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流盆地

鎖定
盆地地形是四周高中心低,但它一般有一個開口,也就是説有一側地勢相對低些。這樣當此區域降水量足夠大時就有水外流,經長期侵蝕下切就形成了·也有可能是地殼運動由原來的湖泊發育而成。
中文名
外流盆地
外文名
Outflow Basin
特    點
四周高中心低 有一個開口
表    現
此區域降水量足夠大時就有水外流
例    子
四川盆地兩湖盆地有長江外流
世界上很多盆地有河流外流。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四川盆地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省東部,四周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西面是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南面是大婁山,東面是巫山。無論從構造還是從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它從震旦紀以來就是地殼比較穩定的大型拗陷區。晚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中成為一個內陸湖盆,但範圍要比今天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厚達3000~4000米的紫紅色的砂岩頁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色盆地”“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運動使盆地周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下陷,四川盆地的輪廓基本形成,並使盆地內部地層也發生大規模的變形。東部出現一組北東向的褶皺,稱盆東褶皺帶;中部形成穹窿構造,稱盆中穹窿帶;西部表現為沉陷,成為盆地沉陷帶,這為現在盆地的三個地貌區奠定了基礎。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周圍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對下陷,成都一帶下陷更深。同時,長江水系從南北和西部流入盆地,之後,長江切穿巫山,滾滾東流,完成了統一的長江水系,使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外流盆地
兩湖盆地包括其中和邊緣的大面積的丘陵地帶河谷,及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有長江水系流進又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