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鎖定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應急管理部中國科學院於2019年12月30日成立的國家級自然災害綜合性防治研究院。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 [9]  主要承擔自然災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要裝備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示範等工作。國家災研院立足發展天空地一體化綜合減災技術,突破包括重特大地震災害在內的多災種、全要素、全過程與全鏈條自然災害防治基礎理論,面向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重大戰略部署,立足自然災害綜合減災實戰需求,打造國內、國際先進的自然災害防治科研平台。 [1] 
國家災研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法國科學院院士1人,傑青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4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6人;擁有複合鏈生自然災害動力學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地震觀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地震局地殼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地震衞星應用中心等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具有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點和獨立招生資格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外文學術期刊《Natural Hazards Research》等,併為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殼應力與地震專委會掛靠單位、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支撐單位,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震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專家委員會等理事單位。 [9] 
中文名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外文名
National Institute of Natural Hazards,MEMC
機構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安寧莊路1號
別    名
國家災研院
成立日期
2019年12月30日
機構隸屬
應急管理部、中國科學院
機構職能
自然災害綜合性防治研究
碩士點
地球物理學、地質學 [6-7] 
現任院長
徐錫偉
博士後工作站
1 [6] 
院校代碼
85407
專職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法國科學院院士1人 [6] 
單位性質
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 [9]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發展歷史

1966年4月-1970年3月 地質部地震地質大隊
邢台地震後,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地質部對地震地質工作統籌安排,在李四光部長的親自組織和推動下成立
1966年4月成立,總部河北省三河縣,下設華北、西南、西北、中南四個區隊
1970年3月-1972年8月 中國科學院 地震地質大隊
1970.03 地質部將地震地質大隊交由中國科學院領導
1970.05 華北、中南、西南、西北區隊移交各省(市)地震工作部門
1972.06 遷址至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
1972年8月-1986年2月 國家地震局地震地質大隊
1972.08 地震地質大隊由國家地震局直接領導
1986年2月-1998年3月 國家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1986.02 更名為國家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1998年3月-2019年11月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1998.04 更名為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2000~2002 科技部社會公益科研院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2002~2004 科技部、財政部、中編辦、中國地震局等部委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2019年11月-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2019.11.15 中央編辦復字[2019]158號文件:同意將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劃入應急管理部,更名為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2019.12.30 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成立啓動會,簽署聯合共建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2020.07.28 完成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事業單位法人變更登記 [10]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職責範圍

(一)開展自然災害數據信息獲取和分析研究,承擔災害形成機理、演變規律、成災機制、風險演化與防治理論研究;
(二)承擔自然災害防治技術體系研究與關鍵技術研發;
(三)開展重特大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技術和綜合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
(四)承擔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水旱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和城市災害應急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
(五)開展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和重要裝備設備研發與應用示範;
(六)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防治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應用和示範;
(七)參與自然災害防治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研究與起草;
(八)開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政策理論研究;
(九)承擔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諮詢,參與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的決策與技術支持;
(十)開展自然災害防治科技交流與合作。 [9]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內設科研機構

