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個島的可能性

(米歇爾·維勒貝克著長篇小説)

鎖定
《一個島的可能性》是法國作家米歇爾·維勒貝克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05年8月31日。 [1] 
《一個島的可能性》中,主人公達尼埃爾參加了一個異教組織,該組織竭力推行人類的克隆,以便讓人們克服時間對生命的掌控,擺脱隨着年老而帶來的激情的消失和慾望的耗空,擺脱由它們帶給“娛樂性”人類的煩惱。這一異教組織完全是當代娛樂社會的產物,它對人類沒有絲毫的道德約束,而且滿足了人們“不朽”的夢想。於是,達尼埃爾有了好幾個克隆體。小説的故事也在達尼埃爾本人與他25個克隆體之間發生,在當今世界與未來世界(約公元4000年)中自由穿梭,而達尼埃爾第1號與達尼埃爾第24號和第25號的不同觀點的交鋒,也體現了人們的價值觀的不同。 [1] 
2005年,《一個島的可能性》獲得法國聯合文學獎。 [2] 
作品名稱
一個島的可能性
外文名
La Possibilité d'une île(法語)
作品別名
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中國台灣譯名)
作    者
米歇爾·維勒貝克(法國)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240千字

一個島的可能性內容簡介

《一個島的可能性》以荒誕的筆法細膩描繪了諧星達尼埃爾1與兩個女人的複雜戀情:一個是知性的女性雜誌總編輯伊莎蓓拉,另一個是性感的二流西班牙女演員愛絲泰爾。伊莎蓓拉不喜歡性只喜歡愛,而愛絲泰爾只喜歡性不喜歡愛。性與愛始終困擾着達尼埃爾1,這兩段戀情都在女主角離開後結束。達尼埃爾1絕望之餘,加入了一個秘密教派,該教派藉助克隆技術,讓他的信徒永葆青春。不過這些克隆人沒有慾望和情緒,無法感覺痛苦和快樂,失去自由和獨立,唯一的樂趣便是揣測先輩人類的情感。小説的敍述就在克隆人達尼埃爾24和達尼埃爾25對達尼埃爾1的交替闡釋中展開,最後,兩個克隆人瑪麗23跟達尼埃爾25分別從紐約的廢墟和西班牙南部的荒原出發,去尋找一個不為人知的天堂,一座可能的島嶼。 [4] 

一個島的可能性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達尼埃爾24的闡釋
第二部分 達尼埃爾25的闡釋
第三部分 最後的闡釋,尾聲
譯後記 [3] 

一個島的可能性創作背景

伴隨着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的生命倫理問題不僅引發了科技哲學領域的激烈爭辯,也影響着一些西方作家的文學創作。法國作家維勒貝克的小説《一個島的可能性》圍繞“增強技術能否給人類帶來幸福”這個生命倫理辯論中的核心議題展開想象,將哲學論辯寓言化,用文學的方式既反映又拓展了生命倫理辯論關於幸福的探討。 [5] 
維勒貝克為了寫作,曾數次光顧夫妻交換性伴的俱樂部,他也曾深入拉埃爾教派,為創作積累素材。維勒貝克在作品中的描述不是空穴來風,俱樂部裏的淫靡百態、邪教內部的組織生活都是有現實依據的。 [12] 

一個島的可能性人物介紹

達尼埃爾1
本體,一個職業的喜劇小品明星,自詡為“當代現實的鋭利觀察家”,而“滑稽演員這職業的最大好處就是舉止可以像個流氓而不受譴責,甚至能使卑鄙極大地獲益,情場得意,撈取金錢,贏得普遍讚許”。在逐漸步入老年,感情上受到打擊時,陷入對孤獨、衰老和死亡的深切恐懼,向一個名為“埃洛希姆”的生物技術公司尋求幫助,希望能夠通過技術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實現永葆青春、永生不死。達尼埃爾同現實中的中產階級一樣,把享樂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標,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年薪、豪車和度假別墅等物質上的享受,同時認為“性的快感是人類存在的真正唯一目的”。 [5]  [12] 
達尼埃爾24
生活在十幾個世紀之後的“新人類”即克隆人後代。達尼埃爾24表示自己已無法從簡單的生存體驗中獲取快樂,當他看到自己的寵物狗在陽光下連蹦帶跳玩得不亦樂乎時,他發現對狗來説,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顯然的幸福”,“它的本性自身就包含了幸福的可能性”;而他在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技術增強後,感知力降低,感到自己“被死亡鑽入,被它格式化了,不再有力量進入當下”——“我感覺我的身體就像一個交通工具,但那是一個承載空無的交通工具”。 [5]  [12] 
達尼埃爾25
生活在十幾個世紀之後的“新人類”即克隆人後代。達尼埃爾25最終越過防護欄,走出封閉的空間,進入到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目睹了原子彈爆炸和生態災難後世界的殘破、人類迴歸原始的野蠻,對照中發現了仍殘存於自身而無法超越的人性,失望之餘,悟到只有自己這一類也從地球上消失,全新的“未來人”才會真正降臨。他選擇通過自殺來結束痛苦的循環:“新人類的生命追求平和、理性,遠離痛苦也遠離歡樂,而我的離世將證明他們的失敗”。 [5]  [12] 

