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根烏頭

鎖定
多根烏頭(Aconitum karakolicum Rapaics)為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長達5釐米,莖中部葉具短柄;葉片五角形,頂生總狀花序,萼片紫色,花絲上部疏被短柔毛,花期7-8月。
該種塊根酊劑外用於神經痛、牙痛、關節炎等症作為鎮痛劑。亦為草烏頭收載。性味辛,熱,有毒。入肝、脾、肺經。有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之功效。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癧。
中文名
多根烏頭
拉丁學名
Aconitum karakolicum Rapaics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莨目
毛茛科
烏頭屬
多根烏頭
命名者及年代
Rapaics, 1907

多根烏頭形態特徵

多根烏頭線稿圖 多根烏頭線稿圖
塊根長2-5釐米,粗1-1.8釐米,數個形成水平或斜的鏈。 [5] 
莖高約1米,下部無毛,上部疏被彎曲的短柔毛,密生葉,分枝。莖中部葉具短柄;葉片五角形,長7-11釐米,寬7-14釐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二回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頂端漸尖,寬1.5-2.5毫米,兩面無毛或背面有少數短柔毛,干時常稍反捲,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裂幾達基部;葉柄短,長0.6-1.5釐米。
頂生總狀花序多少密集;軸和花梗疏被貼伏的短柔毛;花梗長1.5-3釐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鑽形,長約3.5毫米;萼片紫色,外面疏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或船狀盔形,具爪,高1.2-2.2釐米,自基部至喙長1.1-2釐米,側萼片長1-1.6釐米,下萼片倒卵狀長圓形;花瓣無毛或有少數毛,瓣片大,唇長約5.5毫米,距長約2毫米,向後彎曲;花絲上部疏被短柔毛,全緣或有2小齒;心皮3-5,無毛。7-8月開花。 [1-2] 

多根烏頭生長環境

生海拔1900米一帶山地草坡。

多根烏頭分佈範圍

產中國新疆。 [2] 哈薩克斯坦也有分佈。 [1] 

多根烏頭主要價值

多根烏頭性味

①《本經》:味辛,温。
②《別錄》:烏頭,甘,大熱,有大毒。烏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大熱,有大毒。 [3] 

多根烏頭歸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陰、少陽經。 [3] 

多根烏頭功能主治

①《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②《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③《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温濕邪痛。
④《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藥也。
⑤《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⑥《東醫寶鑑》: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
⑦《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⑧《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症。又為傷科要藥。 [3] 

多根烏頭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3] 

多根烏頭藥用宜忌

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莽草為之使。反栝樓、貝母、白斂、白及(一本有半夏)。惡藜蘆。
②《藥性論》:遠志為之使。忌豉汁。
③《綱目》: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匯言》:平素稟賦衰薄,或向有陰虛內熱吐血之疾,並老人、虛人、新產人,切宜禁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