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方蔭

鎖定
蔡方蔭(1901年4月27日—1963年12月13日),字孟劬,江西南昌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土木建築結構學家,生前是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教授。 [2]  [5-6] 
蔡方蔭1920年考入清華學堂(現清華大學);1925年在清華學堂土木科畢業,同年,公費留學美國,在馬薩諸塞州理工學院學習研究建築工程和土木工程;1928年獲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28年—1930年在美國紐約珀迪和亨德森顧問工程師事務所任結構設計師;1930年—1931年在東北大學任教授;1931年8月—1940年7月,擔任清華大學(及以後遷往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1938年5月—1940年6月,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土木系主任;1940年8月—1950年1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土木系主任;1949年—1951年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文教委員會委員、南昌大學工學院院長等職;1951年—1953年在重工業部兵工局任總工程師;1953年—1956年在第二機械工業部任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1963年任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1963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3-5] 
蔡方蔭畢生從事工程結構的教育和科研工作。 [5] 
中文名
蔡方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省南昌縣
出生日期
1901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
1963年12月13日
畢業院校
馬薩諸塞州理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蔡方蔭人物生平

1901年4月27日,蔡方蔭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三江鎮南街村。 [5] 
1918年,考入北平匯文中學特班補習。 [5] 
1920年,考入清華學堂(現清華大學)。 [3] 
1925年,在清華學堂土木科畢業,同年,公費留學美國,在馬薩諸塞州理工學院學習研究建築工程和土木工程。 [3] 
1928年,獲土木工程碩士學位。 [3] 
在紐約工作時 在紐約工作時
1928年—1930年,在美國紐約珀迪和亨德森顧問工程師事務所任結構設計師。 [5] 
1930年—1931年,在東北大學任教授。 [3] 
1931年8月—1940年7月,擔任清華大學(及以後遷往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5] 
1938年5月—1940年6月,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土木系主任。 [5] 
1940年8月—1950年1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土木系主任。 [5] 
1949年—1951年,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文教委員會委員、南昌大學工學院院長等職。 [3] 
1951年—1953年,在重工業部兵工局任總工程師。 [3] 
1953年—1956年,在第二機械工業部任職。 [3]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1956—1963年,任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3] 
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 [6] 
1963年12月13日,蔡方蔭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4] 

蔡方蔭主要成就

蔡方蔭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蔡方蔭分析和總結了中國國內外常用一般剛構分析方面的各種“力矩一次分配法”,並提出了更簡化實用的方法,同時提出了計算變截面梁、柱的“Io/I圖矩面積法”來計算各撓曲常數。在對橫樑為桁架的剛構方面,採取了簡便而切合實用的“柱頂力矩作用”和“桁架跨變影響”兩項準則,簡化地按一般剛構分析方法進行計算,能獲得與“最小功法”和“冗力法”同樣精確的結果。 [1] 
  • 科研項目
蔡方蔭參與制定和審定了許多基建項目方案,主持了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一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重型廠房設計工作。 [7] 
  • 學術論著
蔡方蔭一生撰寫了7部專著和近40篇論文。 [7] 
出版專著(部分)
專著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變截面剛構分析》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4年
《變截面剛構分析續篇》
科學出版社
1956年
《裝配式楔形絞接鋼架》
科學出版社
1961年
《鈑梁之理論與分析》


參考資料: [7]  [6]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56年
《變截面剛構分析》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6]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7年
第二次國際鋼筋砼裝配式結構會議
德國 [12] 

蔡方蔭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從1930年至1956年,蔡方蔭在大學任教近20年,講授陰影學、建築工程理論、結構力學等課程。 [7]  [8] 
  • 教材編寫
蔡方蔭在清華講授普通結構學時,他不滿意英、美教材與實際結合不夠的缺點,另行編寫了注重聯繫實際和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講義。 [5]  1946年,蔡方蔭編著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結構力學教科書——《普通結構學》(上、中、下三冊),46萬多字,附圖607個,大表26個,是當時中國國內結構學方面的鉅著,也是中國國內各大學土木系唯一的一本中文結構學教材。 [6] 

蔡方蔭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蔡方蔭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4年—1966年
《土木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12] 
1954年
1959年



武漢長江大橋顧問團顧問 [7] 

《土木工程學報》主編

九三學社中央文化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11] 

蔡方蔭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蔡方蔭的父親蔡希哲是清朝國學生,四品銜陸軍部主事,母親是周氏,1歲時喪母,7歲時喪父,成為孤兒。蔡方蔭7歲入私塾,後進入本村競化小學。 [5] 
  • 婚姻家庭
前排左起:妻子凌廉貞、岳母、蔡方蔭,後排:女兒、次子、三子 前排左起:妻子凌廉貞、岳母、蔡方蔭,後排:女兒、次子、三子
1920年前後,蔡方蔭娶梅崗村李毓秀為妻。1926年,長子出生,因他遠在國外,故取名遠生,後過繼給大哥蔡方華為嗣。1932年與李氏離婚,同年夏秋之際,與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的凌廉貞結婚,婚後又育有二子:蔡適生(1933年8月)、蔡魯生(1935年7月),及一女:蔡淑君(1936年9月)。 [5] 

蔡方蔭人物評價

蔡方蔭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 [6]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評)
蔡先生具有實事求是、平易近人、坦率直爽的優良作風。 [4]  (《土木工程學報》評)
蔡方蔭個不高,重儀表,行路匆匆,相貌嚴肅,做學問認真,注重創造。 [9]  南昌大學評)
蔡方蔭治學嚴謹,性格樂觀風趣。 [10]  (《江西省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評)

蔡方蔭人物紀念

  • 建築命名
為紀念蔡方蔭教授在高等教育事業的成就,江西師範大學在新校區新建的一幢教學院特命名為方蔭樓,以資紀念和緬懷。同樣,南昌大學為紀念蔡方蔭院士,將校區的一條主幹道命名為“方蔭路”。 [11] 
江西師範大學方蔭樓 江西師範大學方蔭樓
參考資料
  • 1.    蔡方蔭  .中國科學院學部[引用日期2019-09-07]
  • 2.    周川.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09:651-652
  • 3.    九三學社先賢、南昌籍土木結構泰斗蔡方蔭的故事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2022-07-18[引用日期2022-09-03]
  • 4.    悼蔡方蔭先生[J].土木工程學報,1964(01):87.
  • 5.    周文業,史際平,周廣業,陶中源,胡健康.清華名師風采 工科卷.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05:9-20
  • 6.    蔡方蔭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2015-12-15[引用日期2022-09-03]
  • 7.    李放.江西曆代傑出科技人物傳.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01:311-313
  • 8.    蔡方蔭  .東北大學校友總會[引用日期2022-09-03]
  • 9.    南昌大學撰稿. 南昌大學[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0.01.
  • 10.    《江西省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編. 江西省志人物誌[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07.12.
  • 11.    九三學社先賢、南昌籍土木結構泰斗蔡方蔭的故事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2022-07-18[引用日期2022-09-05]
  • 12.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0:29-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