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諾山基諾族鄉

鎖定
基諾族鄉地處北偉21°59′-22°29′,東經100°25′-101°25′,位於雲南省景洪市東北部,距市區27公里,東與勐臘縣勐侖鎮接壤,南連景洪市勐罕鎮,西連勐養鎮,北靠大渡崗鄉。
中文名
基諾山基諾族鄉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622.9方公里
電話區號
069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 萬
車牌代碼
雲K

基諾山基諾族鄉鄉鎮概況

基諾山基諾族鄉是中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民族——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位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東北部,距市區24公里,人口1萬餘人,基諾族佔97%。
基諾山基諾族鄉處於北熱帶、現亞熱帶氣候山區,是雲南省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氣候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境內生長着種類眾多的珍稀動物、植物,適宜種植多種熱帶經濟作物。
基諾族原稱悠樂人,“基”為“舅舅”之意,“諾”為“後”之意,基諾意為後代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諾族崇尚大鼓,又以大鼓民族自稱,民族傳統節日為“特懋克”節,(每年2月6—8日)。民族傳統歌舞主要有:大鼓舞、竹竿舞、播種舞。民族傳統技藝主要是紡織、刺繡、編織。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基諾族鄉
解放前,基諾族生活在重山密林中,處於原始社會階段。解放後,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基諾族從原始社會跨到社會主義社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基諾鄉得到了飛速發展。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衞生、民族事業蒸蒸日上,橡膠、茶葉、砂仁已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2000後至2001年扶貧綜合開發,加快了基諾族跟上兄弟民族發展的步伐。

基諾山基諾族鄉歷史沿革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語“基”,舅舅;“諾”,後人;意為後人尊敬舅舅的民族。元屬徹裏府,明屬車裏宣慰司, 公元1725年(清雍正七年)設“悠樂同知”。1954年為辦事處,屬版納勐養。1957年置基諾洛克生產文化站,屬版納景洪。1958年為基諾洛克區,1969年設基諾公社,1984年置基諾區,1988年置基諾山基諾族鄉。 [1] 

基諾山基諾族鄉資源環境

截止2009年7月,基諾鄉土地總面積622.9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温18℃—20℃,年平均日照數1852.14小時,年降雨量1100毫米,最高海拔1691米,最低海拔550米。
境內石灰岩豐富,有6家非煤礦山企業開採石料供應周邊鄉鎮。
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小黑江、南星河、南本河、菜陽河、巴卡河等。
轄區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8.63畝,國有林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
境內石灰岩豐富,有6家非煤礦山企業開採石料供應周邊鄉鎮。

基諾山基諾族鄉人口衞生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基諾族鄉
2008年,總人口11868人,其中農業人口10833人,非農業人口103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32‰。
有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6所,鄉村醫生14人。鄉衞生院有職工20人,業務用房面積1393.36m,病牀有19張。已開設內兒科、婦產科、手術室、放射室、牙科等科室。設備有:全自動血球分析議、半自動生化儀、製氧機、心電監護儀、B超、心電圖等。 2008年,全鄉共有2969户9971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户數與人數分別比同期增加112人,解決了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展順利。 [2] 

基諾山基諾族鄉文化教育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基諾族鄉
截止2009年7月,有一所初級中學,中心小學一所,村完小4所,教育職工148名,教師合格率98.6%;在校生1677人,中學入學率達98.8%,2005年和2006年共為3166名農村貧困學生提供2417萬元的免費教科書,為貧困學生減免學雜費17.37萬元,為貧困住宿生髮放生活補貼資金11.1萬元,2008年度“兩免一補”資金為43.63萬元。為鞏固“普六”和“普九”成果,鄉小學和中學分別通過了省級“普實”驗收。
教育事業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該鄉有鄉級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6個,羣眾業餘文化隊50支,業餘演員1000人,市級“青年婦女民兵之家”1個,鄉級“青年婦女民兵之家”10個,省級民間藝人5人。民族文化挖掘、保護與整理工作成績顯著,基諾大鼓舞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3] 