一個島的可能性作品鑑賞

一個島的可能性主題思想

在維勒貝克的推演想象中,技術賦予的後人類幸福以操縱身體為基礎,以趨利避害為手段,其追求幸福的最終目標終究是難以實現的。作家在反諷後人類幸福觀念的同時,也將生物技術發展的終極目的置入社會文化語境進行反思,批判了當代消費文化和技術決定論對新興技術發展的控制。
小説《一個島的可能性》通過戲仿和諷刺,揭露了超人類主義話語對身體的祛魅,質疑了後人類幸福的可實現性。通過設想技術對身體的干預和控制所帶來的虛無感,維勒貝克的小説鮮明地表現出割裂身體和心靈的關係、壓抑身體體驗會導致人類失去存在的樂趣,因此,建立在改造和擺脱身體基礎上的後人類幸福必然是難以實現的。
在《一個島的可能性》中,通過描寫後人類為失去負面情緒而付出的代價,作家揭示了一味祛除痛苦的功利主義的錯誤。小説對痛苦和快樂辯證關係的呈現呼應着生物保守主義學者對痛苦的價值判斷:“最崇高、最可敬的人類品質總是緊密聯繫着我們處理、面對、克服和屈服於疼痛、苦難、死亡的方式。一個人沒有面對過死亡和痛苦,他便沒有深度。我們經歷這些情緒的能力讓我們潛在地連接起所有現世的和已故的人類”。在維勒貝克的故事中,幸福顯然不是通過利用技術手段、通過趨利避害獲取的,幸福是亞里士多德所説的“合德性的實現活動”。不同於超人類主義所説的“我們不必總是靠‘贏得幸福’來真正感受到幸福”,在亞里士多德所説的幸福中,幸福是習得而不是靠運氣獲得的,因為幸福在於靈魂的合德性的活動,並且是一生中的合德性的活動。人類必須忍受磨難和經歷挑戰,才能追尋價值、實踐德行;幸福必須通過信仰、哲思、平衡的生活、有意義的經歷等方式努力贏得和爭取,而不是通過神經藥物提升快樂或基因編輯減少痛苦。用技術祛除疾病、衰老和死亡,人類或許也就消除了產生美德和意義最根本的條件。通過諷喻後人類幸福的功利主義、彰顯幸福不可或缺的德行元素,《一個島的可能性》的敍事呼應着生物保守主義對超人類主義最核心的批判。
在《一個島的可能性》中,“後人類幸福”既是一種帶有還原論視角的狹隘幸福觀——它把人視為信息控制下的物質材料,把技術操控身體作為獲取幸福的基礎;又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淺薄倖福觀——它一味趨利避害,忽略了理性和德行帶來的成就感。因此,小説中的人類在成為後人類後並不幸福。在揭露“後人類幸福”狹隘與淺薄內涵的同時,小説也讓讀者看到,能讓社會大眾廣泛接受甚至擁抱這個幸福觀念的,正是當代的科技文化和消費文化。小説中從未來時代回顧當代社會文化背景的敍述,將“後人類幸福”從一個科幻議題變成一種對當下現實的文化批判。小説最終警示世人不要混淆目的與手段,被科技理性所支配。在維勒貝克看來,西方社會道德、信仰、意義的缺失,造成人們把作為手段的科技理性誤認為目的,科技被提升到了信仰的地位,因此,當科技組織打出“後人類幸福”的旗幟,麾下必然集結起無數盲從的信徒。在小説所描繪的西方社會中,文化權威的式微和羣體生活的退化共同導致道德、信仰等終極意義的缺失,“無拘無束的生活傳統”取代了規定着社會生活秩序方方面面的“傳統宗教信仰”,道德相對主義讓人們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莫衷一是。
維勒貝克的《一個島的可能性》讓人們看到,科學選擇離不開對科技發展終極目的的嚴肅思考。後人類技術所許諾的幸福很可能只是今天消費主義享樂文化和技術決定論的一種延續和放大,最終,被技術改良的後人類只會為被進一步放大的錯誤付出更多的代價。 [5] 

