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塞繆爾·佩皮斯

鎖定
塞繆爾·佩皮斯是17世紀英國作家和政治家,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著名的《佩皮斯日記》的主人,其日記包括有對倫敦大火和大瘟疫等的詳細描述,成為17世紀最豐富的生活文獻。曾任英國皇家海軍部長,是英國現代海軍的締造者,他治下的皇家海軍艦隊為日後英帝國統治海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以會長的名義批准了牛頓鉅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出版印刷。
中文名
塞繆爾·佩皮斯
外文名
Samuel Pepys
國    籍
英國
民    族
英格蘭
出生日期
1633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
1703年5月26日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
代表作品
《佩皮斯日記》

塞繆爾·佩皮斯人物生平

塞謬爾·佩皮斯 塞謬爾·佩皮斯
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1633.2.23-1703.5.26),17世紀英國作家和政治家,海軍大臣。以散文和流傳後世的日記而聞名,出身於倫敦一裁縫家庭。早年肄業於倫敦聖保羅中學,1650年入劍橋大學,1653年獲得學士學位,晚年以大盤珍藏圖書和手稿獻給母校劍橋大學馬格達林學院。1662年起,他悉心專研海軍的的各種有關業務,調查軍需品價格,為王室節約開支,同時建立契約與備忘錄並抄存公函副本。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倫敦發生鼠疫和大火,他堅守崗位,贏得了國王查理二世的信任。第三次英荷戰爭期間,原海軍大臣約克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改信天主教,被迫辭職。佩皮斯遂晉升為海軍大臣,同時成為國會議員。在以後的六年中,他取得的最高成就是,經國會批准建設30艘新軍艦,恢復英國對法國,荷蘭的海上均勢。
他在海軍方面提高功效反對腐化的努力遭到權貴們的嫉恨,受到污衊陷害,一度深陷牢獄,幸而查理二世解散國會,他才擺脱殺身之禍。1660年他到海軍任職後,不但使英國海軍實力增強了一倍,併為之創立了秩序、紀律和服役質量的優秀傳統。他的改革的第二部分是在1677年引入了中尉考試,任何候選人都不能參加考試,除非他們至少20歲,擁有所有前任指揮官頒發的能力證書,並且已經積累了三年的航海時間,其中至少有一年是作為一名軍官候補生度過的。考慮到軍艦在港口或錨地停留的時間比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這實際上意味着在海軍服役六到七年。專業考試的概念在當時的歐洲是一個驚人的創新。例如,英國陸軍在十九世紀之前不會考慮對其軍官進行勝任能力測試。這些改革的影響是漸進的,但隨着18世紀的發展,皇家海軍軍官的專業精神與法國和西班牙這些海軍專業化較低國家之間的鴻溝開始逐漸擴大。慢慢地,能力在海軍中變得比階級和背景的概念更受重視。這使得詹姆斯·庫克(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甲板工人)或納爾遜(農村牧師的兒子)等人能夠在海軍中崛起。 [1] 
他退休在家14年間,經常與著名科學家艾薩克·牛頓,建築師克里斯托弗·雷恩、文學家約翰·德萊頓等名流學者書信往來,過從甚密,並收集資料準備撰寫英國海軍史,全書未成,僅於1690年寫成前言,題為《1688年12月前10年間皇家海軍狀況回憶錄》。佩皮斯主要以其27歲到36歲(1660年1月1日-1669年5月31日)10年間日記聞名於世。日記是用速記寫的,計四開本6卷,共125萬字,是一部最傑出的藝術作品,成為繼《聖經》和詹姆斯·鮑斯韋爾的《約翰遜傳》之後,英語中最佳牀邊讀物。作者在其中表現了用寥寥數語生動概括一個人物或者一副圖景的天才。他對王政復辟,查理二世的加冕典禮、倫敦大火(1665年)和倫敦大瘟疫(1666年)等的詳細描述,成為17世紀最豐富的生活文獻。他治下的皇家海軍艦隊為日後英帝國統治海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自己的官場生涯也充滿了陷阱與戲劇性的變化。

