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達納喇氏

(滿族姓氏)

鎖定
哈達那拉氏是滿族姓氏,又譯哈達納喇氏(滿語:ᡥᠠᡩᠠ ᠨᠠᡵᠠ ᡥᠠᠯᠠ,轉寫:Hada Nara hala
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源自那拉氏(納喇氏),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哈達那拉氏與烏喇那拉氏同祖,即納齊布祿之裔。為滿洲八大姓之一。
世居今遼寧省開原一帶,當時還擁有哈達城(今遼寧西豐)、綏哈、柴河寨、富家兒齊(皆在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城寨。
中文名
哈達納喇氏
外文名
Hada Nara hala
類    別
滿族姓氏
首任佐領
王台
發源地
遼寧省開原一帶
著名人物
清顯祖繼妃清太祖側妃王台
所處時代
中國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海西女真滿族
主要成就
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
族    籍
鑲黃旗鑲藍旗

哈達納喇氏姓氏來源

哈達那拉氏  世系分表
哈達那拉氏 世系分表(4張)
早年獨處於輝發、烏喇邊界的啓爾撤河源頭,因素有墨爾根之號,時而有來訪者。後來,蒙古可汗聽聞其賢名,令兵百人前去探訪,欲許配其女、並給以僕人牲畜,希望能使納齊布祿歸附。納齊布祿哄騙蒙古兵,稱需要與父母同往,於是便登上髙峯不下。蒙古兵上山尋找,納齊布祿箭無虗發,蒙古兵無法前進便問其姓氏,納齊布祿隨口答道“那拉氏”,於是便以此為姓。納齊布祿嫡裔發展為烏拉那拉氏,成為了烏拉國主;一支移居伊罕山,發展為伊拉里氏;納齊布祿之孫嘉穆喀碩朱古第四子綏屯後裔則成為了哈達國,至納齊布祿六世孫王台繼任哈達貝勒時,一度稱雄女真諸部,稱萬汗,還被明朝冊封為龍虎將軍。然而,王台死後,哈達逐漸衰落,直至被努爾哈赤兼併,家族、部眾編入八旗。清朝時期,哈達那拉氏一度有數人封男爵,後在承襲過程中或因事被奪,或分襲、改襲輕車都尉、騎都尉等世職。
烏喇那拉氏哈達那拉氏的區別在於:居扈倫本部的烏喇派系,對外仍用“那拉”為姓氏。而南遷至遼北的開原衞廣 順關外的哈達派系,則沿用老姓“完顏氏”。清代之後哈達那拉氏後裔多以“王”為姓,也有少用“那”“卜”等姓。

