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街鄉

鎖定
團街鄉位於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北面36公里處。國土面積193.2平方公里,座落於紅旗山腳、掌鳩河畔,東與翠華鄉接壤,南與茂山鄉交接,西與雲龍鄉相連,北鄰撒營盤鎮。全鄉以漢族為主,共有17476人,佔總人口的69%,少數民族7809人,佔31%。居住着漢、彝、苗、傈僳等8種民族。其中彝族5475人,佔總人22%;苗族1137人,佔4.5%,傈僳族3735人,佔15%,其它少數民族119人,佔總人口0.5%。
中文名
團街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雲南省
面    積
193.2 km²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1500
車牌代碼
雲A

團街鄉鄉情簡介

團街鄉 團街鄉
團街鄉轄運昌村、龍海村、治安村、樹安村、高家村、馬初村、卓幹村、樂業村等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村民小組,116個自然村。全鄉總户數6386户,總人口25285人。
全鄉土地面積為232856.9畝,其中耕地面積32396.2畝,其中水田17411.3畝,旱地14984.9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面積185190.1畝。
鄉內平均海拔1800米。境內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80米,屬温和半濕潤淺丘半山區,森林覆蓋率達56%。全鄉地勢東高,西北、南面稍低。年均氣温16-22℃。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鄉有小二型水庫4座,大小壩塘26座。

團街鄉歷史沿革

1958年設團街公社,1961年改區,1969年復置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置團街鄉。1997年,面積198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馬初、龍海、治安、樹安、高家、運昌、卓幹、樂業8個行政村。 [1] 

團街鄉行政轄區

530128203:~201運昌村~202龍海村~203治安村~204樹安村~205高家村~206馬初村~207卓幹村~208樂業村[2006年代碼]530128204:~201運昌村~202龍海村~203治安村~204樹安村~205高家村~206馬初村~207卓幹村~208樂業村 [1] 

團街鄉人口狀況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3898
12258
11640
家庭户户數
6005
家庭户總人口(總)
23632
家庭户男
12062
家庭户女
11570
0-14歲(總)
6438
0-14歲男
3341
0-14歲女
3097
15-64歲(總)
15742
15-64歲男
8116
15-64歲女
7626
65歲及以上(總)
1718
65歲及以上男
801
65歲及以上女
91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3636
[2] 

團街鄉農村經濟

經濟狀況
玉米 玉米
全鄉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年種植糧食作物2226公頃,年產糧食10136噸,人均佔有糧食410公斤,種植業以水稻玉米蠶豆小麥大麥、烤煙、林果、油菜為主,養殖業以、牛、羊等大牲畜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鄉,也是縣域幾何中心和通往北部各鄉鎮的必經之地。 2006年度,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收入2120元。577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53.6萬元,佔總收入56.4%;畜牧業收入1722.5萬元,佔總收入29.9%(其中:出欄肉豬22224頭,出欄肉牛:2925頭;肉羊:4183只);漁業收入6.5萬元,佔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117.萬元,佔總收入2%;第二、三產業收入665.2萬元,佔總收入11.6%;工資性收入219.9萬元,佔 3.8%,農民處出勞務收入219.9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574人,佔勞動力的10.8%,省內務工1409人,省外務工165人。
發展思路
經濟林 經濟林
準確把握鄉情,緊緊抓住面臨的各種機遇,充分依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強勁拉動力,立足昆明“北部經濟板塊”,全面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後發優勢,圍繞“一個主題”:加快發展;主抓“兩手”工程:一手抓軟環境的建設,一手抓市場主體的內培外引;強化“三種意識”: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不屈不撓的拼搏意識、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瞄準“四個目標”:羣眾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長,實力增強;實施“五大戰略”: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科教興鄉、可持續發展、對外開放五大戰略;突出六個重點:鞏固糧煙基礎產業地位;做大做強畜牧、林果產業;做好大牲畜交易市場的服務、培育和扶持工作,充分發揮市場的龍頭帶動作用;培育特色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農副產品深加工;做好河濱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產業規劃。全面開放、搶抓機遇,充分發揮經濟發展優勢,加快培育經濟支柱產業羣體,使特色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使經濟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使產業優勢變成市場優勢,使市場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努力做大做強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和諧發展。
團街鄉取得的成就
新集鎮 新集鎮
全鄉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農民人均佔有糧食410千克,人均純收入2289元;實現各村小組村村通路、通水、通電、水利化程度不斷提高,通電率達100%,人畜飲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民族和諧共處,羣眾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四個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績,創建為“平安鄉鎮”、“無毒鄉”和“無邪教鄉”,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團街鄉人口衞生

全鄉轄運昌、高家、樂業、樹安、治安,馬初、龍海、卓幹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478人,其中:男性12756人,女性11722人。農業人口24478人,佔總人口的100%,全鄉以漢族為主,有彝、苗、傈僳族等10個少數民族.已建鄉級衞生院1個,鄉級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衞生所8個。鄉、村衞生所的建立為團街鄉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建服務。小病在村衞生所,大病進鎮壓衞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建、康復、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衞生服務體系。

團街鄉文化教育

團街鄉 團街鄉
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小學佔地面積29364畝,有教師135人。全鄉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49人,其中小學生2116人,中學生1233人。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9個、圖書室9個。建有村衞生所9個,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醫生56人。建有公廁180個,垃圾集中堆放點12個。鄉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團街鄉基礎設施

團街鄉 團街鄉
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鄉有4219户通自來水,有1733户飲用井水,有484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8.1 %)。有5952户通電,擁有電視機5339户(佔農户總數的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21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214户(分別佔總數的54%和37.2%),移動電話覆蓋全鄉。
全鄉道路為柏油路;到村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全鄉共擁有汽車83輛,拖拉機57輛,摩托車224輛,農用運輸車50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户743户,裝有太陽能農户235户,建有小水窖22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房、改廁、改廄)的農户10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067.4畝,有效灌溉率為109%,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76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28畝。
到2006年底,全鄉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1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7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524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鄉集鎮建有云南省第二、昆明市第一的大牲畜市場

團街鄉特色產業

全鄉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推進烤煙種植,高質量、高要求的標準,使全鄉2007年的烤煙生產任務圓滿完成。結合全鄉實情,在大牲畜交易市和養殖協會的帶動下,開發了撒壩火腿、烏骨土雞的發展。在市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卓幹村委會的優質核桃產業已初見成效和規模,在全縣已小有名氣。

團街鄉資源環境

全鄉土地面積為232856.9畝,其中耕地面積32396.2畝(水田17411.3畝,旱地14984.9畝),人均耕地1.3畝。林地面積185190.1畝。鄉內海拔在1800米,年均氣温16-22℃,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全鄉有小二型水庫4座,大小壩塘26座。2006年度,經濟總收入5765.5萬元,人均收入2120元,全鄉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