塞繆爾·佩皮斯海軍軍官考試

塞繆爾·佩皮斯最大的成就是策劃了皇家海軍的改革,主要是通過軍官隊伍的專業化考試選拔方式促成。
佩皮斯早期的職業生涯是在海軍委員會,在那裏他獲得了建造、維護和操作軍艦複雜性的第一手知識。就像今天一樣,船隻是武器平台,需要專家團隊來保持其功能:水手長和水手需要維護數英里的索具和數英畝的畫布;炮手保持炮台的運作;後勤人員確保數百名船員在海上數月的衣食住行。航海長與領航員運用數學知識使船隻安全航行。但後來,這些船隻被安排由國王委任的軍官負責,他們往往沒有什麼實際經驗,也往往不想學習。
對佩皮斯來説,階級是問題的根源。當時的社會是高度分層的,儘管律師、醫生和商人的專業階層不斷壯大,但陸軍和海軍的軍官隊伍主要來自士紳和貴族。紳士被廣泛接受的角色是代表他的君主帶領軍隊投入戰鬥,履行這一職責奠定了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但是,任何與貿易的聯繫或對商貿職業的追求都可能玷污一個人的紳士身份。佩皮斯擔心的是“紳士不是水手,水手也不是紳士。”
都鐸王朝時期就有機地發展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即有兩個級別的軍官分立。該船的專業水手是未獲得國王委任的准尉(Warrant Officer)——擔任水手長、炮長、木匠、航海長(Master)等職位的人。他們負責將該船帶到適合的戰鬥位置,並維護船隻運行。一旦到達戰場,船長(Captain)和委任軍官(Commissioned officers)將接管指揮船員行動。這在某種程度上起了作用,但隨着軍艦變得越來越先進,這一制度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佩皮斯的文件揭示了他的擔憂,即有太多“無知和無所事事”的中尉通過“宮廷裏的利害關係家庭”獲得了委任。他擔心未來“真正倖存下來的少數指揮官會被耗盡。”佩皮斯決心培養專業軍官來取代他們的位置,無論是水手還是紳士。
改革的第一步早於佩皮斯1673年進入海軍部。1668年,非現役軍官實行半薪制。這意味着,當國家處於和平狀態時,軍官們將可以接受未來的徵召。除了對海上傷亡軍官的補償計劃外,這些措施使那些沒有私人收入的人能夠獲得長期的海軍生涯。佩皮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革了這個行業。在海軍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他指出,海軍委員會應對航海長(Master)進行正式的航海考試。佩皮斯建議對希望成為中尉的候選人進行類似的考試,這是最低的委任軍官軍銜。在現代人看來,這似乎非常明智,但要求紳士出身的軍官通過考試獲任,在當時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概念。幾乎一個世紀後,其他海軍才會推出類似的考試;英國軍隊直到19世紀才這麼做。會議記錄顯示,這個想法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論,但佩皮斯已經做好了準備。國王查理二世和他的兄弟約克公爵詹姆斯都是熱衷於海軍改革的人,他們出席會議支持了佩皮斯的觀點。事實上,一些海軍歷史學家推測,王室兄弟可能是這一想法的幕後推手。無論如何,結果是委員會指示佩皮斯把它變成具體的東西。
佩皮斯利用中尉考試的介紹來介紹他真正革命性的想法。這是通過未來紳士們小時候獲得的實踐經驗進行的軍官培訓。他通過在一個人有資格參加中尉考試之前強加先決條件來實現這一點:候選人必須年滿20歲,擁有所有前任指揮官的能力證書,並積累了三年的航海時間,其中至少一年必須是海軍候補生。
這些看似合理的改革,但其效果是引入了佩皮斯想要的學徒制。因為17世紀的船隻通常有一半的時間在港口(它們在冬天不出海),三年的出海時間實際上意味着在海軍服役六到七年。在20歲之前積累這一點意味着從13歲開始上艦實習,這是陸地上大多數學徒制的開始年齡。作為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的這一年,有助於進一步瞭解自身責任。在改革之前,“海軍軍官候補生”是一個模糊的軍銜,允許自願紳士志願者在船上服役。在佩皮斯的領導下,它成為了一個軍官培訓級別,有前途的年輕人在這個軍銜級別上學習航海和航海的實用技能。
佩皮斯並不是事事如意。他最初的建議是由三一學院(Trinity House,舉行航海長考試的組織)進行中尉考試。但事實證明,平民凌駕於紳士之上的想法對海軍部來説過於激進,海軍部反而成立了由三名高級海軍上尉組成的小組。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一些“走後門”和裙帶關係,就像1777年年輕的海軍候補生霍雷肖·納爾遜參加考試時一樣。儘管他在考試中確實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但主考官是他的叔叔莫里斯·薩克林,這意味着納爾遜的年齡沒有被仔細調查。當時他只有18歲半。軍官首先擔任海軍軍官候補生的規定也被證明是有爭議的,但在這裏,佩皮斯決心為所欲為。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決定權交給了一羣上尉,其中包括幾位英荷戰爭的資深指揮官,包括未來的達特茅斯勳爵喬治·萊格上尉。當萊格被問及他是否曾擔任過海軍候補生時,他回答説:“沒有,從那以後,我付出了很多痛苦的代價。”他補充道,強迫紳士自願擔任海軍候補生將“團結軍官,並打破紳士和海員之間的階級對立。”這項措施得到了批准。從1677年起,任何候補生都必須先學習專業知識,然後通過考試才能進入皇家海軍服役。
起初,這些改革的效果是漸進的,在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只有兩名中尉通過了新的考試,但慢慢地,皇家海軍軍官團體開始發生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18世紀之後,英國海軍軍官的專業精神與法國和西班牙的主要對手之間的差距開始擴大。慢慢地,能力在海軍中變得比階級和背景觀念更受重視。1781年的候補生徵召數據當中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其他”類別的人數激增,該類別由受專業和貿易/商人影響的男孩組成。這一增長對士紳關係的影響最大,使後者數據與1771年的樣本相比下降了約三分之一。在海軍軍官候補生和其未來配偶方面,1771年貴族關係的強勁表現之後,1791年的貴族關係佔比大幅下降,這表明這些變化使成為海軍軍官作為貴族的職業選擇變得不那麼受歡迎,卻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追捧。 [3] 
法國的太平洋探險家都是貴族,不像極有能力的詹姆斯·庫克船長,他的職業生涯始於一艘運煤船的甲板工。當然,特權和庇護仍然很重要,但即使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家庭,一名軍官仍然必須完成候補生生涯並參加考試。一些不稱職的軍官確實成功通過了考試,但他們只是極少數。這種精英政治的發展在納爾遜周圍的“兄弟幫”中達到了頂峯,他們每個人都是水手和紳士。 [2] 