哈達納喇氏追溯歷史

元末明初的東北,北元的納哈出集團覆滅後,朝鮮、明、北元餘部為各自政治目的介入,女真集團各地方勢力相互征伐。
1374年左右,夢想恢復大金祖業的納齊布祿(完顏氏子孫)從輝發河谷來到時已衰弱的錫伯國被招為駙馬,為錫伯國東征西討搶回不少地盤。由於錫伯國主老邁昏庸,納齊布祿不受待見。
1395年,四十歲的納齊布祿留下妻、兒(多爾胡齊,時年15歲左右)及女,率部分人馬離開錫伯國,至現在的呼蘭河地區的金沙河一帶居住下來,大約在1406年建“弘尼勒城”(即烏拉古城,今吉林市北60裏的烏拉街)自稱扈倫(呼倫)國,幾年之後日見強大。
1426年(明宣德元年),納齊布祿將王位傳給兒子多爾胡齊,多爾胡齊率領部眾輾轉爭戰,由輝發河至吉林梅河口。
1427年(明宣德二年),多爾胡齊定都於松花江邊,建造城池、營築宮殿。扈倫國日漸強盛,北至呼蘭河,東至牡丹江,南至輝發河,西至科爾沁。多爾胡齊功不可沒,國人尊其為珊延多爾胡齊(珊延,尊貴之意)。
扈倫國經歷了納奇布祿、多爾胡齊(多爾豁琦)、嘉瑪額(嘉穆喃)、都爾機(都爾喜)四代貝勒(契丹、女真語“勃極烈”的演變,即王的意思),存在了約半個世紀。大約在明嘉靖初年,都爾機的兄弟速黑忒(綏屯)之子克錫納的部眾遷居至遼寧開原以北的松花江大麴折處,就是現在的吉林農安、扶余、前郭一帶。
1451年(明景泰二年),北元蒙古脱脱不花侵擾遼東,時任扈倫(呼倫)國的國王都爾機率眾出逃,扈倫國從此解體,分成各自為政稱國的烏拉、輝發、葉赫、哈達。都爾機的扈倫本部即為後來的烏拉國,仍居扈倫本部地區,其它三部皆南遷。
烏拉、哈達的國主,原本是同祖,皆為“納奇布祿”子孫。由於都爾機的臨陣出逃,致使兄弟反目,其弟三人扎爾喜、蘇和德、綏屯率哈達部自立,扎爾喜之子倭饃國岱為哈達貝勒,之後,綏屯的兒子克錫納(克習納)為哈達部主時強大。後來,克錫納被族人馬岱達爾罕所害,克錫納之孫萬(王台)逃至綏哈城,克錫納四子汪濟外蘭率部眾遷至廣順關(南關)外的哈達河地區(今開原市八棵樹鎮東南的清河上游)再次日漸強大並建國立威,與明政府關係融洽。哈達國至萬汗(完顏台)時,國力鼎盛輝煌。
盛極而衰
1451年,北元蒙古脱脱不花侵擾遼東,時任的扈倫國王都爾機率眾出逃,扈倫國從此解體為烏拉、輝發、葉赫、哈達四部,各自為政而稱國。
1533年,汪濟外蘭(王忠)率部眾南遷至開原邊牆廣順關以東的哈達河(今遼寧省開原縣的清河上游分支,即八棵樹鎮東南)流域活動稱部長,成為哈達部的創建者,哈達國前後三個都城。
1534年,葉赫部貝勒祝孔革在開原邊牆鎮北關外的葉赫河南岸造都城,權利中心南移至葉赫河流域。後來,葉赫貝勒祝孔革與哈達爭奪貿易利益,雙方關係惡化。
1543年左右,遷至廣順關東的汪濟外蘭(王忠)在開原城東六十里另建哈達城,之後依附明朝。這個時候的哈達成為明朝北邊屏障,逐漸顯露出強大的徵兆,無論女真各部,還是周邊蒙古各部,都尊其為首領,歲歲來貢。就是遙遠的“野人”女真諸部也時常派人進貢各種物產,可以説“外夷絡繹不絕”。
1551年,汪濟外蘭(王忠)殺死葉赫貝勒祝孔革,葉赫的土地把吉把太寨等13城被佔,敕書700道被搶。之後,祝孔革的兒子太杵接任父職,為報仇勤擾哈達劫掠明邊的開原及柴河堡一帶(太杵後來被完顏台捉拿送至明朝廷處死)。自此,雙方仇怨積累,也為哈達的衰亡埋下伏筆。
