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漢學

(社會科學類刊物)

鎖定
《國際漢學》創刊於2014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國語大學大象出版社主辦的學術性期刊。 [1-3] 
據2021年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國際漢學》委員會有國內編委29人,學術顧問12人,外籍編委23人,英文審校1人,編輯3人。 [4] 
據2021年8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漢學》共出版文獻量913篇、總被下載次數156185次、總被引次數759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74、(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0。 [2]  據2021年8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國際漢學》共載文422篇、被引量152次、下載量2987次,基金論文量為194篇。 [1]  據2021年8月5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漢學》共發文量1150篇、被引量398次,影響因子0.1222707、期刊他引率0.03389831。 [3] 
中文名
國際漢學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Sinolog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中國通史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
編輯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國際漢學》編輯部
創刊時間
2014年
出版週期
季刊
國內刊號
10-1272/K
國際刊號
2095-9257
郵發代號
82-914
現任主編
張西平

國際漢學辦刊歷史

2014年,《國際漢學》創刊,刊期為季刊。 [2] 
2017年4月,《國際漢學》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5] 

國際漢學辦刊條件

國際漢學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國際漢學》常設欄目主要有漢學一家言、學術訪談錄、早期西方漢學、漢學家專頁、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中國經典在海外、世界的中國形象、域外漢語研究、國別漢學研究、文獻研究、書評與書介等。 [6] 
  • 報道內容
《國際漢學》對海外漢學基礎文獻的整理與翻譯工作,從英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拉丁文、捷克文、波蘭文、斯洛維亞文等多種語言翻譯了海外漢學的基礎性文獻。 [6] 

國際漢學人員編制

據2021年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國際漢學》委員會有國內編委29人,學術顧問12人,外籍編委23人,編輯部有英文審校1人,編輯3人,本期責編1人。 [4] 
職務
名單
學術顧問
戴逸、李學勤、劉夢溪、樓宇烈、孟華、米亞斯尼科夫、汪榮祖、閻純德、嚴紹璗、袁行霈、樂黛雲、張豈之
國內編委
車琳、陳平原、程章燦、丁超、方維規、顧鈞、何培忠、侯且岸、黃仁偉、黃興濤、季進、金國平、梁燕、劉東、歐陽哲生、榮新、江沈、衞榮、孫有中、湯開建、汪前進、王邦維、王曉平、魏崇新、吳義雄、薛慶國、徐志嘯、閻國棟、楊保筠
外籍編委
安樂哲(RogerT.Ames)、阿濟茲(AbdelAzizHamdi)、巴斯蒂(M.Bastid-Bruguière)、程艾藍(AnneCheng)、狄伯傑(BaliRamDeepak)、葉翰(HansvanEss)、傅熊(BernhardFuehrer)、韓大偉(DavidB.Honey)、內田慶市(UchidaKeiichi)、金文京(BunkyoKim)、朗宓榭(MichaelLackner)、李焯然(LeeCheukYin)、李晟文(LiShenwen)、李文潮(LiWenchao)、羅多弼(TorbjornLodén)、孟柱億(Joo-oeckMaeng)、巴萍(PrapinManomaivibool)、馬西尼(FedericoMasini)、波波娃(IrinaFedorovnaPopova)、薩貝基(A.M.Sabeghi)、田浩(HoytC.Tillman)、高田時雄(TakataTokio)、李集雅(TizianaLippiello)
本期責編
王曉丹
英文審校
康士林(Nicholas Koss)
編輯
邊秀玲、庫曉慧、王曉丹
參考: [4] 

國際漢學辦刊成果

國際漢學出版發行

據2021年8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漢學》共出版文獻量913篇。 [2] 
據2021年8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國際漢學》共載文422篇,基金論文量為194篇。 [1] 
據2021年8月5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漢學》共發文量1150篇。 [3] 

國際漢學收錄情況

《國際漢學》是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集刊(2012-2013、2014-2016)、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2017-2018、2019-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展(2021-2022)等收錄。 [1-3] 

國際漢學影響因子

據2021年8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漢學》總被下載次數156185次、總被引次數759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74、(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0。 [2] 
據2021年8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國際漢學》被引量2971次、下載量2987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6699名。 [1] 
據2021年8月5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漢學》被引量398次,影響因子0.1222707、期刊他引率0.03389831。 [3] 

國際漢學文化傳統

國際漢學辦刊理念

《國際漢學》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3] 

國際漢學投稿指南

1.該刊旨在推動漢學之研究,為海內外漢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台。主要欄目有:漢學一家言、漢學訪談錄、漢學對話、(國別)漢學史研究、中國經典在海外、中國典籍外譯研究、中國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世界的中國形象、域外漢語研究、世界漢語教育史、文獻與書目、書評與書介、機構與動態。與該刊宗旨和主要欄目相關的中國國內外優秀作品均可投稿,歡迎中國國內外中青年學者的優秀稿件。
2.該刊堅持嚴格的學術規範,鼓勵深入細緻的學術研究。投稿需是國際漢學研究領域的原創性論文、外文原始文獻或外文論文的譯文(如系譯稿,需附原文)。文章應做到論點明確,語言流暢,邏輯清晰,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價值,符合該刊的內容定位要求。
3.稿件正文體例及註釋方法以“《國際漢學》正文體例及註釋方法”為準。註釋採用頁下腳註,每頁重新標號。採用電子郵件投稿時,務請作者認真核校定稿,注意文章的完整和段落連接。郵件主題格式為“作者姓名、文章題目”。論文及譯稿篇幅請控制在8000字以內。投稿請註明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以及作者、譯者的中英文姓名。文後附作者個人簡歷,註明真實姓名,所屬學術機構、職稱職務、研究領域、通信地址、郵編、電話、傳真以及電子郵箱地址等聯繫方式。作者為兩人以上的,請註明順序。該刊對投稿有刪改權。如不願刪改,請於投稿中註明。稿件中的看法不代表該刊的觀點,作者自負文責。
4.該刊收到投稿後,會及時向作者發出收稿通知。該刊採用國際通行的學術期刊雙盲匿名評審制度,評審時間為3個月。稿件經編委審定通過後,向作者發出用稿通知。若投寄該刊3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請自行處理。限於人力,稿件恕不退還,請自留副本。作者保證投稿非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與著作權有關的侵權問題。若發生上述問題,由作者承擔全部責任。
5.投稿一經被該刊採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授權該刊編輯部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該作品著作權中的紙介質和數字化製品形式的複製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翻譯權、彙編權、以及上述權利的許可使用權。作者可以在後續作品中引用該作品或將其彙編在非期刊類文集中,但需註明該作品首次發表於該刊,並將該作品後續使用情況告知編輯部備案。若對此條有異議,須在稿件刊發前向編輯部特別聲明。 [4] 

國際漢學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編輯部主任
楊慧玲
主編
張西平
副主編
任大援、楊慧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