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

鎖定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的前身為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烹飪系,成立於1985年,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二級學院。設有烹飪與營養教育1個本科專業和烹調工藝與營養、中西面點工藝、西餐工藝3個專科專業。 [1] 
中文名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
創辦時間
1985年
高職專業
3個
本科專業
1個
地    址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紅嶺路459號 [1]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歷史沿革

1985年,學校成立,商務部直屬,烹飪專業開設(最早開辦烹飪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1999年,聯培烹飪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烹飪營養)方向。
2007年,亞洲最大的烹飪實驗中心建成。 [4] 
2015年,烹飪本科專業招生。
2018年,國務院僑辦---中餐繁榮基地建立(中西部唯一一家)及聯培專業碩士。
2020年,中華飲食文化學院揭牌,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烹飪本科院校。 [4] 
2021年,主持建設的四川旅遊學院食育教育科普基地成功入選四川省第十三批省級科普基地名單,獲“四川省科普基地”稱號
2022年,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4] 
2022年,烹飪學院建設川菜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入選首批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2023年,四川旅遊學院預製菜產業學院正式掛牌與烹飪學院合署辦公。 [4]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辦學條件

(一)院系專業
設有烹飪與營養教育1個本科專業和烹調工藝與營養、中西面點工藝、西餐工藝3個專科專業。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學院共有2門國家級課程,9門省級課程,專業和課程建設成果國內領先。在四川省專業質量分析報告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專業排名連續3年在武漢大學全國本科分專業排行榜前列,在行業享有較高聲譽和較強影響力,為四川省川菜產業以及中國餐飲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7] 
(二)教學建設
實訓
實訓(10張)
學院教學設施不斷夯實,達到國家辦學標準。建有烹飪與食品實驗管理中心,實驗實訓教學用房淨使用面積為18173.8(m2),開放式、4層建築結構,E字型佈局,分為A、B、C三棟實驗樓區;中心建有數字化餐飲物流配送中心實驗室,烹飪工藝類實驗室,烘焙工藝類實驗室,營養配膳類實驗室,餐飲食品銷售類實驗室,食品檢測類實驗室(與烹飪科學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共建,烹飪科學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管理)、數字媒體網絡教學實驗室(川菜教育網絡化國際推廣平台,與信息工程系共建,信息工程系管理)等。按照省級示範要求目前已建成65間。其中,綜合型物流配送中心實驗室8間;烹飪食品加工類實驗室35間;食品檢測分析類實驗室12間;數字媒體網絡教學實驗室6間;食品銷售服務情景化實驗室4間,為國內大規模、大體量的烹飪、食品和餐飲類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平台,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廚房”,有力支撐和服務烹飪學院和學校其他二級學院人才培養、應用型科研、創新創業教育,無縫鏈接校內外實踐教學,全力培育和搭建共建、共管和共享型社會服務體系。 [7] 
(三)師資力量
烹飪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2人,正高職稱8人,副高18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3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全國行業技術能手1人,四川省行業技術能手3人,四川工匠2人,成都市行業技術能手3人,中國註冊烹飪大師4人,中國烹飪大師、名師、烘焙大師共33人,職業鑑定考評員20人;“雙師雙能型”教師39人。3名教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1名教師入選四川省鄉村旅遊培訓、規劃策劃專家,3名教師領辦了成都市技能大師工作室,2名教師獲得學校教學名師。多名教師是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單位的理事和會員,同時也是餐飲行業專家,有良好的行業影響力和美譽度。此外,學院引進高技能人才、優秀校友亞洲糖王周毅,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果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為烹飪學院特聘院長,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學歷結構。 [7]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所獲榮譽

2016年,被教育部餐飲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餐飲職業教育優秀學校”;
201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餐飲30年桃李芬芳卓越獎”;
2018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改革開放40年中國餐飲行業人才培養突出貢獻單位”;
2018年,被國僑辦評為“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
2020年,被四川省人社廳評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2021年,被國務院、文化和旅院部評為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川菜烹飪技藝)保護單位;
2022年,被四川省科技廳評為四川省食育教育科普基地。 [6]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學術研究

(一)科研平台
學院建有國家級平台2個、省部級平台8個、市級平台3個,主要為國僑辦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計劃基地、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川菜人工智能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食育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川菜產業化和國際化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 [2] 
(二)科研成果
近三年,學院承擔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60項,承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烹飪協會、地方政府等橫向科研項目近100餘項。近3年,全院教師發表論文144篇。SCI收錄5篇,EI收錄2篇,國際學術會議收錄論文1篇;軟著5項;授權專利19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新型實用9項,外觀設計7項。2項成果獲得中餐科技進步獎,1項成果獲得成都市社科獎二等獎。大學生科研項目90項。創新創業計劃項目138項,國家級項目28項,省級項目54項,結題52項。 [1-2]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社會服務

(一)繼續教育
烹飪學院聯合繼續教育學院通過舉辦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與非學歷培訓、技能鑑定等辦學方式,經過長期建設發展,已形成了多種辦學形式、多種培養層次、多種專業設置、多種培養對象的綜合辦學體系,與本校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形成了相互補充、彼此促進的辦學格局。 [3] 
(二)產教融合
依託各級各類單位搭建一流平台開展產教融合工作。與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新榮記連鎖酒店集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四川錦江賓館、世紀城洲際酒店羣、亞惠美食有限公司、四川愛達樂公司、成都柴門集團、徐記餐飲集團、成都子非餐廳、成都廊橋餐廳、深圳麗茲卡爾頓酒店、海底撈、大龍燚、小龍坎等知名企業長期合作。 [3] 
(三)食育教育科普基地
食育教育科普基地的創建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由烹飪學院牽頭,得到了科技處、教務處、川菜發展與飲食文化研究院、飲食文化博物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四川省第十三批省級科普基地名單中四川旅遊學院主持建設的四川旅遊學院食育教育科普基地成功入選,獲“四川省科普基地”稱號。食育教育科普基地的建立,是探索實施“五育並舉”的教育理念,普及宣傳“安全、健康、科學、快樂”的飲食知識,開展豐多樣的飲食文化普及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專業平台。 [3]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學院領導

姓名
職務
陳龍
烹飪學院黨委書記
烹飪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鍾欣凌
烹飪學院黨委副書記
辛松林
烹飪學院副院長
馮飛
烹飪學院副院長 [5]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學院風采

風采展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