1551年左右,哈達內亂,汪濟外蘭(王忠)又被叛亂的部人所殺,其子博爾坤(博爾渾色進)為報父仇,與族兄德喜至綏哈城迎堂兄王台(完顏台、萬,清代史料稱“萬”汗,明人史料稱“王台”)回哈達部主事。哈達開始強盛建立強大的扈倫四國聯盟(哈達、輝發、葉赫、烏拉、建州渾河部等女真部以及蒙古諸部),由此號令女真、蒙古臨邊各部(包括此時的錫伯)。自此,遼東享受耕獵太平三十餘年。
1575年,王台(完顏台)擒建州右衞酋長王皋(喜塔剌氏,圖合卓太、阿古都督),送明朝處死。明神宗封王台為“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清史料稱“萬汗”),授德喜為哈達部都督貝勒,海西扈倫四部均受其節制,哈達國走上鼎盛。但是,王台(萬汗)晚年昏庸,唯聽讒言,先附諸部盡叛。
1582年七月王台(共六子)憂憤而逝。長子虎爾罕(扈爾漢)與外婦子康古魯爭位,康古魯敗亡葉赫,虎爾罕獨攬大權,不久暴斃。康古魯在葉赫的支持下,從葉赫返回爭位。王台的第五子孟格布祿(蒙骨孛羅,王台妾温吉格格“温姐”所生,温姐出自葉赫)繼任首領,以十九歲的弱齡世襲了龍虎將軍,被明朝冊封左都督,歹商等眾子不服。虎爾罕的兒子歹商與其兩叔叔康古魯、孟格布祿爭位,兩叔叔聯手結葉赫,孟格布祿襲位。哈達國自此一分為三,骨肉相殘,部眾紛紛反投葉赫。內訌與葉赫、建州的外擾,趨使哈達從此衰弱。這個時候,當年被王台打敗的建州右衞首領王皋(喜塔臘氏)的兒子阿台聯合葉赫以報父仇被殺為名聯軍進攻哈達部,哈達在明朝的呵護下躲過了此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打敗聯軍,阿台和葉赫兩位貝勒爺在戰亂中被殺。李成梁廢葉赫王,賜送哈達貝勒孟格布祿敕書節制葉赫。
1587年四月,葉赫部東城貝勒納林布祿聯合蒙古科爾沁、土默特等部再次進攻哈達,把吉把太寨一戰,大敗哈達與明朝援軍,並奪取哈達大批部眾與土地。此時,哈達內亂再起,虎爾罕兒子歹商聯手康古魯跟孟格布祿爭首領之位,孟格布祿兵敗逃亡葉赫,葉赫趁機再攻哈達,雖然在明朝的調停下暫時平息了干戈,但哈達已經實力全無,失去了往日霸主地位。後來,歹商被葉赫誘殺,康古魯身死,孟格布祿在葉赫的幫助下重登哈達王位,成為哈達首領,但已經是葉赫的傀儡,以葉赫馬首為瞻。此時,葉赫、建州已經崛起。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葉赫準備向哈達發動進攻,走投無路的孟格布祿只得向平素很少交往的另一位姻親——娶侄女(扈爾幹之女)即清太祖側妃(哈達那拉·阿敏哲哲)為妾向努爾哈赤求援,一直密切關注海西四部局勢的努爾哈赤立即派得力大將費英東、噶蓋率領援軍兩千奔赴哈達。葉赫貝勒納林布祿在得悉這一情況後,又修書哈達的孟格布祿以聯姻進行拉攏,明確表示:只要孟格布祿能捉拿前來援助的費英東、噶蓋,撤回送往努爾哈赤的質子並消滅兩千援軍,葉赫就同哈達恢復盟好,並把孟格布祿一向傾心的葉赫美女(東哥)許配為妻。分不清利害的孟格布祿,再次被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牽住了鼻子,不僅撤回了質子,又派人去葉赫商議襲擊建州援軍、迎娶葉赫女子的具體細節。