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家壪自然村

鎖定
嚴家壪自然村,隸屬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沙港村,北望長江,南倚幕阜山餘脈-鳳凰山下,屬江南山地丘陵地帶。距離黃顙口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全村注籍人口1340人,家庭290户,大學生人數180餘人,博士生三名,(數據截至2014年6月),整個自然壪均為嚴姓族人,村裏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土地佔有面積1682畝,人均佔有面積1.5畝左右。 [1]  已實現四通:水通,路通,電通,網通。
該村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村莊三面環山(堖),一面向湖,呈燕窩型擺佈,綠化面積達80%,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文化底藴,是該鎮三大名門望族之一。
中文名
嚴家壪自然村
外文名
Yan jiawan natural village
別    名
嚴家大壪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沙港村
地理位置
長江以南,幕阜山脈北麓
面    積
1682 km²
政府駐地
沙港小學旁
電話區號
0714
郵政編碼
43521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86人
著名景點
怡園 贔屓 地主堡 嚴氏禮堂 提領墳牌坊
火車站
黃石站 黃石北站 陽新站 (均一小時車程)
車牌代碼
鄂B
方    言
贛語大通片
土地佔有面積
1682畝
家族名人
嚴光治 嚴幼甫

嚴家壪自然村村落簡介

嚴家壪全景圖 嚴家壪全景圖
嚴家壪,位於黃石長江沿岸以東,隸屬黃石市陽新縣。西面為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25公里),北臨長江,南倚鳳凰山,與醫藥學家李時珍故里蘄州隔江相望,是沿江一帶有名的“花果之鄉”、“魚米之鄉”。境內國土面積1682平方公里。總人口1340。村委會駐沙港小學旁。
嚴家壪歷史悠久,區位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越。境內有山場,湖塘,果園,林場等。
2005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通往鎮中心的鄉村公路實現全線貫通,自來水流入各個家庭户,受益人口惠及全村。是全鎮較早使用自來水的自然村之一。
嚴家壪廣場舞 嚴家壪廣場舞
2012年至2015,在村主任嚴榮信的領導下,全體嚴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從美化鄉村環境,到規劃建成鄉村公路3.2公里,整治池塘污水兩口,大理石欄杆310米,建成生活垃圾池一座,保護了國家級古樹17棵:從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到新建村民廣場,籃球場,嚴家壪禮堂,嚴家壪公園以及路燈的全村普及:從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到組建舞蹈隊,鑼鼓隊,音樂隊,為全鎮新農村建設打響第一槍。

嚴家壪自然村家族歷史

嚴氏宗譜2009年版 嚴氏宗譜2009年版
嚴家壪是一個古老的村莊,也是該鎮最古老的居民。其祖籍江西奉新縣石巷(今屬奉新縣會埠鎮),約在宋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由江西遷徙至興邑黃顙口落業該地以來,已近760多年的歷史。該族人口眾多,家族人員遍及省內外,是當地的一支名門望族。其《富春堂·嚴氏宗譜》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內容翔實,頗具歷史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族譜書,《嚴氏宗譜》二卷,由嚴天開等人纂修,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

