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梨

鎖定
地梨,莎草科植物荸薺屬的球莖,也稱荸薺。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蔘。
別    名
馬蹄
水慄

鳧茈
烏芋
中文學名
荸薺
二名法
Eleocharis dulc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禾本目 Poales
莎草科 Cyperaceae
荸薺屬 Eleocharis
荸薺 E. dulcis

地梨簡介

地梨,即荸薺 地梨,即荸薺
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説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慄之稱。

地梨形態特徵

地梨,即荸薺 地梨,即荸薺
荸薺屬沙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多年生草本,原產印度,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水澤地區。荸薺冬、春季挖掘上市。荸薺是其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球莖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慄殼鈀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並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
荸薺因多年生沼澤生草本,匍甸根狀莖細長,末端膨大成扁圓形球狀,直徑約4cm,黑褐色;地上莖圓柱形,高達75cm,叢生,不分枝,中空,具橫隔,表面平滑,色綠,葉片退化,葉鞘薄膜質,鞘口斜形,易脱落。穗狀花序一個,頂生,直立,先裝圓柱形,淡綠色;花數多或多數;鱗片寬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狀排列,背部有細密縱直條紋;花被6枚,變為剛毛,上具倒生鈎;雄蕊2,花絲細長;子房上位,柱頭2或3裂,深褐色。小堅果呈雙凸鏡形,長約2.5mm。花期6~7月。僅指其外表,説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慄之稱。
荸薺 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蔘”。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的品質要求:以個大、潔淨、新鮮、皮薄、肉細、味甜、爽脆、無渣者質佳。

地梨生長環境

荸薺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於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裏。它的繁殖採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喜温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鬆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釐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髮育,又不致球莖深鑽 ,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耕層過粘,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過程如下:
(一)萌芽:氣温達10~15℃時,80%以上球莖可萌芽,同時抽生髮芽莖,並向上抽生葉狀莖,當幼苗有5~6根葉狀莖時,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櫱與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薺苗,3~5天返青後,發芽莖頂端的保質莖,向上抽生葉狀莖,經不斷分櫱,形成母株叢。與此同時其側芽向四周發生若干根匍匐莖,伸先3~4節10~15㎝後,其頂端肉質莖的頂芽,繼而向上萌生葉狀莖,連續分櫱,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覆地分株和分櫱,株叢隨之逐漸擴大,葉狀莖數直線上升,一株地上莖數可擴大到300~400根。氣温在25~30℃時,分櫱分株發生最快。進入9月份後,氣温逐漸下降,光合產物的積累量則逐漸增多,匍匐莖的生長由水平方向轉而朝土下斜向生長,俗稱“下帶”。10月上旬以後,不再產生葉狀莖,此時所有的匍匐莖先端開始膨大,球莖開始形成。 荸薺的產量取決於球莖的數量和大小,而後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數及地上莖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的,正如前述,氣温在25~30℃時分櫱分株發生最快,一個分株約10~15天發一檔分株。在我地一般可發生分株2~3檔,多的可達5~6檔,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後,氣温下降明顯,不再發生分櫱。因此,爭取在適宜氣温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數,保證地上葉狀莖的數量和質量,荸薺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遲於立秋。
(三)開花與結薺:當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櫱,地上莖的同化物質便大量向地下貯藏器官即球莖運送,這時葉狀莖頂端抽生穗狀花序,進入始花期。與此同時,地下部也相應抽生結薺莖,地上開花盛期,也是地下結薺期。寒露(10月上旬)時球莖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後,地上莖逐漸由上向下枯黃,球莖此時充分成熟。球莖皮色也由白色轉變成黃棕色至紅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莖內糖分含量最高。
(四)對水、肥的要求:薺苗定植後,要求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櫱,宜灌淺水穩苗。隨着分櫱分株增多,蒸騰量加大,應逐漸加深水層,促進地上莖羣體形成。封行後灌深不,控制分櫱分株形成,提早結薺,球莖增多、增大,但應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荸薺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長不應擱田斷水,特別是球莖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荸薺株叢多而大,結球薺期所需各種養分及同化物質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櫱分株時段要求充足 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證荸薺夠苗株足。進入結球期後,則不宜再施氮,否則徒長,引起倒伏,影響結球,並加重病害的發生。鉀素對改善球莖的品質,促進氨基酸、蛋白質析合成和糖分、澱粉的運轉積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還要在荸薺生長期追肥鉀素,此外,充足的鉀肥還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對荸薺也有類似的效應。所以種植荸薺一定要氮磷鉀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結薺期前後不可缺少磷鉀肥。此時如能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等,都可收到球莖粗大、提高產量的效果。