面對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的突然變卦、反目為仇,努爾哈赤立即率領軍隊向哈達都城發起猛攻,三天城破,孟格布祿父子淪為了階下囚,哈達從此落入努爾哈赤的掌握之中。由於明政府對一直恭順的哈達全力扶植,努爾哈赤迫於明廷的壓力還不能立即正式吞併哈達,決定物色一個名義上的首領。努爾哈赤曾有繼續以孟格布祿為哈達首領的打算,甚至考慮把女兒莽古濟嫁給孟格布祿,但最終還是對朝三暮四的孟格布祿放心不下,決定起用其子烏爾古岱。把烏爾古岱抬出來的前提,就是除掉他的父親孟格布祿。
1600年,努爾哈赤藉故殺掉孟格布祿(另説“夤夜自縊”),立其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吳爾瑚達)為哈達傀儡貝勒。同時,努爾哈赤決定把自己的女兒(莽古濟)許配給烏爾古岱。
1601年,三額駙烏爾古岱與三公主莽古濟被護送回哈達。哈達國名義上還存在,但已經成為努爾哈赤的附庸,名存實亡了。
哈達國後期亂套的諸子內訌爭權因由
王台(完顏台、萬汗)晚年昏庸,附部盡叛。王台死後,開始是長子虎爾罕與其弟康古魯二人爭位,康古魯敗亡葉赫,虎爾罕獨攬大權之後僅一年暴亡,其弟孟格布祿(十九歲)繼位,虎爾罕的兒子歹商(戴善)不服。歹商面對從葉赫返回的競爭者康古魯,也只能讓步。孟格布祿為王台妾温吉格格(温姐,葉赫貝勒楊吉砮之妹)所生,王台死後其“外婦子”康古魯娶温姐為妻(或事實婚姻),所以他們皆親葉赫,兩位親叔聯手與親侄歹商相隙。如此“骨肉相殘”反覆內訌使哈達國分裂,一分為三。但哈達的內耗並未結束,由於康古魯同温吉格格事實上的婚姻關係,康古魯同孟格布祿已經合兵一處,鼎足三分的均衡局面被打破。又由於葉赫首領納林布祿(温姐的孃家侄子),極力要從哈達的衰落中獲得最大實惠,一再鼓動甚至幫助孟格布祿、康古魯進攻歹商,致使戰亂不已,連歹商的妻子也成為孟格布祿的戰利品,後來由於明朝軍隊的干預,歹商得以自保,康古魯與温姐相繼被明軍俘虜。後來,歹商又與康古魯聯手與孟格布祿爭位,孟格布祿兵敗逃亡葉赫……最後,歹商被葉赫襲殺、康古魯身死,孟格布祿在葉赫的幫助下坐實首領之位。明政府擔心孟格布祿同葉赫聯結,勢大難制,決計以兵相攻之。明軍顧養謙以降丁為嚮導,引兵出塞,攻哈達部孟格布祿。孟格布祿依恃葉赫,負固堅守。明軍奮力強攻,“拔其二柵,斬首五百餘級”。明廷又革除孟格布祿原襲其先父王台“右柱國龍虎將軍”之勳崇,使其勢單孤。
無論是孟格布祿、康古魯還是歹商,都是毫無城府和政治遠見的人。孟格布祿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把表兄—-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當作信得過的盟友,甚至一度去投靠葉赫部。而一直被葉赫算計的歹商竟然相信納林布祿的聯姻——以布寨之女(東哥)妻之的許諾。毫無防範的歹商,被早有預謀的納林布祿派人殺害。當孟格布祿意識到納林布祿的最終目標是吞併哈達、稱雄海西四部時,已無法挽回認敵為友所鑄成的大錯,哈達已經被攪和得氣息奄奄。孟格布祿、康古魯、歹商、温吉格格等人在內部爭鬥中把哈達的元氣耗光……
