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軍山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境內的歷史名山(定軍山之戰主戰場))

鎖定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約五公里處,位於漢水之南,呈東西走向,它是漢中盆地西南緣、米倉山北麓的一系列丘陵中的一座,海拔833米,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武侯墓就位於此山腳下。
定軍山是三國時期定軍山之戰主戰場,有“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之美譽,以三國時蜀漢大將黃忠漢中之戰擊斃曹魏大將夏侯淵聞名,我國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就是以三國時期定軍山之戰老黃忠刀劈夏侯淵為主要內容。
中文名
定軍山
地理位置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約五公里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9:00-16:30(具體開放時間詳見景區公示) [1] 
門票價格
免費

定軍山定軍山簡介

定軍山 定軍山
定軍山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峯十二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峯”,再東為當口寺孤峯,自西向東綿延十多公里,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主峯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山頂原有“古定軍山”石碑,文革被毀,今新立。
山南有一個天然鍋底形的大窪,周長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窪”。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時常發現“扎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山旁有“斬將橋”,“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漢磚砌成,皆不存。
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擋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yóng]]於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
根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諸葛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 [2]  ,所以定軍山下建有武侯墓。黃忠病逝之後也葬於定軍山下,在清代由劉源遷葬成都雞矢[shǐ]樹,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其墓被毀。
《沔[Miǎn]縣新志》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金人陷洋州(今洋縣)、逼興元(今漢中),宋將劉子羽吳玠同守定軍山。
三國古戰場定軍山 三國古戰場定軍山

定軍山地理環境

定軍山交通條件

位於城南5公里處,三國時期是魏蜀兩軍交戰的古戰場。
有十二連山自西向東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龍戲珠,素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自縣城可乘5路公交車直達。

定軍山水文氣候

定軍山地處中國南北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温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

定軍山地質地貌

遠眺 遠眺
定軍山不像大巴山主脈那樣峯巒高聳,連延數百里;它好像一串連珠近東西方向延伸,位於漢江以南近東西向的略陽勉縣洋縣大斷層與走向為北東東北向的陽平關,勉縣大斷層相交地帶的南側。
沿定軍山北緣有近東西方向,傾角大於60度的大斷層,在山前地帶岩層產狀變化很大,並見有斷層角礫岩,因此定軍山北緣與平地間,應屬斷層接觸。定軍山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優越。

定軍山形成原因

定軍山 定軍山
定軍山山脈的延伸方向受走向近東西向的一組大斷層控制,由於構造運動的差異性,使定軍山北側地層下沉,因而在山前形成一片開闊的平地。
定軍山與平地的高差為250米,山前為第四紀沉積物
十二連珠山的形成,應與走向北偏東的一組高度角的斷層有關;北偏東的一組斷層將本來連續的震旦紀地層割成數段,再經過長期風化剝蝕,逐漸形成了緩矮的十二個像連珠一樣的山了。

定軍山資源物產

軍山狐(狸):
黃白相間,雜以黑斑,尾巴帶有“天”字紋者為最名貴,曾為貢品。
茶葉:
以“定軍茗眉”為代表的“定軍牌”系列名茶,揚名天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江源頭海拔800-1380米的古戰場定軍山域建立了無污染的良種生態茶園,茶區常年霧氣潦繞,氣候濕潤,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形成了獨特的茶葉品質。
“定軍茗眉”以其“外形勻齊顯毫,細秀如眉,色澤嫩綠,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茶葉完整”曾多次獲獎,先後榮獲中國西部名優茶評比第一、“陸羽杯”獎、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銀質獎、陝西名優茶金獎、漢中優質產品獎,96年被中央辦公廳選為國宴用茶。
礦產:
鐵爐溝——定軍山白雲岩礦帶,石灰岩,淺海沉積型。附近有水泥廠

定軍山歷史事件

公元219年。劉備於定軍山上紮營,趁夜火燒夏侯淵軍的外圍鹿角。夏侯淵便派張郃守東圍,自己率兵守南圍,與劉備軍對峙。
劉備調一萬多兵馬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張郃親身搏戰,劉備一時難以攻克。夏侯淵聽聞,便分兵一半去救援張郃。
劉備見時機成熟,便讓黃忠去攻打南圍。此時的南圍,夏侯淵正領着400士兵修復鹿角,黃忠趁着地勢高,鼓譟大喊,居高臨下衝擊夏侯淵軍,夏侯淵措手不及,遂戰死。夏侯淵軍喪失主帥,迅速潰敗。劉備軍乘勢擊破夏侯淵大營,取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曹劉雙方在漢中膠着了數年,一直難分高下。是這關鍵性的一戰,讓局勢有了明顯的變化,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傾斜。
定軍山,見證了劉備的崛起與輝煌。