地梨栽培方法

荸薺是我國中南地區的特產,有着悠久的栽培歷史。
一、荸薺的生長特點我國古代最早的名物工具書《爾雅》稱之為鳧茈,是因為鳧鳥喜食而得名。它鮮甜可口,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頭,可作涼果蜜餞,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荸薺色麗而形美故歷代文人墨客為其繪畫詠詩甚多。 荸薺屬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於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裏。它的繁殖採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荸薺喜温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鬆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釐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於球莖的生長髮育,又不致球莖深鑽,個體發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於掘收。耕層過粘,不利於球莖的膨大,腐殖質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二、荸薺的栽培管理技術要獲得荸薺的穩產、高產、質優,選擇優良的品種是關健。經多年來的實踐認為,菲律賓大馬蹄生長旺盛,抗病力強,適應性廣,結實分佈均勻,個大,糖多、肉嫩、產量高。經廣西植物研究所1988年測定,含糖18.41%,澱粉26.37%,粗纖維3.63%;經青山鎮經營管理站及荔鎮經營管理站1988年分別對本地種、菲律賓大“馬蹄”的驗收情況,菲律賓種的產量一般畝產在2500公斤,高的達3250公斤,而本地種一般的在950公斤,高的也不過1500公斤左右。
因此要獲得荸薺的高產,除選擇優良的品種外,還必須採取相應的栽培措施,主要栽培技術是:
1、精細選種,適時育苗。育苗用的種果球,應選擇個體大,果形好,表面光潔,頂芽健壯,無破損、無病蟲傷口的為好。為了防止病害的侵染,下種前應將種薺用500倍液稈枯淨浸種24小時後,再進行排種。每畝大田的用種量視栽插的方式來確定,一般採用分株移植的,畝用種量在20—50公斤,採用帶個的母株植法,畝用種75—100公斤。從栽培情況看,認為採用帶個的母株移植病蟲害少,產量高,一般要比分株移植畝增產250—500公斤。分株移植,採用的是兩段育苗,即先在苗牀上旱育,待苗高25—30釐米左右移到大田,按0.3×0.3米的規格插後進行水育。待早稻收穫後,再分株移植;母株移植,是將旱育苗直接插到大田,不再分株插植。從時間上,分株移植育苗時間在6月10日左右,母株移植的可推遲到6月25—30日,即早稻收穫前25—30天左右為宜(秧齡25—30天)。 為了培育健壯的薺苗,苗牀地宜選擇無漬水,土層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菜園地,育苗前畝施用農家肥300—500公斤,草皮灰(火土灰)300—500公斤,犁翻整平,分成1.3—1.5 米的小廂。下種前,為了防止害蟲的為害,可用500倍液的甲胺磷將牀土噴濕,待幹後再將種球按4—5釐米的間距排列在苗牀上,頂芽向上,用細沙或松碎的細土蓋上,厚度以剛蓋過種球稍露芽為適,然後淋足水。為防止高温灼傷芽苗,可搭棚遮陰或蓋些稻草,基肥充足的一般不需追肥。齊苗後,若薺苗葉色黃、缺氮的,可用尿素0.2—0.3 公斤兑稀糞水50公斤進行噴淋。移栽前一星期,畝苗地追施尿素、硫酸鉀各5公斤,噴1—3次杆枯淨500倍液,以防將病帶入大田。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大署至立秋前是荸薺的適時移栽期,最好能在8月2日前插到大田,最遲不能超過立秋。插植的規格視土質的肥瘦,移栽期的遲早不同作適當的調整。土質肥沃的宜稀,反之則應密些,早插的宜稀,遲插的要求密些,一般株行距可採用0.35×0.6m畝插3100株,或0.5×0.5m畝插2700株,0.6×0.6m的規格。插的深度以8棗10釐米較為適宜,同時,移栽時,要求輕起苗,輕插,避免碰傷母株。為了防止稈枯病從傷口侵入和促快生、快發、個大,起苗後用稈枯淨500倍液和250ppmABT(生根粉)5號沾根栽插(ABT0.1g兑水4kg即為25ppm)。
3、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蟲防治。施足基肥是奪得荸薺高產的關健,除移栽前選擇好適宜的田塊外,每畝應施糞肥750—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於犁耙田時施下。插後10—15天應及時追肥,每畝用尿素2.5—4公斤或腐熟的農家肥500—750公斤。為改善土體結構,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養分,有條件的每畝用木葉或青草500—700公斤進行壓青,沒有嫩木葉、青草的每畝可用稻草300—400公斤。追肥壓青後,如果薺苗生長差,分櫱少應補施一次肥,一般每畝用複合肥15—20公斤,以促進分櫱的形成和生長;為促進球莖的形成和膨大,9月底10月初必須重施一次增果肥(時間在9月30日0月5日左右),給保苗長果提供充足的養分,這次施肥主要以複合肥或腐熟的餅肥為主,一般畝施複合肥4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或腐熟的花生麩 50—80公斤。為防止病害的發生,施肥時,宜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為好。此次施肥後,應儘量減少人畜下田。為促進球莖膨大,可適當於9月20日前噴1—2次微量元素如ABT等。
荸薺的雖為草本水生植物,但在水的管理上,宜採用淺水移栽,深水回青,薄水分櫱,濕潤長果的管水方法,即移栽時放淺水,插後灌深水5—9釐米,回青後宜用淺水灌溉,一般3釐米左右即可。夠苗封行後,可灌深水進行控苗,結薺期宜保持8—10cm水層,施重肥後,可採用淺水勤灌的濕潤管水方法。這樣既可達到以水調氣,以水調肥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排出土壤中的有毒物質,促使根鬚下扎,增加營養吸收面積,以滿足後期長果結實的營養需要,達到果多、果大、產量高的目的。但不宜長時間露田。到十一月中旬,荸薺基本定型後,球莖成熟時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地梨掘收和貯藏方法