哈達國末期的慘烈滅亡及臣屬建州
1593年陰曆六月,海西女真的葉赫糾集哈達、烏拉、輝發共四部兵馬侵劫建州户布察寨,努爾哈赤率兵往追直抵哈達部富爾佳齊寨,與哈達兵相遇,雙方纏鬥衝殺,建州軍勝出。這場“富爾佳齊寨之戰”為建州軍與九部聯軍“古勒山之戰”的前湊。史料有:“歲癸巳,太祖侵哈達,略富爾佳齊寨,博爾晉與族弟西喇布從。西喇布被二矢死,博爾晉拔其矢還射,殪發矢者西忒庫(哈達人),為西喇布報仇”、“……三騎揮刀來犯,安費揚古截擊,盡斬之”等詳實記述。
1593年陰曆九月,九部聯軍(海西的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糾集蒙古科爾沁、錫伯、卦勒察及長白山女真珠舍裏、納殷,以上共九部)再侵,努爾哈赤在古勒山(遼寧新賓縣上夾河鄉古樓村西北)大敗九部聯軍,史稱“古勒山之戰”。
1599年,哈達部內訌,葉赫貝勒金台石趁機率軍將哈達部劫掠一空,哈達請建州援助,九月,建州將領費英東、噶蓋率兩千軍應援駐守哈達,葉赫誘使哈達議和殺建州援軍將士,建州得報,努爾哈赤率軍攻佔哈達都城三日破城,囚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父子,大肆劫掠而歸。另一説是:葉赫見建州援兵至,誘哈達議和並許願以葉赫美女東哥妻之,哈達貝勒孟格布祿(蒙骨布錄)欲擒殺建州援軍首領費英東、噶蓋,九月,努爾哈赤得報率軍馳來攻城三天,攻陷哈達都城屠城並囚哈達貝勒孟格布祿及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吳爾瑚達),大肆劫掠哈達牲畜、人口部眾而回。後來,在明朝干預下放回。
有地方史料記述哈達城破前夕,哈達都城東門外的河水由於流血而變紅……。
1600年(另説1601年),哈達部大饑荒,嚮明邊軍乞糧被拒,以妻兒、牲畜換食……。陰曆四月,努爾哈赤藉故殺掉哈達貝勒孟格布祿(另説其“夤夜自縊”),立其子烏爾古岱(吾兒忽答,努爾哈赤的三公主莽古濟之夫, 1626年病逝)為傀儡首領,從而徹吞哈達部。
也就是1601年之後,曾經鼎盛的哈達國已經消失,雖然名義上還在,但此哈達已經不是彼哈達了。
1613年正月,建州與烏拉兩軍在今天的吉林省富爾哈河與松花江交匯處的富爾哈城外曠野決戰(即富爾哈決戰),烏拉軍敗,烏拉貝勒布佔泰率殘部逃亡葉赫,於1617年左右死於葉赫。扈倫本部—-烏拉國,被努爾哈赤先是經過懷柔而後用武力慘烈征服,烏拉的臣民絕大部分順利歸附建州,努爾哈赤也對烏拉王族人員委任或大或小的官職。後來,布佔泰的第九子洪匡被努爾哈赤封為“烏拉布特哈貝勒”並娶努爾哈赤孫女為妻。1625年正月,烏拉布特哈貝勒洪匡按規定到瀋陽城拜謁汗王,因酒後失言欲謀反計劃暴露而逃回烏拉古城。隨後,努爾哈赤追兵至,正月十七日破烏拉江防,後金軍再次搗毀烏拉城。洪匡棄城北逃渡過鬆花江,在今天的松江村哈達砬子山上自縊而亡。這一次,烏拉宮藏典籍盡毀,宗族親信五百餘人被殺,損失慘重。
1619年八月,努爾哈赤圍攻葉赫,戰事血腥慘烈,葉赫亡。至此,後金統一了遼東女真諸部。

