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府台合戰

鎖定
國府台合戰是日本戰國期間的一次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國府台合戰以北條家勝利、小弓家滅亡結束。第二次國府台合戰,則宣告了南總名門裏見氏的滅亡。
名    稱
國府台合戰
地    點
日本
外文名
guofutaihezhan

國府台合戰第一次合戰

國府台合戰背景

國府台合戰 國府台合戰
永正年間,上總國勢力真裏谷武田氏家督武田信保為扭轉與下總勢力原氏征戰中的不利局面,將流浪奧州的足利義明迎入上總。足利義明是古河公方足利高基的弟弟,因與兄長爭奪家督失敗而遭流放,武田信保的邀請使其重新燃起稱霸關東的野心。1524年,聲勢高漲的武田-義明軍攻陷原氏主城小弓城,在小弓城築起御所,史稱小弓公方。小弓城的陷落使足利義明的聲望迅速上升,而武田信保反而處處受制。因不滿,信保憤然出家,不久憂鬱成疾病死。
信保死後,其長子武田信隆(側室生)與次子武田信應(正室生)開始爭奪家督。關東南部全被捲入這場戰爭中。房總諸多勢力擁護的足利義明支持武田信應,而武田信隆則得到相模的北條氏支持。本來與北條家有盟約的裏見氏本應該與北條氏同一立場。但裏見家督義堯此時卻突然撕毀了與北條家的同盟,加入了小弓公方勢力。裏見義堯的突然離反使局勢大變,很快武田信隆的居城峯上城陷落,信隆逃亡金沢。佔得先手的小弓公方、裏見隨即立即準備與夙敵北條之間的決戰。

國府台合戰合戰

天文七年(1538年)春,小弓公方軍先鋒市川江户川)右岸的下總國國府台佈陣,以牽制北條在武藏國的勢力。對應的,北條軍在靠近國府台的江户、河越兩城加修城牆、整治軍備。同年九月,足利義明、裏見義堯率小弓公方軍主力一萬人抵達國府台。
開始,老謀深算北條氏綱作出一副惟恐足利義明軍攻入武藏國的假象,數次表示願進行和談,都被妄想制霸關東八州的足利義明拒絕。這使得北條氏名正言順的從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處得到討伐足利義明的大義名份。10月2日,北條氏綱、氏康父子率軍二萬從小田原城出發,進入江户城。於6日召開了軍事會議。
10月7日清晨,兩軍開始行動。小弓公方軍的椎津隼人佑率部移到國府台北側的松户台,計劃與足利義明的本隊在北條軍通過國府台與松户台之間的低窪地帶時一起夾擊。另一方面,北條軍從江户城開出後,渡過淺草川,中川到達松户台對岸的金町。與足利義明預計的相反的是,北條軍沒有立刻從正面渡川進攻國府台,在此情況下椎津隼人佑獨自率部展開進攻,足利義明的本隊則採取了守勢,夾擊戰術失效。
下午四時,北條軍對國府台展開正面進攻,因敵防守嚴密,後轉而採取迂迴戰術,並突襲小弓公方軍本陣,猝不及防的小弓軍立刻陷入混亂,足利義明的弟弟足利基賴戰死。怒不可遏的足利義明單騎殺入敵軍,力斬二十餘人後額頭中箭身亡。正在與北條軍旗本交戰的裏見軍得知足利義明陣亡的消息後,向船橋方向退去。

國府台合戰結果

經此一戰,小弓方自家督以下多員名將戰死,小弓公方處於崩潰的狀態。裏見義堯在撤退的路上,救出了足利義明的子女,放火燒燬了御所,並盡收小弓公方遺臣。北條軍取勝後,於同月10日開始進攻上總。蟄居金沢的武田信隆回來收復了峯上城、原氏一族的原胤栄也奪回了小弓城。

國府台合戰第二次國府台合戰

國府台合戰背景

後北條氏重新制霸關東後不久,就爆發了第二次國府台合戰。這次合戰的雙方統帥,正好都是第一次國府台合戰的兩位主角的兒子,即北條氏綱的兒子氏康和裏見義堯的兒子義弘。

國府台合戰合戰

永祿六年〔1563年〕,上杉謙信再次關東出陣,攻擊常陸土浦城主小田氏治,他同時請求上總的裏見氏和武藏巖付太田氏出兵協助。於是裏見義堯派其子義弘,並太田三樂齋資正進攻後北條氏。
太田資正暗中聯絡族叔、江户城主太田康資,請他離開後北條氏的陣營,獻出江户城來。此太田康資乃是太田道灌嫡派的曾孫,早就對後北條氏心懷不滿,於是雙方商定,只等北條氏康出兵救援小田氏,他即奪取江户城,切斷後北條軍的退路。
然而北條氏康何如人也,這樣發生在眼皮底下的陰謀他豈有看不見之理?結果還沒等他離開小田原,太田康資的計劃就敗露了,被迫逃出江户城,往投巖付太田資正。為了接應康資,太田、裏見聯軍匆忙西進,列陣於國府台地區。
次年〔1564年〕正月,北條氏康、氏政父子親自上陣,以猛將北條綱成為先鋒,以氏康的另外兩個兒子氏照、氏邦,以及大道寺直家為合後,統率兩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往國府台。太田、裏見聯軍以逸待勞,沒等後北條勢站穩腳跟,就揮軍掩殺過去。後北條方亂成一團,名將遠山綱景、景久父子、富永政家等先後戰死,多虧北條綱成阻遏追兵,勇猛奮戰,才避免全軍皆潰的命運。
雙方激戰整整一天,直到暮色四合才各自收兵。太田、裏見聯軍打了勝仗,不免擺宴慶功,鬆懈了防備。而北條氏康就趁着這個機會,於夜半時分冒着浠浠瀝瀝的小雨,悄悄潛至聯軍背後。一聲號響,後北條軍洶湧殺來,聯軍大潰,裏見義弘等人突破重圍,好不容易才逃得了一條性命。
就這樣,第二次國府台合戰又以後北條氏大勝而告終,據説這仗裏見、太田聯軍死傷五千三百餘人,北條氏方死傷三千七百餘人,在冷兵器時代,這一傷亡比率是相當可觀了。北條氏康趁勝追擊,突入上總,逼近裏見氏主城久留裏,連裏見氏的重臣正木時忠都棄甲而降了。

國府台合戰結果

這一仗幾乎宣告了南總名門裏見氏的滅亡,不過好在英主裏見義堯還在,費盡心機才熬過了苦日子。至於裏見義弘,他後來繼承義堯為家督,鼓勵百姓“落書”(就代官貪污害民等事,直接向家主上書),可以説是一位賢君,但他在戰略戰術上卻能力偏低,被迫與後北條氏和睦,在爭雄關東方面,可算是徹底地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