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斯蘭抵抗運動

鎖定
伊斯蘭抵抗運動(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簡稱“哈馬斯”(Hamas),前身為“伊斯蘭聯合會” [1]  成立於1987年12月,其創始人是謝赫·艾哈邁德·亞辛。2006年1月,“哈馬斯”首次贏得巴立法委選舉,開始上台執政。 [53] 
1987年12月14日,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創立哈馬斯 [54]  。1988年1月,“哈馬斯”出現在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各種公告中 [55]  。1989年,以色列宣佈哈馬斯為非法組織。1991年,美國將哈馬斯列入恐怖組織。2003年9月,歐盟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 [55]  。2004年3月22日,哈馬斯領袖亞辛在以色列轟炸中身亡 [56]  。2005年3月,哈馬斯宣佈參加巴立法委員會選舉 [57]  。2006年1月,“哈馬斯”贏得巴立法委選舉,上台執政 [53]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宣佈,對以色列展開新一輪名為“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 [14]  ;10月8日,以色列批准允許以政府“進行可能導致戰爭的軍事行動” [17]  ;當地時間11月24日上午7時,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 [28]  。2024年4月12日,歐盟以人權問題為由,宣佈對哈馬斯下屬實體實施制裁 [39]  ;當地時間6月11日,哈馬斯高級官員薩米·阿布·祖赫裏表示,哈馬斯組織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涉加沙停火決議,因為這一決議內容包括以色列對加沙永久停火、全面撤軍和人員交換等。 [49] 
在宗教上,“哈馬斯”崇尚伊斯蘭傳統教義,主張扶助窮人,興辦慈善事業,在政治上,它拒絕承認以色列,主張以武力解放從約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巴勒斯坦”土地,實現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目標。 [53] 
中文名
伊斯蘭抵抗運動
外文名
حماس(阿拉伯語)
Hamas(英語)
簡    稱
哈馬斯
屬    性
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
成立時間
1987年12月 [96] 
首位領導人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第二位領導人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
現任領導人
伊斯梅爾·哈尼亞

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標誌

哈馬斯組織標誌 哈馬斯組織標誌 [108]
“哈馬斯”運動標誌圖案是:圖案中間是庫巴清真寺,正上面是巴勒斯坦地圖,清真寺兩側是兩個對稱的躬型巴勒斯坦旗,右邊旗子上寫着“安拉是唯一的神”,左邊的旗子上寫着“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清真寺的下方由兩把交叉的劍包圍着,兩把交叉劍柄之間的下邊寫着“巴勒斯坦”,在整個圖案的下方是一長白色的帶子,帶子上寫着“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圖案中的清真寺和寫的“安拉是唯一的神”及“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達了伊斯蘭教的深刻內涵,巴勒斯坦地圖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這説明了“哈馬斯”的堅定立場,“哈馬斯”決心要結束外來佔領,拒絕將巴勒斯坦問題僅限於解決1967年被佔領的土地,而是要收復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否認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兩把劍象徵着力量和智慧,“哈馬斯”要用武力和智慧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 [2-3] 

伊斯蘭抵抗運動歷史發展

伊斯蘭抵抗運動成立早期

1973年,亞辛組建原教旨主義組織“伊斯蘭中心”,是後來的伊斯蘭抵抗運動前身。1987年12月14日,亞辛和阿齊茲·拉迪西一起創立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亞辛成為精神領袖 [58]  。1988年1月,“哈馬斯”一詞出現在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各種公告中 [55]  。1989年,以色列將哈馬斯列為非法組織,將其領袖亞辛逮捕入獄。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哈馬斯對此反對,堅持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 [57] 
1996年3月,哈馬斯宣佈放棄暴力活動改為政治鬥爭;5月,內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總理後,在巴以和談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後階段談判停滯。哈馬斯宣佈恢復武裝鬥爭。 [61]  。2000年9月,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自殺式爆炸事件,以色列對哈馬斯實施“定點清除”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57]  。“9·11”事件後,美國和歐盟宣佈哈馬斯為“恐怖組織”,澳大利亞隨後也宣佈凍結哈馬斯領導人的財產 [57]  。2001年12月,哈馬斯宣佈對三起針對以色列的爆炸和槍擊事件負責 [58]  。2004年3月22日,哈馬斯領袖亞辛在以色列轟炸中身亡 [56]  ;同年,哈馬斯領導人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也遭暗殺。 [59] 