哈達納喇氏名稱釋義

遼北與柳條邊有關的地名很多,除老邊、老邊台、新邊、舊門等外,還有一個哈達邊村,而且有很多滿語地名仍在使用。

哈達納喇氏哈達邊

鐵嶺縣白旗寨滿族鄉有哈達邊村,村名來由於史無載。但村名本身的含義,一為滿語,“哈達”系山峯、山樑之意;二與柳條邊有關,如老邊、新邊之哈達邊。考之柳條邊舊邊,從山頭堡舊門,向東經馬家寨紅草石門、柴河平石門、老邊、大甸子老邊台、白旗寨哈達邊、夾河廠,一直到興京舊門,這是遼北最早的柳條邊。遼北許多地名與柳條邊有關,更系滿語地名。

哈達納喇氏滿語河名

哈達畢喇:哈達,滿語,山峯;畢喇,滿語,河。開原東清河一段稱哈達河,明末有哈達部、哈達國,國人以哈達納喇氏為姓氏。康熙第二次東巡曾駐蹕於此。

哈達納喇氏古城遺蹟

舊開原城—-在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烏蘇里斯克市的“克拉斯諾雅洛夫”山城(或譯作“卡拉斯諾雅爾”山城),北距烏蘇里斯克市十里,拉斯多里河右岸,依山而築雄踞峭壁山岩之上。即金末的蒲仙萬奴建立東夏國之北京城,元初之開元城(舊開元、東開元)。元代後期,開元路治所由此移至鹹平府(今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老城鎮西關村),至明初1388年避朱元璋諱“開元”改寫“開原”留存於以後國內史料,且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舊開原城(元初)與開原城(明代)不是同一個地方,二者相距千里,不要混淆。
鐵嶺衞—-明代之前的古鐵嶺,在朝鮮的江原道元山南,距平壤150公里。元初曾是與高麗的邊界地帶,後為高麗奪走,高麗將邊界推至鴨綠江,古鐵嶺成為朝鮮腹地。明代初期,欲依元疆舊地置界,在古鐵嶺置鐵嶺衞。1388年,遣使告知朝鮮:“鐵嶺以北之民,無論民族,皆屬大明”但遭到朝鮮的頑強抵制,朱元璋做出讓步,於1393年將鐵嶺衞遷至開原(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西關村)南部的銀州古城,即今天的鐵嶺市銀州區。從此,這個古銀州便以“鐵嶺”這個名字面世,一直到今天。