嚴家壪自然村歷史文化

嚴家壪720全景圖 嚴家壪720全景圖
嚴家壪坐落於長江南岸,背依幕阜山脈--鳳凰餘脈,村莊四周環繞着青松翠竹的土山包,昔稱盤龍地,先祖們選此寶地落户繁衍開始,為陽新嚴氏十幾個莊門的發祥地。現東至江浙,西到川蜀,北居北平,南伸海南,均有其發祥地的人在外大展宏圖。
嚴公弘覆牌坊 嚴公弘覆牌坊
嚴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受歷代名人的讚許,如皇上的誥赦,從漢武帝(公元前136年),至明嘉靖(公元1540年),譜中現存記載的有十餘幅。漢武帝劉秀所題的“與嚴子陵書”:漢武帝建元四年八月十日《漢侍中助公敕》 [2]  ,北宋范仲淹撰寫的“嚴先生祠堂記”:宋朱熹為嚴氏譜牒“引”等等,足以證明嚴氏輝煌的社會地位。
陽新嚴氏始祖均舉公,約在宋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由江西遷徙至興邑黃顙口,是當地最早落户的姓族之一,經八九代人的努力,到明朝為富川旺族。傳説當時嚴家壪有四十八口官印,後因他們在外為官落户而失聯。
嚴家壪土主堡 嚴家壪土主堡
嚴家壪地域廣袤,其土地面積範圍,大冶湖有百擔圍,海口湖十三户之一,菖湖一半,南鄉直管富水。山脈從下樑壪到真仙堖十里之長。可惜,明末李自成起義,文稿全毀,現僅存部分文物,如祠堂掛的誥赦匾,“文革”被毀的忠義碑坊的一對花柱樁,龜拱坊的石龜和兩根大石柱,以及僅剩的一片梔子夾,諸多明朝(東至五爪咀,西至大冶湖,北到黃顙口,南至下樑壪和沙子堖山腳)雄偉而華麗的碑石,還有隻能官家供奉地主(唐代韓愈是全國的總地主)而建的地主堡。其他户家是民家,只能敬土地(是地方小吏)而建的土地廟。綜上所訴述,足可説明嚴家壪的歷史風貌。
嚴氏祖訓 嚴氏祖訓
嚴家壪先祖因時局所困,失去寶貴資料,後於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着手蒐集整理重修家乘,歷經四年大業告竣。為承前典範撰有傳和贊,為激發後人,編有祖訓,家訓,弟子規等規範後人行為準則,為嚴家壪在各個時期的文明和睦與發展,發揮了很多的作用。
可嘆,國不富強,民眾遭殃,清後期國運淪落,腐敗橫生。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白花銀”為國之內憂,八國聯軍進犯,為國之外患。當時嚴家壪較為富庶,特負重荷,盤剝到民不聊生,眾多嚴氏族人不堪重負,背井離鄉下江南(今安徽繁,宜宣城等)。特別是日寇侵華,見嚴家壪四周森林茂密,疑是囤兵重地,多次對嚴家壪狂轟亂炸,日寇據點常去嚴家壪,拉民夫,強搶掠奪,製造恐慌,宗親們不敢歸家而逃亡,可悲,嚴家壪元氣大傷。
嚴家壪怡園古樹羣 嚴家壪怡園古樹羣
解放後,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指引下,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嚴家壪逐漸恢復了元氣,加之祖先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全壪面貌煥然一笑,現有無線網絡全面覆蓋,自來水户户直通:現代電器,道路硬化,廣場建設,修建了禮堂和祠堂,大理石欄杆圍兩塘,家家豐衣足食,户户小康洋房,全壪現有博士,碩士,學士 大學生近百名,個個奮發向上。
嚴家壪2017春晚合影 嚴家壪2017春晚合影
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更讓全體嚴氏族人領悟“國”與“家”的關係,從內心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文明向上的精神,團結和諧的風範,留給後人,讓嚴家壪人才興旺,長髮其祥!
家 訓:
父慈子孝 天地之經 兄寬弟忍 手足宜親
幼當事長 卑莫凌尊 男女內外 規矩嚴明
我有讀書 宜教子孫 我有田地 莫畏辛勤
早完國稞 毋欠朝廷 貧當守分 勿做匪人
污宗刁訟 產蕩家傾 毋貧酒色 傷敗葬倫
排官告吏 惹禍之門 貴莫恃勢 富莫吞貧
衣食兩端 儉奉其身 和鄰睦族 莫訟莫爭
貧不可量 賤不可輕 凡事順理 人心自平
嚴氏家訓 嚴氏家訓
義門可羨 仁裏堪稱 我祖有知 含笑幽冥
派引:
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
