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圍爐夜話

(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讀物)

鎖定
《圍爐夜話》是晚清近代文學品評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讀物。《圍爐夜話》書於橋西館的“一經堂”,成書於清咸豐甲寅二月。 [2] 
全書分為221個條目,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教子、忠孝、勤儉等多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 [2]  全書以短小精闢,富有哲理見長,文辭淺近明晰,言語言簡意賅,情真意切,意境深遠。 [3] 
《圍爐夜話》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立身三經”。 [2]  作者虛擬了一個冬日擁着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人生的情境,使該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的見解在漢族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 
中文名
圍爐夜話
作    者
王永彬
類    別
文學品評
目    的
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
出版 時間
清代

圍爐夜話內容簡介

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
中國傳統文人是快樂、超俗,亦或痛苦、壓抑,現已難以説得清楚。哪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時,心中也常存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的憂患意識,而在陡遭不測、傾家蕩產時,又能常常保持一份無怨無悔的淡然心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藴,因其博大,受其滋潤的中國文人的心胸也是寬廣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豐富多彩的。 [1] 

圍爐夜話創作背景

關於編撰本書的宗旨,王永彬在開篇之前有一個簡短的序言:“圍爐夜話,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簧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餘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輯述諸口,命兒輩給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偵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王永彬身處風雨飄搖的晚清,面對世風日下、道德滄喪的時局,他對現實洞若觀火,疾呼政治改良與道德重建,探求修補世道人心的途徑,力求用自己的心靈之光照映出一條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 [4] 

圍爐夜話作品鑑賞

圍爐夜話作品思想

忠孝兩全的孝義之道
中國社會“家國同構”的特點,讓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家庭的血緣關係和對國家的忠誠。因此,王永彬特別看重“忠孝”二字,在他看來,“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氣所鍾,鬼神亦為之呵護”。他提出“人須從孝悌立根基”,將“孝”提高到立身處世之根本的高度。王永彬還借用舜帝的事例,解釋舜能稱“大孝”的原因在於他“蓋能為其難也”,即舜能在危難中仍然不改孝心孝行,做常人不能做之事。在這裏,王永彬所提倡的“忠孝”,不是指愚忠或者愚孝,或是做作之舉,而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狀態和遠大抱負,即《圍爐夜話》中所説的“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來”[5],“古人忠孝,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王永彬對忠孝“度”的把握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勤惕自省的教育之道
王永彬在《圍爐夜話》第一則中就對子弟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説:“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他認為幼年的教育首先要注意培養子弟言行坦蕩、胸懷開闊的舉止氣概,從小便應養成良好的行為品性。這與孔子“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的觀點是一致的,都強調良好的習慣和性格作為成功的基礎是需要從小培養的。針對父兄對後輩子弟的教導方式,《圍爐夜話》指出,兒童的天性本就是貪玩的,在教育中,長輩如果肆意放縱這種天性,而不加以約束,只會使兒童養成躁動之氣,最終使得“姑息者多有敗行”[8]。因而他主張“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在這裏,嚴格的教育並不意味着就是施行打罵懲罰,更多的是指對小輩們的嚴格要求,讓他們能夠時刻記得“檢身心於平日”,善於自省,有警惕之心,學會剋制。另一方面,書中還強調父兄長輩在教導子弟時,需要以身作則,不然就會導致“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無庸徒事言詞也”。
有恥且格的立德之道
中國作為禮義之邦,歷來講究“禮義廉恥”。王永彬充分肯定了知廉恥、講良心的重要性,《圍爐夜話》指出:“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在他看來,一個人要是能時刻保持廉潔方正的品行和羞恥之心,人格就不會敗壞,“天地生人,都有一個良心;苟喪此良心,則其去禽獸不遠矣”。失去了良心,喪失了做人的底線,就與禽獸沒有什麼區別了。王永彬還從側面指出了“立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第一百八十五則説:“文、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為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顯然,在這裏他批評了當時重視文教現狀之下隱藏着缺乏道德教育的弊端,他認為長此以往,不利於子弟品德的培養,因而需要重視立德,守住道德的底線。
誠恕友善的交往之道
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辦法不與外界發生聯繫,沒有辦法脱離羣體而存在。因此,處於社會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與人進行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出於愛與被愛的需要,人們或多或少會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就如何選擇朋友提出了頗有見地的觀點,他認為與人交往須慎重,應結交有助於自己身心的朋友。他對“益友”和“小人”作了具體區分,指出“益友”即為“凡是肯規我之過者是也”,益友難得,若有幸得到,在與之交往過程中,“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他強調“人得一知己,須對知己而無慚”,互相尊重、彼此珍惜是朋友間交往的前提。而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寬容忍讓是必須堅持的原則。“一個‘恕’字是接物之要”,應該做到為他人着想,為他人留有餘地,“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歷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自己問心無愧便好了。
平情應物的修身之道
儒家文化以修身之道作為立命之本,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王永彬同樣也將修身之道貫穿於整個《圍爐夜話》中。他提出:“和氣迎人,平情應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時。”認為待人接物要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以古代賢者為榜樣,收斂鋒芒,韜光養晦。修身還需要嚴於律己,淡泊處世,寵辱不驚,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氣節。即所謂“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王永彬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通過對自己思想、行為的反思反省,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改正自己的不足,“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除了經常自我反省之外,誠信就是修身之道的另一重要內容。他説,在外行事,“一‘信’字是立身之本”。用誠信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王永彬認為謙敬也是待人必須遵守的重要準則,與人相處,處處尊重他人,明白“敬他人,即是敬自己”、尊重是相互的道理。“見人善行,多方贊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即要學習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事作風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涵養,對他人取得的成績給予真誠的讚美,而對他人的過失則要給予善意的提醒,幫助別人改過。
守分低調的持家之道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之一。在王永彬看來,家境貧寒和資質駑鈍雖是缺憾,但通過治家之勤和持家之儉可以彌補這些缺憾。同時他還認為,財富太多也不是好事情,並以富豪石崇的例子説明旺盛的貪慾一旦超過了限度,就會因此引發禍端,招來殺身之禍,即“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富貴之人想要不招惹禍患,就必須保持忠厚謙恭的態度,踏實為人,低調行事。他指出:“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衣食俸祿原本就有定數,要想長久可用,就必須節儉縮減用度,不可肆意浪費。“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32]。勤儉可以讓人變得自足和廉潔,居住的即便是竹籬茅舍,也會覺得別有一番清趣。在這裏,勤儉節約既是與奢侈浪費相對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文人騷客追求“守分安貧,何等清閒”[33]生活的一種選擇。
恆久儉約的立業之道
《圍爐夜話》指出:“人生不可安閒,有恆業,才足收放心。”人生活在世上必須有產業作為生活之源,故要“立業”,有持續經營的、穩定的產業就可以防止過於清閒安逸而敗家,也可以收住放縱邪僻之心。這一段既突出表明了立業的重要性,也對當時社會奢靡風氣中的富庶之家提出了勸誡,告誡他們不要因為已有的成就而沉迷於現狀,不思進取。《孟子·離婁章句下》説“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在告誡人們,立業容易恆業難守。王永彬與孟子的觀點相同,都是在於説明善於謀生的,不一定是帶領家族走上致富道路、為後輩積累很多財富的人,而是善於教化子弟的人。“與其為子孫謀產業,不如教子孫習恆業”,謀生者真正應該做的是激勵、帶動家人興業守業,辛勤投入到生產經營中,將恆業真正傳承下去。 [7] 