伊斯蘭抵抗運動開始參政

2005年3月,哈馬斯參加巴立法委員會選舉 [57]  。2006年1月,“哈馬斯”贏得巴立法委選舉,開始上台執政 [53]  ;3月28日,哈馬斯組建巴自治政府;5月11日,巴勒斯坦多個領導人聯名簽署“獄中協議”;6月27日,巴主要派別“獄中協議”達成共識;8月16日,阿巴斯宣佈,巴自治政府同意根據“獄中協議”組建民族聯合政府與其他派別進行磋商;10月1日,哈馬斯與法塔赫在加沙地帶發生衝突,導致8人死亡、70多人受傷;12月1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佈,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失敗;12月16日,阿巴斯表示,決定要求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和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選舉。 [60] 
2007年2月8日,阿巴斯與哈馬斯的邁沙阿勒達成“麥加協議”;2月15日,巴自治政府宣佈解散;3月17日,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5月23日,法塔赫和哈馬斯再次爆發衝突,阿巴斯與哈尼亞舉行會談,商量停止兩派的暴力衝突;6月9日,哈馬斯和法塔赫爆發衝突,造成30多人傷亡;6月14日,哈馬斯從法塔赫奪取加沙控制權,阿巴斯宣佈解散民族聯合政府;6月15日,阿巴斯任命法耶茲為緊急政府總理。 [60] 
2008年6月,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了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12月19日停火協議到期,雙方沒有延續停火協議;12月27日,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多名哈馬斯領導人喪生 [62]  。2009年2月,哈馬斯接受與以色列為期一年的停火協議換取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和開放加沙口岸 [63]  ;9月2日,以色列釋放9名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巴立法委員 [64]  。2011年,敍利亞危機爆發後,哈馬斯面臨“選邊”難題 [65]  ;11月14日,哈馬斯下屬武裝“卡桑旅”首領艾哈邁德·賈巴里遇炸身亡,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射544枚火箭炮 [66]  ;12月14日,哈馬斯成立24週年。 [67] 
2012年11月,以色列對哈馬斯進行“防務之柱”軍事行動;當月21日,以色列與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 [68]  。2013年1月,哈馬斯與法塔赫就“開羅協議”在開羅會晤;5月,哈馬斯與法塔赫同意組建聯合政府;6月,哈馬斯反對哈姆迪拉為新的過渡政府總理;7月,埃及與哈馬斯關係惡化,埃及加強對西奈半島與加沙地帶接壤地區的管控,縮短拉法口岸開放時間,並摧毀了加沙通往西奈的大部分地道。 [69] 
2014年3月,埃方決定禁止哈馬斯在埃一切活動 [69]  ;4月23日,哈馬斯與法塔赫達成和解協議;6月2日,法塔赫和哈馬斯將組建"民族統一"聯合政府 [70]  ;7月27日哈馬斯再攻擊以色列,以軍隨即恢復轟炸加沙。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至7月28日已奪走超過1000條性命 [4]  。2015年,埃法院裁決哈馬斯為恐怖組織;6月,埃及緊急事務上訴法院以缺乏司法權為由,撤銷先前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的裁定。 [69] 
2017年5月,哈馬斯公佈新政策文件,在組織屬性、領土主張等方面立場均有所調整,並首次公開表示願加入巴解組織,積極謀求在巴政壇合法地位 [1]  ;9月17日,哈馬斯宣佈解散加沙地帶“行政委員會”移交給民族團結政府,以消除與法塔赫的衝突 [71]  。2018年11月12日,以色列轟炸哈馬斯控制的Al-Aqsa電視台 [72]  ;12月6日,聯合國大會未通過譴責哈馬斯行動的決議。 [73] 
2019年10月1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宣佈,將與巴勒斯坦各派就舉行大選展開協商,法塔赫中央委員會當天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會議,法塔赫將成立一個由法塔赫副主席馬哈茂德·阿魯勒領導的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在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發佈大選令前與各派就大選相關事宜進行協商 [5]  。2020年8月31日,哈馬斯宣佈與以色列達成諒解協議,以遏制地區緊張局勢升級。 [6] 