譜之設有派者,原為尊卑之分,無派則人倫絮亂,必致祖孫不辨,叔侄難分,古人思所以治之,採用一世取一字以紀名之,曰字派,字派既定,故雖族大人眾,疏遠遼闊,素不相識,問何派即知誰尊誰卑,甚矣。派之不可不正,派正則名正,名正而後尊卑定,昭穆不絮矣。
龜拱坊傳説:
話説明朝時期,村裏的一位老人,頭天晚上做夢,夢到玉台處<現嚴家禮堂門口>繫了兩隻大老虎,沒想到第二天,幾名衙役押着兩名犯人在玉台休息,老人見兩犯人不像犯罪之人,於是花錢收買了衙役,私下救了兩位落難的囚犯。數年後,當年的囚犯飛黃騰達,當了大官,為了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命人前來報恩,沒想到老人早已去世,為報答老人的恩德,那位官人把做好的烏龜石,通過船隻經長江運送至嚴家湖塘時,發生故障,烏龜石不慎落水,沉落在湖塘邊上,而烏龜背上的牌坊因文革而遭到破壞,散落在老人的墳墓周邊。
烏龜(贔屓) 烏龜(贔屓)
此後,“鳳凰山的牌,嚴家壪的龜”一直以來,都被黃雙口人民世代口頭傳誦,乃至成為全鎮的坊間流行語,如今鳳凰山的牌,通過潘家人的幾番努力,早在幾年前的動工重建,重現站立在世人的面前,而嚴家壪的龜呢?除了被遺忘在鄉間的稻田,恐怕連他的美麗傳説,都無人知曉!
將軍墳傳説:
元故祖可雄公墓碑(將軍墓) 元故祖可雄公墓碑(將軍墓)
將軍墓是陽新嚴氏三世祖可雄公於元朝時期,在富池口領軍打仗時,不幸被敵將斬首,但身子一直在馬背上,戰馬馱着無首之身疾馳奔赴家鄉,當馬跑到富池鎮小雅山黃家灣時,戰馬累死,屍身也從馬背上掉了下來,後來嚴氏族人將可雄公的遺體埋葬在當地,並根據他的肖像做了一個銅像頭,在墳墓左側,將戰馬埋葬,也就是後人所説的馬墳,由於盜墓者猖獗,將軍的銅頭被盜,沒有了下落。
嚴氏禮堂:
嚴氏禮堂古為嚴氏宗祠,始建於明朝順德年間,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
自我嚴氏始祖均舉公居興國以來,經近世代人二百餘年的艱苦創業,努力拼搏,即獲官印若干,從而成為富川望族。先祖們為報祖宗之德恩,仰宗祖之庇廕,議建宗祠,擇基莊園東首。請能工,覓巧匠,出謀劃策;眾宗親,捐資財,輸勞務,協力同心建宗祠,惟妙惟肖繪祖像。歷經數年艱辛,終於在明正德(1506—1521年)年間,一棟一進三重,明式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的嚴氏宗祠以其雄偉壯麗,金碧輝煌的雄姿,聳立在壪子東首。但見;滾龍牆,燕尾垛,八字門,青石月台,上馬石,繫馬柱,梔子夾,描龍畫鳳,各顯風采。信步月台,拾級而上,只見祠內;龍門架,圓木柱,花樁託匾額,龍騰雲,鳳展翅,石雕柱墩,方天井,石台階,盡顯質樸,香幾桌,燭光閃,香煙繚繞,神龕上,帳幃閃,牌位林立,天地君親師主中央,列祖列宗擺兩旁,偉業既成,壯哉偉哉
宗祠建成後,指派專人看護修繕,祖宗堂上,香火鼎盛,逢年過節,更是熱鬧非凡,可謂是和親睦族的紐帶,聚族議事的場所,崇宗敬祖的理想去處,催人奮進的殿堂。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日寇侵華,山河破碎,國土淪喪,生靈塗炭,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可嘆460年完好無損的宗祠也未逃過厄運,遭受日軍飛機的狂轟亂炸,專為供奉祖先的上幢傾刻盡毀,那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故未能及時修繕,緊接內戰,炮火槍戰,民心渙散,終使上幢毀而不復。
嚴氏禮堂 嚴氏禮堂
五三年冬,政府利用我祖祠所剩兩幢,暫為江右鄉嚴家壪中心小學的校舍,至五六年冬搬離,其後又被生產隊闢為食堂倉庫,1966年受文革破四舊摧殘,於六七年徹底拆毀,可嘆這棟460餘年的古建築毀於一旦。六七年春在原址建成大禮堂,2008年受南方嚴重雪災影響,屋頂全面坍塌,在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於2012年底開工重建,歷史一年的時間,工程告竣。於2014年1月15(農曆正月十六)舉行落成典禮,獲得全體嚴氏族人的一致好評,嚴氏禮堂煥然一新,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兩層豪華裝修。左有表演舞台,右有廚房,樓梯,建築結構呈現現代化,氣勢恢弘

