyanin)相似。螯肢含5-羥色胺( trypta mine)。糞便中含大量嘌呤。神經鏈中含類乙酰膽鹼樣物質。全體尚含類蜂毒樣及類組織胺樣物質、溶血蛋白、酪氨酸( ty rosine)、蟻酸、脂肪 [3] 

多棘蜈蚣防治方法

1.局部傷口用拔火罐拔出毒液,並立即選用3%氨水、5%10%碳酸氫鈉溶液、肥皂水等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咬傷處不要濕敷,以免發生水皰及壞死。
2.嚴重者可於咬傷處皮下注射3%依米丁溶液(1ml溶於4~9ml蒸餾水或生理鹽水內)少許。注射後須卧牀休息並注意檢查心臟和血壓。
3.傷口周圍用湛江蛇藥片溶化或用如意金黃散以水調成糊狀塗於患處,也可用0.25%~0.5%普魯卡因溶液局部封閉。
4.也可就地取材,採用大蒜汁或桑葉,拌白鹽,香煙絲搗爛,拌菜油,雞蛋清或雄雞唾液,蝸牛或蚯蚓身上的黏液來搽抹蟄傷部位。
5.若心動過緩,可肌內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鹼針劑,若呼吸、循環衰竭,可加中樞神經興奮劑、強心劑及升壓藥 [4] 
參考資料
  • 1.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94頁
  • 2.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李朝鬥,陳謙海副主編,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6,貴州科技出版社,2014.05,第184頁
  • 3.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志 第二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第88頁
  • 4.    鄭穎,範泉水主編;鄧波,葉鋒平,馮子良等編者,軍事作業中有毒有害動植物的防治,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4.08,第61頁
  • 5.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志 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0,第87頁
  • 6.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94頁
  • 7.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志 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0,第88頁
  • 8.    多棘蜈蚣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