定軍山旅遊資源

定軍山一偶 定軍山一偶
武侯墓背倚筆峯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峯吞吐呼吸,連峯橫亙,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餘脈,高大雄峻,或騰躍直出,或曲折逶迤,據縣誌記載:“每當月明,忽見定軍山頭旌旗閃爍,帳房參差。遍訪實無兵至”云云。
墓門左側的停車場中央,有諸葛先生的白色石雕像一座。步入武侯墓,但見眼前崗巒起伏,前書案梁、後筆峯山、左土地嶺、右武崗山,將武侯靈冢緊緊圍護,轉過書案梁,前面豁然開朗,玉帶溪從內山門前蜿蜒而過,更為景區平添了幾分幽靜和神秘的色彩。
入內山門,見山門側兩幅壁畫栩栩如生,一幅“三顧茅廬”,描述劉備為求東山再起,冒風雪嚴寒第二次到隆中諸葛亮出山,圖中劉、關、張落馬扣門,童子相迎;另一幅“將星隕落”,描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臨終之前給姜維楊儀叮囑後事的場景。
拜殿是歷代人們叩拜祭祀武侯的地方,又稱“獻殿”。拜殿外正上方有一塊大清光緒三年當地民間團體集體贈送的一塊匾額“三代遺才”。
武侯墓的主體建築——大殿,在這裏供奉着一組非常珍貴的明末泥塑。大殿門楣,是清嘉慶年間一提督學政所題,上書:“萬古雲霄”。
神龕之上正中是諸葛亮的坐像,左手撫膝,右手持卷,凝目沉思,似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千里之外;兩童一持劍,一捧印,侍立左右;龕下,左有龍驤將軍關興關羽之子),右有虎賁將軍張苞張飛之子),體態威武,護衞兩旁。
定軍山 定軍山
塑像之後有4幅屏風式壁畫,從左往右依次為:
(1)劉備取得定軍山之戰的勝利後欲返還西川,留大將魏延鎮守漢中
(2)定軍山之戰中蜀漢老將黃忠刀劈曹魏名將夏侯淵
(3)諸葛亮北伐調兵遣將;
(4)年過半百的劉備去東吳招親。大殿兩側是木刻諸葛亮文學作品《隆中對》、《誡子書》等,其中一側《出師表》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所書,文章理明詞暢、情真意切,書法流暢自如、一氣呵成,堪稱“兩絕”。
站在中院,環顧四周,匾聯層層,古木參天,其中綠色防護欄特意保護起來的柏樹均為漢柏,乃是武侯安葬於此的同時栽種的。
更有奇者,是那雙株古漢柏,粗至三人合抱,枝杈橫空蔽日,濃蔭匝地生寒,最顯“獨含天靈”的氣質。
大殿之後,諸葛亮墓冢青草瑩瑩,肅然聳立,呈覆鬥狀的墓冢是漢代高貴者的墓冢形狀。四周以漢白玉石護欄圍護,石欄上浮雕35幅“諸葛亮生平”故事圖案。墓向頭西腳東,暗示着“永懷西蜀,不忘北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夙願。

定軍山故事傳説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國,無論官吏,百姓無不為之慟哭,街頭田野祭祀悼念者隨處可見,故而亂了當時的“禮秩”。為此,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寵等文臣武將聯名向後主劉禪上書,引經據典,陳説利害,強烈要求朝廷為諸葛亮修廟,“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靈,下安百姓,以此維護禮秩,鞏固政權。
劉禪迫於無奈,於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詔“因近其墓”為亮“立廟於沔陽” [3]  ,同時規定:立廟之後“凡親屬、臣吏、百姓等賜祭、供奉”諸葛亮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從此以後,掃墓、祭祀、憑弔武侯節禮“始從之”。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廟會的由來,千百年來一直傳承延續,從未間斷。
這盛大的歷史性廟會凝聚着人民羣眾對一代賢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繼承和發揚。
據説當年武侯駐軍於此,姜伯約隨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親點於伯約”。

定軍山文學作品

定軍山嘆
〔宋〕孫應時
仲達受巾國,佐治來閉營。君看此情事,豈辨吾孔明。八陣有天威,千里無留行。但度渭水去,賊勢能不爭。便當截狼頭,三輔即日平。連年計茲役,獨坐糧運縈。所以五丈原,駐軍方雜耕。俶載維首夏,望望秋谷升。云何西風至,忽已落大星。痛哉萬世功,於此喪垂成,炎精遂淪謝,王路終榛荊。三馬肆蹄齒,羣雄迄縱橫。公科少徐死,此禍何由生。天機定誰執,變化紛可驚。喬木定軍山,空有身後名,世論復齒莽,嗚咽志士情。朗詠少陵詩,何誅陳壽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