嚴家壪自然村趣聞軼事

家廟:
鳳凰山下,白門樓之東南,有真仙廟。傳説有四川人陳九,乞討至圍牆嚴嚴自華家,嚴自華心善,留之達半年之久。為答謝,陳九遂於鳳凰山石門處修廟向佛,得道後,該廟大顯神威。
大官堖和大官堖:
明代中期,嚴家壪為陽新望族,所謂簪纓濟濟、詩禮彬彬之家,據説在外為官的返回故里,大官至大官堖接,小官至小官堖接。

嚴家壪自然村家族名人

嚴公諱友文:宋景德(1004-1007)官至宣議,葬大官堖姑蘇公右。
嚴公諱政:宋南渡時(1127-1279)官至總統,妣葛氏合葬海口湖軍山之陽。(以上二祖,均是在興國辛亭落根的嚴氏先人)
嚴仲玠,生平不詳。一名鈞舉,字季翁,行壽五。宋元之際,出貿淮安,遭風轉居興國州辛亭裏地名黃顙口後,元至元年間,官黃州路提領。
嚴子章:鈞舉公之子。元大德年間進士,任四川布政使司。
嚴宣一(1368-1404),諱質,字尚文 ,明舉人,任四川馬剌長官兵馬司吏目。
嚴弘靖:仲威公三子。字本德,號南郊,行康四。明貢生,任四川棉竹縣主簿。
嚴雲,明人,字子龍,行昭五。中正統辛酉科舉人,任揚州府泰興縣教諭。
嚴宗表,明人,諱仲正,行正五。中景泰癸酉科舉人,任蘇州府同知,進階朝列大夫。因在蘇州為官致仕,後人稱其姑蘇公。
嚴宗常,明人,納粟入官,賑濟饑民,朝廷敕冠帶牌坊。
嚴弘覆:宗表公長子。宋本山,號鳳山。明嘉靖十九(1540年)贈敕封文林郎嘉興府推官。
嚴光治(1496-1548),嚴公弘覆次子,字德卿,號梅池。嘉靖壬午年,湖廣鄉試舉人,後侍讀於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湛若水門下。1537年,任嘉興府推官。1540年入蜀,任順慶府推官6年,頗受時任川北道按察司僉事楊瞻之重。1545年進任茂州知州,後棄養歸田。文章有《惠孚》、《獄辯》等篇。其詩散見於川浙各地名勝,四川《保寧府志》和《營山縣誌》均可見其詩。現存詩《錦屏山》、《靈雲觀》和《石橋》三首,其中《錦屏山》一詩錄入楊林由先生編著的巴蜀詩詞總集《閬中歷代詩詞選》一書中。
嚴鳳洲,清人,則師公次子。字季閒,號自愉,康熙丙子科舉人,任黃州蘄水教授。
嚴金堂,桂財公次子,名茂玉,字翰卿,號林芝。清光緒甲午年,隨江自康援救朝鮮,兼復摩天嶺,賞五品頂戴。
嚴家倫:有其公次子。字正卿,冊名紹春,號欽御。業儒把總。賞五品蘭翎,任辛亭裏團總。
嚴幼甫(1895-1931),幼甫之名為其字,諱家金,號雲祖,於光緒乙末公元1895年十一月出生於嚴家壪,1925年參加革命,為金海地區最早的黨支部書記,與副書記馮常甫,葉尚甫一併稱為“革命三把斧”,1927年1月到金海鎮辛亭裏一帶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先後在黃顙口、鄢家港、菖湖、周堡等地建立了黨支部,任中共陽新縣金龍區委書記。1931年4月9日晚與中共金龍區委副書記馮常甫等6人,在汪自成家商談攻打團防事宜。不料汪自成早已背叛革命,指示其妻密告“鏟共團”,帶領“鏟共團”包圍了嚴幼甫等人開會的地點,縱火燒房,壯烈犧牲,年僅三十六歲。
方蘭英:為修英公續配。宣統己酉(1909)年6月出生,1929年5月參加革命,同年任嚴家壪蘇維埃婦女主席,1930年11月,不幸被捕,後在黃家壪犧牲,就義時僅21歲。
嚴茂慧:先輩於光緒戊戌(1898)年,出生在嚴家壪,1929年參加沿江赤衞隊,當年被鏟共團殺害,年僅31歲。
嚴錦孟:生於光緒庚子(1900)年,4月初1,出生在嚴家壪,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被鏟共團殺害。年僅31。
嚴錦武:,出生於光緒甲辰(1904)年,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4月,參加紅軍,1931年在橫路作戰中犧牲,年僅27歲。

