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關鋪

鎖定
土關鋪鄉地處陝西省勉縣西部丘陵山區,距縣城12公里,108國道穿境而過,轄11個村,92個村民小組,2642户8281人。相傳三國時期魏、蜀兩軍爭戰,諸葛亮為固守西川后方,築土把關,後來人們在關口附近開設店鋪而得名。全鄉地處淺山丘陵,地跨漢江兩岸。
中文名
土關鋪
行政區類別
陝西省
所屬地區
漢中市
地理位置
陝西省勉縣西部丘陵山區
面    積
77 km²
政府駐地
和平街46號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3000
氣候條件
南北氣候交匯帶,氣候温潤,雨量充沛
人口數量
8281人
著名景點
武侯墓,馬超墓祠
車牌代碼
陝F
方    言
中原官話,西南官話,晉語
村民小組
92個

土關鋪基本信息

▌郵政編碼:724200
▌管轄:勉縣人民政府
▌學校:驛壩中學 驛壩小學 卓筆小學 土關鋪中心小學
▌人物:全國十大孝子 楊懷寶

土關鋪陝西省勉縣

土關鋪 土關鋪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 土關鋪
相傳三國時期魏、蜀兩軍爭戰,諸葛亮為固守西川后方,築土把關,後來人們在關口附近開設店鋪而得名。該鄉背靠茶店,面向元墩,左鄰武侯,西鄰新鋪,東西長9.3公里,總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0人。鄉內有騎龍山、騎龍廟,卓筆山、金華山、金華廟等自然景觀, 還有集休閒、娛樂、度假、餐飲一體化服務的龍潭山莊
桐子 桐子
全鄉地處淺山丘陵,地跨漢江兩岸。北為秦嶺南麓,南為巴山北坡,南北環山,中部漢江橫跨東西。海拔最高點1030米,最低點531米,土地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平壩。有耕地23167畝,其中水田1013畝,旱地22754畝,林地總面積76000畝,林地48000畝,灌木林28000畝,大於25°坡地面積14286畝,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温13.7°,日照1676.6小時,最冷一月-2°,最熱七月35.3°年無霜期237天,年平均降水量840cm。
全鄉海拔800米以下的耕地佔75%,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哦,土層深厚,水利條件較好,有利於糧油作物,烤煙、蠶桑和其他經濟作物的生長。現有成片用材林總蓄積13200立方米,是發展木耳、天麻、香菇、茯苓等林特產品的極好資源。丘陵淺山面積1550畝,可供發展柑橘,良種板栗、核桃、油桐、茶葉、魔芋、花椒、中藥材均能形成一定量的商品量,可望發展形成各種基地。

土關鋪西北小江南

“陝西后花園”之美譽。這裏礦產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於“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現為全省全市重要的冶金工業基地和化工工業基地。
土關普核桃 土關普核桃

土關鋪改革開放

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人民爭乘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東風,自力更生,開拓進取,全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飛速發展。農業基礎進一少穩固、農村經濟更加活路;全縣工業初步形成人造板、化工、有線電視電覽、金屬冶煉、建材、食品飲料等支柱產業;陽安鐵路、108 國道橫績全境,地方道咯四通八達,電力充裕、通訊便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逐步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旅遊開發方興未艾。現已形成“三國”蜀漢文化為特色的定軍山、武侯墓、武侯祠、温泉“四點一線”的旅遊黃金線路。隨着境內漢中飛機場、西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航通車,為旅遊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目前,全縣人民下心嶄新精神風貌,按照“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描繪的藍圖,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前時,堅定不移地實施旅遊興縣點略,為把勉縣建設成為經濟昌盛、環境優美、社會文明、旅遊文化大縣進行不懈努力。
縣內生物礦產資源豐富,比較優勢明顯。
土關鋪地處南北氣候交匯帶,氣候温潤,雨量充沛,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渠網珠織,物產豐饒。境內有常見樹種54科140種,其中有旱蓮銀杏等國家保護樹種10餘種。中藥材1611種,尤以天麻杜仲豬苓產量最大、品質最佳。茶葉木耳核桃桐油等土特產品初具規模。現為省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和水保生態治理重點縣、全省藥源基地建設重點縣。境內已探明的金、銅、鐵、磷、石灰石、白雲石、蛇紋石、大理石等金屬非金屬礦藏有23種,是省市重要的冶金、化工工業基地和石材加工業基地。
土關鋪美食 土關鋪美食

土關鋪旅遊資源

獨特,人文自然相宜。境內共有文物古蹟景點330多處,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武侯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侯祠、馬超墓祠,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陽平關遺址、諸葛亮讀書枱、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諸葛亮制木牛流馬處、萬壽塔、張魯女墓、南宋禁鹽摩崖、雲霧寺、皇姑墳等十二處。定軍山古陽平關天蕩山等三國遺蹟馳名中外。 宋興偉

土關鋪優質稻米

漢中綠茶 漢中綠茶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曾斷言世界上最適宜水稻種植的地方在陝西南部土關鋪地處漢中盆地最西端,是生產綠色食品A級甚至AA級的理想場所,生產優質、綠色稻米條件得天獨厚。

土關鋪產業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近年來,縣上堅持提高品質與保持總產穩定相結合;發展高檔優質米與中檔米相結合;發展優質常規稻與優質雜交稻相結合;發展基地與發展龍頭企業相結全,立足當地現實,顯示地方特色,培育優勢產業,先後引進篩選了一批豐產好,米質優,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強,符合國家優質米標準的新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無公害生產基地1.7萬畝,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有力地促進了優質米產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