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鎖定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舷號:R21),是澳大利亞海軍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購自英國,原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巨人級航母“尊嚴”號(舷號:R77) [13] 
英國巨人級航空母艦(英文:Colossus class aircraft carrier [9]  ,又稱:巨像級 [8]  ),是英國建造的一型輕型/小型航空母艦,其性能介於艦隊航母和護航航母之間。巨人級航空母艦首艦1942年6月1日在英國維克斯·阿姆斯特朗造船廠開工,1943年9月30日下水,1944年12月16日完工服役,首批建造了四艘(又稱“1942型輕型艦隊航母”),原計劃建造16艘,實際建造了10艘,該級航母沒有在二戰中發揮作用,但戰後在其他國家的海軍中服役 [10]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前身“尊嚴號”航母於1943年4月15日開始建造,1945年2月28日下水,1949年澳大利亞海軍決定購買、改裝該艦,並將其改名為“墨爾本”號,該艦於1982年正式退役。 [1]  [14] 
中文名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HMAS Melbourne (R21) [13] 
研製時間
1943年4月15日 至 1945年2月28日 [13] 
服役時間
1956年,該艦加入澳大利亞海軍服役
定型時間
1945年2月28日下水
排水量
標準14200噸
船    體
長211.2米,寬24.8米
吃水深度
7.2米
動力裝置
4鍋爐,帕森式汽輪機,2軸
最大航速
25節
推進功率
40000馬力
載    員
平時860名艦員,620名航空人員
舷    號
R21
續航力
4000海里
艦載機
20~27架飛機,最多可以容納40架
武器裝備
對空雷達、水面雷達、對空火炮
建造國家
英國
服役國家
澳大利亞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歷史背景

巨人號航空母艦 巨人號航空母艦
1940年起,英國皇家海軍就着手準備實施大型艦隊航母怨仇級航空母艦改進型的建造計劃,為了吸取作戰經驗,直到1942年才動工,一共計劃建造4艘 [11] 
由於大型的艦隊航空母艦隻能由最大的造船廠來承造,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和設備。為避免航母兵力枯竭 [10]  。1941年到1942年,英國海軍部又制定了建造一種更適用的小型/輕型航空母艦的計劃,即巨人級航空母艦 [9]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建造沿革

  • 前期建造
1942年底,英國“未來造艦委員會”制定的航母建造計劃中包含24艘小型航母,其中除了8艘18000噸級的“半人馬”級以外,另外16艘全為巨人級航空母艦。第一批4艘(又稱“1942型輕型艦隊航母”)於1944年12月完工,在戰爭期間相繼開工10艘,實際完成6艘,共建成10艘 [10] 
先鋒號航空母艦
  • 該艦建造
1943年4月15日,尊嚴號航母(編號:R77,即後來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在英國弗內斯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
1945年2月28日,尊嚴號航母舉行下水儀式。該艦下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英國海軍部下令終止造艦計劃,包括已經下水的尊嚴級及其同級的另外5艘姊妹艦。隨於1946年恢復建造,並修改了一些建造細節。由於該艦出售給澳大利亞,1949年應澳大利亞海軍要求,又增加了一些建造內容,包括液壓飛機彈射器、5.5°的斜角甲板、助降鏡及一些新式雷達和武備。
1955年1月,尊嚴號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附近海域進行航海測試。
1955年10月28日,尊嚴號航母正式更名為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航空母艦”(編號改為R21)。 [7]  [12] 
由於墨爾本號接連的事故,從來未有參與戰事,就造成了大量人員殉職及帶來重大損失,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於1982年將其劃入預備役封存。由於受到當時英國以2.5億美元出售勝利號航空母艦的影響,及鑑於福克蘭戰爭中航空母艦的作用大不如前的表現,及反艦導彈技術的提高,澳洲皇家海軍最終不僅放棄了購買勝利號的意向,更決定將墨爾本號解體處理。接下來墨爾本號拆除了大部分的儀器裝備,於1985年作為廢鐵賣給了中國聯合拆船公司,同年5月21日,墨爾本號被轉移到廣州黃埔造船廠,進行技術資料蒐集後進入瞭解體工程。
墨爾本號航母購自英國,是巨人級輕型航母威嚴號的改裝型。其原型艦建造於1943年4月13日。 [7]  [12] 
“墨爾本”號航母 “墨爾本”號航母
1949年,澳大利亞海軍決定購買該艦,並將其改名為墨爾本號。改裝內容包括增加蒸汽彈射裝置和雷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配備了5.5度的斜角甲板和助降鏡。
1955年1月,經過改裝的“墨爾本”號航母在英國北愛爾蘭東部港口貝爾法斯特沿海進行試航。這個時候,“墨爾本”號已經煥然一新,配備了許多新式武器裝備。這年晚些時候,該航母配備了3箇中隊的戰機,它們分別是808、816和817中隊,部署着固定翼戰機和直升機,具有空戰、對海攻擊和對地攻擊能力。很快,“墨爾本”開始起航去澳大利亞。途中,航母先後經過了直布羅陀那不勒斯馬耳他蘇伊士運河亞丁科倫坡等地。 [2] 
1956年5月,“墨爾本”號抵達澳大利亞的悉尼港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技術特點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設計特點