2021年5月10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11]  ;5月11日,以軍報復空襲造成巴勒斯坦至少20人死亡包括9名兒童 [10]  ;5月14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50枚火箭彈 [74]  ;5月17日,以色列國防軍發佈聲明説,以軍當天襲擊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北部的一艘潛艇 [12]  ;5月21日,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 [75]  ;9月13日,以色列襲擊哈馬斯設施 [76]  ;11月19日,英國政府宣佈,計劃將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 [77]  ;2022年2月18日,澳大利亞表示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 [78]  ;10月19日,哈馬斯代表團訪問敍利亞。 [79] 
2023年4月17日,哈馬斯訪問沙特阿拉伯 [80]  ;7月26日,土耳其總統、巴勒斯坦總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領導人進行三方會談 [81]  ;9月5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拒絕與以色列進行接觸 [82]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佈,對以色列展開新一輪名為“阿克薩洪水”(Al-Aqsa Flood)的軍事行動。哈馬斯方面表示,在新的軍事行動中,已發射數千枚火箭彈 [14]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表聲明説,數十名以色列軍官和士兵在當天的軍事行動中被俘獲,這些人被安置在“安全地點” [15]  ;10月8日,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報道,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證實對以色列的襲擊獲得了伊朗的幫助 [16]  ;10月8日,以色列安全內閣批准允許以政府“進行可能導致戰爭的軍事行動” [17]  ;10月2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新一輪巴以衝突發表迄今“最強硬”言論,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不是恐怖組織,而是一個為保衞巴勒斯坦人土地而戰的解放組織 [42]  ;10月27日,哈馬斯代表團與伊朗副外長和伊朗駐俄羅斯大使進行會見 [83]  ;31日,日本外務省對哈馬斯相關的個人及一家公司實施制裁 [85]  ;11月12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説,“可能”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就釋放遭扣押人員達成協議,但拒絕披露更多細節 [23]  ;11月13日,以色列佔領加沙城議會大樓 [84]  ;11月22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22日凌晨發表聲明,宣佈同以色列達成一份為期4天的停火協議 [27]  ;當地時間12月1日早間,以色列國防軍發表聲明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方面違反臨時停火協議,向以色列境內開火,以色列國防軍已恢復對加沙地帶哈馬斯組織的軍事打擊行動 [31]  ;12月25日,德新社報道,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稱,該組織武裝人員在加沙衝突中給以色列軍隊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 [33] 
2024年1月2日,哈馬斯對由單一的巴勒斯坦政府來管理加沙和約旦河西岸被佔領土持開放態度 [86]  ;2月8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代表團抵達開羅,談判加沙地帶停火和被扣押人員事宜 [87]  ;當月26日,哈馬斯與法塔赫定於29日會面,討論建立一個統一的巴勒斯坦政府以及加沙地帶重建問題 [88]  ;28日,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利基表示,不認為會談能出現“奇蹟” [89]  。3月5日,日本政府決定凍結8名支持哈馬斯相關人員的資產 [90]  ;當月10日,哈馬斯對於停火協議提出五項原則 [91]  ;18日,哈馬斯與以色列進行新一輪談判 [92]  。5月6日,哈馬斯同意斡旋方提出的加沙地帶停火提議 [93]  ;6月11日,哈馬斯組織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涉加沙停火決議 [94]  ;6月1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將總部位於伊拉克的民兵組織“HAAA”列為“特別認定全球恐怖分子”實體。 [52] 
截止2024年6月17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3.73萬巴勒斯坦人死亡、8.53萬人受傷。 [95] 

