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本粒子

(米歇爾·維勒貝克著長篇小説)

鎖定
《基本粒子》是法國作家、詩人米歇爾·維勒貝克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998年。 [1] 
《基本粒子》是一部以文學的方式再現1950年代以來法國性道德狀況和社會生活風貌的小説。小説一筆雙管,交叉敍述了同母異父的兩個兄弟——抗拒性體驗的生物學家米歇爾·傑任斯基和追求性解放的文學教師布呂諾·傑任斯基這兩顆生命“粒子”迥然不同的成長經歷和殊途同歸的悲劇性結局。 [2] 
2002年,維勒貝克因小説《基本粒子》獲得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10] 
作品名稱
基本粒子
外文名
Les Particules Elementaires(法語)
作品別名
基本粒子——一本非物理學專著
作    者
米歇爾·維勒貝克(法國)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250千字

基本粒子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法國20世紀60到90年代的性解放時期,其情節分為三個部分:《失去的王國》部分主要講述了青少年時期同母異父的兩兄弟,布呂諾和米歇爾,因為母愛的缺失和童年遭遇,在愛情尤其是性方面患上了“障礙”,布呂諾沉迷性快感,尤其是年輕女孩兒的新鮮肉體,而米歇爾卻十分冷淡,面對擁有天使般容顏的安娜貝爾的愛慕,他無動於衷,讓安娜貝爾之後的人生一直籠罩在陰霾中。第二部分《不尋常的時刻》側重描寫布呂諾和米歇爾中年時期的種種遭遇,兩兄弟的重逢和談話,布呂諾與前妻安娜的回憶以及與情人克里斯蒂娜的“性經歷”,米歇爾與安娜貝爾的重逢,以及重要女性角色的相繼去世等。而最後一部分《情感無限》則主要講述身為生物學家的米歇爾及其後代致力於研究人類無性繁殖,以及對未來世界的預想,這與維勒貝克另一部小説《一個島的可能性》相符合。 [1] 

基本粒子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部 失去的王國
第二部 不尋常的時刻
第三部 情感無限 [4] 

基本粒子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起席捲歐美的性激進運動,使幾代人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伴隨而來的性暴力、艾滋病、離婚、自殺增加等等,讓全社會直接或間接地品嚐了它的苦果。性解放固然消除了弗洛伊德時代的性壓抑,卻不可避免地出現性的放縱、愛的壓抑和人的冷漠。維勒貝克的《基本粒子》這部反映當代西方性愛與色情風習的小説,挑開了西方社會文明與自由的華服,亮出了它的潰瘍。 [7] 

