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圖魚

鎖定
地圖魚,學名為圖麗魚,又稱尾星魚、豬仔魚等,隸屬鱸形目、麗魚科、星麗魚屬。原產於南美洲亞馬孫河和圭亞那境內。20 世紀 70 年代引入我國,不但外形可愛,肉味也十分鮮美,可與石斑魚媲美。地圖魚是一種食用觀賞兼備的大型熱帶魚類,尤其是作為一種高檔的熱帶觀賞魚類,倍受人們的喜愛和青睞,因此,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 
中文名
圖麗魚
拉丁學名
Astronotus ocellatus
別    名
地圖魚
豬仔魚
尾星魚等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鱸形目
麗魚科
星麗魚屬
分佈區域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孫河和圭亞那境內
合適水温
22-32℃

地圖魚形態特徵

地圖魚
地圖魚(2張)
地圖魚形似羅非魚,但身體更寬闊鈍圓,頭大、嘴大,背鰭基部很長,自胸鰭上方背部直達尾鰭基部,鰭條前部是鋸齒狀短硬棘,後部軟鰭條較長,與臀鰭成對稱狀。腹鰭胸位,鰭端尖條形,尾鰭後緣圓形。魚體的基色為黑色和黃、白色,上有不規則的高粱紅斑點,間雜紅色條紋斑塊,頗似一幅地圖,故得名地圖魚。尾鰭基部有鑲金邊的紅色圓環,閃閃發光,酷似夏夜的星星,故又名尾星魚。地圖魚有許多變異種。如紅版地圖、白、黃花、紅眼地圖魚等。 [1] 

地圖魚生活習性

地圖魚在大水域生活在水體中下層,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弱酸性至弱鹼性的水體中生活。較適宜的生長温度為 22~32℃,最佳生長、繁殖水温為28~30℃。要求水中溶氧含量高,屬於肉食性兇猛魚類,不能與小型魚類混養。地圖魚雖然體態粗笨,但游泳快捷,反應機敏,捕食機靈準確。食量較大,比較貪食。當飽食後或處在擁擠環境下,它便懶洋洋地側卧打盹如豬,故南方又戲稱為豬仔魚。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隨着個體長大,逐步轉為攝食小魚、蝦等動物性餌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攝食冰凍的小魚、蝦、碎肉、魚塊、動物內臟等。經馴化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1] 
地圖魚個體較大,體長可達 30 釐米以上,體重達 500 克以上。在水温適宜、水質良好、投餌充足的情況下,一年即可長至 25~30 釐米。可存活 10 年以上,在熱帶觀賞魚中屬於高壽魚。 [1] 
同時也是觀賞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喜歡與人親近,它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它的主人,當人走近時,它會轉動大眼睛、搖頭擺尾索要食物,能躍出水面接住主人手中的餌料。地圖魚屬於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 [1] 

地圖魚種羣分佈

地圖魚
地圖魚(3張)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孫河和圭亞那境內。 [1] 

地圖魚飼養技術

地圖魚放養密度

地圖魚是一種體型較大的觀賞魚, 所以養殖的水族缸要大些, 規格在80釐米×45釐米×50釐米的水族缸, 可放養10尾左右體長在5~10釐米的地圖魚或5尾左右體長在20釐米以上的地圖魚。水族缸佈置時要同時配備充氧設備、過濾器、温控裝置及照明燈等。 [2] 

地圖魚水温

地圖魚對水温要求較高, 水族缸養殖時, 要嚴格控制水温在22~26℃, 此時地圖魚活力旺盛, 生長迅速。水温過低或過高, 都容易造成魚體的死亡, 因此水族缸中要配備帶温控的加熱棒,可採用垂直、水平或45°角方式完全沉入水中。 [2] 

地圖魚水質

地圖魚對水質要求不嚴, 在弱酸性、中性和微鹼性水中都能正常生活, 自來水經過晾曬2~3天即可使用。因為新鮮的水質可有效刺激魚體新陳代謝, 促進其生長速度加快, 所以應適度加強水質調控。一般每天換一次水, 換水量為1/3~1/2;同時加強池底清污工作, 在夏季炎熱時, 每天均需清污1次, 其他季節可適當延長清污間隔時間。 [2] 

地圖魚食物

地圖魚幼魚期可投餵水蚯蚓水蚤孑孓, 當個體達到1.8釐米以上時, 魚蟲已不能滿足魚體生長的需要, 此時可投餵小魚蝦等活餌料及人工飼料等。但飼料投餵應注意要定時定量,以保證水質清新, 每天投餵2~3次, 人工飼料應在投餵後10分鐘食完為宜。 [2] 

地圖魚光照

光照對地圖魚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 尤其是其鮮豔的體色, 合理的光照能使地圖魚體色更加豔麗。用80釐米×45釐米×50釐米規格的水族箱, 應配備25瓦的熒光燈, 並保證每天光照時間為2~3小時。 [2] 