荸薺的成熟期,不同地區各有差異,收穫挖掘的時間也不相一致。一般在大雪前後荸薺自然死苗,球莖充分成熟時即可搶晴收穫,亦可脱水留田,待到明春收穫。剛收穫的荸薺含水量高。皮質軟且脆,應做到細心挖取,輕裝、輕放、輕運,以減少損傷,便於貯藏。另外,收穫時不能讓太陽暴曬,避免失水過速,灼傷過重造成生理性傷害,影響貯藏質量。荸薺收穫後,搞好貯藏,減少黴爛變質,是增產增收的關鍵,挖回的荸薺應先放在乾淨的室內,最好能在地上墊一層磚或木板,攤涼10—20天左右,待表面水份自然風乾後,清除泥土及雜物,剔除傷果,爛果和病果等,再進行貯藏。貯藏的方法,視數量的多少,可採用缸藏或者箱藏和室藏的辦法。貯藏前,應做好缸、箱、室的消毒工作,每立方米可用硫磺10—15克或者2%的福爾馬林溶液進行燻蒸消毒。24小時後,再將馬蹄放入缸、箱內並蓋上蓋子。室藏的庫房要求乾燥密閉,先打掃乾淨,堵好鼠洞後再行消毒,然後將荸薺堆入室內即可,堆的高度要求在一米左右為宜。如有條件,可在地上墊 一層木板或尼龍薄膜,再鋪一層10釐米細沙,然後放一層10釐米左右的荸薺,再蓋一層5釐米的沙,如此一層沙一層荸薺進行堆放,最後在上面蓋上一層10釐米沙子,高度在1米致1.3米。最好在最上層噴上1:500倍多菌靈,以表面略濕潤為度。視數量情況,也可用磚砌成池,把荸薺按上述堆放的方法,堆在池中。在貯藏期間,要求做到定期檢查,發現黴爛或鼠咬、蟲叮應及時處理。

地梨營養價值

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髮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近年研究發現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營養信息
營養素每100.0克
熱量(大卡)59.0
脂肪(克)0.2
蛋白質(克)1.2
纖維素(克)1.1

地梨藥用價值

荸薺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尚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化學測定,荸薺含有蛋白質1.5%,脂肪0.1%,糖類18%,澱粉26%,粗纖維3.5%左右。據清代醫學專著《本草求真》記載,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積攻堅、止血、止痢、解毒、發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綱目》認為,荸薺能“消渴、温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作粉食能“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能解毒。療膈氣,消食化銅。治血崩,消蠱毒。”它澱粉含量高,可制澱粉,做粉絲,釀酒,其殘渣還是養豬的優質飼料。