巨人級航空母艦被設計為配合艦隊作戰,而不是護航航空母艦。因此,設計目標是簡單和易於建造,對結構上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都作了仔細研究。為了做到增大尺寸而不增加排水量,取消了裝甲,採用單層機庫和輕型防空炮,以及巡洋艦主機。在徵求航空母艦艦長的意見之後,決定把滿載航速降到23節。戰爭經驗表明,航空母艦上的航空部門人員減員很快。該級航空母艦在確保結構剛性的前提下,減少了一些艦內“夾層”防護結構。為了加快建造速度,水線以下船體部分是按勞氏船級社的商船規範建造的。動力部分採用了海軍規定的標準單元配置,以減少水下破損。為了滿足航空母艦加速的需要,每艘航空母艦都裝有驅逐艦上採用的雙軸引擎。 [9-10]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兩視線圖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兩視線圖 [13]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艦型結構

巨人級航空母艦沿用了高幹舷,封閉式艦首,艦橋、煙囱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飛行甲板前部和後部各設有一部升降機。 [9-10]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武器系統

尊嚴級墨爾本號 尊嚴級墨爾本號
巨人級航空母艦裝備6座四聯裝2磅防空炮,32門20毫米防空炮(16座雙聯裝),後換裝為12至21門博福斯式40毫米防空炮,載機37至52架,“英仙座”號和“先鋒”號為航母支援艦,不能起降飛機。尊嚴級6艘裝備30門博福斯式40毫米防空炮,其中6座雙聯裝,18座單聯裝。艦載機最大34至52架。
巨人/阿羅芒什號搭載的艦載機包括F6F-5戰鬥機,俯衝轟炸機SB2C-5魚雷轟炸機和1架直升機。“米納斯·吉拉斯”號在巴西海軍當中主要負責反潛,搭載的是S-2反潛機和SH-3海王直升機。尊嚴級墨爾本號配備了808、816和817飛行中隊,部署有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具備了空戰、海上攻擊和對地攻擊的能力。 [9-10]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及艦載機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所屬尊嚴級航母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211.8米
舷寬
24.5米
吃水深度
7.5米
標準排水量
15740噸 [15] 
滿載排水量
20000噸 [15] 
飛行甲板
長213.6米,寬24.4米
性能參數
航速
24.5-25節
續航力
7350海里/20節,12000海里/14節
艦員編制
1355人(包括347空勤人員) [15] 
動力系統
動力裝置
2座蒸汽輪機,4台鍋爐
總功率
40000~42000馬力 [8]  [13] 
傳動推進器
2軸2槳
武器系統
艦載飛機
固定翼飛機42架(設計標準);4架A-4G“天鷹”攻擊機、
6架S-2E“跟蹤者”反潛飛機、10架反潛直升機
艦載火炮
25門40毫米對空機關炮 [15] 
艦載雷達
277Q型對空搜索雷達、293Q型水面搜索雷達 [15]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屢次相撞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1957年10月28日,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抵達澳大利亞一年半的時間,該艘航母在阿德萊德港行駛時,突然與藍卡號戰艦相撞,開創了碰撞歷史的先河。
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航母與編隊的護駕戰艦航海者號驅逐艦發生了相撞事故 [3]  。航母撞向驅逐艦的中部,將驅逐艦攔腰切斷。澳大利亞海軍的調查結果是,航海者號驅逐艦的艦長嚴重失職,偏航進入了航母航道的水域。“墨爾本”號航母第一次把一艘戰艦撞沉,驅逐艦共有82名官兵死亡。“墨爾本”號也受到重創。艦長羅伯森給海上委員會的戰艦損害報告説,航母雖然沒有人員傷亡,然而,許多地方已經損害。其中,1號和2號平衡水艙已經淹到了第5甲板,前舷和右舷撞出了洞,電纜艙也可能有窟窿。隨後的幾年裏,“墨爾本”號航母基本上沒有再發生什麼問題。
從1964年底到1967年12月,墨爾本號航母出訪了許多國家,先後訪問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檳榔、日本的橫濱、吳港和中國的香港等地。同時,“墨爾本”號還大量參加了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演習。其中,1965年3月15日,該艦與英國海軍一起進行聯合演習,英軍戰艦包括“鷹”號和“勝利”號航母。