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構造

哈馬斯 新華社圖 哈馬斯 新華社圖 [97]
“哈馬斯”既是宗教組織,也是政治組織,哈馬斯的領導機構由七人委員會組成,分管政治、軍事、保安、組織、宣傳和監獄等部門,哈馬斯人員構成分“公開”、“秘密”和“軍事”三部分,公開部分包括具有合法身份的人員,秘密部分指負責組織、動員遊行和鬥爭的領導成員,軍事部分則是訓練有素、專門從事暴力活動的武裝分子,哈馬斯正式成員約2萬多人。 [96] 

伊斯蘭抵抗運動卡桑旅

哈馬斯的軍事派別成立於1992年,被稱之為“卡桑旅”,卡桑旅以20世紀30年代反對英國統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卡桑的名字命名,卡桑旅是哈馬斯戰鬥小組的統一稱謂,其前身是一個幾百人組成的敢死隊。 [98] 

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部門

主要部門
部門責任
組織部
負責招收新成員、任命各部門負責人、發工資等工作。
宣傳部
負責印製宣傳材料,對外發布新聞,組織集會和示威遊行等工作。
福利部
負責募集資金,按月向“烈士”家屬支付撫卹金,向生活貧困者發放救濟金,開辦醫院、學校和其他慈善機構等工作。
政治部
負責制定哈馬斯的主要政策方針,審批重大的襲擊或暗殺計劃。
保安部
負責收集有關哈馬斯組織內部安全的情報,由安全部最高委員會審訊並下令處置叛徒。
軍事部
負責旨在打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包括暗殺、綁架、自殺性炸彈襲擊等。
參考資料: [99] 

伊斯蘭抵抗運動領導人物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7]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語:أحمد يس,Sheikh Ahmed Ismail 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與創始人,1987年創立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少年時期的一場體育事故致使亞辛四肢癱瘓,之後一直依靠輪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視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機導彈襲擊喪生。他在哈馬斯的領導地位由原哈馬斯發言人、哈馬斯的強硬派人物蘭提西接任。 [7]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
巴勒斯坦青年親吻已經死亡的蘭提西面頰 巴勒斯坦青年親吻已經死亡的蘭提西面頰 [104]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阿拉伯語:عبدالعزيزالرنتيسي,又譯蘭蒂希或蘭堤辛,1947年-2004年4月17日),出生於加沙地帶南部罕尤尼斯難民營,曾接受兒科醫師和藥劑師培訓,畢業後在加沙伊斯蘭大學任醫學講師 [100]  。1987年,蘭提西與亞辛共同創建哈馬斯,擔任哈馬斯發言人 [101]  。1992年,蘭提西開始作為被逐巴人的發言人頻頻露面 [102]  。2003年6月,蘭提西遭到以色列導彈襲擊僥倖逃脱,蘭提西是哈馬斯強硬派代表人物,主張通過暴力手段,解放所有巴勒斯坦被佔領土 [101]  。2004年3月23日,亞辛身亡後蘭提西接任加沙地帶哈馬斯領導人,同年4月18日遭以軍導彈暗殺身亡。 [103] 
伊斯梅爾·哈尼亞
伊斯梅爾·哈尼亞 伊斯梅爾·哈尼亞 [107]
伊斯梅爾·哈尼亞(英文:Ismail 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 هنية),1963年出生,2003年成為哈馬斯實際領導人。2006年,哈尼亞出任巴勒斯坦總理。 [107] 

伊斯蘭抵抗運動外交發言人

哈馬斯首位女發言人伊斯拉•穆達萊爾(資料圖) 哈馬斯首位女發言人伊斯拉•穆達萊爾(資料圖) [106]
伊斯拉·穆達萊爾,1990年出生於加沙,父親是大學教師,曾在英國布拉福德市讀書。穆達萊爾就讀於加沙伊斯蘭大學,攻讀媒體研究專業,大學期間,穆達萊爾就在伊朗新聞電視台當記者,後到當地電視台做脱口秀節目主持人 [105]  ,加沙哈馬斯新聞辦公室負責人伊哈卜説,哈馬斯正在實施一項改變形象、與世界對話的計劃,任命女發言人是計劃一部分 [8]  ,穆達萊爾還打算學習希伯來語,以直接跟蹤以色列媒體的報道。她表示,自己不拒絕和以色列媒體打交道。 [9] 

伊斯蘭抵抗運動政治主張

伊斯蘭抵抗運動行動原則

哈馬斯”的行動原則:教育全體巴勒斯坦人民瞭解以色列協議的危險性,使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並把反對協議的巴勒斯坦力量團結起來,迫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取消與以色列的談判,要求與以色列有關係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斷絕與以色列的聯繫,支持“哈馬斯”與以色列進行鬥爭。 [109] 

