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士師時代

鎖定
士師時代(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0世紀) 以色列人所處在部落聯盟時代。所謂“士師”就是以色列人的領袖、是上天選定的、被上天賜予智慧的一些人,實際上就是軍事民主時代的王或軍事首領。它包括了從以色列人佔領迦南(約公元前1250年)到掃羅稱王之間的兩個世紀左右的時間,這是以色列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體的時期。
中文名
士師時代
起止時間
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0世紀
性    質
部落聯盟
制    度
軍事民主制

士師時代歷史記載

公元前14世紀末定居迦南的希伯來人分為12個部落。約在公元前13世紀,這些部落出現了被尊稱為“士師”的部落首領。“士師”一詞的希伯來文含義為“審判者”或“拯救者”。士師有雙重責任:平時管理民事,戰時率兵疆場。《聖經·士師記》中記載了13位士師的生平事蹟,其中最著名的是底波拉,耶弗他和參孫。他們被看做是上帝所選定的融先知,統帥和救世主為一身的角色。從士師出現到前11世紀王國建立,前後相隔兩個世紀,《聖經》稱之為“士師時代”。士師統治被認為是猶太曆史上的軍事民主制時期。用《士師記》上的話來説:“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統治實際上為君主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士師記》雖然為後人提供了這一時期的歷史脈絡,但它不是一部歷史書,它的編排體例與主導思想更是一部神學著作,歷史事實往往屈從於聖言與聖績,著名《聖經》學者米勒曾指出:“(《士師記》)神學模式的背後是這樣一個基本設想:對神的忠誠是古以色列歷史變遷的決定性因素。

士師時代歷史起源

公元前12世紀左右,希伯來人在征服迦南的過程中,腓力斯丁人定居到了地中海沿岸地區,控制着從加沙到雅法的海岸線,並不斷進攻希伯來人,奪走他們的土地。因為腓力斯丁人是西亞最先使用鐵製武器的民族,具有很強的戰鬥力。腓力斯丁是《聖經》與上古文獻反覆出現的一個名詞,埃及人稱之為“海上民族”,因為他們來自愛琴海諸島。“巴勒斯坦”一詞就是腓力斯丁人對“迦南”的稱謂,意為“腓力斯丁人之地”,並一直延續下來。希伯來人在與腓力斯丁人的戰鬥中屢戰屢敗,特別是亞弗一戰,甚至連神聖的“約櫃”也一度被腓力斯丁人繳獲。在士師時代,希伯來人並非一個緊密團結的羣體,各支派獨自為政,且常常發生衝突。為抵抗腓力斯丁人的侵擾。希伯來人必須聯合起來,這一客觀要求促進了統一王權的出現與國家的形成。士師時代末期,具有遠見卓識的撒母耳先知從便雅憫支派中挑選俊美,勇敢的青年掃羅,為他行膏油澆頭的儀式,立他為全以色列的領袖,掃羅成為統一希伯來的第一代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