(一)自然災害基礎科學研究中心。負責巨型災害與多災種、複合鏈生災害的孕育、發生、演進過程及致災成災機理研究,開展巨型災害與多災種、複合鏈生災害綜合風險識別與防治基礎理論研究。
(二)地質災害研究中心。開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研究工作,研究地質災害的發育演化規律與致災機理,開展地質災害感知識別、監測預警、風險防控、應急處置救援技術研發,參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標準規範體系建設。
(三)水旱災害研究中心。開展防汛抗旱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參與防汛抗旱應急規劃、標準及預案編制,開展水旱災害風險識別、監測預警、應急搶險處置、災害調查評估等技術與方法模型研究及推廣應用,研究重大險情災情旱情機理和情景構建,參與有關水旱災害的險情災情分析研判、趨勢預測和總結評估工作。
(四)森林草原防滅火研究中心。開展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機理、演化規律等基礎理論研究,組織開展森林草原火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開展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發展和蔓延及火災處置動態模擬與推演模型研究,參與森林草原火險會商、趨勢預測與火情分析和總結評估工作。
(五)氣象災害研究中心。開展台風、暴雨、風雹、雪災、低温、雨雪、冰凍等氣象災害的基礎理論和減災技術研究,研究災害性天氣的預測理論與方法,研發氣象災害影響評估技術與應急處置技術、致災天氣形成機理及檢測預測預警技術,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模擬與預防方法研究。
(六)地震災害研究中心。研究地震災害孕育機制、發生過程、演進傳播、致災機理與複合鏈生災害成災規律,研發地震災害風險識別、監測預警、損失快速評估與應急處置等關鍵技術和評估模型。
(七)城市災害研究中心。開展城市災害風險防控基礎理論、監測預警技術、風險防範技術、應急處置救援技術等研究與推廣應用,參與重點城市災害監測預警、災害綜合風險評估體系建設。
(八)空間信息研究中心。開展天空地一體化自然災害信息感知理論、應急響應模型方法與應用技術研究,研發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災害應急救援技術,發展多圈層多物理場耦合作用理論及其致災模型,為應急救援業務體系建設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九)戰略規劃與創新研究中心。開展國家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發展戰略、方針政策、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標準研究等工作,提供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諮詢與建議,參與開展自然災害防治領域有關專項規劃編制、重大項目論證、跟蹤評估等工作。
(十)救援技術裝備物資研發中心。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城市災害應急處置與救援裝備設備以及應急裝備體系研究,關鍵技術與裝備設備物資研發、測試與應用示範,組織開展自然災害、城市災害裝備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9]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創建背景

2019年1月17日至18日,首次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中國應急管理報推出的六篇系列評論文章,其中,第五篇《大力提升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能力》中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當前,中國的自然災害防治理論基礎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對自然災害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環境變化、人口和經濟分佈、城市空間佈局等與自然災害關係的研究有待加強。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決策支撐作用,組建應急管理專家委員會,完善專家諮詢制度。整合科研力量,以國內頂尖、國際知名為標準,建設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提高地震地質災害颱風、洪澇乾旱、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科研水平。積極推進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加強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為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提供支撐。 [2] 
2019年12月2日上午,科技和信息化司召開全司黨員幹部大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司負責同志和處室負責人分別結合工作職責談了學習體會,圍繞“四個精準”、“四化”要求和“五大能力”提出具體貫徹落實措施,紛紛表態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學習好、貫徹好、踐行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會議要求,“要牢固樹立“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的意識,盯住重點工作緊抓不放,在年底前完成指揮信息網、危險化學品聯網監控、大震大災應急通信保障、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掛牌等重點工作。” [3] 
2019年12月25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赴地殼應力研究所調研,與廣大幹部職工座談交流,聽取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關於組建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解答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4] 
2019年12月30日,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成立啓動會,簽署聯合共建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1] 
2020年3月17日上午,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召開離退休同志代表座談會,深入研討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籌建和地殼所改革等問題。中國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出席座談會,謝富仁、王福江等7位離退休同志代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地球所負責同志,地殼所現任領導班子和部分中層幹部參加。 [5]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主要職能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中國第一家國家級自然災害綜合性防治研究院,主要承擔自然災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要裝備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示範等工作。
研究院將面向國家重特大自然災害防治重大科技需求和世界自然災害防治與減災科技前沿,以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戰略為引導,秉承“包容、開放、創新”的建院理念,探索建立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科研體系及科技管理機制,貫徹“小核心、大網絡”的結構佈局,開展全要素、全過程、全鏈條研究。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的建設與發展,要體現聯合共建優勢,圍繞災害風險及防治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先進裝備等開展研究;要堅持聚焦綜合,發揮多學科交叉和集成創新優勢,在多災種耦合和綜合減災上發力;要堅持創新驅動,瞄準國際前沿,創新合作平台和運行機制,廣泛吸引人才,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着力解決自然災害防治瓶頸問題。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成立意義

成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加強自然災害綜合應對、履行應急管理綜合職能的客觀要求,是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的迫切需要。對於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有效保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1]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相關事件

2022年2月23日,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總工程師申旭輝一行到贊皇縣考察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實驗基地初步選址工作。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