嚴家壪自然村義莊義學

我興國嚴氏先祖都是行善積德之人,從四世祖繼一公以後,家族逐步壯大,更是關注忠孝、仁義、廉恥、誠信、禮儀(古路巷始末有説明)。第七世祖宗常公,納慄八官,賑濟饑民,奉旌冠帶榮身,鄉諡義相、州刺史,表其行焉。然後地方每逢災年,我壪百畝池塘蓮藕都開放賑災。正是:廣積德、多行善,頭頂三尺有神靈,為人處事莫欺心;池內魚、林中薪,孤兒寡母優先分,落難外人不欺凌。這是我們壪自古以來的真實寫照。

嚴家壪自然村文物遺存

牌坊位於提領墳地,黃陽公路旁。原屬雲公行昭五御製牌坊,遭毀壞,僅留花柱兩根,後來重建為宏覆公號鳳山之嘉靖帝敕文碑。
雲公坊:
左為弘覆公牌坊,右為雲公牌坊 左為弘覆公牌坊,右為雲公牌坊
明永樂辛丑科舉人,任揚州府泰興縣教諭,立坊在提嶺墳,文革期間毀壞,現只剩原碑的一對花樁,架在現立碑上。
宗表公坊:
明景泰癸酉(1453)科舉人,任蘇州府同知,晉升朝列大夫,立牌坊於大官堖,侵華日軍拆做炮樓,現無原物。
鳳山公坊:
明嘉靖十九年,贈敕封文林郎,嘉興府推官,立牌坊於柏木嘴,文革時損壞,現只剩一對方石柱,在提嶺墳重立的牌坊上,一座噸餘重的贔屓遺留在湖塘邊。
烏龜石:
烏龜石位於嚴家壪之東首,嚴家大湖塘之岸邊。
怡園:
怡園 怡園
怡園位於嚴家壪土地廟古樹羣中心,是一座集文化、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小型休閒公園,是嚴家壪最為重要的地標之一。土地廟附近,原來是一片廢棄的荒地,明時是家族祭祀活動場所。2019 年初,為美化家園,嚴榮幸、嚴榮力等積極籌措資金,歲末竣工。
古樹羣:
嚴家壪古樹羣一景 嚴家壪古樹羣一景
古樹羣位於嚴家壪村內,怡園和地主廟四周,有古樹若干,樹齡均在 600 年以上,為國家一級保護樹木。
繫馬石:
繫馬石 繫馬石
明清兩朝,嚴家壪為富川名門望族,官宦數人,有四十八口官印之説,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宅門前有沒有繫馬石也是宅第等級一個劃分標準。而嚴家壪的繫馬柱在數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縣“獨一無二”。它原本是嚴家壪朝廷官員或鄉紳大户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繫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1—2米,寬厚相當,約22—30釐米不等,常栽立在宅户建築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户人家的華表”。由於戰亂及人為破壞,僅剩一塊繫馬石遺留在嚴氏禮堂(原嚴氏宗祠)的池塘邊上

嚴家壪自然村家族宗祠

嚴氏宗祠:
嚴氏宗祠 嚴氏宗祠
坐落於嚴家壪東首,2002 年奠基,2003 年竣工,屬一進三重明式建築。內掛“德政甘棠、義冠士林、節耀燕門”三匾。
嚴氏宗祠 嚴氏宗祠
西門樓正屋:
位於真仙山下,愛民港畔,一進七重,門上大書“天水世澤”四字。內設天井,古樸典雅,佔地一千二百餘平方米。
富水莊正屋:
位於富河源頭的阮家畈村火燒壩腳下的嚴家壠,內設列祖列宗之位,莊嚴、肅穆、典雅,佔地近 500 平方。2014 年,在嚴錦明、嚴名生的倡導下,耗資三十餘萬,共同建造。
山下莊正屋:
坐落於鳳凰山下,愛民港畔。為一進三重建築,門楣上大書天水世澤四個大字。內設先祖之位,佔地面積大約九百平方,耗資八十多萬元,二零一五年建成。
宗祠匾額:
嚴氏宗祠“德政甘棠”牌匾 嚴氏宗祠“德政甘棠”牌匾
德政甘棠、節耀燕門、義冠士林。
嚴氏宗祠“節耀燕門”牌匾 嚴氏宗祠“節耀燕門”牌匾
嚴氏宗祠“勅文”牌匾 嚴氏宗祠“勅文”牌匾
嚴氏宗祠“明鏡高懸”牌匾 嚴氏宗祠“明鏡高懸”牌匾
大門匾額:
富春高第、富春流芳、帝友流芳、天水世澤。
宗祠對聯
如見先生輩,依然故人家。
漢室畫圖求氣節,桐江煙水照鬚眉。
五世紹家聲業是甲乙科人物,一經傳後裔盡為清白吏子孫。
一竿風月隱桐江萬古千秋惟見山之高水之長堪擬先生氣象;
五夜香燈綿鳳麓四時八節但觀露而濡霜而零倍增後裔悽愴。
志懷高尚戀煙霞輕軒冕由義居仁颯颯乎清風隨來宛見富春景象;
功成名教光日月包天地廉頑立懦彬彬然書香永接堪繩浙水家聲。