哈達納喇氏哈達血脈

嫡裔
哈達貝勒家族主要分佈於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紅旗鑲白旗鑲藍旗。其中末代哈達貝勒吳爾瑚達窮困無援,舉部族投靠努爾哈赤,隸鑲黃旗。努爾哈赤將女兒嫁給他,封額駙。其子額森德禮娶郡主,亦封額駙。努爾哈赤將屬下人分隸八旗,將剩餘之人編佐領,令吳爾瑚達之孫克什訥統領,封三等男,後因事革除未襲,後人任侍衞、筆帖式、中書等官職;哈達貝勒孟格布祿次子聶克色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其次子渾布及其後裔襲職;聶克色其餘後人擔任侍衞、佐領、御史、員外郎等職,其中聶克色之孫盛安任都統、刑部侍郎。
王台後裔
鑲黃旗海塔為吳爾瑚達從兄弟,原為明朝廣寧遊擊。後努爾哈赤攻克廣寧,海塔與其從侄達爾琥一同歸降,均授二等輕車都尉。海塔此後因事被降為騎都尉,其後裔因恩詔和戰功等變動襲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海塔其餘後裔任侍衞、筆帖式等官職。達爾琥也因事降為騎都尉,後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因無嗣由其侄巴達克圖承襲,雍正十一年(1733年)絕嗣停襲,雍正帝特旨恩賜達爾琥叔祖之元孫額盛額雲騎尉世職。
鑲藍旗卓內為王台之孫,努爾哈赤賜姓覺羅氏,於錦州之役陣亡,贈騎都尉。其子羅絡襲職,官至禮部侍郎兼佐領,因事革退。其弟錫特庫襲,任吏部理事官以考績稱職加一雲騎尉,再因戰功升三等輕車都尉,後人因恩詔和戰功變動襲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其中錫特庫之侄隆錫庫官至副都統,侄孫鄂密達官至青州將軍。卓內其餘後人任侍衞、佐領、驍騎校、參領、筆帖式、中書等官職,其中曾孫阿密達官至甘肅布政使,舒密達官至副都統,元孫舒常任副都統兼佐領。
王忠後裔
鑲白旗蘇巴海為哈達貝勒王忠曾孫,努爾哈赤創業之初,率領二百人歸附,編為佐領,令其長子莽果統領。莽果之子馬拉原任副都統、洪納理原任佐領;莽果之孫馬緝官至都統、鎮安將軍兼佐領,喀爾啓任護軍校,從徵湖廣立功,死後敍功贈雲騎尉世職;蘇巴海第三子星鼐屢立戰功封二等男,因事革職,因議罪過重,還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蘇巴海第六子倭赫之子黨愛因三藩、準噶爾之戰功,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蘇巴海其餘後裔分別任侍衞、筆帖式、佐領、參領、員外郎、驍騎校、護軍校等官職,其中曾孫齊格官至內大臣,曾任鎮安將軍從徵準噶爾。蘇巴海親兄納穆達理之子納穆官至副都統,其他後人分別擔任參領、筆帖式、驍騎校等官職;蘇巴海親弟阿布海後人分別擔任驍騎校、筆帖式、護軍校等官職。
蘇赫徳後裔
正紅旗約蘭為嘉穆喀碩朱古第三子蘇赫徳之元孫,其子懋巴里授輕車都尉,設佐領使其統領。約蘭之孫圖爾寨因戰功授三等輕車都尉,後人輾轉襲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約蘭之孫噶達渾屢次立功封二等男,後因事降為一等輕車都尉,官至兵部尚書、都統兼佐領,贈太子太保,其子噶爾漢襲,官至荊州將軍,後人襲職時革去恩詔所加之職,襲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約蘭之孫克普圖因戰功加恩詔授三等輕車都尉,後人改襲雲騎尉世職;約蘭之孫額貝屢立戰功,在薊州之戰中陣亡,贈騎都尉世職;約蘭曾孫瓜什哈任七品官從徵雲南與吳將馬寶作戰陣亡,贈雲騎尉世職;約蘭曾孫瑚巴從徵準噶爾立功,贈雲騎尉世職,其孫色穆徳襲,色穆徳之弟色貝徵準噶爾陣亡,贈雲騎尉世職。元孫古爾拜在三藩之亂中從徵察哈爾、湖廣、雲南等地,授雲騎尉。約蘭其餘後裔分別任參領、佐領、步軍副尉、護衞、護軍校、防禦、員外郎、筆帖式、驍騎校、典儀、長史、步軍校、鳴贊、同知、侍衞等官職。其中,約蘭之子達爾漢官至副都統、約蘭之元孫額爾特官職內閣侍讀學士、法喀官職副都統兼佐領。
正黃旗夏瑚,亦為蘇赫徳元孫,努爾哈赤創業之初率領十八户歸附,編佐領後令其子雅琥統領。雅琥之長子滿達爾漢因功授騎都尉,後以撫養公主勤勞,授為三等輕車都尉遇恩詔晉為二等,官至禮部尚書兼佐領。第十子阿哈丹襲職,兩遇恩詔後於廈門陣亡,贈為三等男,後人改襲二等輕車都尉。滿達爾漢長子諾穆齊因入關戰功授三等輕車都尉,後人分襲其爵。滿達爾漢次子鄂推松山之戰傷重而死,贈騎都尉,其子察庫襲職,官至上駟院大臣、副都統。滿達爾漢第三子塔晉泰因定鼎北京時勤勞授騎都尉,遇恩詔後因效力年久加至二等男,官至內大臣,其孫班岱襲爵,從徵準噶爾立功,升一等男,官至副都統,後人改襲騎都尉兼一雲騎尉。雅琥第七子福爾丹長子碩爾對因擒南明永曆帝有功,授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雅琥其餘後人分別擔任侍衞、副都統、參領、佐領、護軍統領、冠軍使、步軍校、筆帖式、主事、協領、驍騎校、牧長、治儀正、鴻臚寺卿等官職。其中滿達爾漢第五子多謨克託官至內大臣、都統、議政大臣、徵逆將軍;七子鄂內官至內大臣、都統、議政大臣、徵南將軍;滿達爾漢之孫鄂克濟哈官至議政大臣、振武將軍;雅琥第八子馬福塔官至户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兼佐領,其長子馬希納官至吏部尚書、議政大臣兼佐領,次子馬爾都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佐領。
其他血脈
此外,同地有其他同姓氏家族並未註明與哈達貝勒家族有血緣關係。其中,鑲黃旗阿敦、彰實、正黃旗達雅理、正白旗哲爾徳、正藍旗喀尼穆都珠瑚、鑲藍旗都琥禪、明安等本人或後裔均有世職。其中達雅理之子根特屢立戰功,賜巴圖魯勇號,授一等輕車都尉。另外,明安與鑲黃旗世居輝發的博爾濟、正白旗世居那木都魯的莽健、鑲白旗同裏的滿都瑚、世居吉林烏喇的謨爾渾等為同族。