一個島的可能性藝術特點

《一個島的可能性》的56個章節由敍述與闡釋交替穿插,一章是當下社會中的人物達尼埃爾1的自敍故事,下一章便是他的克隆後身達尼埃爾24和達尼埃爾25對他敍述的闡釋。即一章是現代社會的眾生相描述,下一章是千年後的“新人類”對現代社會生活的評價;亦或一章是當代人對當代和未來種種問題的思考和猜想,下一章則是未來人對當今這一代人生活的批評。
基本粒子》雖號稱“一部非物理學的專著”,但相關的怪論以及病理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已經涉及不少。而在《一個島的可能性》裏,達尼埃爾24和達尼埃爾25生活其中的幾千年後的未來世界更是充滿科技新術語,匪夷所思的數據和符號增強了小説的科幻色彩,卻無疑也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將科學論述納入小説,跟維勒貝克的創作觀十分相符,在他看來,小説是最完整的藝術工具,最傑出的作品,所有的文學體裁都應該介入其中。並且,小説家屬於他的時代,如果他是誠實的,就得重新審視傳統小説中的人物。 [12] 
《一個島的可能性》反映了增強技術能否使人幸福的生命倫理議題,用寓言的方式鮮明地表達了作家的保守立場,同時又將技術發展問題聯繫社會文化弊病進行反思,它踏着《美麗新世界》等文學經典的足跡,延續文學對新興科技變革的關注。 [5] 

一個島的可能性作品影響

  •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對象
結果
2005年
法國聯合文學獎
《一個島的可能性》
獲獎 [2] 
2005年
《一個島的可能性》
提名 [1] 
  • 衍生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類別
導演、編劇
上映信息
電影
米歇爾·維勒貝克
2008年9月10日,法國 [7] 

一個島的可能性作品評價

Marc Fumaroll(法蘭西學士院院士):維勒貝克不動聲色地深入了法國文學乃至歐洲文學中最豐富的思想命題之一,浸透了叔本華思想的宇宙悲觀主義,他展示了它,卻又沒有盡力地宣揚它。
Jack Lang(前法國文化部長):我喜歡他直白的文筆,我跟他一樣,也不是文學上正確的人。
Bernard-Henri Levy(哲學家,作家):這本書很好,而能見到一本好書更是一件好事。
Aude Lancelin和Vincent Monnier(作家):在外國,這部小説的影響幾乎可説是達到了一種田園詩的可能性。
Marie-Laure Delorme(文學編輯):媒體的一片集體鼓譟充滿了傳聞與奧秘。一切手段都嘗試了,其中許多因索談不上是文學的,然而,《一個島的可能性》還是一部輝煌的小説。
Marie Onfray(哲學家,作家):這本書是我們時代的虛無主義的集大成者。
Jean-Maurice de Montremy(記者,文學評論家):他對我們社會做了根本性的批語,同時卻對愛情做了美好的謳歌,儘管他對女人有所鄙視。 [6] 

一個島的可能性出版信息

出版時間
譯名
譯者
出版地
出版單位
ISBN
正文語種
2006年7月
一座島嶼的可能性
餘中先
台北
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978-986-7059-25-5
繁體中文 [8] 
2007年10月
一個島的可能性
餘中先
上海
文匯出版社
978-7-80741-164-2
簡體中文 [3] 

一個島的可能性作者簡介

米歇爾·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法國小説家、詩人、電影導演,1958年2月26日生於法屬留尼汪島,六歲時到法國本土與祖母生活。二十歲時以詩歌創作開始文學生涯,1991年開始出版作品,包括詩集、小説、評論等,作品多次引發法國知識界論戰,被稱為“繼加繆之後,唯一一個將法國文學重新放到世界文學版圖上的作家”。他是法國現代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但同時也被評價為足以與巴爾扎克並稱的現實主義作家,被譽為繼加繆之後最重要的法國作家,以及最誠實質問生存意義的思想家。其作品曾經被評價為“令人作嘔”和“在精神錯亂和性愛之間蹣跚”,但也“獨一無二地反映了時代精神”,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於全球發行。 [9-11] 
米歇爾·維勒貝克 米歇爾·維勒貝克
參考資料
  • 1.    未魚.烏艾勒貝克小説新作《一個島的可能性》[J].世界文學.2005(06):308-309
  • 2.    未魚.小説《一個島的可能性》改編為電影[J].世界文學.2008(06):311
  • 3.    (法)維勒貝克(Houellebecq,M.)著;餘中先譯. 一個島的可能性[M]. 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7.10.:版權頁、目錄頁、406
  • 4.    康慨.《一個島的可能性》:一個導演的可能性[N].中華讀書報,2008-08-20(008)
  • 5.    張璐.後人類幸福——維勒貝克《一個島的可能性》中的生命倫理問題[J].外國文學.2022(05):69-78
  • 6.    (法)維勒貝克(Houellebecq,M.)著;餘中先譯. 一個島的可能性[M]. 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7.10.:關於《一個島的可能性》
  • 7.    一個島的可能性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3-02-10]
  • 8.    一座島嶼的可能性  .文津搜索[引用日期2023-02-10]
  • 9.    米歇爾·維勒貝克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02-10]
  • 10.    《血清素》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2-10]
  • 11.    法國頭號壞作家|米歇爾·維勒貝克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3-02-10]
  • 12.    孫婷婷.一部嘲諷現實的假科幻小説——評烏艾爾貝克新作《一個島的可能性》[J].外國文學動態.2006(02):4-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