嚴家壪自然村藝文錄

石橋(明·嚴光治)
冒雨披山蹬,梯雲到石橋。水聲鳴不盡,人跡去還遙。
落日浮虹影,衝牛射斗杓。飛雪何處覓,惆悵憶王喬。
錦屏山(明·嚴光治)
勝地古來稱閬苑,萍蹤何幸此登臨。屏開野色山如錦,石轉江聲水自吟。
效死桓侯千古義,長吟水部十年心。英雄慷慨俱陳跡,樽酒賡歌共賞音。
靈雲觀(明·嚴光治)
南部漫斟催菊斝,東園又負茹芝期。天空木落山容瘦,風急崖寒酒力微。
夢繞白雲湘水闊,望窮黃鵠楚江湄。炊粱未熟浮生擾,誰報邯鄲一枕奇。
哭馮澤(明·嚴雲)
一死固不易,善道為獨難。所貴燭理明,鴻毛與泰山。
嗟哉馮生異凡流,雙眸炯炯含清秋。幾年講學從我遊,
情義惟綢繆。胡為倏爾不復見,使我哀哀淚如流。
過子陵釣台有感(清·嚴自愉)
我公何咄謝君宮,冷落江皋白叟翁。
自是浮雲無羈我,故留幽韻寄台中。
步過子陵釣台有感原韻(清·嚴天開)
漢家豪傑紀天宮,誰識我公寄釣翁。
試問雲台何處是?一竿高掛碧雲中。
贊忠仁先生(清·嚴守期)
樹幟文場,仰翁久已羨登峯。傳到今,稱揚人傑,冀北羣空。頃將譜卷瞻手澤,更向詩詞索芳蹤。想當年,追蟾勤苦學,江泌同。
胸襟闊,經史通,天姿美,書法工。爰才高倚馬,浩氣凌虹。堪繩祖父青衿業,仍期先後躍龍門。曾不料,歲歲徒點額,布衣終。
題蟠桃圖為嚴梅池節推壽母(明·孫承恩)
瀛海無垠波吐吞,神仙嵯峨奠海門,蟠桃老樹屈鐵根,結實如盎經千春。翩翩者誰西王母,雙成飛瓊儼左右,褰裳矯首望霄漢,捧桃欲為三仙壽。三仙者一南極翁,逍遙鶴馭來南東,流雲擁霧乘長風,青鸞黃鵠紛相從。良工多苦心,用意下筆真,世間有此靈異境,一朝忽向圖中親。梅池嚴子青雲彥,堂上慈親壽彌健,丐得此圖要我歌,殷勤再拜高堂獻。高堂五月薰風吹,錦衣彩服膝下趨。嚴子愛親純孝無窮期,恨不真有此桃來侑長生卮,吾聞嚴子為政仁且明,盡心折獄多寬平,釋之定國將無是。一郡六邑騰頌聲,子有善政母心足,和氣致祥凝百福,況是千人萬人祝,母今已注長生籙。(出自《四庫全書·文簡集·卷二十一》)
注:①嚴梅池:即嚴光治,字德卿,號梅池。其母潘氏,嘉靖十九年二月十二敕太宜人;
②孫承恩(1485-1565),松江人,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諡文簡。

嚴家壪自然村村中古樹

該村落業時間久遠,村中古樹林立,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古樹,香樟樹(黃石市市樹)5棵,楓樹5棵,柏樹4棵,松樹1棵,石楠樹1棵,黃連樹1棵,均有600年的樹齡分佈在村莊四周,系祖先所栽,歷經風雨,茂盛青葱,均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
百年古樟 百年古樟
千年古松 千年古松
千年古柏 千年古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