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立中正大學

(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大學(1940年—1949年))

鎖定
國立中正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民國29年,日軍攻佔南昌,江西省政府陸續遷至泰和,成立臨時省會)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國29年(1940年)在江西泰和縣杏嶺村成立國立中正大學。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南昌大學,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
中文名
國立中正大學
簡    稱
正大
創辦時間
民國29年(1940年)
所屬地區
江西泰和
類    別
公立大學
類    型
綜合

目錄

國立中正大學簡介

中正大學奠基石 中正大學奠基石
國立中正大學(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簡稱CCU),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國29年(1940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撥款法幣一百萬元給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嶺成立國立中正大學,校名以蔣介石之名而名之(奠基石載,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

國立中正大學調整

南昌中正 南昌中正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1940~1949)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49~1950),設政治學院、文學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16個系。
1949年更名後,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局領導。
1950年10月去“國立”二字,直稱“南昌大學”(1950~1953)。

國立中正大學規模

創辦之初,正大設政治、文學藝術、理、工、農五學院。學校的創建和胡校長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構想下,他招納才賢,許多一流學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眾多江西籍學者,在愛鄉愛國的熱忱之下,紛紛放棄原有優越的工作條件報效鄉梓來正大任教。
中正大學名家彙集,成為一時之盛。到民國37年4月(1944年4月)胡先驌辭職離任時,校本部已擁有專職教師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們中,有從本省“法專”“工專”等校調進的雷潔瓊、王修採、王易等教授,有從淪陷區來的俞調梅姚名達等教授,有放棄較為安全環境從西南大後方來的蔡方蔭戴良謨周拾祿等教授,
有捨棄在美國羅傑斯大學優厚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輾轉萬里來校執教的雙博士黃野蘿教授。他們造福桑梓、報效祖國,在距抗日火線僅一百多公里的大學辛勤耕耘,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回憶。
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國戰區宣佈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從立校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該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前有抗戰艱辛後有內戰紛亂,在不平靜的時代大背景裏,正大師生的勤勉奮進,使正大成功躋身民國一流學府的行列,為全國19所國立大學之一,並被譽為民國發展最為迅猛的國立大學,諸多學科均為民國時期學界之翹楚。

國立中正大學校長

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鬍先驌先生 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鬍先驌先生
民國29年9月(1940年9月),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着中國植物學之父美譽的贛籍學者胡先驌博士被任命為校長。

國立中正大學校歌

作詞:王易 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鬱葱佳氣迎朝曦。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發展沿革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發展沿革
巍巍吾校啓宏規,
絃歌既倡風俗移。
揚六藝,張四維,
勵志節,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為,
修已安人奠國基。
繼往開來兮,責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