伊斯蘭抵抗運動政治立場

“哈馬斯”對巴勒斯坦各派別的立場是:巴勒斯坦所有派別和力量都應統一行動,各個派別應協調行動,各個派別的行動綱領都應服從於巴勒斯坦解放事業大局,不承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任何一寸土地存在的權利,無論各個派別之間存在多大分歧,都不應採取暴力或武力行動解決巴勒斯坦內部的分歧。 [109] 
哈馬斯在加入巴立法委員會和參與制定政策之後將會更加“開明”,也更願意和美國等進行接觸和對話。 [57] 

伊斯蘭抵抗運動政權立場

在對待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問題上,“哈馬斯”認為,以色列之所以同意巴勒斯坦實行自治是要實現其長遠目的,使對巴勒斯坦土地的佔領合法化,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實際是掩蓋以色列佔領合法化的保護傘,儘管巴勒斯坦自治政權對巴勒斯坦人民採取了違反人權的行動,對一些巴勒斯坦組織採取了敵對政策,但“哈馬斯”堅持儘量避免與自治政權發生軍事對抗,因為與自治政權發生軍事對抗只有利於以色列,相信自治政權會以失敗告終。 [109] 

伊斯蘭抵抗運動宗教立場

“哈馬斯”認為,伊斯蘭教是團結、平等、容忍和自由的宗教,但“哈馬斯”尊重其他宗教信徒的權利,任何宗教都應和平共處的存在,生活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基督教徒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一部分,他們也擁有充分的權利和義務。 [109] 

伊斯蘭抵抗運動資金來源

哈馬斯算得上是一個資金實力雄厚的組織,很多款項和物資都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從諸如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或從一些西方國家到達哈馬斯手中。自成立以來,哈馬斯一直關注慈善救濟工作,在巴勒斯坦民眾中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也有助它擴展自己的資金來源,來自伊朗、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伊斯蘭國家的援助款,從埃及邊境到加沙地帶之間有着龐大的現金流通,足以將各類物資補給、現金乃至武器運到加沙。哈馬斯很可能收到過來自穆斯林世界的各種援助,儘管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或約旦的伊斯蘭行動陣線等組織,從來不承認向哈馬斯提供過相關援助,即便是在以色列境內的伊斯蘭慈善機構,也會與隸屬於哈馬斯的慈善機構有緊密聯繫,這些機構收到的捐款,很多都會流向哈馬斯。而伊斯蘭教的宗教義務“天課”(有錢人對需要幫助的人進行的佈施),亦方便了哈馬斯從各地的伊斯蘭教徒那裏獲得資助。 [110] 
此外,哈馬斯還建立投資許多金融商業機構。 [110] 

伊斯蘭抵抗運動相關事件

伊斯蘭抵抗運動恐怖襲擊

1996年2月,哈馬斯發起了多輪自殺式公共汽車爆炸襲擊,導致五十多名以色列人死亡 [111]  。2021年11月21日早晨9時左右,耶路撒冷老城發生槍擊事件,槍手為哈馬斯成員,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 [13] 

