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端

鎖定
嚴端(1934年10月24日-2020年6月24日),江蘇省南通市人,中國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0年6月24日8時,嚴端因病逝世,享年86歲。 [1] 
中文名
嚴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4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
2020年6月24日
畢業院校
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籍    貫
江蘇省南通市

嚴端人物生平

1952年,18歲的嚴端投考北京大學法律系,因全國院系調整而成為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即原北京政法學院的首批學生。
1954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55年在北京政法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專攻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生期間師從前蘇聯專家楚貢諾夫,着重對蘇聯的刑事訴訟法及其理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學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刑事訴訟法學專業的研究生。 [1] 
1957年,嚴端研究生畢業,面對註定了的學術人生,意氣風發準備大有作為的她,卻面臨着一場飛來橫禍。那一年,嚴端被劃為“右派”。其罪名中最重的是因其在給本科生上課時講授、贊成無罪推定原則而被稱“在課堂上公然宣揚反動的資產階級法律觀點”。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本該站在講台上的她被下放到京郊農村,和江平等人一起,加入了農村“大躍進”的行列,幹了各種農家活、山裏活。“當時我和孫丙珠教授一起要養幾百頭豬,拉泔水,餵食掃圈、給豬接生。咳!我幹活可一點兒也不比男人差呵!”在老人的笑容背後,是無奈,是遺憾,是辛酸。“那時,不讓我講課,也沒有書看,後來回去教了漢語。我的專業,就從此撂下了。”
在那些被人誤解、身處極端困境的日子中,嚴端始終保持着樂觀積極的心態,因為她堅信,歷史是公正的,時間是糾正偏見的最佳處方。於是,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真誠對待每一個人。政治上的歧視、繁重的農活、親人離別的痛苦,以及漢語教員、印刷廠校對員等與自己專業不相干的工作,都沒有將其擊倒。信念,親人的理解和關愛,以及那些在逆境中給予她無私幫助的人們,是支撐她一路走來的強大力量,以至於當嚴端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界中時,善良的人們驚喜地説:“嚴端當了20年的右派,精神沒有倒!”
1978年12月31日,是嚴端生命中又一個轉折點。那一天,院黨委宣佈了第一批改正右派名單。那一天,她對與自己患難與共的丈夫、中國政法大學徐傑教授説:“我們要開始新的起點了。”在這之後,嚴端自始至終地參加了1979年和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立法和修改工作;給司法部舉辦的省級幹部培訓班學員、中央政法幹校學員、各級公檢法幹部以及全國第一屆律師學習班學員講授刑事訴訟法。
20世紀80年代起,嚴端歷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主任,科研處處長,並在1985年出任教務長。後因身體原因,在無力教學、行政雙肩挑的情況下,請辭教務長職務。 [2] 
2020年6月24日8時,嚴端因病逝世,享年86歲。 [1] 

嚴端人物評價

清華大學法學院張建偉教授説,嚴端先生留給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做學問嚴謹、講求質量”,“所以學術口碑極佳,影響廣泛”。採訪中,筆者提出,有一件事讓自己不解,嚴端老師作為在刑訴法學界有很高聲望的教授、學科帶頭人,為什麼沒有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説:“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條件。剛一畢業就趕上了動盪的年代,最應該汲取營養、出成績的黃金時光白白浪費了。自己外語不嫺熟,不能很好地及時、直接瞭解國際上學科最前沿的發展與動態;同時,作為一名應用法學教授,自己缺乏應有的司法實踐經驗。時代決定了我只是學生的鋪路石。”
嚴端教授在中國政法大學素有“才女”之稱。她用一生的工作,見證了中國刑事訴訟法學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聽到先生提及只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生起落,我分明看到了老人的神傷。 [2] 
嚴端先生是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奠基人和主要學科帶頭人,為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理論研究和立法實踐、普法宣傳作出了重要貢獻。 [1] 
嚴端先生代表的老一輩學人,以精深的法學專業修養、深入淺出的授課、親切隨和的性格贏得同學們由衷的敬佩和喜愛。她與巫昌禎薛梅卿孫丙珠三位先生一起,被中國政法大學的同學們並稱為法大“四大才女”,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了大量的傑出人才,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為法學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