哈達納喇氏著名人物

清顯祖繼妃
清顯祖繼妃(?~?)哈達那拉氏,名懇哲。哈達部長王台所撫養的族女。顯祖宣皇后喜塔臘氏去世後,嫁與清顯祖塔克世繼福晉。並生下一子為巴雅喇。清顯祖塔克世去世後,因對太祖努爾哈赤很刻薄,而分家。
清太祖側妃
清太祖側妃 ( ?~? ) 哈達那拉氏,名阿敏哲哲。滿洲鑲黃旗人。貝勒哈達那拉·扈爾幹之女,哈達王台見前顯祖次妃之孫女。清朝唯一一位出身哈達那拉氏的后妃
清太祖側妃 哈達那拉·阿敏哲哲 清太祖側妃 哈達那拉·阿敏哲哲
明萬曆十六年戊子四月,哈達那拉·扈爾幹遣子岱善(即明實錄之歹商)把哈達那拉·阿敏嫁努爾哈赤為側福晉,無子女。薨逝後附葬福陵壽康太妃園寢內。
淳親王嫡福晉
   淳親王 愛新覺羅·胤祐福晉·哈達那拉氏 淳親王 愛新覺羅·胤祐福晉·哈達那拉氏
福晉(?~1719年)哈達那拉氏,滿洲正紅旗人,副都統法喀之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十五日嫁與愛新覺羅·胤祐為嫡福晉,後生二女,一女四歲卒,一女郡主,嫁顯都氏保進之。
愛新覺羅·弘晸嫡福晉
福晉(? ~ ?)哈達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刑部尚書盛安之女。後嫁與愛新覺羅·弘晸為嫡福晉,有一姐妹嫁與佟佳·納穆圖
王台
王台(?-1582年)哈達那拉氏,又作“萬”,哈達部長。其始祖納齊布祿,至其先祖克什納、古對朱顏兄弟,古對朱顏別為烏喇部。克什納掌塔山左衞,在女真諸部中最強。至王台,遠交近攻,遂以哈達為國,並接受明之龍虎將軍。哈達為扈倫四部之一,入貢明朝,入廣順關,地近南,又謂“南關”。王台晚年因貪婪失眾,憂憤而死。其家族知名者有,龍虎將軍孟格布祿貝勒岱善,額駙武爾古岱。
扈爾幹
扈爾幹(?-1582年)哈達那拉氏,明代海西女真哈達部貝勒,萬汗王台長子,其女哈達那拉·阿敏哲哲許配給努爾哈赤為側妃。王台死後,繼位為貝勒。異母弟康古魯不服,向扈爾幹挑戰,不敵,投奔葉赫。
萬曆十年八月,扈爾干與兆佳城主聯兵,劫掠努爾哈赤所屬瑚濟寨。努爾哈赤部下安費揚古、巴遜僅以十二人追擊,大破之。不久,扈爾幹病卒,幼弟孟格布祿繼承貝勒,與扈爾乾的兒子岱善、康古魯互相攻殺,導致哈達部衰敗被滅。
吳爾古代
吳爾古代 (? ~ ?) 哈達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孟格布祿之子,王台孫,哈達貝勒。國初率屬來歸,為額駙。長女嫁豪格,因其母莽古濟謀反伏誅之故被豪格所殺。次女嫁嶽託,嶽託亦因莽古濟之事欲殺之,被皇太極阻止。其家族知名者有,刑部尚書盛安。
額爾德尼巴克什
額爾德尼巴克什(1581—1623)原姓哈達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英額,初為太祖文學侍從,兼通蒙、漢文字,奉太祖命,與噶蓋創立老滿文,後因事被正法。子薩哈連累官鑾儀衞冠軍使,改入大學士希福族中,為赫舍里氏、既赫舍裏·額爾德尼巴克什
額爾克圖
額爾克圖 (?~?)哈達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費德里。由刑部啓心郎授騎都尉世職,加至三等男。孫鄂善,累官川陝總督
雅虎
雅虎(?~?)哈達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開國十札爾固齊之一。太祖時,位列札爾固齊。其家族知名者有,禮部尚書滿達爾漢户部尚書馬福塔,尚書馬希納,內大臣俄莫克圖,徵逆將軍多謨克託,都統鄔內,振武將軍鄂克濟哈,都統常雲,都統蘇爾法。
玉麟
玉麟(1766—1833年)哈達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六十年進士,累官禮部吏部兵部尚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加太子太保,以樞臣自請治邊,補救綢繆,西陲乃得乂安無事。
興鼐
興鼐(?—1664)哈達那拉氏,滿洲鑲白旗人。哈達國汗王台之族,亦噶達渾之族,世居哈達。父素巴海率二百人歸太祖,仕至都察院參政。行鼐初任理事官,累官工部侍郎,加世職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鎮安將軍瑪奇,內大臣常賚
噶達渾
噶達渾(?-1657年)哈達那拉氏,滿洲正紅旗人。太祖時,有約蘭率其子懋巴里等來歸,噶達渾乃其裔孫。噶達渾初任護軍參領,徵明及蒙古,累官都統兵部尚書,加世職二等男,贈太子太保。其家族知名者有,荊州將軍噶爾漢,內大臣袞泰。
卓納
卓納(?~1631)哈達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哈達。哈達貝勒王台之孫。早年歸附努爾哈赤,賜姓覺羅,授佐領。明崇禎四年(清天聰五年)從軍圍攻明大淩河城,贈騎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杭州將軍鄂米達。
費揚武
費揚武(?~?)哈達那拉氏,滿洲正藍旗人。歷官署巴牙喇纛章京,議政大臣。得世職甲喇章京。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攻略明關內地,連克膠州、濱州,先登城立功。入關後,先後擊破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明將馬士英、王之仁。戰於潼關、揚州、南京、杭州。順治前期卒。
齊撤伯
齊撤伯(?~?)哈達那拉氏,累官禮部尚書
愛松古
愛松古(?~1675)哈達那拉氏,滿洲鑲白旗人。噶達渾之族,太祖時,自葉赫歸,累官副都統,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
其他人物
此外還有內大臣多謨克託;户部尚書,逼降朝鮮王開國功臣馬福塔;都統鄔內;都統,刑部尚書盛安都察院參政素巴海;都統,議政大臣瑪奇杭州將軍塔拜等。