塞繆爾·佩皮斯與牛頓的插曲

佩皮斯之前因為需要出版自己的書《魚的歷史》而花光了皇家學會的資金,此時牛頓的《原理》(包含萬有引力定律、運動定律、經典力學的基礎)正好寫完,由於皇家學會沒有錢提供資金印刷出版,而差點導致《原理》無法出版,後由埃德蒙.哈雷(哈雷彗星以此命名)出資金贊助才得已出版。佩皮斯用他那本“適合在冬日的壁爐前閲讀”的《魚的歷史》的出版後所得錢還了哈雷所贊助的牛頓《原理》,聽説牛頓和哈雷為此還和佩皮斯打趣的説:“確實適合在壁爐前閲讀,畢竟會燒的比較旺。”

塞繆爾·佩皮斯生活

佩皮斯於1659至1669近十年間以日記的形式完整記錄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見聞瑣事,大到1665年的大瘟疫和1666年倫敦大火災,小至家裏的浴室和Kenelme Digdby爵士製作小蛋糕的精確配方。Samuel Pepys: Diary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才之作。日記原稿六本,全部以速記符號寫成。佩皮斯一生愛藏書,他的遺囑鄭重其事,將藏書及日記留贈給劍橋,由莫狄連學院Magdalene College保存。日記清楚顯示在藏書目錄裏,但無人問津,埋沒了百多年,直至1818年,由於與佩皮斯同期的歷史人物John Evelyn的日記出版大獲好評,當時莫狄連的院長才“發掘”出佩皮斯的日記來,把工作交給了一名窮學生John Smith。他日以繼夜,花了三年時間,把佩皮斯的3102頁除了極不雅部分之外全譯出來,長達9325頁原稿,所得的報酬只是二百鎊。但最諷剌的是,其實譯碼索引一直都是在藏書之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