地梨臨牀應用

1、治癌症放療中或放療後引起的津液虧損,大便秘結:生荸薺20枚(洗乾淨,並用温水燙)榨汁,然後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勻飲用,每日1-2杯。
2、治痰核、瘰癧:荸薺100克,海蜇100克,煮湯服,每日2-3次。
3、治陰虛肺燥、痰熱咳嗽:鮮荸薺150克,打碎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蘆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4、治癌症術後、放化療中脾胃虛弱:荸薺60克,香菇30克,嫩豆腐400克,葱花9克,油、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將香菇洗淨,温水發開去蒂切絲(保留菇水);將豆腐切成小塊狀;將葱切碎;將荸薺洗淨削皮,並切成小片。取香菇、荸薺、豆腐一起置入鍋中煮湯,湯沸後加入油、鹽、胡椒粉、味精,再入葱花煮片刻即可,佐膳服用。
5、治癌症病人肝腎陰虛:荸薺150克,大鮮蘑菇14朵,杞子15克,醬油20克,鮮番茄1只,白糖、米酒、精煉油、芝麻油各適量。將荸薺洗淨切片,蘑菇蒂削平後洗淨,放沸水鍋中煮25秒鐘撈出,用冷水漂涼。鍋置小火上烘熱,下油,將蘑菇、荸薺放在油鍋中,反覆翻炒,至菇面呈金黃色,加入米酒、白糖、杞子、醬油及開水200毫升,加蓋,用小火燜煮,至湯汁基本幹,淋上麻油,然後將切片番茄放在蘑菇上即可。
6、治癌症病人脾肺兩虛:荸薺100克,蘑菇100克,雞蛋3只,植物油、香葱、鹽適量。將荸薺洗淨切片;蘑菇洗淨,切片;香葱洗淨去根鬚,切成葱花。取雞蛋放入碗內,投入蘑菇、荸薺、油、鹽,用筷子打攪拌勻。再放入燒熱的油鍋中,不停翻炒,待成小塊狀時即可,佐膳服用。
7、用荸薺250克,打碎煎湯代茶飲,連食數日,對黃疸小便不利有效。
8、將荸薺洗淨去皮,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療咽喉腫痛。
9、用荸薺7-10只、鮮竹葉30g、鮮白茅根30g煎服。對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劑即可見效。
10、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下,此即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消積軟堅及降低血壓之效,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嗽、淋巴結核和原發性高血壓等症。
11、荸薺洗淨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後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即可,對陰津虛損的便秘有效。
12、取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蔔100克,洗淨切片,煎水代茶飲服,可防治鼻出血。
13、取荸薺500克,洗淨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1小時,每日分兩次服,治療痔瘡出血效果佳。
14、鮮荸薺還可用來治療酒齄鼻,取鮮荸薺數個,洗淨去皮後攔“腰”切開,將切面緊貼鼻患處輕輕塗抹,使白粉堆積在患處。每次擦過後,切莫立即洗臉,以免影響療效,每日早晚塗抹1次。
15、荸薺汁、鮮藕汁、梨汁各等量,隨意飲服,可輔助治療發熱煩渴、痰熱咳嗽、津液不足等症。
[用法用量]生食,絞汁,水煎,炒熟均可。每次100-150克。

地梨宜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地梨功效

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髮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適合人羣:是大眾食品。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 適用量:每次10個左右。 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着着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説不太適合。 適合人羣:是大眾食品。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
適用量:每次10個左右。 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着着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説不太適合。

地梨幾種做法

材 料:
*絞肉4兩 *荸薺末2大匙 *葱末2小匙 *蛋白1/2個 *蛋皮絲、芹菜末、油酥紅葱頭各1大匙 *高湯7杯 *餛飩皮1/2斤
調味料:*鹽1/2小匙 *白胡椒粉、麻油各1/8小匙
醃 料:*酒1小匙
作 法:
1、絞肉加入醃料、荸薺末、葱末、蛋白調勻,即為餡。
2、每張餛飩皮包入餡 料,備用。
3、高湯煮滾後,加入白鬍粉、鹽調味,盛入湯碗中。
4、將餛飩煮熟,撈至湯碗中,再加入芹菜末、蛋皮絲及油酥紅葱 ,並淋上麻油 。