1967年秋,“墨爾本”號航母穿越太平洋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途中,該航母訪問了夏威夷美軍港口,後來,訪問了美國加州的舊金山港。在聖迭戈,該艦接收了20多架新型戰機,包括10架A-4攻擊機和14架“跟蹤者”反潛機。隨後,“墨爾本”開始在美國軍港進行現代化的改裝,時間一直持續到1969年。期間,整個航母的電子系統進行了全部的更換。隨後,“墨爾本”號航母回國。 [14-15] 
1969年6月3日,在南海行駛的“墨爾本”號航母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一起進行“海妖”聯合演習。然而,兩艦突然發生相撞。結果,“墨爾本”再次如同一把巨刀,刺進了驅逐艦的艦體裏。驅逐艦當即沉沒,但死亡人數達到73名,成為又一次海上大悲劇。調查發現,戰艦相撞時,美軍“伊文思”號艦長正在睡覺,而兩名負責觀察的年輕軍官竟然讓驅逐艦駛進了航母的航道。事故發生後,美軍取消了與該艦的聯合演習。隨後,“墨爾本”號航母前往新加坡進行緊急修理。不久,墨爾本號航母返回澳大利亞悉尼港進行整修。然而6月10日,該艦又與一艘名叫“馬魯”的船隻發生相撞。雖然航母損失輕微,然而“墨爾本”號航母被稱為“好撞之艦”。
美國“埃文斯”號被撞為兩截
1970年9月3日,“墨爾本”號航母在悉尼港再次與一艘渡船發生相撞。幸運的是,雙方在港口裏相撞,因此,只是表面受了一些輕微損傷。
1972年10月15日,墨爾本號航母發生火災,雖然航母備有滅火系統,終於將大火撲滅。然而,“墨爾本”號航母的名聲更差了。
1974年7月11日,“墨爾本”航母正在悉尼港裏行駛,居然與一艘客輪撞上了。澳大利亞人大為震驚。誰都知道,客輪容納大量乘客,要是在海上相撞,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大量乘客的死亡。“墨爾本”航母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經成了惹禍的代名詞。
1976年7月24日,“墨爾本”號航母在悉尼港又相撞了。這次,它是與一艘日本貨船相撞的,雙方都受到了一些損失。
1977年,英國海軍舉行艦隊校閲活動,邀請了英聯邦和其它一些友好國家海軍參加。作為英聯邦成員國,澳大利亞自然派出了戰艦。於是,“墨爾本”號航母率領導彈驅逐艦“布里斯班”號前往英國訪問。訪問結束後,“墨爾本”號航母前往英國造船廠進行維修。 [4]  [14-15] 
1978年,“墨爾本”回到澳大利亞,繼續進行改裝工作,包括擴大飛行甲板,更換電子作戰系統。隨後,航母重新投入使用,成為澳大利亞海軍最有戰鬥力的戰艦。問題是,“墨爾本”航母的悲慘命運似乎難以改變。 [5]  [14-15] 
1979年3月3日,“墨爾本”號航母一台鍋爐突然發生了爆炸,一些士兵躲閃不及,當即受了傷。同年8月22日,“墨爾本”號航母在太平洋行駛,安在支架頂部的雷達罩突然掉落,作為澳大利亞海軍最新型的雷達系統的重要部分,該艦迅速組織人員打撈無果。幾十年來,“墨爾本”號狀況頻出,導致人員死傷慘重,成了地道的“惹禍”航母。
1982年初,澳大利亞海軍決定“墨爾本”號航母進入了備用狀態。當時,英國決定出售“常勝”號航母,價格為2.5億多美元,澳大利亞海軍有意購買。但隨着馬島海戰5月中旬結束,澳大利亞海軍忽然感到航母的作用已經在先進的反艦導彈面前喪失,故放棄購買“常勝”號航母的決定。
1982年5月30日,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正式退役。 [14-15] 
好撞之艦—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廢艦售華

被拖進港拆卸的破舊墨爾本號航母 被拖進港拆卸的破舊墨爾本號航母
1985年,相關單位以“廣州黃埔拆船公司”的名義,通過國際競標購得一艘“廢舊軍艦”。廢船被拖進珠江口後,海軍才發現這居然是一艘基本完整的3萬噸級航母!這就是剛剛從澳大利亞退役的,原產於英國的“墨爾本”號航母。這艘退役航母被拖到中國時,很多航母關鍵設備居然沒有被拆除——其中包括艦載機起降燈光指揮系統、核心的起飛彈射系統和降落攔阻設備等等。 [16]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總體評價

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航母,曾先後和驅逐艦、貨船、客船、渡輪等相撞,以“撞過7條艦船斃命156人”的“劣跡”被人們稱為“史上最悲催航母”。 [17] 光明網 評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所屬的英國巨人級航母是二戰時公認的輕型航母,設計排水量約為1.4萬噸。與當時排水量3.8萬噸的英國鷹級航母相比,它的“輕型”不僅體現於體量上,更體現於為追求建造速度而作的各種“減法”上,如取消部分裝甲、降低滿載航速、減少艦內“夾層”防護結構等。一方面能以更經濟的方式迅速補充戰時急需的航母力量,另一方面又使它基本具備艦隊航母應有的作戰能力。 [6] 中國軍網 評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