伊斯蘭抵抗運動戰火衝突

2023年10月15日,以色列國防軍表示,自10月7日本輪巴以衝突發生以來,以軍已在約旦河西岸逮捕了33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190名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有關的人員 [18]  ;10月16日,伊朗外交部稱,如果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帶進行空襲,哈馬斯有可能願意釋放它所扣留的近200名人質 [19]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宣佈對加沙以及蘇丹土耳其阿爾及利亞卡塔爾等地的10個哈馬斯主要成員、特工和金融機構實施制裁 [20]  。 當地時間10月31日,卡桑旅發佈消息稱,對正在進入加沙地帶西北部的以色列部隊發起襲擊,炸燬了以軍兩輛裝甲車,並造成一名以軍士兵死亡 [21]  ;當日日本外務省宣佈,對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相關的個人及一家公司實施制裁。 [22]  11月14日,以色列國防軍宣佈,部隊已攻佔位於加沙地帶的幾幢哈馬斯政治組織大樓 [24]  。11月20日,以色列軍隊聲稱,在加沙戰爭中已經大大削弱了哈馬斯軍事分支的戰鬥力,總計有“數千名”哈馬斯成員在戰爭中被殺 [26] 
2023年11月2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表示,哈馬斯和以色列“接近達成”停火協議 [25]  。11月27日,泰國總理賽塔·他威信通過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地時間26日晚,又有3名被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扣押的泰國人員獲釋,他們的健康狀況良好。 [29]  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按照哈馬斯此前達成的延長臨時停火協議兩天相關內容,第五批包括10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的釋放工作已經開始,哈馬斯方面已將這些人員移交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以色列方面將當晚釋放第五批3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其中包括15名婦女和15名兒童 [30]  。當地時間11月30日,17名被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的泰國被扣押人員乘坐飛機回到泰國 [112]  。12月5日,法國官方日報稱,法國將凍結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的財產六個月。該制裁措施於11月30日發佈,12月5日生效。法國經濟與財政部沒有對凍結財產的數量和規模進行説明 [32]  。當地時間12月13日,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官員表示,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狀況仍不斷惡化。以色列外長埃利·科亨表示,以色列將繼續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 [113] 
2024年1月21日,哈馬斯發佈了一份16頁的小冊子,名為《我們的願景:為何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這是哈馬斯首次發佈有關此次襲擊行動的報告,解釋了哈馬斯的立場以及背後的動機,並駁斥了以方一些説法。哈馬斯承認,在襲擊以色列期間,由於以安全系統崩潰和與加沙地帶交界的邊境出現混亂,哈馬斯可能犯了“一些錯誤”,不過,哈馬斯並未説明犯下的是何種錯誤 [34] 2月2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表示,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外自焚身亡的美國軍人亞倫·布什內爾將因其反戰抗議而“永垂不朽”,美國應對亞倫·布什內爾的死亡負責。這是美國民眾對加沙地帶戰爭日益憤怒的一種表達。 [35-36]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日,“卡桑旅”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已確認有部分巴武裝人員已被打死,同時有7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也因以軍襲擊而喪生 [37]  。當地時間3月13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通過社交媒體發佈消息説,此前阿拉比亞電視台報道的所謂哈馬斯高級官員透露的有關停火以及哈馬斯代表團將前往埃及開羅等説法,並不屬實 [38]  。3月21日,“卡桑旅”表示,其武裝人員在加沙地帶北部加沙城的希法醫院附近襲擊了以軍軍車,並用狙擊槍遠程射擊了以軍士兵,還在汗尤尼斯利用火箭彈襲擊了以軍兩輛坦克 [114]  。2024年5月7日,烏薩馬·哈姆丹表示,哈馬斯不會接受以軍對拉法口岸的佔領,如果以軍不停止在拉法的軍事行動,停火協議就不會達成。哈馬斯將通過武力迴應以軍的行動 [41]  。6月10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表聲明稱,對加沙地帶中部地區進行了襲擊,重點打擊了此地區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人員。同時,以軍第162師也根據情報繼續在拉法地區展開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 [46]  。6月14日,卡桑旅宣佈,數天前兩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在以軍針對拉法的空襲行動中死亡。 [50] 

伊斯蘭抵抗運動聯合國機構地下發現哈馬斯設施

2024年2月10日晚,以色列國防軍發佈消息稱,以軍在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加沙地帶總部下方發現屬於哈馬斯的設施。以軍同時發佈了相關圖片和視頻,稱相關設施是哈馬斯最重要和絕密的資產之一,其中包括該組織用於情報和通信的地下數據中心。對此,近東救濟工程處總幹事菲利普·拉扎里尼同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回應稱,近東救濟工程處已注意到報道,但對相關情況並不知情,該處工作人員在以軍發動軍事行動後已撤離其加沙地帶總部,此前近東救濟工程處房舍附近或下方發現可疑地道時,會即時向衝突各方發出抗議信,並向聯合國相關方面做彙報。 [115] 

伊斯蘭抵抗運動以色列空襲

2024年4月10日,以色列國防軍及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以空軍當天對加沙地帶中部展開空襲,打死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的3個兒子。同日,哈馬斯媒體辦公室發表聲明稱,以色列軍隊當天空襲加沙城沙提難民營,造成至少5人死亡,其中3人為哈尼亞的兒子,另外2人為哈尼亞的孫子孫女。哈尼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哈馬斯方面不會因為以軍打死其親屬而在加沙停火談判中作出讓步。 [116] 

伊斯蘭抵抗運動歐盟對哈馬斯下屬實體實施“人權制裁”