基諾山基諾族鄉基礎設施

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基諾族鄉
1、交通方面:基諾族鄉交通便利,國道213線、昆曼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鄉村道路四通八達,截止2009年7月,道路硬化率達50%。 2、水利設施:截止2009年7月,境內有小型水庫二座,壩塘4個,總蓄水量148萬立方米,鄉里有日均供水36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個,可為機關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用水。
3、供電:截止2009年7月,有變電所一個,裝機容量2000千伏安,年供電量約180萬千瓦時。
4、通訊:截止2009年7月,有中國移動通信基站九座,中國聯通站1座,小靈通基站十五座,無線座機延伸至3個自然村,程控電話輻射到全鄉,郵電通訊方便快捷,農村固定住宅電話達1498部,農村移動電話2969佔農村總户數的60.23%和100%,農村擁有電視機2566户,覆蓋率為86.42%。 [4] 

基諾山基諾族鄉農村經濟

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5799萬元,年增長11.8%;農業生產總值5183萬元,年增長9.8%;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608萬元,年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388元,年增長9.09%。 全鄉橡膠面積16.2萬畝,開割面積3.4萬畝,幹膠總產量1881噸;茶園面積達2.6萬畝,當年採茶面積1.7萬畝,當年產量374噸;水果面積1285畝,產量2543噸。 鄉黨委政府,注重對產業的培植,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抓好以遷瑪村委會為主的小耳豬養殖,以此為中心輻射,帶動全鄉養豬業的發展,全鄉生豬存欄7460頭,出欄6392頭;大牲畜存欄252頭;家禽存籠36000羽;肉類總產量373噸。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糧食、橡膠、茶葉 、南藥(水果)、林下、畜牧養殖”六個千元項目成效明顯,農民收入明顯提高。

基諾山基諾族鄉人文地理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基諾茶文化,據《雲南通志》記載,明朝末期就有漢族商人進入攸樂經營茶葉生意,至清朝時期攸樂茶葉達到了鼎盛時期。壅正六年(1729年),清政府曾在茨通老寨附近設“攸樂同知”,駐兵500人,負責徵收茶税,攸樂也以茶葉而名列古六大茶山之一。 《基諾族簡史》、《基諾族文學簡史》是研究基諾族歷史著作,基諾民族有“特懋克”傳統節日。

基諾山基諾族鄉基礎設備

1、交通方面:基諾族鄉交通便利,國道213線、昆曼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鄉村道路四通八達,道路硬化率達50%。
2、水利設施:境內有小型水庫二座,壩塘4個,總蓄水量148萬立方米,鄉里有日均供水36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個,可為機關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用水。
3、供電:有變電所一個,裝機容量2000千伏安,年供電量約180萬千瓦時。
4、通訊:有中國移動通信基站九座,中國聯通站1座,小靈通基站十五座,無線座機延伸至3個自然村,程控電話輻射到全鄉,郵電通訊方便快捷,農村固定住宅電話達1498部,農村移動電話2969佔農村總户數的60.23%和100%,農村擁有電視機2566户,覆蓋率為86.42%。

基諾山基諾族鄉特色產業

基諾山基諾族鄉在糧食自給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橡膠、茶葉、砂仁三大支柱產業,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和旅遊業,圍繞旅遊二次創業,積極開發旅遊資源,轄區內共有兩個景區。