地圖魚人工繁殖

1.親魚的選擇與培育
地圖魚 12 個月齡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但作為繁殖用的親魚以選擇 1.5 齡最為理想。體長 30釐米以上、體重500克以上的個體為好。要求形態標準、體表光滑、鱗片、鰭條完整、色澤鮮豔、圖案完整、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性腺發育良好,雄魚色澤鮮豔,雌魚腹部膨大。 [1] 
在繁殖季節,雌、雄親魚可自行配對,在配對時要注意,要選同窩的魚作為“夫妻魚”,以免近親繁殖,造成品種退化,雌雄比例 1:1。地圖魚一年可多次產卵,每次產卵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000~3000粒。 [1] 
選擇的親魚最好放入小水泥池中進行培育,也可放入水族箱中進行培育。小水泥池的面積為4~8平方米,每平方米放親魚5~6尾;水族箱規格為1.2米×0.5米×0.5米;地圖魚屬高氧魚,水中溶氧保持在 5 毫克/升以上,pH 值要求 6.5~7.2;硬度在 1~3 德國度。親魚的飼養管理要求:配備小型充氧泵,適時充氣增氧,同時要及時換水,尤其是水族箱培育,最好每天換水 1~2 次,換水量20%~30%,培育後期,要適當增大換水量,促進親魚性腺發育。培育期間可投餵小魚、小蝦等動物性餌料,以滿足其性腺發育要求。每天投餵量以無剩飼過夜為度,避免敗壞水質和造成缺氧。 [1] 
2.雌、雄鑑別與配對繁殖
(1)雌雄鑑別:性成熟的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鮮豔。雌魚身軀粗壯,臀鰭較小,體色較雄魚暗。雄魚生殖孔稍細呈尖狀,雌魚生殖孔較粗呈橢圓狀。 [1] 
(2)配對繁殖:地圖魚有自行配對的特點,當發現一對魚形影不離時,可基本斷定這是一對“夫妻魚”,此時把這對移到繁殖缸中,繁殖用缸的規格一般為60釐米×50釐米×50釐米,缸中均勻地排上曝氣頭,把水温用恆温加熱棒控制在28~30℃,並在缸底部中央設置產卵板(顏色為紫紅薄地板磚),當發現親魚經常倒立起身子用嘴去啃產卵板時,説明親魚馬上要產卵了,隨後雌雄親魚同時開始掉管(生殖器突出),雌魚先行在產卵板上開始產卵,雄魚緊跟在雌魚後面同時排精,其受精卵比一般魚受精卵大,透明,具黏性,並呈不規則直線排列,繁殖過程 3 小時左右,待產完卵後1小時,把產卵板提出來轉入孵化缸中孵化(地圖魚產完卵飢餓時有吃卵習慣)。 [1] 
(3)孵化:卵化缸配有恆温加熱棒、充氧曝氣頭、照明燈,產卵板放入前開啓增氧機,提前增氧,調整恆温加熱棒温度,使之與產卵缸中的温度一致。提產卵板的同時,對產卵板要進行藥物處理,可用亞甲基藍浸泡 2~3 分鐘,再放入孵化缸中,然後在缸中加8萬單位的慶大黴素1支。產卵板與缸底 30°角斜立,水温控制在 28~30℃,48 小時後仔魚孵出,先甩尾,稍強壯後襬脱卵殼落板,仔魚落入缸底,數小時後,仔魚全部孵出,此時仔魚基本在缸底漫無目的間歇性滑動,大約需4天時間卵黃囊才能吸收完畢,仔魚開始起浮,待仔魚都起浮後才開始餵食。 [1] 
(4)苗種培育及水質調控:開始投餵洄水豐年蟲無節幼體及60目網過濾的小型水蚤,1周後投餵大型水蚤、水蚯蚓,當仔魚長到 4~5 釐米時,可開始投餵粉碎後的小魚小蝦或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投餵量掌握在以 90%以上的魚吃飽遊走為宜,每天投餵4~6次。培育仔魚期間,要做到勤排污,用吸管吸出缸底積糞、殘餌等污物和下層水,但應注意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大,換水量為 1/3~1/2,加水的水温與缸池的水温儘可能一致,最大温差不要超過1.5℃,以保持水温的穩定。飼養期間,要經常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攝食情況,定期進行消毒,預防疾病發生,及時分缸、分池,大小分開飼養,避免相互殘殺。地圖魚性情較為兇猛,適宜單養。隨着個體的增大,儘可能安排在室外大池進行飼養,這樣,一是生長速度明顯快於室內,放養密度可加大;二是體色更為絢麗多彩,同時也提高了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1] 
(5)成魚養殖:水源為地熱井水,出水温度28℃左右,池塘面積 1 畝,水深 1.5 米左右,全水泥池,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並配有增氧設備。每畝放養 10 釐米地圖魚 400 尾,每天投餵3 次,上午、中午、下午各 1 次,飼料為加州鱸專用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為 40%~42%,投餵量為魚體重的5%左右,經過6個月的飼養,地圖魚體長可達25釐米以上。 [1] 

地圖魚病害防治

謹慎操作, 避免擦傷。魚苗、魚種倒缸、刷缸、 拉網、運輸時操作要小心, 日常管理中要勤觀察, 若發現觀賞魚攝食減少、離羣獨遊、擦缸、追氣泵等現象, 要採集病魚進行顯微鏡檢查診斷, 對症用藥, 防止耽誤病情, 造成損失。 [3] 
另外, 每10天選擇使用“大鹽”、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進行一次池水消毒。每20天一次內服藥餌, 添加氟苯尼考2‰、芪多糖1‰、VC2‰, 連續投餵4天預防細菌性疾病。每20天一次, 選擇使用硫酸銅、敵百蟲、硫酸亞鐵三合劑 (5:3:2) 全池潑灑或雷丸檳榔散5毫克/升預防寄生蟲性魚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