2024年4月12日,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公告顯示,歐盟援引其“全球人權制裁機制”,將哈馬斯精鋭部隊“努赫巴”、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及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下屬武裝派別聖城旅列為制裁對象,凍結這些實體在歐盟司法管轄範圍內的財產,禁止歐盟成員國公民和實體向他們提供資金,禁止相關人員入境歐盟。公告聲稱3家實體對2023年10月7日爆發的新一輪巴以衝突負有責任,以“性暴力和性別暴力廣泛存在”為由發起制裁。 [39] 

伊斯蘭抵抗運動中方邀請哈馬斯與法塔赫會面

2024年4月,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和伊斯蘭抵抗組織代表來京磋商,就推進巴內部和解,深入坦誠對話,雙方充分表達了通過對話協商實現和解的政治意願,就諸多具體問題進行探討,並取得積極進展,一致同意繼續這一對話進程,爭取早日實現巴勒斯坦團結統一。 [40] 

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公佈被扣押人員視頻

2024年4月27日,哈馬斯公佈了一段視頻,兩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在視頻中表明瞭自己的身份,並表示希望以色列和哈馬斯能達成協議,以便自己儘快被釋放,早日回家。經確認,視頻中兩名以方被扣押人員是於2023年10月7日,被哈馬斯方面扣押的,被扣押人員家屬發表聲明,要求以色列政府“在被扣押人員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稱以軍進攻拉法會造成更多的被扣押人員死亡,以色列必須選擇讓被扣押人員“活着回家”。 [117] 

伊斯蘭抵抗運動黎巴嫩真主黨表示支持盟友哈馬斯

2024年5月13日,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發表講話,支持巴勒斯坦盟友哈馬斯。 [119] 

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稱停攻加沙可達成全面協議

當地時間2024年5月30日晚間,哈馬斯發表聲明説,願在以色列停止進攻加沙地帶的情況下,與以方達成“全面協議”。不過以色列方面同一天稱,以色列“不會將結束加沙戰爭作為遭扣押人員獲釋的條件”。 [43] 

伊斯蘭抵抗運動內塔尼亞胡稱以色列將堅持消滅哈馬斯

當地時間2024年6月3日,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將盡最大努力促使以方被扣押人員獲釋,但同時也將堅持實現以色列對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目標,其中首要目標就是消滅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組織。 [44] 

伊斯蘭抵抗運動多國呼籲哈馬斯接受停火協議

當地時間2024年6月6日,美國白宮發表美國、阿根廷、奧地利、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等國領導人就加沙問題的聯合聲明,呼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接受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31日提出的加沙停火和被扣押人員釋放協議 [45]  ;當地時間5月31日,以色列提出了一項分三階段實施的停火方案,該方案已通過卡塔爾提交給哈馬斯;6月4日,哈馬斯高級成員批評説,美方向其提交的相關停火協議草案的文本與美國總統拜登此前的公開講話並不一致。哈馬斯只有在以色列承諾永久停火、全部撤軍的條件下,才同意與以方簽署停火協議。 [45] 

伊斯蘭抵抗運動中國外交部記者會

2024年6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據《以色列時報》報道,哈馬斯要求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為其與以色列的人質交易提供擔保。這一要求是哈馬斯對以色列5月提出、並由美國總統拜登公佈的提議作出的幾項修改之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加沙衝突延宕已經超過8個月,當務之急是全面、有效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立即實現停火,保護平民,確保人道救援,儘快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中國會繼續同各國一道,為推動早日平息加沙戰火、緩解嚴峻人道局勢、落實“兩國方案”作出不懈努力。 [118] 

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接受停火協議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級官員薩米·阿布·祖赫裏表示,哈馬斯組織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涉加沙停火決議,因為這一決議內容包括以色列對加沙永久停火、全面撤軍和人員交換等 [47]  同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説,其已向調解方提交對停火提議的迴應。 [48] 

伊斯蘭抵抗運動美國將伊拉克一民兵組織認定為恐怖組織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將一個總部位於伊拉克的民兵組織列為“特別認定全球恐怖分子”實體。該組織名為“HAAA”,是“伊拉克伊斯蘭抵抗運動”的一部分。“伊拉克伊斯蘭抵抗運動”聲稱對在伊拉克和敍利亞發生的多起針對美國軍事人員的襲擊事件負責,其中包括1月在約旦造成三名美軍死亡的無人機襲擊,據悉,“HAAA”也參與了這次襲擊。 [5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