基本粒子人物介紹

米歇爾·傑任斯基
米歇爾是一位研究動物克隆的生物學家。他和哥哥布呂諾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弟弟米歇爾從小隨祖母長大,沒有感受過母愛,不理解也不認同母親的生活,成年後過着實驗室、居所和“一口價”超市“三點一線”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一心要為人類去除“情慾”基因,改變人類繁衍的模式,讓人類在愛與性分離後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2] 
布呂諾·傑任斯基
布呂諾在母親身邊長大,因受到不良的性啓蒙,很早就發生少年危機,成年後雖有一份文學教師的正當職業,卻沉迷情色,幾近自毀。布呂諾渴望愛卻不懂愛,愛慾不辨以至失常。他不是惡本身,他的惡不是與生俱來的,但他有惡,造就了一些惡,自身也是惡的受害者。他癲狂,在惡中掙扎,堅持不與世界和解。 [2] 
祖母
祖母一輩子都在照顧孩子,都在把自己的母愛獻給後代,從子女到孫子,從不顧惜自己,只為愛他人而活。 [1] 
母親
母親雅妮娜·塞卡迪是法國“性解放”一代的代表,受過高等教育,有多次婚姻經歷,並崇尚自由而現代的婚姻觀,對子女只生不養,沉迷於和年輕嬉皮士的性生活中,始終不願意真正面對自己母親的角色。雅妮娜最重要的角色毫無疑問應該是“母親”,但她卻沉迷“禁果”,即所謂性經歷所帶來的自我意識覺醒的快感,這也是她“失權”的緣由,因為逃避母親的意識而導致的迷惘,終將走向毀滅,反映了西方後現代世界中女性整體的一種精神狀態。 [1] 
安娜貝爾
安娜貝爾愛的是米歇爾,這也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使她在愛情中處於被動地位,陷入“失權”境地。終於,她走向瘋狂,只是這種“瘋狂”不是在精神上的,而是在愛情與性上的隨便和不在乎。在20多年後,她與米歇爾又重逢之時,此時的她已經徹底進入受男性掌控的“失權”境地,她迷惘,脆弱,恐懼,厭世。她離死亡的池塘只差一步之遙。直到在第三次墮胎後,她被摘掉了所有女性的生育器官,漫無邊際的休養讓她陷入精神失常的地步,最終走向覆滅。 [1] 
克麗絲蒂亞娜
克麗絲蒂亞娜是布呂諾的情婦,生於幸福完整的中產階級家庭。她是大學教授、高知分子,聰明,思想解放的女性代表,與雅妮娜這個母親形象有着共通之處。她喜歡嘗試不同的性經歷,對布呂諾表現出足夠的愛與理解。就像跌落神壇的女神,她在性上的放蕩有着“妓女特質”但其背後又有着近乎神性的温情,體貼,她照亮了布呂諾原本灰暗厭世的生活,她是男人們理想的情人,愛與性的完美結合,卻不可能是一個理想的妻子。最終,她因為雙腿癱瘓而選擇自殺,因為她是那麼看重自己的女性吸引特質,看重與愛人的身體交流,她痛恨失去這種能力的自己。 [1] 

基本粒子作品鑑賞

基本粒子主題思想

《基本粒子》涵蓋性愛、科技等主題,整個故事進程與作者為緩和性與愛的矛盾並藉助科技進行烏托邦構建的過程平行發展。小説中的隱含作者致力於尋求性與愛的和諧,但故事中的人物卻永遠糾結困頓於性與愛的矛盾之中。本身含有科學意味的書名《基本粒子》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徵後現代西方社會中的人類猶如彼此孤立、各自遊離的同質粒子。傳統價值觀的跌落與崩潰、高科技及其市場經濟背景下西方人類的異化與迷茫,反映了西方中產階級在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下的精神狀態。 [8] 

基本粒子藝術特點

《基本粒子》主要採取了零聚焦視角,故事大部分是第三人稱的全知型敍述,但小説的引言與尾聲部分則出現了第一人稱敍事,布呂諾的回憶與傾訴同樣是以第一人稱敍事方式展開。這種第一人稱體驗視角又為小説中的人物爭取到了相對於敍述者而言的話語權。兩位主人公形象及其多處理論性的評價穿插在小説中建構起一個隱含作者形象,這個隱含作者類似於作家的第二個自我,貫穿小説始終。敍述者、作者、隱含作者以及小説中的人物之間的交叉與分裂一方面便於作者更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將自己的觀點融入敍事作品中,同時也使得讀者對文本的解讀更加多元化。 [8] 
小説副標題是“一本非物理學專著”,在物理學上,基本粒子是指那些構成宇宙的元素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而在社會學意義上,基本粒子則指涉那些在社會交往中呈現出的類似於物理構成的人際屬性。小説中的母親雅妮娜就是那個世界中的一個“原初粒子”,她沉湎於性自由、毒品和邪教,是西方垮掉一代、嬉皮士、性解放浪潮等相互交疊的產物。她遺留了一對戰後嬰兒出生潮中的典型代表——米歇爾和布呂諾。很顯然,小説中的這兩個角色是兩個被極端化的人物,他們雖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但是卻殊途同歸,無可避免地成為歷史和前一輩放蕩經歷的犧牲品。
在《基本粒子》的結尾,維勒貝克選擇了一種具有科幻色彩的形而上學的解決方式。主人公米歇爾最後出於對人類世界和社會現實的失望,研究和創造了人類無性繁殖理論,導致了現有人類的滅亡和新人類的誕生。這種無性繁殖的新技術在使性愛淪為一種“無用的、危險的、退化的物理運動”的同時,也因為同樣的遺傳密碼而消滅了人的個性。他們似乎不再擁有舊人類的弱點和痛苦,從此過着“天堂般”幸福的生活。很顯然,作者在經過波德萊爾式的反抗之後,最後選擇了一種藉助虛妄的幻想式的自我解脱方式。儘管這樣的結局有些可笑,寫滿了對生命的無奈和悲哀,但畢竟包含着作者為了對抗絕望與孤獨所做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拯救世界的極好的方式。 [9] 