地梨宮保素丁

材料:馬蹄(荸薺)6粒,胡蘿蔔1/2個,洋菇6粒,小馬鈴薯1個,罐頭玉料粒2大匙,毛豆、花生各1大匙,黑木耳50克,大蒜5瓣。
調味料:A料:紹興酒、番茄醬、紅色辣椒醬各1大匙,豆瓣醬、鹽、糖、香油各1小匙,素高湯2大匙
加工方法:
1、荸薺去皮、切丁;胡蘿蔔、馬鈴薯分別去皮、切丁,放入滾水氽燙,撈出沖涼;毛豆、洋菇分別洗淨,放滾水燙熟,撈出、切丁;黑木耳泡軟,衝淨、切小塊,大蒜去皮,切末。
2、乾鍋燒熱,放入花生炒香,盛起備用。
3、鍋中倒入2大匙油燒熱,爆香蒜末,放入材料(除了毛豆、花生)拌炒,加入A料炒勻,最後加入毛豆拌勻,盛出,撒上炒香的花生即可。
健康人小語:荸薺除了維生素C外,澱粉質含量也非常高,可製作馬蹄粉,且含高量的粗纖維,可防止便秘,還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利尿等功用。
美味小提示:此菜非常爽口下飯,胡蘿蔔、玉米粒、毛豆等可買冷蔬菜,買回來用開水快速氽燙一下,瀝乾水分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地梨海蜇荸薺湯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薺100克。
【製作】海蜇皮洗淨,荸薺去皮切片同煮湯。
【用法】吃海蜇皮、荸薺,飲湯,每日2次。
【功效】清熱化痰,滋陰潤肺。適用於陰虛陽亢的高血壓患者。
當歸荸薺薏米粥
〔原料〕當歸15克,荸薺30克,薏米100克。
〔製作方法〕將當歸切成片,入鍋煮30分鐘,去渣後加入荸薺和薏米煮成粥,出鍋後加蜂蜜食用。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健脾利濕。適於咽喉腫痛、痰熱咳嗽、心煩口渴。當歸中所含的當歸多糖,能明顯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能預防癌的發生

地梨辣子雞丁

原料:嫩雞肉150克,幹澱粉6克,泡辣椒6克醬油、白糖、精鹽、菊花、姜、濕澱粉、黃酒、香醋、味精適量,雞蛋1只,荸薺丁。
做法:
①雞肉切成塊形小丁,加入雞蛋清、幹澱粉、精鹽調拌均勻,連同配料荸薺丁放入熱猜油鍋內炒,l0秒鐘後,瀝去油,放入泡辣椒、葱、姜等同炒;
②將糖、黃酒、醬油和濕澱粉、醋等調和,乘熱倒入鍋內炒幾下即可。
龍鳳如意卷(吉祥如意)
材料:蛋、蝦泥、荸薺、紫菜。
做法:先將蛋液煎成蛋皮,荸薺切末與蝦泥混合。在蛋皮上依序鋪上蝦泥及紫菜,從兩旁卷至中間,用保鮮膜包裹後放入電飯鍋蒸熟,切片排盤即可。
營養師:此道菜內餡不用肥肉,且用蒸熟的方式,故比外售之魚卷、蝦卷油脂含量

地梨荸薺怪柳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荸薺90克 檉柳葉15克(鮮枝葉30克)
【製作】將荸薺、檉柳葉一同水煎。
【用法】每日分2次飲服。
【功效】温中益氣,消風毒。適用於麻疹透發不快。
荸薺獅子頭
【原料】:去皮荸薺5只,瘦肉餡300克,菜心50克,鹽5克,醬油20克,糖15克,雞蛋1只,生粉,葱末、薑末、味精、料酒、濕澱粉各適量。
【製法】:
1、將荸薺輒成米粒大小,拌進肉餡中,加鹽、雞蛋、料酒、濕澱粉、味精、葱薑末拌勻,做成四個大肉圓。
2、炒鍋上火,倒入油,油熱後放入肉圓煎至兩面黃時,烹入料酒,加醬油,糖倒高湯,用小火燜燒15分鐘,將獅子頭盛人用菜心墊好底的盆中,把滷汁着芡澆於面上。
特點: 鮮嫩帶脆,鹹中有甜,紅綠相襯。

地梨荸薺獅子頭

【原料】:去皮荸薺5只,瘦肉餡300克,菜心50克,鹽5克,醬油20克,糖15克,雞蛋1只,生粉,葱末、薑末、味精、料酒、濕澱粉各適量。
地梨
地梨(5張)
【製法】:
1、將荸薺輒成米粒大小,拌進肉餡中,加鹽、雞蛋、料酒、濕澱粉、味精、葱薑末拌勻,做成四個大肉圓。
2、炒鍋上火,倒入油,油熱後放入肉圓煎至兩面黃時,烹入料酒,加醬油,糖倒高湯,用小火燜燒15分鐘,將獅子頭盛人用菜心墊好底的盆中,把滷汁着芡澆於面上。
特點: 鮮嫩帶脆,鹹中有甜,紅綠相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