圍爐夜話藝術特色

《圍爐夜話》共有二百二十一則小品,其中比喻詞或較為明顯的隱喻表達有三十八則,比喻句式有“比……為……”,例如:“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如……”“……若……”,例如:“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較為明顯的句式有“……是……”“……為……”,例如:“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等。書中與人體器官有關的隱喻有七十多個,如:“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孔子何以惡鄉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與“氣”有關的隱喻有十九個,如“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
這些隱喻主要用來闡釋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持身立業、讀書立志、安貧樂道、濟世助人、持家教子等主題,以期將比較晦澀枯燥的哲理融入生動平實的隱喻表達中,使人容易為其所感染而產生共鳴。 [6] 

圍爐夜話作者簡介

王永彬,字宜山,王氏後人稱其宜山公,世稱宜山先生,一生經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朝代。王永彬生於乾隆壬子年正月,卒於同治己巳年正月,享年七十八歲,荊州府枝江縣人。厭棄科舉仕途,晚年獲恩貢生,授修職郎,參與編修同治版本《枝江縣誌》,後候選教諭。在著述授業之餘,遍閲經史諸子、書法、醫學,尤好吟詠,與柳溪高安周、夷陵羅夢生結詩社,號“吟壇三友”。一生勤於著述,有《歷代帝統年表》、《先正格言集句》、《朱子治家格言》、《六書辨略》、《音義辨略》、《禊帖集字楹聯》、《孝經襯解》、《圍爐夜話》(合稱《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及《講學錄》、《説古韻言》、《橋西館詩文雜著》、《獨柱山房詩文襟著》、《髒腹病藥夫》傳世。《枝江縣誌》收錄其《秋暮自城歸石門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詩三首,《遠安縣誌》收錄其《同友人遊青溪》詩一首。 [2] 
參考資料
  • 1.    《圍爐夜話》全文在線閲讀 (簡繁體中文白話翻譯)  .太極書館[引用日期2017-04-13]
  • 2.    秦望龍編著.清言小品菁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08:第264頁
  • 3.    文學常識編委會編,你必須知道的2500個文學常識,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03,第208頁
  • 4.    程立雪編著.一本書讀懂國學經典: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02:第328頁
  • 5.    曲天立編著,中華傳統文化“新三百千”系列  讀百書志千載,語文出版社,2015.09,第145頁
  • 6.    田良斌. 《圍爐夜話》的隱喻表達[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112-115.
  • 7.    杜致禮, 秦敏. 試論《圍爐夜話》的倫理教化思想[J]. 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第43卷(5):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