基本粒子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02年,米歇爾·維勒貝克因小説《基本粒子》獲得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10] 
  • 衍生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導演
編劇
上映信息
電影
米歇爾·維勒貝克、奧斯卡·羅勒
2006年2月12日,德國 [3] 

基本粒子作品評價

法國《讀書》:一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書,一本讓人爭論不休的書,批評界放棄不冷不熱的態度和例行公事式的恭維,分裂成兩大陣營,一方對此書五體投地,另一方棄之如敝履。有人給五粒星,有人説一文不值。烏勒貝克赤裸裸的色情描寫還得罪了不少讀者,這件事真是非同小可,須知,時至今日,用性來製造轟動並非易事。
法國《週日報》:從表面上看,小説的描寫似乎有些放肆、放蕩、幽默或多情,但不難看出,隱藏在背後的,仍然是愛神和死神。
法國《女性》雜誌:這位男士將一舉成名。他的信條是什麼?追逐慾望會導致男性和女性陷入失望;他的力量是什麼?幽默;結果怎麼樣?20世紀末的偉大小説。
法國《費加羅雜誌》:這位進入文壇就像進入戰爭的局外人,正是20世紀末大家所企盼的作家:要麼反叛,要麼醜陋。他的小説讓保守者臉紅,令激進者吃驚。
法國《解放報》:這是一本“巴爾扎克式”、“薩特式”的鉅著。 [4] 
法國《觀點》週刊:從技巧上看,韋勒別克嫺熟地將各種能突出其思想的描述融會起來,使小説成為一種行為方面的化學綜合。一些成功的説教式描寫滿足了某些章節近似報紙的延展性。 [8] 

基本粒子出版信息

出版時間
譯名
譯者
出版地
出版社
ISBN
2000年8月
基本粒子
深圳
海天出版社
7-80654-238-8 [4] 

基本粒子作者簡介

米歇爾·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法國小説家、詩人、電影導演,1958年2月26日生於法屬留尼汪島,六歲時到法國本土與祖母生活。二十歲時以詩歌創作開始文學生涯,1991年開始出版作品,包括詩集、小説、評論等,作品多次引發法國知識界論戰,被稱為“繼加繆之後,唯一一個將法國文學重新放到世界文學版圖上的作家”。他是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譽為繼加繆之後最重要的法國作家,也是最誠實質問生存意義的思想家。他的作品“獨一無二地反映了時代精神”,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於全球發行。 [5-6] 
米歇爾·維勒貝克 米歇爾·維勒貝克
參考資料
  • 1.    劉欣怡.從《基本粒子》看烏氏筆下的“女性失權”[J].芒種.2018(04):85-86
  • 2.    馬利紅.“造人”神話的當代變異及倫理啓示——評烏埃勒貝克的小説《基本粒子》[J].文化與詩學.2014(01):348-357
  • 3.    基本粒子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3-06]
  • 4.    (法)烏勒貝克著;羅國林譯.基本粒子.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版權頁、目錄頁、封底
  • 5.    米歇爾·維勒貝克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03-06]
  • 6.    《血清素》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3-06]
  • 7.    丁放鳴.《基本粒子》——悲愴的預言[J].百科知識.2001(08):53-54
  • 8.    張亙,胡華.後現代視野下的迷宮——論米歇爾·韋勒別克《基本粒子》的敍事策略[J].外語教學.2016,37(05):79-82
  • 9.    範暉.後現代閲讀視域中的《基本粒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30(02):33-34
  • 10.    諾貝爾文學獎大猜測:村上春樹或是魯西迪?還是輪到女性作家?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