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囊果薹草

(莎草科薹草屬植物)

鎖定
囊果薹草(學名:Carex physodes M. Bieb.)是莎草科、薹草屬植物。根狀莖細長,匍匐。稈直立,鈍三稜形,纖細,平滑。葉短於稈,對摺或內卷,邊緣粗糙,稍彎曲,灰綠色。小穗3-6個,雄雌順序,緊密地聚集成頭狀花序,長圓狀卵形或近球形。小堅果小,極疏鬆地包於果囊中,橢圓形或近圓形,扁平,淡黃色,有的基部具退化小穗軸;花柱基部膨大。 [1] 
分佈於中國新疆;阿富汗、伊朗、俄羅斯等也有分佈。 [5]  生於路旁砂土、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上、山前平原上。 [1]  [7] 
囊果薹草為沙丘邊緣及沙地冬季草地和山前平原春秋草地的優良牧草,牲畜都喜食;也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7] 
中文名
囊果薹草
拉丁學名
Carex physodes M. Bieb. [2] 
別    名
囊果苔草
脹囊苔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莎草科
薹草屬
囊果薹草
分佈區域
中國、俄羅斯等
命名者及年代
M. Bieb.,1809

囊果薹草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匍匐。稈高20-25釐米,寬約1毫米,直立,鈍三稜形,纖細,平滑,基部具淡棕色老葉鞘。葉短於稈,寬1-2毫米,對摺或內卷,邊緣粗糙,稍彎曲,灰綠色。 [1] 
苞片基部的剛毛狀。小穗3-6個,雄雌順序,緊密地聚集成頭狀花序,長圓狀卵形或近球形,花序長2-3釐米,寬1.2-2釐米。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具短尖,長4.5-5毫米,寬約1毫米,淡棕色,邊緣為白色膜質;雌花鱗片寬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長3-4毫米,寬約2毫米,褐色,具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脈1條。果囊極長於或寬於鱗片,幼時卵形,稍扁,成熟時增大成球形或橢圓形,極膨脹,長1-1.5釐米,寬5-10毫米,薄紙質,淡黃鏽色,無毛,具細脈,基部圓形,具稍短的柄,頂端急縮成極短的喙,喙口白色膜質,具2齒,齒斜截形,後斜扭轉。小堅果小,極疏鬆地包於果囊中,橢圓形或近圓形,扁平,長3毫米,寬2毫米,淡黃色,有的基部具退化小穗軸;花柱基部膨大,柱頭2個。 [1]  [3] 
囊果薹草

囊果薹草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阿富汗、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俄羅斯、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分佈。 [5]  生於海拔540米的路旁砂土、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上、山前平原上。 [1]  [7] 

囊果薹草生長習性

囊果薹草為早春多年生類短命植物,生活週期短,它充分利用3月底融雪後的土層墒情及初春的温度出苗生長,4月開花,5月果熟而枯死。 [7] 
在囊果薹草的短根莖上萌發的芽有2種生長途徑:一是向上生長形成1齡級分櫱株;二是形成新根莖,繼續留在土壤中。在1齡級分櫱株的分櫱節上產生的芽向上生長為2齡級分櫱株,同樣,在2齡級分櫱節上生長的為3齡級分櫱株,這些由根莖或分櫱節上的芽萌發生長形成的分櫱株即為無性系,無性系植物依靠營養繁殖子代進行親代的補充更新。 [8] 
囊果薹草種羣營養分櫱株最多由3個齡級組成,最少由2個齡級組成,生殖分櫱株僅存在1個齡級。在營養分櫱株數量的年齡結構中,以1齡級佔最大比重,2齡級次之,3齡級最小,營養分櫱株數量的年齡結構表現為增長型種羣。營養分櫱株的高度均以1齡級最大,且隨着齡級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坡頂樣地和繁育區均以1齡級分櫱株的株高佔明顯優勢,溝底樣地1、2齡級分櫱株株高相差不大。 [8] 

囊果薹草主要價值

囊果薹草為沙丘邊緣及沙地冬季草地和山前平原春秋草地的優良牧草,牲畜都喜食。該種為具根狀莖和長匍匐枝的叢生薹草,也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7] 

囊果薹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