基諾山基諾族鄉基諾族

基諾族自稱“基諾”,“基”為舅舅,“諾”為後邊,意為尊敬舅舅的民族,他稱“攸樂”。現有人口18022人(1990年),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諾山基諾族鄉和景洪市勐旺鄉補遠村公所,其餘散居在附近勐養鎮、允景洪鎮三達山、大渡崗鄉及勐臘縣勐侖鄉等地。
基諾山是基諾族的發祥地及主要聚居區,基諾山地處橫斷山脈無量山餘脈丘陵地帶,總面積599平方千米,為北熱帶邊緣純山區。最高海拔為亞諾山1691米,最低海拔為巴卡村附近小黑江面550米。這裏山巒起伏,川流縱橫,主要山脈有亞諾山、傑卓山、巴達山、茄瑪山等,主要河流有小黑江、南星河、南本河、萊陽河、巴卡河等。最高氣温為34.9℃,最低氣温5.8℃,年平均氣温18℃-20℃,年降雨量1580.5毫米。全年分為幹、濕兩季,其中5至9月為濕季。
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過去多靠刻木記事。關於基諾族的族源,沒有文字記載。據傳説,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北方遷來的,祖先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南征部隊的一部分,因與大部隊走散而留在這裏。
基諾族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供奉諸葛孔明。基諾族普遍喜歡住在平緩的小山坡上,住房多為幹欄式建築。幹欄式竹樓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一個火塘的竹樓,內居一個父親家庭的全體成員;另一種長方形竹樓,樓內共居着同一父系家庭數代人。幹欄竹樓樓上住人,樓下圈養牲畜。基諾族人聚居的基諾山,屬熱帶地區,這裏各種特產十分豐富。除水稻、玉米等主食外,基諾山裏的各種山珍野味也給基諾人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食品。
基諾族婦女大多能紡線織布並制有著名的“砍刀布”。男子通常穿無領無扣的對襟黑白花格上衣,衣服背面正中縫上一塊方形紅布,上繡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下身着白色或藍色寬大的長褲或短褲。男子服裝上的太陽花來源於基諾族的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女子上身穿無領對襟雜色小褂,下系鑲紅邊黑色開合短裙,也有改穿長裙的。基諾婦女習慣裹綁腿、頭頂挽髻。她們頭上還戴有白厚麻布,後披翅長及肩部的披風尖頂帽,顯得既莊重大方又活潑俏麗。
基諾山竹類繁多,基諾族男子普遍會竹編手藝。細細的竹片,經他們的巧手編出花紋美觀精巧的各種工藝品和生活用品。用竹筒做的打擊樂器“奇可”是基諾族喜慶和歌舞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演奏起來音色優美和諧。基諾族有豐富的史詩、故事和傳説。《瑪黑和瑪鈕》反映的是關於遠古時代人類起源的洪水故事。基諾族有自己特有的民族習俗、祭祀禮儀和節日。比如“上新房”習俗:父親去世一年後,兒女們要重蓋新房,意思是把自己的房子獻給父親,新居落成時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動。每個基諾族少年長到15歲左右就要舉行成年禮,並要改裝易服穿戴成年人的衣飾。舉行成年儀式時,父母要送給兒女全套的生產工具和成年人的衣飾,女孩子還要梳成年人的髮式。成年儀式上,寨子裏的長老要帶領大家歌唱史詩,講述傳統的道德規範,講述勞動和生活的艱辛。
“打鐵節”,基諾語稱“特毛切”,這是基諾族最隆重的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十二月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第一天上午要舉行剽牛儀式,午後寨子裏的長者敲響牛皮大鼓,人們情不自禁地隨着鼓點圍着大鼓跳起粗獷的舞蹈,這就是基諾人歡慶豐收的"太陽鼓"舞。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聖的祭器和樂器,每個村寨一般都有兩面,分公鼓和母鼓。他們視太陽鼓為神靈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徵。祭祀太陽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新米節,亦稱“吃新米”。每年農曆七八月間,穀物即將成熟的時候,基諾族人就從田地裏採集一些新穀子、蔬菜和瓜豆,再殺幾隻雞,請親戚朋友到家裏共同品嚐新米、陳酒、鮮肉、綠菜,同時舉行一些儀式。人們邊吃邊唱,歡樂的歌聲常常通宵達旦。

基諾山基諾族鄉科技興農

基諾山基諾族鄉認真貫徹科技興鄉戰略,注重科技經營的投入,積極開展膠、茶、果蔬及畜牧養殖等實用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大力培養農村科技人才,全鄉有“三五”人才860人,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47%。全鄉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畜牧獸醫5人,農學6人,農村經濟、統計管理人員6人;農村獸醫輔導員7人,農科輔導員7人,全鄉2008年共推廣農業科技措施10項,其中:種植業5項,養殖業2項,科技試驗項目2項,示範項目1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